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邮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用户体验

在打造一个产品的过程中,创业公司往往会把绝大多数的财力和精力用在开发应用或者搭建网站上,很少投入到给用户发的提醒邮件上。


在打造一个产品的过程中,创业公司往往会把绝大多数的财力和精力用在开发应用或者搭建网站上,很少投入到给用户发的提醒邮件上。

通知邮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用户体验

但是,提醒邮件是产品的不可或缺一部分。从用户注册并且开始使用产品的那一刻起,提醒邮件就穿插于用户的使用过程中。学会给用户发邮件,满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每一个需求,告诉用户在各个环节他们最关心的信息,是提高并完善用户体验的好机会。

通知邮件也是用户体验

很多开发者认为自己的产品棒极了,用户一定会对它爱不释手。但是用户们有自己的生活,用户的世界永远不会围着网站或者应用转。

而开发者也不应该只围着几行代码转。产品不仅仅是用户打开的网页或者应用,也包括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享受到的产品之外的整套服务。比如通知邮件,不仅仅可以引导用户点击跳转至网站或者应用,还可以帮助用户在特定场景下更好的使用产品,或者把用户带回某个使用场景。好的通知邮件是用户和产品之间的桥梁,提升了用户体验。

Peter Morville 提出的的用户体验蜂窝是关于用户体验的模型中最著名的之一。产品给用户发送的所有通知邮件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比如完善了蜂巢里所提出的某一个用户体验。而不只是催促用户去做开发者想让他们做的事情。理想的通知邮件应该可以完善用户体验,帮助应用嵌入用户在每天忙碌的生活中。

通知邮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用户体验

  • 有用(useful):你的产品真的有用吗?可以帮到用户完成什么或者帮助用户达到目标吗?
  • 可用(usable):你的产品顺手好用吗?
  • 渴望(desirable):用户喜欢你的产品吗?产品能否跟用户建立感情关联?
  • 好找(findable):你的产品容易找到下载吗?
  • 无障碍(accessible):对一些用户有没有天然障碍?比如语言不通。
  • 可信(credible):你的产品能让用户信任吗?
  • 有价值 (valuable):你的产品可以为用户提供价值吗?

避免碎片化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不仅仅局限于网站或者应用。完整的用户体验应该包括:新用户的欢迎和上手教程,宣传福利活动和升级的简讯,用户的提出紧急问题的及时回复,查看订单的物流情况或者一笔退款情况,阅读其他用户的案例或评论。

结合国内的情况来看,像淘宝、天猫、京东这样的巨头当然在用户体验方面做的很好,甚至无需邮件,在网页或者应用内就可以查看一切用户想获知的信息。但是其他很多尚在初期创业阶段的网站或者应用,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财力来把产品本身完善到如此境界。他们可以考虑按照时间流,以邮件通知用户的方式告知用户他们需要知道并且真切关心的信息,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在使用邮件来提供完整用户体验的方面,美国一家估值 20 亿的日用品速递公司 Instacart 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通过给用户发邮件、短信,或者打电话来让消费者在运输食品杂货的过程更好的知晓自己包裹的运输情况,建立完整的用户体验。而不是高冷神秘地让用户抓狂地猜测自己的包裹为什么还没有送到。

在用户成功下单之后,Instacart 会给用户发以下邮件:

  • 订单确认:包含订单和送货信息,可以随时更新。
  • 物流信息:当用户购买了多个包裹,又不在一天到达时很有用。
  • 配送提醒:包含准确的预计送达时间,方便用户取货。
  • 订单反馈:订单信息总结和最终费用。

一方面邮箱现在功能更加完善,正在逐渐成为用户完成与邮件处理的一个多功能独立界面。另一方面 Instacart 也特别注意了为用户简化流程,方便用户的使用和参与。注意箭头指向的最后一封邮件截图中的「评价(Review)」按键,点击后你可以无需跳转,也不用打开邮件,可以直接在收件箱发表评论和评价。

通知邮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用户体验

当用户刚刚收货,冰箱和储藏柜装得满满的,往往不会愿意费力专门离开收货页面去点评。Instacart 的心机邮件设计降低了用户参与发声的门槛,也为销售情况获得更多资料。可谓一举多得。

通知邮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用户体验

竞争激烈的今天,CEO 和产品经理们应该知道,只做出一个基本的产品还远远不够。在其他公司忙着发送大量的垃圾广告邮件的时候,应该仔细思考在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每一个互动环节。揣摩用户需要知道,想知道的信息。以邮件为手段,一对一地向用户发送相关的邮件提醒。只有让顾客感受到无微不至的贴心服务,获得了更好的用户体验。才能真正地打动用户,让他们留下来。

 

本文由 TECH2IPO / 创见 二两白编译

文章来源: customer.io

版权声明:若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主编,QQ:419297645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31133/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31 13:11
下一篇 2017-05-31 15:08

相关推荐

  • 昨天交互设计讨论群里发生的事与微信读书自来水的故事

    文章来自IAMUE交互学堂讨论群黄韦分享,希望加群的请加阿西群主个人微信号之后由由他邀请入群,二维码进不去了人多了限制二维码入群了,请知悉。

    2016-02-22
  • 为了App更新,程序猿都变成段子手了

    头图来自:flickr 本文转自歪楼(easy1414),已获得其授权。 这年头混你们互联网创业圈真是太难了。 按着互联网思维,连修bug的程序猿小哥们都被逼得寂寞如雪。 有的自带牛逼气质: 有的在App更新日志里写起了诗: …

    2016-01-26
  • 未来美甲店一定赢在“用户体验” | 互联互生

    咱们来假想一个情景,你到一个新公司第一天上班,你刚到公司门口,就有一位打扮非常正式的女士专门迎接你。她领着你在公司走了一圈,介绍了各部门的情况,然后把你送到你的办公桌。你发现办公桌上挂着一个横幅,上面写着“新人在这儿!”全公司都能看见。你打开电脑,屏幕是一张代表公司理念的美丽图片。办公桌上有一份给你的礼物,是不锈钢做的一个公司产品的模型。你刚连上电子邮件,就收到 CEO 亲自写给你的信,对你各种鼓励、希望你能度过愉快的一天,也希望你在公...

    2018-04-29
  • 体验方法论:以目标为导向的设计

    产品名称:金融圈APP 设计团队:金融圈UED设计中心 项目介绍:本项目为首页改版方案,与产品经理,交互,运营,视觉四方共同讨论得出的一期改版方向 设计目的:以体验设计方法论体系结合商业目标对APP首屏进行改版 …

    2016-08-31
  • 【交互面试】阿里巴巴交互设计实习生笔试题汇总

    阿里巴巴交互设计实习生笔试题 1 在线测试,测试时间 180 分钟 【自我介绍-20 分】简要的自我介绍(学校、学历、专业、个性、独特亮点等),并上传你的简历和作品。(将附件上传到无密码的网盘中,建议使用酷盘,并…

    2015-07-30
  • 日期选择器设计总结

    本文是作者对时间选择器设计做的一个小总结。enjoy~

    2017-04-27
  • Force Touch是Apple用于Apple Watch、全新MacBook和13英寸MacBook Pro的一项新的触摸传感技术。

      摘要:Force Touch是Apple用于Apple Watch、全新MacBook和13英寸MacBook Pro的一项新的触摸传感技术。通过它,设备可以感知用户点击力度,再根据力度的不同调出相应的不同功能,让用户和设备能够进行更好的…

    2015-03-18
  • 圆享——交互设计(1)

    · 品牌形象 · 艺术活动 · 平面设计 ·· 视频多媒体 · 交互设计 ·· Branding · Events · Graphic ·· Vedio · Interaction ·ANIMA iki《ANIMA iki》 获得过第五届“流明奖项”(Lumen Prize),一个巨大的发光悬浮球体。创造沉浸式、有魅力的体验,通过运动、纹理、灯光和声音来探索艺术装置本身与其周边的关系。该球体能够发光,是整个房间里唯一的光源,吸引着游客进...

    2018-04-25
  • 记忆篇|从心理学理解交互设计原则

    无论是设计网页还是APP,我们必须要满足用户的需求, 用户体验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你多了解用户。用户是如何思考,记忆,做决策?什么促使他们点击?知道了这些,对交互设计很有帮助。让我们从了解人记忆的复杂性和弱点开始。

    2017-04-30
  • 总结了一套完整的设计分析思路

    本文主要是根据个人在各个大大小小的项目中总结而来的一套做设计分析的参考思路,应用于常规的项目场景基本是够用了。“需求是业务方的几句话描述,只能管中窥象的了解他们一些零零碎碎的想法,没理解到本质需求就开始画界面,然后不断的随着他们想法的转产而反复被动修改交互稿…”
    “PM已经画好完整的demo,交互看着似乎能做的只是根据demo做细节优化和完善,做着做着就迷茫了,设计的价值到底在哪呢?”“在公司中作为职能部门的UED团队,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辨业务,通过服务内部客户进而服务我们的最终用户,用设计专业帮助业务成功,与业务一起成长”。Tips: 跟需求方沟通挖掘需求,最重要的注意点是需求方对我们来说是快速了解行业现状和市场需求的绝佳伙伴,所以要更多的聊这些,而不要很快就陷入页面具体细节的讨论。(如果需求方主动要说,可引导至挖掘背后目的是什么,为啥要这样做,具体表现形式可以后面在细化页面时再考虑)某家居用品商要制造一款家用钻孔机,继续往下深挖用户诉求:
    “用户需要的并不是一台钻孔机,他们需要的是墙上有几个孔”
    “用户需要的并不是墙上的几个孔,他们需要的是墙上显示家人照片”
    “用户需要的并不是挂了照片的墙,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更温馨生动的家”
    ……通过「某策略」,帮助用户实现「某价值」,以完成「价值变现」。

    2017-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