设计师保持画草图是个不错的习惯

1049395__wallpaper-desktop-project-edition-special-computer-damien-dwpimages-correll-spacetime_p一名优秀的设计师的经验之谈。

我从不敢放眼将来长远的看过去若干年,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才让自己对很多事情不那么在意。其实我是个很安心于能让自己安心的事物的人,只是这样的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少;自己所有看上去还算是努力的努力大体都是缘于对这些的追逐。

例如现在这样坐在昏黄的小台灯下,听着Neil Young和Pearl Jam合作的专辑《Mirror Ball》,有的没的在博客里念叨着,便是如此的安心。在如今的生活里,这样的片刻时光几乎少到无从珍惜,转瞬即逝。

话说今天这篇小文,我自己很喜欢;更确切的说是共鸣。不,我不敢称自己为每天草图本不离手的设计师,但在2014年年初的几个月也确是每天掏出本子随随便便画些东西,哪怕没什么想法可以画,也会随便找个什么App临摹界面,为的就是那种专注进去的感觉;再后来,生活发生变化,每天几乎连这样的片刻也难以抓住,慢慢作罢。看过这篇文章之后,那种欲望似乎又起死复生。

说起来也巧,最近也正想着每天抄起琴随便记录些什么段子;曾经,总是希望能有大段的时间真正产出些什么,录些歌出来那样;如今越发觉得通过日常的一些小小的积累来保持状态、启发创意才是一种最适合如今生活的内容创造方式。好吧,念叨的多了几乎要收不住。进入译文吧。

我(英文原文作者)每天都画草图,这是个让我引以为傲的习惯。如果某天发现自己当天没什么产出,我会促使自己完成这件事。在每天的“草图时间”里,我可以不受打扰的把某个问题想透彻,并动手将解决方案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创造出来。学会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来画草图,这对我个人来说并不轻松,但我发现这绝对是事半功倍的。

我在33岁的时候重新回到校园读书。在此之前,我几乎不画草图。我从前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动画和交互设计方面,但在多数时间里我是用电脑做事的,几乎不碰纸和笔。而如今,无论工作还是学习,但凡涉及对问题进行探索,我都不愿在没有纸笔去画草图的情况下进行。

为什么会这样?简单来说,画草图可以帮我看得、想得、交流得更清楚;可以促进我与自己及他人的沟通;可以作为记录与备忘;可以为我的记忆增添情感和情境要素,扩展想象空间。画草图可以让我在放慢节奏的同时提升效率,使我成为一名更优秀的设计师,使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

在放慢节奏的同时提升效率

速度与效率是画草图最大的好处之一。讽刺的是,手绘草图这件事却使得我必须放慢节奏 - 至少一开始是这样。我在画那些直线和曲线时,需要集中注意力确保画的足够准确,这使我更加留意、相应的也更加了解界面元素之间的关联。画草图的过程中,过于凌乱和歪斜的线条、形状以及难以阅读的文字都会让我很不舒服;从某个界面元素,到整个布局,我都会非常在意。所有这些都要花费时间,同时也需要付诸思考。

而另一方面,我在画草图时,其他的思绪都会逐渐消逝,好像整个世界只剩下我和草图上的线条与标注 - 我仿佛在和它们交谈着。这种高度聚焦、不断迭代的对话模式可以使我的各种想法在质量和数量上同时得到提升。

此外,“速度”也只是个相对概念 - 哪怕是最慢的草图,也比在电脑上最快的mockup快很多。

更优秀的设计师

提升绘画草图的能力,培养视觉思维习惯,这些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我开始练习之前,没人认为我能在这方面做好。我决定通过练习画草图来成为一名更优秀的设计师。我需要一种方式来提升自己理解复杂事物、创建解决方案及有效沟通的能力。我不是因为自己会画草图而把自己称作设计师。我是设计师,因为我每天都会学习、思考并输出想法;而这些都可以通过画草图来达成。

举个实际些的例子。在我练习画草图之前,我很难有效的与他人沟通自己头脑中的想法,很难向别人说明某种特定的设计方案是怎样构思出来的。如果无法快速而有效的向他人传递这些情境信息,对方也无法得到你想要表达的东西。而草图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将我的思考过程可视化的展示出来,他人也可以进行及时进行反馈。这些都使我成为一名更有效率的沟通者。

使生活更加丰富

我们在多数时候的思维状态并不是井井有条的。记忆与想法并非孤立存在 - 它们时常与情绪、信念甚至是一时间挥之不去的某首歌的旋律交织混杂在一起。将关于特定主题的想法从头脑中提取出来(哪怕只提取出一部分),牢靠的记录在草图本上进行汇总和梳理,这可以使我们的思维负荷得以降低,让我们的心智更轻松更富有创意 - 不仅因为我们通过草图将一些想法从混乱的思维状态里得以解放,更重要的是,草图是需要我们亲自动手将想法进行采集和可视化的途径,这能使我们进入一种更有参与感、更加专注的心智状态当中。画草图可以让我们捕捉到思维过程当中那些不可见的情境与感觉,只需花费很少的时间,我们就能看到并向他人展示一些实实在在的有意义的东西,而且这种内容形式本身也便于创建和修改。

我在画草图时,总是习惯多花些时间画一些不同的备选方案。这很好,因为当我试着在生活中以这种方式来记录或思考的时候,我发现生活当中自己习以为常的很多事物其实都有很多侧面,你可以通过从前不曾想过的方式去进行很多事情。

你也该试试看

如果你已经有画草图的习惯,这很棒;努力保持,并鼓励其他人也这样做。

如果不是,那么现在开始就试试看吧,这真的很有意思!你还可以找到很多相关的资源资讯帮你起步。将来某一天你会很开心自己开始做这件事的。

P.S. 下面这些书带给我不少灵感,推荐给你读;此外,我也建议你每天都保持练习,并找到恰当的方式来评估自己的进展。

  1. 用户体验草图设计:正确地设计,设计得正确 + 工具手册 (Sketching User Experiences: Getting the Design Right and the Right Design)
  2. 涂鸦笔记(The Sketchnote Handbook: The Illustrated Guide to Visual Note Taking)
  3. 产品设计手绘(Drawing for Product Designers)
  4. Drawing Ideas: A Hand-Drawn Approach for Better Design
  5. Understanding Comics: The Invisible Art
  6. Rapid Viz: A New Method for the Rapid Visualization of Ideas

原创文章,作者:Smiler李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5651/

(0)
Smiler李想Smiler李想
上一篇 2015-05-18 16:36
下一篇 2015-05-19 23:22

相关推荐

  • 为什么职场上的印度人总比中国人混得好?

    目前为止我还未有机会到过印度。身边去过的人有大致两边倒的两种观点,一种是这是一个思想自由的国度,人们开心知足、与世无争。一种是这是一个脏乱差效率低下的地方,一条公路几十年也修不整齐。我无从判断,因为每一种观点都主观。有一位曾经生活在帝都的印度女记者倒是写过一本比较中印差异的书叫《烟与镜》,值得一读。因为工作和学习的关系,我与很多印度人一起共事或者正在共事,有的只能算是点头之交,有的成为了挚友。1先说一件趣事,多年前,我没有与印度人近距离...

    2018-03-16
  • 【UE&用户体验面试题】阿里巴巴 2015 用户体验专员实习生笔试题

    阿里巴巴 2015 用户体验专员实习生笔试题 1.某购物网站是大陆市场的领导者,为了扩展台湾市场,专门推出了该网站的台湾版并已上线。为了在台湾竞争激烈的电商 环境中脱引而出,吸引更多从未使用过该网站的台湾用户…

    2015-07-30
  • 我是如何从测试转到产品的?

    为什么我从测试转产品?无论硬件研发还是软件研发,都需要测试工程师找出软件缺陷、保障产品质量,以降低项目风险,我们可能听到过由于某一个漏洞导致公司损失多少钱的例子。而测试的价值就是尽可能早的——发现这些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问题,在项目交付前反馈到开发修复。所以测试岗位对于企业来说也至关重要。在做测试时,我一直期望能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无论是功能性问题还是用户体验问题,我都会一一跟踪。当兼顾项目进度,有些问题来不及修复时,遗留问题我会...

    2018-04-02
  • 产品需求分析——《破茧成蝶》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很实在的书,没有很虚的理论,而是结合了国内互联网实际的案例,清晰明了地道出现实情况跟理想状态的不同,并且给出了很好的解决建议。适合刚入行的交互设计师以及产品经理阅读。 进入研究生阶段,大大小小…

    2015-03-05
  • 【笔记】北美大公司里做UX Designer是啥体验?(附视频)

      UXRen北美社区成立至今,旨在聚集华人UX设计师群体,为提供大家一个交流的平台。此外,我们希望大家也能够能线下碰面、聊天、互相认识,分享彼此的UX设计宝贵经验。   本期撰文/Leecy 会议记录/陈若涵 整理/Leecy…

    交互专题 2017-08-07
  • 移动设计:体验、交互和创新之精髓

    移动优先的设计策略将使产品拥有高度任务驱动的体验。用户可以将注意力聚焦在需要完成关键任务上,而不会被传统桌面产品中过多的无关因素所干扰。

    2017-06-04
  • 交互设计框架-PACT浅谈(一):关于人的部分

    本文内容来自于《交互式系统设计:HCI,UX和交互设计指南》,交互设计框架一章的思考。空间:空间关系到页面的布局,以及用户操作的方便性,不同的人手指大小不一样,我曾经在想,NBA球员使用iphone4的时候是不是真的很方便?关于MD设计空间方面的标准可以参考排版与布局章节,如果有兴趣的话还可以深究一下,为什么他们要将行距,图标和边框的距离定义为这么宽,这么高。

    2017-05-16
  • 用户体验是玄学吗?

    恍恍惚惚又是一年年底。又到了设计师们的“季节性迷茫期”,最近我的公众号后台经常接到好多朋友的信息,自己行间透露着迷茫和不自信。大的趋势和节奏还是和去年一样,有些视觉设计师询问我如何转UI,有些UI设计师问我如何才能培养产品思维…其实大家都在迷茫,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个用户体验相关的综述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找准自家的定位有帮助。我最初是一名UI/视觉设计师,然后随着一步一步的发展,给自己的目标也在发生变化,我现阶段给自己的最终定位是成为一名用...

    2018-02-06
  • 用户体验设计师如何构建设计知识体系

    -全文共2469个字,阅读时间大约3~6分钟-开 篇这几天在看一位腾讯大师的产品思维,今天是重复第二遍,她所讲的产品观中的微观、中观、宏观、用户增长的峰值、终值、点线面体思维等等,这一系列课程让我茅塞顿开。当下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时代—体验经济时代,英雄不论出处,不谈产品的背后是何方神圣,一切都是用户说了算,一个产品准确找到用户痛点,只要用户喜欢,有足够的用户价值,就能转化一定的商业价值。最近处于风头浪尖的两家公司—某团与某滴,互相做起了对...

    2018-04-06
  • 抛砖引玉——VR应用UI设计心得

    “2016是VR元年”,这一观点早已在计算机互联网行业中流行开来,与VR相关的各种分析研究也是层出不穷,包括盈利模式、发展预测、平台构建等。而随着Google Cardboard等技术逐渐普及,VR使用成本也在不断降低。因此在未来,VR技术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也将变得非常令人期待。目前很多VR应用不在以PC端为主要载体,而是将平台选定为保有量大、技术成熟的手机作为硬件平台。而UI作为应用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用户体验和产品推广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笔者想借此机会简单分享一下个人对于VR应用UI设计的心得和体会。(注:笔者在下文中所指的VR模式指用户已经带上VR体验设备,双眼通过分屏已经进入沉浸式体验情况)

    2017-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