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进阶:一套较完整的轻量竞品调研法

本文作者将介绍自己常用的一套较完整的轻量竞品调研法,一共分为五个步骤。“这个地方怎么不借鉴X产品?”
“那个地方你不要借鉴Y产品,我一点也不觉得好用!”
“这个界面看起来根本不像这类产品的界面啊?”
……


本文作者将介绍自己常用的一套较完整的轻量竞品调研法,一共分为五个步骤。

交互进阶:一套较完整的轻量竞品调研法

如果你是一名设计师,且经常参加方案评审的话,肯定听过这些话:

“这个地方怎么不借鉴X产品?”

“那个地方你不要借鉴Y产品,我一点也不觉得好用!”

“这个界面看起来根本不像这类产品的界面啊?”

……

然后吵上N个小时还是无法说服对方。

最后领导出现,运气不好的话,一句话就可以让你回炉重造。

我以前就经常这样,有时感叹为什么大家都不相信专业?为什么做设计跟打嘴仗一样?国内的设计没救了啊(只是想想而已)……

后来,我从人机交互学术领域接触到严谨的设计论证,自己逐步摸索出一套竞品调研方法。使用了这套方法之后,几乎就很少有人在设计评审的时候跟我就XYZ竞品争论不休了。即便是外行人,也不难说服了。

现在回想一下,以前我之所以经常被质疑,也是因为自己拿不出真正具有说服力的证据。专业性是需要自己证明的,而不是头上这顶“设计师”的帽子天然赋予给我的。国内的设计很难得到专业的尊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设计师也不懂得拿出真正看起来专业的东西却也是一大问题。

下面介绍我自己常用的这套较完整的轻量竞品调研法。先总结一下,分为五个步骤:缩小范围、初步调研、竞品对比、细节分析、调研报告。

1. 缩小范围

你设计的产品很有可能有非常多的竞品,所以缩小调研范围非常关键。通常来说,按照正确的方法选取5~10个竞品仔细研究就足够有说服力了。

问题是不同的竞品之间,谁好谁坏很难说准。但如果你从以下渠道获取信息,就很少有人会提出质疑。

权威机构

例如:世界银行、各国政府等。

  • 好处:足够权威,没什么好质疑的。
  • 坏处:这些机构很少针对具体产品给出数据。

专业调研机构

例如:Forrester Wave、艾媒咨询等。

  • 好处:有专业的调研能力,又站在第三方的视角,算是业界公认。
  • 坏处:不能保证信息的完全准确。国外的调研机构可能对国内的情况不了解,而国内的机构有可能因为利益而欠缺公正性。

Forrester Wave一份关于中国公有云市场的报告:

交互进阶:一套较完整的轻量竞品调研法

艾媒咨询对国内音乐APP的报告:

交互进阶:一套较完整的轻量竞品调研法

已发表的学术研究

例如:Google Schoolar等。

  • 好处:这种个人的学术研究如果碰巧研究的是你想要调研的行业,那么你就不用自己去大海捞针,直接用别人整理好的信息就够了。
  • 坏处:这种学术研究很少针对具体的产品,找到可用内容的几率不高。

大数据分析平台

例如:Google Trends、百度数据等。

  • 好处:数据较为真实客观。
  • 坏处:通常只能表达一家之言,不同的平台给出的同一种数据可能不一样。

Google Trends:

交互进阶:一套较完整的轻量竞品调研法

百度2013年Q1移动应用报告:

交互进阶:一套较完整的轻量竞品调研法

2. 初步调研

别人的分析终究还是无法适应自己的情况,所以亲自体验竞品才能够真正让竞品转为对设计的帮助。体验的方式又很多种,可以视情况选择。

专业调研机构

像Forrester Wave这种调研报告里面不但会提供行内排名,还会提供一些竞品分析和客户反馈信息。

  • 好处:对理解不同竞品对比差异有很大帮助。
  • 坏处:这些分析不会很细致,终究还是需要更进一步的调研。

亲自试用

  • 好处:能够掌握一手信息,有作为一个用户的最真实的感受。
  • 坏处:可能花费较多时间甚至金钱(购买服务等),而且对于一切较为复杂的产品(例如专业工具),可能完整体验非常困难。

用户访谈

找到使用这些竞品的用户,于他们交谈讨论,询问他们对这些竞品的看法。

  • 好处:真实用户的想法比设计师本人的想法更为可信。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产品,通过用户访谈你可以大大减少逐个研究竞品的方法。
  • 坏处:找到足够的对应用户并不容易。用户很容易告诉你哪里不好用,但却不容易让你知道哪里好用。

论坛反馈

有些竞品会提供用户论坛,或者公开用户反馈和建议,你可以直接去那里寻找信息。

  • 好处:你可以了解用户整理对竞品的想法,而不是你一个人或者某几个用户的想法。
  • 坏处:提供这种渠道的竞品不多。

3. 竞品对比

虽然竞品的范围已经缩小到5~10个,但是真的直接拿这些给别人去讲,还是有点多了。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找出每个竞品最擅长的一个或几个部分。在调研和讲解的时候,只要关注每个竞品最擅长的部分,就已经足以拼凑出一张有足够借鉴价值的行业全景图了。

这张行业全景图的依据是什么呢?就是上面从两个步骤“竞品排名”和“初步调研”综合分析而来的。

如果你想让这张行业全景图更加详细一些,甚至可以画一张表,将所有的关键考察维度列出来,给每个竞品打分,最后整理出一张图表。

如果维度较少可用雷达图,如果较多,就只能用柱状图了:

交互进阶:一套较完整的轻量竞品调研法

4. 细节分析

做到这个份上,你的对整个行业应该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专业性也够了。那么接下来就要将这些背景知识转为实际的设计。

针对每个竞品,仔细研究(最好是试用)他们擅长的部分,记录为什么他们做得好。这通常是由一些设计细节组成的。你可以通过截图、录屏等方式记录下来。

这一步并不难,但是如果没有前面的铺垫,你的细节调研就算自我感觉再良好也难以服众。

5. 调研报告

虽然前面做了这么多,但是如果没有调研报告,那么做了就等于没做。每个人的风格和习惯都不相同,我这里只给出三点关键建议:

  1. 这种专业性较强的调研报告不需要多酷炫多装逼,只要像你真实的思路、方法和结果,用清晰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好。千万不要为了“好看”而损失了细节。
  2. 虽然需要凝练总结,但也不要怕堆积数据、来源、引用等信息。这些信息虽然没有人会仔细去看,但是至少能够证明资料的可靠性和你的专业性。
  3. 永远都要有全局观,记住体验设计不过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一环罢了;产品竞争力可能又只不过是支撑团队/公司的一环罢了;而团队/公司也不知不过是你职业生涯中的一环罢了;再退一步,你的一份职业也不过是你人生中的一环罢了……你能够把大局看得越清楚,走弯路的几率越低。

 

作者:Z Yuhan

来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26391888?group_id=836964055053905920

本文由 @Z Yuhan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2738/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02 18:42
下一篇 2017-05-02 20:37

相关推荐

  • “想要”之前是“需要”,用户体验设计的需求层次长啥样?【UXRen译#155】

    作者: Interaction Design Foundation |  翻译:代代子,校审:Duke   用户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能满足自己“需求”,而非迎合自己“欲望”的产品。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详细阐述了人类的心理…

    交互专题 2017-08-07
  • 撇开设计师的视角,普通用户是如何看待设计细节的?

    做设计久了,设计师很少能够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看待网站和APP。今天的文章,我们来聊聊普通用户眼里的设计细节~我们应该迎合用户,如果连对的东西都不能坚持,产出物的最终目标就会发生偏离,甚至完全无效。 ——@冯铁

    2017-05-13
  • 阿里交互新手小记 | 交互工作流程的梳理

    头疼就是脑子里有什么正在激烈地进行改变,可能就是你从困难上学会的东西。—— 写这篇文章的人

    2017-05-23
  • 产品经理的UX——移动端的输入操作设计

    UX是User experience的缩写,指用户体验,UX设计指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设计。UX Planet (uxplanet.org)上面讨论很多关于移动设计里做好UX的技巧,很多观点都非常具有指导意义。

    2017-05-19
  • 对话界面的现在与未来

    计算机与人类并不使用同一种语言。所以为了之间的交互成为可能,我们依赖于图形化的用户界面(GUIs)。但是GUIs同样有着天然的屏障:人们必须去学习如何使用他们。他们不得不去学习一个汉堡icon隐藏着一个菜单,这是一个button触发一个操作。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语言识别和处理效率的提高改善,我们当前的交互方式正在变得更直观,简单而又高效-通过对话界面

    2016-07-20
  • 新版MATERIAL DESIGN 官方动效指南(二)

    Material Design的动效设计 是响应式的,自然的。使用缓动曲线和持续时间模式可以创建平滑、一致的动效。

    2017-05-23
  • 了解8pt栅格系统,快速而统一地完成界面布局

    此文意在帮助设计师快速而统一地完成界面布局。尤其对尺寸固定的移动界面有帮助,但对响应式web设计也有帮助。与一般的设计指南相比,此文更适合一边设计一边阅读。

    2017-05-09
  • 快速搞定日常专题,我的流程与案列分享

    有一些朋友问我能不能分享一些关于活动专题的,但是我始终觉得我前面分享的已经很多了,在banner上自己去提升和延展就已经是日常的专题活动了。

    2017-05-15
  • 交互设计 | Tmall金妆奖 交互体验装置

    天猫金妆奖 · 体验交互装置中国上海· 3.04.2018***装置交互体验概念***Step 1: 待机状态Step 2: 装置检测到观众体验,即将展开体验流程Step 3: 系统提示拍摄区域Step 4: 实时检测体验者面部表情Step 5: 拍摄表情即将开始Step 6: 拍摄完成,正在为观众制作纪念卡***纪念卡设计***纪念卡/拍摄表情等级1:平静纪念卡/拍摄表情等级2:微笑纪念卡/拍摄表情等级3:开心纪念卡/拍摄表情等级4:...

    2018-03-15
  • 人鸡交互Vs人机交互

    很多人听说我是学人机交互的,都会问我一个问题,什么是人机交互? 答:human-hen(人-鸡),当然这是一些朋友的戏谑之作。但是现在看来,又似乎有些道理,至少有一半是对的,人(human)。至于另一半么,他们想的…

    交互设计 2017-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