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中的项目跟进怎么进行?

交互设计的常见流程可以划分为:需求分析、设计规划、设计实施、项目跟进、成果检验五个流程。很多人以为从无到有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环节,观点并没错,但我今天想说的是如何进行项目跟进。


交互设计的常见流程可以划分为:需求分析、设计规划、设计实施、项目跟进、成果检验五个流程。很多人以为从无到有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环节,观点并没错,但我今天想说的是如何进行项目跟进。

交互设计中的项目跟进怎么进行?

从8月中旬开始接手了产品的大改版,经过半个多月的时间,基本完成了前三个阶段(输出了几经评审的交互“终”稿)。

视觉阶段

交互文档也有美丑,好的交互文档不但界面美观而且视觉逻辑清晰。虽不提倡在交互稿中使用过多的颜色而干扰了视觉设计师的发挥,但是可利用深浅对比实现界面元素的操作逻辑。展示给用户的界面都应该有所重点,引导用户以期望的路径使用产品。因此好的文档视觉设计师可以一目了然的读懂你的意思,节省了很多沟通成本。

同作为设计,交互和视觉必然相互影响,首先交互设计师自身需要具备一定的视觉素养,但是你不能指望领导也一样能够看着交互稿就在脑中浮现视觉后的样子。设计师都是独具奇思妙想的个体,同一个界面很可能你与视觉设计师理解的完全不同,又或许他们并没有get到你交互稿上想专门强调的东西,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情况也不足为奇。所以很可能交互评审阶段没有遇到的问题,到了视觉评审的过程中出现了,这个时候会出现两种结局:视觉设计师默默地重新出方案直至领导满意 or 丢问题给交互,让我们去改方案重新评审交互稿。我想说的是,无论是那种结果,我们都不能抛开自己作为上游的责任。不要觉得遇上第一种就可以高枕无忧,遇上第二种就开始怨天尤人。你可以跟视觉设计师沟通页面的设计思路,找一些可行性的方案给他们参考,又或者在不影响交互的前提下对交互稿重新做以调整。

开发阶段

到了开发阶段就进入了验证你交互的第一关卡,开发小哥会从各个方面对设计提出质疑,因为想问题的角度不同嘛。过程中有时会被他们提出的要求弄得很无奈,但也经常会为他们严谨的开发逻辑感到叹服。这个环节沟通很关键,要把没有生命的交互稿变成活生生可以操作的功能可不是几页文档就能搞的定的。

首先交互稿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改动是在所难免,这个时候要注意的是无论变更点有多小,都要做好修改记录同时告知所有相关人员。原因是大家都很忙,没有人会去天天一遍遍的盯着你的文档,所以有改必应才能让每个人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大的交互疏漏,这个时候切勿六神无主,要知道自己已经不是小孩子,出了问题没人给你兜底。首先正视问题的存在,至少没发生在上线以后被用户黑成一片就该万幸,接下来就是做好补救措施。这个时候发封邮件是不错的选择,表明因自己疏漏造成的影响和对大家的歉意,同时说清楚问题的解决方案,接下来呢当然是就地复活重头来过喽。

有时候开发小哥会因开发难度等问题提出简化方案或取消功能的要求,这个时候最好是拉上产品经理一起协商这个问题,每一个功能的去留都不是谁一句话就能决定的。至于能不能简化方案这就要看现实情况了,不是不可以但是一定要事出有因,权衡利弊后决定的方案才能让每个人信服。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能用个人魅力打动开发小哥让他欣然接受,那就是再好不过了^^

测试阶段

到了测试阶段将意味着你要被扒光了放在太阳底下晒了。啥意思,测试会根据你的交互文档写测试用例,一个符号、一个标点都将成为他们二次确认的关键,每每从测试手中经历过的交互稿都将焕然一新。所以呢,你的马虎潦草都将增添他们的工作量。

上线前会出各种的提测包,这个时候测试就会比对着用例一一跟产品进行对照,发现矛盾的地方就会再次跟开发交互沟通,以确认是哪一方出现了疏漏而造成的不统一(交互没有及时更新文档且告知 or 开发没有按照交互要求实现)。这个阶段我的经验就是一定要有耐心,不要反感他们一遍遍的问你问题让你确认。测试人员是产品上线前的最后一道防线,他们的努力辛苦都是为了能让你的设计想法最完整的展现在用户面前。

作为自己负责的平台,就要像孩子一样对他,不要觉得有专门的测试人员自己就不需要试用了。无论是视觉设计师还是交互设计师,作为最了解设计的人我们都无可厚非地要有所承担,因为最熟悉所以走查起来也会事半功倍,大家相互补充才能做到完美的契合。

上线后

改版后的产品虽然还未上线,但做点规划还是应该有的。第一次负责大的版本迭代,所以谈不上有什么经验,只能说说自己的想法。譬如多关注相关帖子的信息,及时查看用户反馈的数据,去解答用户提出的问题,如果能以设计师的角度写一篇宣传文章,扩大一下圈内影响力那就真的是完美(此处应该有金老师的手势^^)。

经验有限,文笔不精,能想到的就这么多啦~

 

本文由 @任轶(网易交互设计师)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30899/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30 14:08
下一篇 2017-05-30 16:10

相关推荐

  • 用户体验进一步提升!微信官方将优化小程序授权

    序多多小程序无需开发,轻松上手,小程序极速免费生成!十分完美的事物中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的,每个事物需在近乎完美的道路上苛求自己,不断完善。小程序亦是如此,它是互联网时代进步的产物,被互联网大佬们追逐,被用户用完即走。但它也有被人诟病的地方,即会在用户首次启动时直接要求授权,甚至有的小程序会出现若用户不授权,小程序将会出现异常,或进入死循环的情况。相信很多用户都遇到过不授权便会出现死循环的小程序,最后只能退出微信重新进入,造成用户体验很...

    2018-04-21
  • 交互设计的知识体系架构 做好产品与人的“翻译官”

    面临毕业季想从事交互设计这个行业,但毫无头绪?交互设计是什么鬼?工作一段时间发现转业交互设计,一直找不到学习的途径。接到一个需求,兴奋地开始画图,提交后产品和开发向你提出一大堆问题,你不停自否定的改图陷入死循环。互联网交互行业越来越受到追捧,看似入门的门槛很低,会画线框图就可以了。事实上交互设计师大部分是输出抽象方面的东西,对象是行为。一位知名人士曾将人与系统交互的过程分为五个要素:用户、行为、目标、场景、媒介,这些你曾了解过吗?这次M...

    2018-02-09
  • 价值重估的狗和鱼 一 有趣的哲学文章

    来源:经济观察报    李冬君 有人将庄子与古希腊哲人第欧根尼相比。两人同时,一个在东方,一个在西方,一个喜好在河边钓钓鱼,一个喜欢躺在街上像野狗那样晒晒太阳,在同一个天空下玩耍。   希腊是哲学的国度…

    交互设计 2014-09-21
  • 【交互设计】信息图(infographic)的圆形表达

    信息图形(Infographic),又称为信息图,是指数据、信息或知识的可视化表现形式。信息图形主要应用于必须要有一个清楚准确的解释或表达甚为复杂且大量的信息。公元1958年,Stephen Toulmin提出了一种图形化的理论…

    2017-08-01
  • 两个交互设计鸿沟-评估与执行

    译者 / 熊猫小生校对 / 不器作者 /Kathryn Whitenton前言:通过每次交互,用户都必须克服理解系统当前状态和了解如何改变系统当前状态的双重挑战。设计师可以通过意识到这些鸿沟并用透明的概念模型来消除这些鸿沟,从而为他们提供支持。上周,我买了一款很棒的新蓝牙耳机 ; 但遗憾的是,我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把它连接到我的电脑上。尽管耳机手册和电脑支持网站作出了承诺,但耳机并未自动与计算机连接。我在重新阅读说明书之后,检查了耳机和电脑...

    2018-03-28
  • Axure教程:实现类网易云音乐APP播放效果

    整体效果截图首页:视频播放:我的音乐:朋友:音乐识别:音乐播放:实现本原型实际效果可以在预览地址查看,本文将重点讲述播放器界面的实现过程。1.原型共有11个独立页面:依次为:首页,排行榜,FM,视频,我的,朋友,账号,音乐识别,音乐播放,每日推荐,歌单页面。2.音乐识别界面效果实现分析:1.音乐识别效果由首页左上角麦克风图标点击后触发,进入识别页面时开始识别同时效果自动开始。由于音乐识别和首页分别在两个不同页面,所以可以考虑通过全局变量...

    2018-03-24
  • 设计师应该了解的“用户记忆理论”

    记忆是人类储存信息的“硬盘”,它可以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且可以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人类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去“硬盘”中调取信息。但是这个“硬盘”有着一些瑕疵,因为它会受到人类机体和情感因素所影响。了解记忆的运行机制,会帮助设计师创建出人性化的界面,节省工作量,提升产品的易用性。

    2017-04-30
  • 同一页面放两个相同的链接:这样的重复是有益还是有害?

    尽可能消除网页重复性元素,减轻用户认知负担。每一个多余的链接会影响网站的易用性。

    2017-05-25
  • 是时候聊聊具有直觉性的UI和交互设计了

    UI和交互设计中常常会强调某项设计需要足够的“直觉性”,但是直觉性的设计说来容易,实现却往往差强人意。但是不得不承认,它是目前交互和UI设计的刚需。“想象一下,如果桌面上反过来一颗球让你去转动控制,感觉应该比鼠标运作顺畅些。我们原本认为这是个好点子……可是我以前从未观潮这种触感的细节。”“当孩子们操作鼠标和遥控杆的时候,会不自觉地低头看输入装置……后来有人想到,如果操作时运动肌肉群范围较大,也许他们可以不必低头。我们做了一个大型轨迹球装置,让他们可以用手臂甚至肩膀牵动来操作,这样就把问题解决了。”“我们先是观察什么样的操作方式比较合乎自然,然后提出想法,再进行测试。”“心智模型指一个人对于事物运作的思维过程,即一个人对于周遭世界的理解。心智模型的基础是不完整的显示、过去的经验甚至直觉感知。它有助于形成人的动作和行为,影响人在复杂情况下的关注点,并确定人们如何着手解决问题。”(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个时候的设计师将纸的纹理运用到窗口上,此处的设计和Material Design 中纸的隐喻不谋而合,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潜意识的引导呢?)

    2017-05-16
  •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上)

    前言:一直有在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也靠这些所谓经验做了几年行业培训,今年是从业的第十一年,觉得差不多是时候把这些最初来自同行、互联网和书籍的知识再还给行业,我会把所有所得分章节逐渐整理发出,希望能对行业尽一份绵薄之力,同时也作为一种仪式,好让自己重新出发。

    2017-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