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用户研究开始前需明确的问题

作为第三方公司,每次着手准备新项目,总是要先跨过用户去探究客户的需求,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作为设计师了解项目的过程,同时也是设计师帮助客户厘清需求、定位、目标用户的过程。

最近公司要启动电信运营商的新项目,有幸成为项目经理,在前期准备时搜到这篇文章,刚好是关于stakeholder访谈提纲的,作者对访谈提纲做了比较全面的思考,而且他以结果来反推研究计划的工作思路与我们公司现行的工作方式如出一辙,现在翻来供参考。

------------------------------------------------------------------------------------------------------------------------------------------------

每次我开始跟新团队合作时,都会尽快搞清楚他们想要什么以及我怎样在团队中发挥最大作用。用户研究可发挥的作用取决于我对与他们产品、策略、目标、限制和顾虑的了解。但通常情况下,我对于他们的策略、用户、产品了解很少。所以,作为一个研究员,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提很多很多问题。

第一次碰头会上,我一般会对客户做个非正式访问,去弄清楚他们的需求、目标和计划;关于他们的产品、功能、竞争对手等方面,想知道什么?有哪些限制(时间进度、市场、技术等方面)是我必须了解到的?我也总是尝试帮助他们的团队从聚焦在方法转换到聚焦到研究问题上,例如从我们需要一次调研到为什么人们注册后却不使用我们的产品?

我甚至会为这种简单的碰面列出一些访谈提纲——就像访谈用户那样。我会以下面列出的这些问题和话题开始,并依照具体情况做些微调(团队本身也可以问问自己这些问题,以厘清产品本身的需求和优先级)。

1. 产品发展轨迹

除了需要了解团队的愿景,我发现了解一些发展历史也是很有帮助的。

  • 这个功能/产品/创意是怎么发展到现在这种状态的?
  • 接下来的目标、里程碑,或者说产品决策是什么?
  • 这个项目想要成功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什么?是什么让你夜不能寐?
  • 哪方面信息能帮你做出决策或决定在哪方面优先投入精力?

2. 用户与市场

  • 目标用户(群)是谁?怎样区分他们(例如:人口统计信息、使用习惯、地域信息、年轻还是年老、垂直细分、移动端还是PC端、需求、期望、痛点等等)?
  • 目前最高优先级的用户是谁?为什么是这些人?

3. 体验目标与体验矩阵

了解团队如何思考或衡量成功可以给我更多关于设计目标的信息。而且也预示着他们将怎么评估用研工作的影响力。

  • 怎样来衡量产品的表现,怎样评判产品是否成功?
  • 基于现有的用户体验,有无数据需要阐释?或者这些数据突出了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

4. 竞品方面

我希望能快速的了解当前的竞争格局以及团队对于相关竞品的认知。竞品是我们可以借鉴的最好原型。

  • 与我们的功能/产品/创意,最相似的产品是什么?
  • 我们的功能/产品/创意与竞品比起来如何?
  • 用户可能从其他产品使用经验中带入什么行为习惯或期望到我们产品里来?

5. 明确研究需求

现有的研究结果和数据(例如来自分析、A/B测试、消费者支持、研究和可用性测试)的清单帮我迅速提升对产品的认知,也能帮我评估目前团队对于用户已经掌握哪些方面以及还未了解到哪些方面。这样做让我认识到这个团队收集用户反馈的习惯,也可以帮我揣测出一些他们从之前的研究人员或研究结果中获得的东西。

  • 你们目前收集到了哪些数据(例如来自分析、A/B测试、消费者支持、研究和可用性测试)?
  • 从这些数据/反馈中你们了解到什么?
  • 对你们来说,之前哪种研究方法最有效,哪种最无效?为什么?

6. 研究的潜在影响

  • 你们会拿研究结果来做什么?

团队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能帮我来评估这个项目值得我多努力去完成。也让我看到,这个团队是不是准备好去贡献尽量多的资源和时间去处理研究结果。他们会不会接纳反馈意见真的去修改。假如说他们并不打算使用研究结果去改善产品体验(比如他们会说:“了解到这些数据很有意思而已”),我会开始寻找其他项目。

7. 时间与范围

  • 我提交结果的期限是什么时候?

我提这个问题,是为了引出关于时间限制与高质量产出物该如何平衡的讨论。团队通常都没有多余的时间,但这样做有利于清楚说明我到底能为他们做什么。例如,哪类问题的优先级最高?输出结果需要达到什么程度?这些数据会成为体验提升的关键吗?我们之后是否还有机会修改它?需要付出多少时间/精力来完成这个研究?

无论团队需要几个小时之内输出结果还是几天、几个星期之内输出结果,我都很乐意付出努力——只要我们对结果有共同的期待,同时也理解时间与结果之间的平衡。

这些同利益相关者最初的访谈揭示了最重要的用户研究需求和限制。有了这些内容,我就可以搞清楚调研结果大概是什么框架以及我们需要输出什么内容,接下来就可以回过头去规划用户调研活动,以输出我们了解到的结果。

译者:二两童靴

英文作者: Michael Margolis  http://www.gv.com/lib/questions-to-ask-before-starting-user-research

原创文章,作者:Tin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6571/

(0)
TinadminTinadmin
上一篇 2015-06-23
下一篇 2015-06-25

相关推荐

  • 新鲜出炉-2014年移动互联网数据报告

    本文由TalkingData出品,艾欧整理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里面的数据能够对大家了解用户行为与习惯起到一定帮助。 下载链接:2014年移动互联网数据报告

    2015-01-28
  • 用户体验太抽象?一个神奇的公式帮你轻松搞定!

    用户体验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比较虚的词,作者用一个公式将用户体验量化,帮助产品经理很好的评估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本文作者Wouter de Bres,有着设计背景和心理学背景,对用户体验有着独到的见解。我探索一…

    2015-05-18
  • 《用户无障碍体验的可访问性设计》读书总结

    这本书与市场上其他的设计书不同之处在于该书作者关注于残障用户以及行动能力有限的用户,旨在利用可访问性设计的思维来改善互联网的设计,最终实现不同生理条件的用户都能够平等的体验到电子产品的乐趣。 什么是可…

    用户研究 2016-01-28
  • 【读书笔记】方寸指间——实战指导手册

    导航设计 标签式:能让用户直观地了解到App的核心功能。根据逻辑和重要性控制在5个以内,通过视觉表现用户的当前位置,页面之间的切换快速又不容易迷失,简单高效。 桌面式:类似于手机桌面各个应用入口的导航方式…

    2015-07-17
  • 两会发声:呼吁全民关注用户体验为,用户体验打Call!-厉害了, 我的国!

    聚焦两会 ,关注用户体验行业发展首先感谢在两会上为用户体验发声的全国政协委员:叶友达。图片来自网络叶友达在两会期间的《人民政协报》记者问答中特别强调了科技创新成果中的用户体验。“说白了,就是我们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要考虑用户"能不能用"、"好不好用"的问题,不要做"不靠谱的创新","好用"的成果才容易转化。”叶友达说。叶友达用具有人工智能交互系统的电视举了例子。“这种电视运用了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语音对电视下达指令所...

    2018-03-18
  • 谷歌之前发布了一款非常智能的消息 App ,它的可用性测试你感兴趣吗?

    消息 App 的演变 Google , Facebook 这些牛逼公司都对消息 App 很狂热,当然了还有 Apple ,不是三分钟热度那种。当然了,消息 App 的演进也在按照用户的需求演进。这个可用性测试也证明了用户需要这种人工智能的…

    2016-11-15
  • 『交互设计经验分享』信息交互设计金字塔法则

    本文由卓衡科技运营总监刘鹏分享。文中刘鹏讲述了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总结出的交互设计的金字塔法则。 金字塔方法这个说法来源于美国著名的现代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大致的意思就是:任何事情都能归纳出一个中心点,而…

    2015-01-27
  • 移动端搜索功能研究

    搜索功能无论在web端还是移动端,都是产品中十分重要的功能。文章主要从用户体验和产品功能、策略角度来分析,提出一些对应的设计方法。 搜索能够帮助用户快速精确找到想要的结果,其中两个重要目标是提高搜索结果…

    2016-10-28
  • 【笔记】用户画像101:手把手教你画个像 -转载

    2019年3月30日,UXRen北京分舵举办了《用户画像101:手把手教你画个像》的沙龙分享,本文基于嘉宾王冠男/曲哲路的现场分享总结而成。记录者:裴小静 用户画像的分享主要有以下这2个部分,第1部分主要跟大家讨论一下…

    2019-04-08
  • 6000字干货分享 | 当我们谈用户体验时我们谈些什么?

    在时代背景下,对UI/UX的定义和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作为用户体验领域从业者,我们是谁,我们在捣鼓些什么,洛可可的UEDers,本着NO ZUO NO DIE的探索精神,一路走来也有更多跨行业、跨形态的积累和实践。此次分享聚焦洛可可在用户体验领域的探索历程,从终端产品体验到智能大产品到后服务生态,我们如何贯穿与落地,现时代下的用户体验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思维,一起探讨。

    2016-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