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预置的内容和默认设置,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首先出现的数值和设置内容就是默认项。它们的作用似乎微乎其微,但默认项(和它们的设计者)掌握着强大的力量——替用户做决策。本文中,我们会讨论如何运用预置的内容和默认设置,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只有不到5%的用户会修改默认设置用户会假设你已经掌握了他们所有的偏好


首先出现的数值和设置内容就是默认项。它们的作用似乎微乎其微,但默认项(和它们的设计者)掌握着强大的力量——替用户做决策。本文中,我们会讨论如何运用预置的内容和默认设置,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如何运用预置的内容和默认设置,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表单输入框中的默认内容

即使过程很简单,长表单往往还是会让用户敬而远之。通过提供适合的默认值,可以从海量相关选择中拯救我们的用户。

默认项应当符合多数用户所需

如果可以预先确定内容,就把它预置到输入框中,要确保它是多数用户的选择(比如95%)。人们会很快速浏览在线表单,所以不能假设他们愿意花时间来理解所有的选项。他们很可能会欢快地略过那些已经有内容的项目。

如何运用预置的内容和默认设置,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旅行网站的默认项是非常好的例子。Skyscanner的预置了二等舱选项和游客类型,这是多数用户的典型选择。

使用智能默认值

输入文字的交互成本极高,它很容易输错,而且相当耗时,即使有完整的键盘也一样(更不用说在触摸屏上输入了)。要尽可能把输入操作减到最少,防止用户犯错——使用智能默认值。下面这些例子,可以反映智能默认值如何帮助用户减少犯错,并提高生产力。

基于用户的地理位置,预设国家选项。

如何运用预置的内容和默认设置,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如果能够了解到用户当前位置在墨尔本,那么国家一栏就可以默认设置成“澳大利亚”。

尽可能让界面做更多的运算。下面的截图中,界面正在以美元计算总花费,并且为顾客换算成欧元。

如何运用预置的内容和默认设置,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尽可能让信息输入减到最少。

在需要用户注意的地方,不要使用默认输入项

在任何需要用户思考的地方,都不要使用默认项(例如订阅新闻或接受使用条款)。

如何运用预置的内容和默认设置,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让用户可以轻松修改默认项

即使经过周密的调研,得出了默认选项,总可能会有用户需要其他选择。因此,要能够轻松修改默认项。

如何运用预置的内容和默认设置,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图片来源:Google

就像我刚提到的,自动检测位置能帮用户节省时间。但是,总有的用户需要选择其他的位置(例如查找一个远处的店铺)。

应用中的默认设置项

你的产品一定要非常适合新用户上手。尽可能运用默认设置,让应用根据用户可能的选择作出合理猜测。

有益的的默认项

从统计学角度来说,用户极少会更改应用中的默认设置,即使是那些个性化设置。Jared Spool在他的文章《用户会修改默认设置吗?》中提到,根据他的观察:

只有不到5%的用户会修改默认设置

另一项研究——《Facebook的隐私设置分析:用户的期望和现实》发现,Facebook的用户对隐私设置感到困惑,常常高估了默认项给他们的隐私保护。这就意味着:

用户会假设你已经掌握了他们所有的偏好

鉴于这两个因素,你的应用的默认设置应该最友好和实用:

  • 发起研究来了解用户如何使用你的产品。不要直接询问用户要什么,发掘最能达成目标的方式,围绕它来设定默认项。
  • 把所有有风险的设置项默认设为安全(且实用)的选择。例如文字编辑软件的自动保存功能,就应该默认开启。

如何运用预置的内容和默认设置,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设置项能定义应用的行为偏好

你可以运用默认设置项来诱导用户执行你希望的操作。Slack是个很好的例子,让用户充分了解默认设置项,并且掌握修改的方法。

如何运用预置的内容和默认设置,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Slack建议用户开启桌面通知

结论

人们总是倾向于保留默认选项。默认项是一种威力无穷的手段,能够引导用户、提升使用率,并且通过建议影响用户的反应。

感谢阅读!

 

原文作者:Nick Babich

原文地址:https://uxplanet.org/the-power-of-defaults-992d50b73968

#专栏作家#

可乐橙,微信公众号:可乐橙(colachangreen)。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UI/UX设计师,关注互联网,关注科技。现居杭州,与小伙伴们正在创业途中。或许不是一名优秀的设计师,至少是个快乐的设计师。

本文翻译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2613/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02 08:42
下一篇 2017-05-02 10:59

相关推荐

  • 交互设计的3大要素:用户、目标、行为

    交互的三要素:用户、目标、行为 讲个故事,小鹏是个销售员,下午出去拜访客户,完事后发现已经六点多了,非常饿,小鹏想回家自己做饭吃,但是实在是太饿了,回家又要做好久的地铁,还不如就在附近找家小饭馆吃了呢…

    2016-05-08
  • 无限下拉滚动 Vs 分页,究竟该使用哪一个?

    应该是使用无限下拉滚动还是分页的形式来展现内容?究竟那一个更好?相信这是一些设计师经常需要去思考的问题。其实任何事物都有优缺点,无限下拉滚动和分页也不例外。本文将两种方法的适用场景并分析哪类项目适合用…

    2016-06-07
  • 大屏时代,如何做好电视端交互设计?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笔者有幸参与了电视端大屏幕的项目,在不断的尝试、探索和设计中,也收获了一些关于电视端的设计经验,因此将这些“电视交互设计的一些事”分享出来,共同探讨电视端的设计。-硬件+远距离操控——基本交互-基于桌面资料研究以及设计经验,总结了基本交互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关键内容:遥控器输入、导航和菜单、信息展现、控件摆放和焦点状态。一 、遥控器输入当我们用手指快速便捷地在手机屏幕上点击或滑动时,主流电视大屏及应用的操作还是:使用遥...

    2018-04-01
  • 读书会第三期:《交互设计指南》

    《交互设计指南》的作者Dan Saffer是旧金山一家产品设计资讯公司Kicker Studio的负责人,也是交互设计领域的思想先行者,经常在国际进行各种演讲活动。这本书在国内最常见的是2010年发行的第2版中译本,其实它在2006年就有了第1版的英文版,它在10年前的目标读者群是设计行业的资深者,现在很适合交互设计师入门通读。交互设计的4种方法从2003年至2010年常见的交互设计方法论共有4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以活动为中心的设计...

    2018-04-20
  • [译]UX设计之商品详情页

    现如今,30%的在线购物行为发生在手机端上。 对于在线购物一事,所有用户都期望能够得到快速、流畅的体验。因此,在购物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即使付之最小的努力都有可能利于用户的整个体验过程(我们也应该以利于用…

    2016-06-30
  • 设计师的文化消费分类:钱花哪里去了?

    媒介与内容从来都不是同质平等的,按照题材来分类书籍与电影,就是以「文化消费品」的眼光来看待不一样的文字。然而不同类别比特本就具有不一样的价值,对于设计师,我觉得文化消费应该分为四类,它们可能占据着我们生活的1/3的时间,需要我们认识并好好分配:

    2017-05-28
  • 实例剖析尼尔森十大交互设计原则在设计中的用法

    Jakob Nielsen(雅各布·尼尔森)的十大交互设计原则。它们被称为“启发式”,因为它们是广泛的经验法则,而不是特定的可用性指导原则。因此,我们不能把它上升为一种标准,而是应该当做一种经验来学习,然后跟现实中的设计结合来使用。本文作者(熊猫小生)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来跟大家深度解析尼尔森十大交互设计原则在设计中的用法~一、雅各布·尼尔森(Jakob Nielsen)简介雅各布·尼尔森(Ja...

    2018-01-30
  • 餐馆与UX中的用户引导

    Gordon Ramsey因为烧焦的食物冲别人咆哮,这和用户引导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和事情本身一样有趣,优秀的用餐体验非常玄妙,远不止是食物那么简单:这就是用户引导的体验。

    本文中,我们来一窥餐馆顾客引导的魔力,思考如何将它们运用到体验设计中。

    2017-04-28
  • 如何应对交互设计中的技术实现问题

    数十万互联网从业者的共同关注!作者: 山晓,作者授权早读课转载。公众号:LEX设计生(ID:Lex-design)编辑:Dva技术实现是交互设计的last but not the least环节,甚至有时应该是设计优先考虑的问题,毕竟…

    2017-08-02
  • 浅析设计图表色彩的简单方式

    译者按:对色彩的研究通常要么太过随意缺乏逻辑,要不太过理论化难以理解,这篇文章用非常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专门研究数据可视化的团队探寻图标色彩搭配的历程,给出有力的论证,并得出很棒的结论,非常值得一读。对色盲色弱来不够友好*:原文中问题一的标题是“Low Accessibility”,通常用形容来产品对残障人士的友好度不够,这一点在欧美国家经常作为需要重视的产品硬指标(也是由于他们的色盲色弱发病率比亚洲高很多)。因为在中文里没有简短精准的说法,所以我在写的是“对色盲色弱不够友好”。
    逻辑性较强的人*:原文的写法是“left-brained folks”,直译是左脑型的人。通常左脑型的人被认为逻辑严谨,右脑型的人被认为有艺术天赋。因为这种说法在中文里不是很通用,所以我写的是“逻辑性较强的人”。

    2017-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