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用户“看见”,是一种心机行为哦

让用户“看见”的手段很多,但没有一种是永远成立的。找到和用户习惯或目标匹配的场景和交互行为,才能获得最好且最有效的体验。


让用户“看见”的手段很多,但没有一种是永远成立的。找到和用户习惯或目标匹配的场景和交互行为,才能获得最好且最有效的体验。

让用户“看见”,是一种心机行为哦

去年7月份的时候,我和朋友一起去日本。酒店是朋友订的,所以下飞机后她负责导航。我凑过去一起看,只见她打开了booking,点了侧边栏,进了订单列表页,找到订单进了详情页后,在地图那儿点了用google导航。

看到朋友执行了那么长一串操作才找到订单,我问:“Booking首页好像就有你的订单,为啥你要进列表页?”

我朋友非常怀疑的看着我说:“是吗,没有吧。”

于是,我拿过她手机打开booking首页,果然订单就显示在搜索模块下面。

让用户“看见”,是一种心机行为哦

《设计师要懂心理学》里面有一句话叫“人欲关注,必先感知”,就是说要让人关注到一件事儿,“看见”一件事儿,必须先察觉到它,感知到它。Booing的展示方法,虽然用了“your upcoming booking”来引导,用酒店图片来吸引注意力,可发现性也不算差了,但是依然没有让我朋友感知到它。

而且首页的订单在预订成功就开始展示了。出发前我朋友为了查状态、查价格,打开Booking那么多次,竟然一直没发现?

影响感知的因素可能是习惯、目标和环境。对我朋友来说,应该是查单习惯影响了她的心智模型。由于太习惯从左上角进入订单列表,所以视线流不会向下,因此也就无法注意到页面底部的订单模块。在我朋友的意识里,她看到的页面可能是这样的:

让用户“看见”,是一种心机行为哦

那么是不是离用户习惯的入口位置越近,模块就越有可能被发现?

“我的携程”行程卡片的设计可以证实这个观点。通常情况下,用户使用“全部订单”入口查单。在即将出行时,全部订单下方会开始展示行程卡片,目的是让用户在旅行的碎片时间内快速获取必要的信息。由于紧贴用户视线位置展示,点击已经超过了“全部订单”这个常规入口。

让用户“看见”,是一种心机行为哦

关于用户“看不见”功能模块的例子,最近我又碰到一个,是我携订单列表的交叉推荐模块。用户预订了机票/酒店以后,订单下方会有个模块展示相关用车、玩乐的功能入口,方便快速预订。方案是这样的:

让用户“看见”,是一种心机行为哦

功能上线后,转化数据不太理想,于是安排了一次用研。发现所有被测用户在查单过程中都没有“看见”这个功能。被告知后,大部分用户都表示对这个功能是有需求的,展示方式是可理解的,如果能发现,是有意愿点击的。

这次可能目标影响了感知:与目标无关的东西会被提前过滤,而不会进入到意识层面。用户在搜寻信息时,并不会认真阅读,只是快速而粗略的扫描屏幕上与目标相关的东西。他们不仅仅忽略掉与目标无关的东西,而是经常根本注意不到他们。——《认知与设计》

所以,在用户的意识中,页面可能是长这样的:

让用户“看见”,是一种心机行为哦

交叉推荐作为第二张卡片展示,就是为了不管用户的目标订单是第几个,都能保证模块在用户的视线流内。但显然,只是安静的存在在视线流内是不够的。测试时,用户提到对模块的第一感觉是“订单”,而且不是目标订单,所以自然而然的忽略了。

回过头去想,我携首页的行程卡片之所以能被用户发现,也和卡片展示的正是用户目标有关。在没了“目标”这一关联的情况下,如何能让用户注意到卡片?

常用的获取注意力的方法,比如动效、颜色对比和形状对比,是转移了用户的注意力。在查单场景下,这样做多多少少会对用户的查单过程造成干扰。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在用户查单完成后,把注意力延续到交叉推荐的卡片上。

携程酒店详情页的“相似酒店引导”模块就提供了这样一个思路。“相似酒店引导”的价值在于,当用户对当前浏览的酒店不满意时,可以快速切换到下一家酒店,省去了重新返回列表页的步骤。设计上,设计师没有按照常规做法把模块设计在页面底部,而是在用户点击返回的时候,弹出弹窗进行引导:

让用户“看见”,是一种心机行为哦

用户在详情页的目标是“获得当前酒店的信息”。而点击返回时,目标会变成“再看看其他酒店”。如果模块设计在详情页内,和用户的目标就不匹配,效果就不好。而设计成返回时弹窗,弹窗上的内容就是用户要寻找的内容,和用户的目标就匹配上了。这种交互方式即保证了用户的浏览行为不受干扰,又提升了引导的可发现性。上线后的引流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

综上,让用户“看见”的手段很多,但没有一种是永远成立的。找到和用户习惯或目标匹配的场景和交互行为,才能获得最好且最有效的体验。这就是让用户“看见”的小心机啦。

 

作者:猫它娘

来源:携程设计委员会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1689/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4-29 01:51
下一篇 2017-04-29 03:47

相关推荐

  • H5可能会死,但总有人用它带来惊喜

    天猫这个双11邀请函能够让圈内人产生好感,是不是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个H5的体内是具有爆发能量的?

    2017-05-16
  • 打造一个平台的用户体验,从需求方和供给方入手

    这几年做平台,我一直在思考平台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后来我认识到:满足供需双方的需求,提供超越传统线下方式的用户体验,就是平台的价值。平台圈住的用户并不是它的价值,而是因为这个平台具备价值,所以用户愿意留在这个平台上。

    2017-05-11
  • 什么是交互设计?这篇文让你彻底弄清!

    达内UI设计,中国UID课程标准制定者通常来说,拥有成熟产品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都会设有交互设计岗位,这个岗位在近几年的招聘市场上也越炒越火。不同于视觉设计师有可视化的作品展示,交互设计师的工作大多无法直观可视化或出于保密性难以对外展示,所以在大众心目中始终是神秘的存在。所以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作为一个交互设计师眼中的交互是什么样的。文章的目的是帮助对交互设计不太了解,但工作相关或对此感兴趣的人对交互设计进行基础入门的了解,所以采用了尽...

    2018-04-08
  • sketch 也能快速绘制轴测视角

    轴测图(isometric),这种能同时反映物体三个坐标面形状的表现手法,让原本停留在二维空间的构想扩展到了三维世界。宛如蛟龙得水,一跃获得了大家青睐。除了具有差异性的展示效果,其应用范围也很广。插画、图标、界面…… 不用惊讶,我们早晚是要步入虚拟化时代,三维呈现是大势所趋,轴测图是这场革命中一个微妙的平衡点。作品来源:追波Shirley for UIGREAT很多朋友绘制轴测图都愿意用 AI,其次也是 PS。但实际上,Sketch 也...

    2018-03-10
  • 用这3个方法,让你像用户体验设计师一样思考

    只要保持好奇心、同理心,热衷于研究身边的世界,像用户体验设计师一样思考,其实很容易。

    2017-05-12
  • 交互设计背后隐藏的万亿级医美市场在哪?

    你一定过很多书,走过很多的路,可书山瀚海,究竟那一句改变了你?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我期待张雨生 - 未来感谢你的阅读,百无一用是书生,十有九八堪白眼。什么是互联网交互:简单的是指互联网与手指或者语音之间的直接联系,2010年前简单的视频影音播放器还没有意识到用户和用户之间交互的强大之处,所以很多播放系统后来才加了弹幕功能,交互设计强调独立个体我与众多个体的交流交叉联系,微信微博是目前市场上最大的交互...

    微信热点 2018-02-26
  • 【交互设计-UX/UE】数据加载

    数据加载是设计中比较容易忽略并且又比较重要的环节,以一种合适的方式告诉用户正在发生什么,将会发生什么,让用户对于加载后的内容有明确的时间预期,减少用户的等待感,尽可能消除焦躁情绪。 一、6种常见数据加…

    2016-08-03
  • “5媚娘传奇”——H5总结大会

    作者:KIKI 去年JDC出了不少优秀的武媚娘...不,H5呢,大家都很拼哒,同时当然也是累计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啦。今天就从字体,排版,动效,音效,适配性,想法这几个方向结合咱们的例子朕就关上门只跟你来好好聊一聊关…

    2015-01-27
  • 如何运用预置的内容和默认设置,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首先出现的数值和设置内容就是默认项。它们的作用似乎微乎其微,但默认项(和它们的设计者)掌握着强大的力量——替用户做决策。本文中,我们会讨论如何运用预置的内容和默认设置,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只有不到5%的用户会修改默认设置用户会假设你已经掌握了他们所有的偏好

    2017-05-02
  • 【干货知识】最全面的交互设计原则和理论汇总(上)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艺恋优梦」获得每晚推送】文章包括:格式塔心理学原则、尼尔森可用性原则、尼尔森F视觉模型、Heuristic Evaluation十原则、费茨定律、席克定律、7+2法则、2秒原理、2/8法则、3次点击法则、界面黄金8法则、jakob nielson原则、KANO模型、0123简单法则、MVP法则、婴儿鸭综合症、包豪斯理念、泰思勒定律、防错原则、奥卡姆剃刀原理、maya法则、信噪比法则、序列效应、功能可见性原则、成...

    2018-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