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引玉——VR应用UI设计心得

“2016是VR元年”,这一观点早已在计算机互联网行业中流行开来,与VR相关的各种分析研究也是层出不穷,包括盈利模式、发展预测、平台构建等。而随着Google Cardboard等技术逐渐普及,VR使用成本也在不断降低。因此在未来,VR技术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也将变得非常令人期待。目前很多VR应用不在以PC端为主要载体,而是将平台选定为保有量大、技术成熟的手机作为硬件平台。而UI作为应用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用户体验和产品推广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笔者想借此机会简单分享一下个人对于VR应用UI设计的心得和体会。(注:笔者在下文中所指的VR模式指用户已经带上VR体验设备,双眼通过分屏已经进入沉浸式体验情况)

抛砖引玉——VR应用UI设计心得

“2016是VR元年”,这一观点早已在计算机互联网行业中流行开来,与VR相关的各种分析研究也是层出不穷,包括盈利模式、发展预测、平台构建等。而随着Google Cardboard等技术逐渐普及,VR使用成本也在不断降低。因此在未来,VR技术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也将变得非常令人期待。目前很多VR应用不在以PC端为主要载体,而是将平台选定为保有量大、技术成熟的手机作为硬件平台。而UI作为应用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用户体验和产品推广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笔者想借此机会简单分享一下个人对于VR应用UI设计的心得和体会。(注:笔者在下文中所指的VR模式指用户已经带上VR体验设备,双眼通过分屏已经进入沉浸式体验情况)

一.相关背景

今年开年以来,行业内一直在热炒VR相关概念,虽然从目前情况来看,技术水平、平台构建、内容提供等领域已经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相关VR设备厂商和软件开发商还没有找到一种较为优质的商业模式,可以帮助相关企业实现快速盈利和发展。

VR技术目前所涉及的领域并不只停留在游戏领域,包括灵境影院、UtoVR等视频播放应用也已在VR应用总量中占据了相当可观比例。而训练、教育以及最新提出的全景直播等应用也开始被人不断提出,个人以为VR应用将很快走出传统人们观念中游戏、三维模拟等应用范围,变成像微信、淘宝等常用手机应用一样融入日常生活中,而广大产品经理也需要充分了解VR技术背景,以全新角度规划用户需求发掘、产品功能设计等工作,以求为自身和企业牟取更多发展机遇。

二.VR应用交互特点

1.三维空间

VR应用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全景操作,UI组件是在空间中排布,因此传统手机应用UI设计思路在实际设计时就会存在一定局限性。传统手机UI设计主要基于二维,所有组件都是在一个平面内,因此在排布组件时,主要考虑可以在第一时间将主要信息传递给用户,并且满足用户视觉审美需求等。但是对于VR应用而言,UI组件可以排布的空间变为了上下左右前后720度空间,这也就意味着可以将有些UI组件布置在用户的头顶、身后这些用户看不见的地方。那如何引导用户按照应用设计初衷对UI做出操作,就需要广大产品经理进一步进行思考。

目前在VR模式下UI排布主要遵循两种方式:一是遵循传统UI布置方法,将UI布置在一个平面内,即在三维空间中设置一个用于布置UI的平面,所有UI组件都布置在该平面上,最为典型的就是GearVR的VR影院,所有选项都布置在一个平面。

抛砖引玉——VR应用UI设计心得

(图片来自网络)

这样布置最大优势就是符合用户传统使用习惯,用户在使用时对于所有可用功能都可以一目了然,但是这种模式主要缺点是无法充分发挥三维空间特点,UI排布如果遵循传统二维排布方式,那么给用户视觉体验所造成的冲击性就相对较小,并且很多情况下,为了方便用户使用,VR模式下的组件尺寸相对较大,在同一平面内可以排布的组件相对较少,当应用功能变得复杂时,会使得UI设计出现困难。

另一种是将UI组件分布在三维空间中,按钮可能会出现在用户背后,图标可能会出现在用户头顶。这种UI布置方法在很多游戏中已得到广泛使用。这种UI布置方法可以充分发挥三维空间特点,在用户对组件的操作中可以加入更多特效,视觉效果也更好。但是这种操作最大问题是,组件有可能出现在用户视线无法看见的角度,因此会对操作产生严重影响,以笔者为例,多次出现在首次使用VR应用时找不到目标组件的情况,必须通过身边的引导人员指导,才能找到组件。但是个人认为,随着VR应用功能逐步复杂,二维平面设计方法会越来越难以适应UI需要,因此通过合理规划和引导,帮助用户在三维空间中更加便捷、快速使用应用才是未来VR的UI设计发展方向。

2.操作受限

不同于传统手机应用,VR交互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在VR模式下,用户是无法用手指来触摸屏幕的。而这对于UI设计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图标等元素在设计时要考虑尽可能简化操作,其次才是考虑美观和趣味性,滑动条等传统UI组件在使用时会受到一定限制,那么诸如播放等操作就需要用新的方法来进行规划。

目前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增加外设:

这种方案在游戏、三维模拟、AR等领域以及硬件设备厂商应用较多,一般是会要求用户在购买VR设备或安装应用时,同时买入硬件操作设备,一般是手柄、AR传感器,或者是像GearVR一样在VR眼镜盒上设置触控板和按钮。

抛砖引玉——VR应用UI设计心得

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由于有硬件作为支持,交互设计较为简便,开发人员直接通过与硬件设备进行对接就可以完成确定、选中等相关操作,同时也更加符合用户传统操作习惯。但是其缺点也非常明显:a)首先购买外设会直接增加用户的费用支出,从而严重影响应用的推广;b)限定用户使用场景,由于需要外设,用户必须在使用时将设备携带在身上,这就使得用户只能在一些特定环境下使用应用,从而进一步影响应用推广

2)常规二维交互:

由于VR应用仍然是手机应用,所传统手机应用的UI设计模式对于新兴的手机应用仍然十分有用。一部分VR手机应用在设计时分为常规模式和VR模式,在常规模式下仍然与传统手机应用架构一直,用户可以进行相应功能操作,然后用户在进入VR模式后,一般情况下就没有交互了,以UtoVR为例,用户可以像传统播放软件一样选择自己喜欢的视频资源进行播放,然后在选择VR模式播放以后就可以将VR设备放入眼镜盒,观看VR视频。

抛砖引玉——VR应用UI设计心得

用户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如有需要,可以将手机拿出做一些相应操作。这一模式最大好处就是:由于传统手机应用UI设计体系较为成熟,因此其也可以更好的贴合用户习惯。但是其缺点也非常明显,在VR模式下由于没有外设支持,使得其只能实现有限操作,用户交互体验较差,而且也会影响VR模式下的功能设计,这种模式在一些交互较少的游戏、技术演示、视频播放应用上使用较广。

3)纯3D交互:

为了不影响用户体验,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提升VR模式下用户交互,一些企业选择通过优化UI流程和架构,让用户通过在VR场景下通过凝视,摇头等头部动作来实现确认等交互操作。目前在一些游戏平台中发售的游戏就是在用这种交互模式,用户通过凝视组件一段时间后,表示进行了确认操作。这种模式可以使玩家VR模式下,不破坏沉浸感的前提下,实现较多操作,同时也不需要购买多余设备,是一种较为完善的方案,但是这种交互也存在一定问题:首先目前很多VR交互都需要玩家通过凝视这一方法进行操作,而这种模式对于用户操作反馈较慢,无疑会影响用户使用连贯性。其次由于用户可以实现的操作动作非常有限,这就使得产品经理或者策划在进行UI设计时必须要将功能设计的简洁明了,这就对相关设计人员设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许这就更需要广大产品经理来深入理解和发扬乔帮主的“极简主义”。

4)其他方案

目前在VR领域还有一些新型交互方案,比如利用手机前置和后置摄像头、语音等,这些交互方案更加贴合用户使用习惯,同时也不增加用户负担,但是由于技术能力限制,目前很多方案仍然处在研究过程中。在未来,手机VR应用会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领域的研究水平,同时相关研究也会进一步促进VR应用的发展。

三.个人心得

对于VR模式中UI设计而言,个人认为重要就是“空间感”把控。由于呈现空间是三维,所以在设计UI时需要利用好空间感,给用户更好视觉体验,形成视觉冲击感,但是同时必须要注意,由于三维透视和视野限制,使得一些组件在用户视野中的尺寸不够合适,用户在使用时不一定可以看得清。

举例而言,如图所示:

抛砖引玉——VR应用UI设计心得

对于组件A而言,如果在空间中遵循传统设计模式,将UI组件完全紧贴在背景板上,即A位置,就无法体现出立体感,而如果像A’一样与背景板之间形成一定空隙,就可以提升空间立体感,同时如果组件的法线可以与用户视线形成一定角度,也可以提升组件空间立体感。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果过于追求空间感,对于一些距离用户较远的UI组件就会由于看不清而影响实际使用,如下图所示

抛砖引玉——VR应用UI设计心得

组件B由于与用户距离较远,如果采用水平布置,那么在用户视角中宽度就会变小,那么对于一些视线锁定之类的操作就会影响较大,因此可以将组件向用户方向旋转一定角度,这个角度不一定要使组件法线指向用户,可以是一个较小的固定角度即可,如图中B’,这样就可以在不过度削弱立体感情况下,方便用户使用。

综上所述,对于距离用户较近的组件,建议可以通过形成较度,增加空隙等方式提升立体感,对于较远的组件,还是通过增加旋转角度等方法,方便用户使用为先。

四.总结

VR、AR以及随之而来的MR,就目前来看,在技术层面的问题已经得到了极大解决,包括VR设备、高分辨率手机屏幕等技术已经为VR应用爆发做好了铺垫,所以下一步,VR技术需要在运营、设计、推广等方面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而相关研究和分享也需要从游戏、三维仿真领域逐步走出,借助当下互联网企业成熟的运营模式,来帮助这一蓝海领域变得更加波澜壮阔。

 

作者:万卷蓟夫人,工商管理学硕士,软件工程师

本文由 @万卷蓟夫人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30313/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28 00:03
下一篇 2017-05-28 01:59

相关推荐

  • 一张图看懂在华为和腾讯工作的区别

    作为先后任职于菊厂(华为)和 鹅厂(腾讯)的高级设计师老毕,对于这两家企业文化迥异的公司,有着深刻的体会(血和泪),今天老司机就带领大家对比一下两家公司的区别。 来源:BAT 企业文化 薪酬结构 应届生薪资 …

    2016-06-17
  • 现阶段用户体验最完美的混合动力 试驾新款比亚迪唐100

    以上汽车你体验过开一天车只花4元么?你体验过地板油加速无声无息么?你体验过用车供电吃电火锅开Party么?你体验过下大雨没带伞直接把车遥控过来么?你体验过车外雾霾爆表你却淡定自若么?你体验过下坡行驶续航里程却越来越多么?你体验过开个三月车却用不到100元油费么?今天这个车让我们知道到了答案!话说以前以上君并没有太关注过新能源车型,总感觉没有乐趣,但是真正开上贴近生活以后才发现插电混动是真的实用。YishangAuto第一眼看到唐100就...

    2018-04-07
  • 交互设计申请竞争白热化,你该如何“杀出重围”?

    只要你想改变自己汉艺陪你死磕到底对于学习交互设计的同学来说,多数同学的作品集项目最终效果是这样的:这样的一个网页,几个app界面的最终效果图在各大设计网站,更是一抓一大把,导致很多同学对于交互设计的认知更多的停留在网页设计或者app设计上,浏览越多案例,思维越被局限。如果一个交互作品集中四五个项目全是这样的“大众脸”,想要从全球大量相似的“竞品”中脱颖而出,吸引到考官注意力,可以说困难重重。本期文章,为了让大家的作品集能够在全球竞争中脱...

    2018-02-03
  • Push!请给用户一个打开APP的理由

    大多数APP的推送都是使用不当的。

    2016-04-21
  • 用户体验设计师越来越流行,难道真的是以前的网页设计师披上了时髦的外衣?【UXRen译】

    Design+体验设计精英人才职前训练营。体验设计出国留学作品集打磨。体验设计国内考研专业培训。体验设计咨询与服务。寒假审校的一篇文章,分享给大家。回答者1:Melanie Polkosky(博士, UX心理学家)啊…有点小怀疑,是不是?我并不认为用户体验设计师就是那些穿着昂贵服装以及拥有良好自我提升技能的网页设计师。实际上,作为一名用户体验研究员兼设计师我可以告诉你,在我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只有少数的几次的工作是和网页相关的。与普通...

    微信热点 2018-02-28
  • 探究设计的本质,运用符号元素的经典好设计有哪些?

    符号,通常是指具有代表意义的标志。人类运用图形符号来传达信息远比文字传达信息早,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中部族的图腾标志。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符号设计有着由简至繁再至简的波浪式发展过程。今天很多的图形符号从古至今不断的发展演变,日趋精简,成为经典的视觉符号设计。

    2017-05-16
  • EVA「Flow」Living in the Future | Flow 正式上线

    吕骋说:“智能语音助手解决的是人机交互,但并没有解决人人交互,我认为,把人机交互和人人交互打通才是最重要的。” 为了保证最佳的视觉体验,我们特意制作了搜狗输入法的对应皮肤 大家在搜狗输入法的皮肤商店里,…

    交互设计 2015-09-11
  • 交互设计初体验(iUED)

    对于一个初入交互设计行业或者即将和我们一起在交互行业并肩作战的你是不是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呢?其实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交互设计师在实际工作中的产出物一般是线框图、流程图、信…

    2017-08-02
  • 任务优先级的重要性:为核心任务设计

    作为一个交互设计师,在日常的设计工作中经常会问自己或者产品经理最多的问题就是,“这个功能用户用得多吗?用户主要在什么场景下用这样的功能?他用这个功能的目的是什么?等等”,问这类问题的主要目的是判断功能的优先级,在确定了优先级后再根据它去想办法去简化任务流程以及界面设计。

    2017-05-28
  • 浅谈“什么是好的社交产品?” - 3个角度+4个观察+2个亮点”

    最近密集参加了几场和社交有关的活动,引发了一些思考。就如同大部分投资人认为的一样,社交领域是一个进入门槛很低的领域,似乎任何人都可以进来试试。 其实上面几句话的背后,有3个深层次的意义: 1. 投社交,对…

    201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