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展望!从9个方面聊聊用户体验设计的发展

这是一篇国外的用户体验设计回顾总结文,里边提到的9个观点都特别有前瞻性,剥离开细枝末节的视觉风格和交互原则,这些很有可能成为未来优秀设计师必备的硬能力。在甲方的阴沟里待久了,来仰头展望下真正「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考。


这是一篇国外的用户体验设计回顾总结文,里边提到的9个观点都特别有前瞻性,剥离开细枝末节的视觉风格和交互原则,这些很有可能成为未来优秀设计师必备的硬能力。在甲方的阴沟里待久了,来仰头展望下真正「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考。

回顾与展望!从9个方面聊聊用户体验设计的发展

一、扣像素是没前途的

回顾与展望!从9个方面聊聊用户体验设计的发展

你可能仍然花着大量时间对着屏幕对齐像素描点勾线,不过到了 2015 年,你也终于意识到你的 LinkedIn 技能表需要添加上「用户体验」光环。如果真是如此,那么你的 PS 生涯可能就此结束了。不是说用户界面设计这行就要翘辫子了,而是说,当你自己被定位成一个所谓「用户体验设计师」的时候,精力应该更少地放在狭义的用户界面设计上。以下将详细解释为什么现在那么多设计师开始对刚才的观点深信不疑。

1. 都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我们设计所面对的对象是浏览器、操作系统,而这些对象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视觉语言规范和成熟的交互模式。并且,日益流行的扁平化设计审美趋势让一切都变得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好吧,也许这也不是坏事儿。

2. 现在的交互模式已经足够牛逼

你没有必要在设计一个门把手的时候重新发明一个新的转轴,两到三套把手类型就能把所有可能的使用场景 hold 住。万事皆有理,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譬如说给你的网站或 App 重新创建一套完全神经病一样的导航系统,这可能长期给你带来一堆可用性问题。所以我们要面对的问题应该是:在引入一个全新的交互模式的时候,你究竟是想要解决用户神马需求?如今,成熟易懂的交互设计模板库已经逐步把我们从用户界面的设计中解放出来,让我们更多地将精力集中在思考对用户真正重要的问题上:用最快最易接受的方式搞定问题。

3. App 随处可见,App 无处可寻

App 现如今已经不再是用户操作行为的终端了。它们演变成了用户手中的引擎,将数据被转化为可用信息进行行为驱动。有些用户在使用一些设计得美美的天气应用时还只是偶然打开一下,看看明后天的天气预报,但是这类应用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可以在下雨的 15 分钟前提醒用户该带伞了—没错,牛逼就牛逼在它能通知。手机操作系统的一些功能,如苹果 Notification Center 之于 iOS 系统,或 Now on Tap 之于 Android 系统,都将用户的注意力从对界面的专注转移到对行为的理解上。

4. 新的交互行为将跨越屏幕边框的边界

人工智能在 2016 会变得越来越火。智能算法技术酷炫如「Facebook 智能虚拟助手 M」将依托 Messenger App 界面迅速回应用户的需求留言,并通过第三方服务供应方帮助用户搞定需求,且不需要依托于其他服务操作界面。不必说,就在你看这篇文章的同时,有人还在努力「设计」和开发这些未来的对话方式技术,并致力于将人工智能技术推演成为未来产品的重要依托。

二、原型工具的黄金年代

回顾与展望!从9个方面聊聊用户体验设计的发展

这几年很多设计师在设计数字化产品时,已经开始意识到制作原型的重要性。过去直接的静态设计开发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设计需求。原型工具的重要存在帮助我们能够快速处理各类屏幕中复杂界面问题,包括动画、页面跳转、微交互等在从前静态设计开发模式中很难表现的问题。自然而然,一些对上述趋势持重视态度的公司开始生产可以解决问题的原型工具。到了今天,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有了各式各样的工具:InVision, Marvel, Principle, Atomic, Sketch, Axure, Adobe Comet 。他们都尝试着从不同的(产品、设计)角度解决问题。诚然,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独立的原型工具还不存在。

那以后呢?一个新的原型工具问世是多长的周期?我们需要多少的时间成本学习新的原型解决方案?原型工具(产业)蓬勃的发展规模正在超出作为需求方的设计师现有规模,而这种现象,将很快对设计行业的生态产生消极影响。

我们非常希望在 2016 年的原型工具可以能让我们更多地去做一些跨平台思考,而非长时间呆坐在电脑屏幕前做完手头的工作。更远更牛逼的一点设想是:我们在不远的将来,能有幸见证到那种能够协助我们完成 UX 设计环节中其他方面的工具,而非仅仅是画流程线框图和低中高保真原型的输出。

在此继续引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是不是都太纠结于把自己的精力花在提升工具技巧上,而忽视了去关注人的问题?

三、时间维度下的设计思考

回顾与展望!从9个方面聊聊用户体验设计的发展

在不久之前,在一个团队里拥有一个信息架构师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他们可以帮助团队解决网页和 App 上存在的信息容量与逻辑问题。设计师所主导的数字化界面则致力于解决页面中信息中混乱秩序,所有的信息需要是可视化的,没有信息是不重要的。

但是我们该如何去衡量什么信息对于用户的优先级呢?我们如何去设计好的导航系统帮助用户找到他们真正想要的信息呢?时间从之前快进到现在,我们发现人们已经将时间的维度加入到设计中去了,在正确的时间出现正确的信息:

  1. 「选择上车地点」按钮出现在叫 Uber 动作之前
  2. 「ETA」信息呈现在你等司机的时候
  3. 「给司机评价」界面出现在形成结束的时候

人们想要的是一个时间节点只做一件事,并在后续的动作中被良好的引导,而不是在进行下一步之前发现同时有多种决策节点被呈现的情况。

随着设备和传感器越来越精确和智能,2016 年我们所感知到的体验将更加线性,我们的工作会更多地关注在具体的时间空间中。人们会越来越习惯于线性体验的简单与便捷。网站的信息广度会越来越窄,同时深度也会越来越深。所有的文本、规范进一步进化并围绕用户的行为轨迹,它们将远远超出像素与屏幕的边界。

四、新的用户体验定义与角色

回顾与展望!从9个方面聊聊用户体验设计的发展

现在是作为用户体验设计师最好的时代,我们终于可以看到作为一个用户体验设计师可以在企业组织中承担多么重要的责任。用户体验不再是一个异类的存在,它在现代企业组织下成为了必需品。这意味着任何形态、规模的公司很快会拥有至少一名专业的用户体验从业者去负责审视公司的产品与服务体验。

不过仍然存在一些围绕着用户体验的工作角色和职位定义。现在我们意识到每个人在团队中实际上多多少少地都对产品、服务的用户体验产生着影响,与此同时我们开始在每个人的头上都加上「用户体验」的头衔:用户体验工程师、用户体验信息架构师、用户体验前端工程师 balabala…

用户体验设计师的概念变得如此烂大街,搞不好未来「用户体验设计师」将会很快消失。

如果每个人在组织中都分担着企业中用户体验的责任,那么 2016 用户体验设计师在团队中到底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存在?

我们(用户体验设计师)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确保团队中的每一个人,从产品经理到客服,都能将提升用户体验的意识注入到他们的工作中,并让每个人都明白这对于企业生意而言是有多么重要。用户体验专业从业者应该进一步扮演一个更加中心的角色,协调和能动企业组织中的同僚进行协同工作。

在另一方面,当我们在明晰清楚哪些是棘手问题(wicked problem)的时候,我们可以缩小我们关注的范畴,带入更为明确具体的团队角色:例如内容策略设计师、用户体验研究者、可用性专家、交互设计师。

五、企业:新的内容布道者

回顾与展望!从9个方面聊聊用户体验设计的发展

你打开一个链接,发现了一篇特别有意思的用户体验内容的文章,然后想看看是哪个大神写的,然后发现署名是公司。慢慢地,你会发现很多牛逼文章的署名从以前 Peter Morville、Jeff Sauro、Don Norman 这些大牛的名字逐渐被 InVision、UXPin、Adobe 这些公司名字所取代。

在 2015 年,被分享的最多的文章都是由相关公司撰写,并发表在合作博客网站上。

这当然是极好的。用户体验为设计与商业中所带来的关注力,对于为用户体验工作买单的企业组织来说肯定是极好的消息。并且,没有比在文章中描述用户体验理念与洞见更有效地方式去营销企业在用户体验领域的努力和工作了。

同时,描述项目案例对于一个独立的用户体验设计师个体而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项目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工作),而这些公司则是站在一个恰如其时的位置做这样一件事。首先企业组织对于成功的项目输出有着直接的责任关联性,并且企业组织的工作是渗透在项目中的每个节点中。

企业撰写博客另外也是因为他们自己的网站需要点击,需要建立 SEO,通过专业内容的传播他们希望自己能成为设计领域的领袖企业。这样的结果就是企业网站文章不断攀升的流量数据,其他免费读物的流量入口的流量导入以及行业头条的助阵。

所以我们就上述现象在 2016 年的建议是:每每当你在阅读这种类型的行业文章时候,心里时刻谨记:企业是否是想通过这篇文章对你进行销售,当然这种事有好有坏,这里这么提只是让各位留个心眼就好。所以现在问题变成:这些设计机构以及内容作者在之后会不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输出更多对行业有影响力的知识呢?

六、内容策略:全新的信息架构角色

回顾与展望!从9个方面聊聊用户体验设计的发展

十年前,企业都希望拥有自己的门户网站:信息量广而健全,囊括了所有和自己品牌相关的线上载体。当然这要求网站信息能被有效地组织起来,以便更好呈现给企业用户。

从十年前的时间快进到现在,企业拥有了不同的线上内容展示渠道:网页端网站、手机 App、社交站点账户、博客、局域内网、Slack 等等。每天不同的内容流量从各种流量渠道进出,这就需要一个内容策略角色能够去理解哪些内容是我们需要的,为什么需要这些内容,如何整理内容的组织结构性以及内容的可用性。

内容策略的出现其实不是新概念,也不是突然就有的。但是该角色的兴起证明,2015 年内容策略已经在企业组织中的体验设计流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七、联人,不联物

回顾与展望!从9个方面聊聊用户体验设计的发展

2015 年智能手表站在了聚光灯下,赢得了所有人的关注,我们的信息中充斥着有关智能手表的报道。那么试问:智能手表们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呢?

事实上我们随身不需要过多的功能附属,我们所需要的只是让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变得更加智能。相比于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智能手表的出发点却是尝试着把很多日常行为加载在狭小的空间上──这种做法实则为了创新牺牲了可用性。我们如何真正地为用户需求寻求有意义的创新?Nest 就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尝试,他们的愿景是成为路由器界的 Google。他们解决的是用户生活场景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并且他们的解决方案借用人们在生活中早已习惯的行为模式──而不是在产品硬件上徒增新功能,迫使用户增加新的行为学习成本。

2015 年物联网仍旧蓬勃发展,不过在第一波物联网浪潮之后,企业思考并意识到科技发展的步调应该与人们能够接受的文化、行为变化适配,而这种思考下的步调适配对于新产品的成功至关重要。

所以当我们开始构建面向消费互联的新功能挂坠时,我们可以再次反思,看看能否为我们的「新」设计带来人们实际已然认知、熟识的行为/事/场景。

八、Slack 怎么这么牛逼

回顾与展望!从9个方面聊聊用户体验设计的发展

2015 年,我们见证了关注用户体验的 Slack 的兴起。再一次,窝在各个角落的设计师都从网上窜了出来讨论从「可用性」到「工作有没有前途」之类的话题,或者更简单地在上面去约志趣相投的设计师。

事实上,在线论坛形式的社区很早就兴起了:早到用 Email 群组,到 Facebook posts,再到 LinkedIn 小组。不过,Slack 不像上述这些前辈,它有新的特质确保自己不是互联网大潮中的昙花一现:

  • 频道功能通过组织对话以及让你加入感兴趣的话题(比如用户研究、感兴趣的书、甚至工作等话题),来帮助你过滤筛选不需要的干扰信息。
  • Slack 的实时对话帮助社区管理员为那些没有规整的对话内容探索新的沟通机制。
  • 由于 Slack 最初以工作和生产率工具为自己定位,因而在 Slack 频道内的用户活动都集中在专业问题的讨论上。除了部分少量的诸如 GIF 类的干扰信息。

我们还不清楚 Slack 热会持续多久(也不清楚他们要花多少时间去修正一些基本、显而易见的可用性问题)。这取决我们,是否有决心将上面的讨论变现成为有效的用户体验执行力。今年我们拭目以待。

九、进化:像素到人

回顾与展望!从9个方面聊聊用户体验设计的发展

现今,设计数字化产品最大的挑战在于对用户场景、需求洞察的深刻与否。从纯技术的角度出发,在产品上加个新功能是 so easy 的一件事。但,没有好的用户研究而徒增功能意味着做出错误的用户需求假设。

最终这种做法只会对公司的销售与品牌感知造成伤害。

考虑到我们花在像素上的时间越来越少(正如前文所说的,不是么?),让我们将这个见解作为一个契机引出用户体验中常常被人忽视的一面:用户研究方法。毕竟,在你正在构建的功能是没有解决正确的、被研究验证过的问题前提下,用户研究方法在我们发现产品设计模式时是十分管用的。

正如原型工具在去年蓬勃发展并大幅度提升我们的交互设计流程一样,让我们也对新一代的,能够使用户研究方法更有效落地项目的用户测试工具寄予厚望。无论企业的规模和预算大小,我们都应该抱有希望。

我们对于新的一年持有强烈的乐观态度,2016 年终将是我们作为设计师最终将注意力从像素转移到人的关键一年。

 

译者:饿了么UED小满同学

原文地址:http://www.uisdc.com/ux-design-development-9-directions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30363/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28 09:20
下一篇 2017-05-28 11:35

相关推荐

  •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交互设计的价值是什么

     获奖公告 第2天的获奖者提名有“吴乐”"淡淡""小楼"三位小伙伴。根据规则最终获奖者是"吴乐",获赞45个(虽然我知道你肯定拉票了,哈哈),请微信联系我,把收货地址发给我。另外,由于“淡淡”继续获得了提…

  • 请记住,视觉设计远不止“好看”这么简单

    设计师和理发师其实有点像,理发师基本分为三种:一种是只会搞基础发型的,比如寸头、中规中矩的长发、老太太卷头等;一种是只会剪流行发型的(这种发型师还很容易 摇身一变成为造型大师,告诉你你应该改变,应该剪目前最流行的某款发型,但实际上可能是他只擅长这款发型);还有一种是最可遇不可求的,他根据你的脸型、 性格等,用最简单的手法量身设计发型,让顾客的气质度立刻得到提升。

    2017-06-03
  • 阿里设计师的思考总结:用户体验设计的进阶修炼之路

    从方法、标准、协同、软技能和创新五个方面说说我对用户体验设计进阶修炼的思考与实践。

    2017-05-17
  • 改善用户体验或是中小型IOT平台突围的唯一出路

    全屋智能、智慧城市成人们关注的新焦点,智能音箱、智能冰箱、智能手环、智能珠宝皆得益于物联网的发展。据推测,在2045年,最保守预测将会有超过一千亿的设备连接在互联网上,而最先在物联网上开花的便是智能家居了。网上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5000亿元。前景如此可观的智能家居市场不仅催生了不少了智能家居企业,同样也催生了不少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的物联网平台,如国外的AWS、IBM、微软、谷歌,以及国内阿里云、京东微联、华为等...

    2018-05-08
  • 这些走心的用户体验应该多学学

    不仅仅局限于互联网的设计,可能还有服务,线下的设计等。先问一下自己,到底什么是好的用户体验?我认为有以下三点:第一,无需思考,符合本能的设计。(反例,各种需要用户大量动脑的设计)第二,不打扰用户,让用户沉浸的设计。(反例,各种不必要的弹窗提示)第三,温暖的设计,细节打动人心,超出用户的心理预期。(反例,各种冰冷的缺省页面)1.网易云音乐分享提示最近发现了网易云音乐的一个小彩蛋,那就是在播放页当你点了某一首音乐喜欢后,会给你跳出来一个可爱...

    2018-02-01
  • 同一页面放两个相同的链接:这样的重复是有益还是有害?

    尽可能消除网页重复性元素,减轻用户认知负担。每一个多余的链接会影响网站的易用性。

    2017-05-25
  • 做你老婆,用户体验真差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新闻,不一样的故事,数百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免费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作者:青蓝来源:青蓝(ID: qinglansz)没错,这是一篇真诚的吐槽贴。鉴于各位直男的脑回路和女人差异较大,常常不能正确理解老婆大人的本意,今天我特意以你们最爱的电子产品——手机为例,给你们分析一下老婆们的用户体验。01. 外观差评,后盖鼓起,前屏磨花,说好的金属漆还掉了色。小...

    2018-03-25
  • 用户体验设计影响力引起两会代表关注,获业界点赞!

    如今,用户体验设计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在今年两会上,用户体验设计的影响力也引起了两会代表关注。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叶友达向大会提交了《关于鼓励基于用户体验的设计创新,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提案》。设计创新与科技创新互为表里,需要协同发展;从国家层面启动基于用户体验的设计创新倡议,构建用户体验设计创新战略和行动纲领。用户体验是指用户基于对产品、系统、服务使用或者预期使用的态度和反馈。叶友达解释:“说白了,就是我们在产品的设...

    2018-03-20
  • 微信的扫码和摇一摇,给老美好好上了一堂创新课 【UXRen译#150】

    作者: YUNNUO CHENG & RALUCA BUDIU @NNGroup |  翻译:张维钢、朱玲 ,校审:Junliang   摘要:与美国相比,在中国扫描二维码和摇一摇成为了有效沟通线上线下的交流方式,并且应用广泛。   图为中国“绝味鸭脖…

    交互专题 2017-08-07
  • 张茂泽:论黄帝陵的文化内涵 | 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规划设计大师工作营

    📌 编辑 | 璇仔编者按:由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黄帝陵文化园区管理委员会、黄陵县人民政府和CBC建筑中心共同发起的“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规划设计大师工作营”,邀请了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六位规划大师及其领衔的团队作为核心设计团队,通过共同驻地,对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进行实地调研、研讨,分别提出未来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设计理念及方案。3月9日,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张茂泽作为探班大师来到工作营现场,以《论黄帝陵的...

    201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