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可能会死,但总有人用它带来惊喜

天猫这个双11邀请函能够让圈内人产生好感,是不是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个H5的体内是具有爆发能量的?

文章目录[隐藏]


天猫这个双11邀请函能够让圈内人产生好感,是不是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个H5的体内是具有爆发能量的?

H5可能会死,但总有人用它带来惊喜

时不时总会看到一些“xx已死”的论调。

比如在广告业,最近又有人在喊“4A已死,甲方才是未来。”

再往前倒推,有些论调说“H5已死,因为转化率太低。”

每每看到这类表述的时候,我总想起一句话:电灯代替照明以后,但蜡烛不会消失。

所以,我相信——

  • 4A广告公司可能会死,但4A一直在塑造的专业精神不会消失;
  • H5也可能会死,但基于H5这种技术路径去探索高效的传播思维不会消失。

那些动不动就开口说“xx已死”的,本质上还是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吧?

不泄愤了,聊聊前几天可能很多业内人都已经体验过的天猫双11邀请函的H5。

H5可能会死,但总有人用它带来惊喜

初衷

据悉,天猫那边当时做这个邀请函的初衷是想要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突破。

因为双11的传播周期从10月20日就开始了,所以从时间轴上来串联起今年双11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玩法成为这个H5内容上的主线。

而在形式上,选择了VR,是因为这种技术一直被业内看好,但也一直没多少品牌能利用VR做出高效的传播来,这是个潜在的机会。

当然,也有潜在的风险,因为新技术,有时候并不一定被人能够迅速接受。

比如李安最新的电影《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在北美点映后遭受到的质疑,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他对电影画面规格为每秒120帧的技术尝试,因为高清晰的画质带来极致的真实放大后,会让人产生心理上的不适。

概念

好的广告作品往往是不断强化一个记忆点的。

天猫这个双11邀请函在强化的一个核心概念就是“狂欢”。

H5可能会死,但总有人用它带来惊喜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不就是撒开了玩么?跟概念有毛关系?

其实如果你有留意,会发现天猫双11的名字近几年已经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从“天猫双11网购狂欢节”到“购物狂欢节”再到现在的“全球狂欢节”。

而基于这种“全球化”的理念,用“穿越宇宙”的形式来完成跨越国界、跨越地域的“狂欢”,想一下,是不突兀的,也是有承接关系的。

视觉

在落实了概念之后,就是进行视觉创作了。

从下面这张线稿也基本能够看得出来,这个H5在一开始构思的时候工作量就是非常大的。

H5可能会死,但总有人用它带来惊喜

H5可能会死,但总有人用它带来惊喜

而据介绍,这个H5内置了225张素材图,通过修片、拍摄、合成、素材、3D渲染等多种方式获得,最后再以2D图片的方式导入H5。

H5可能会死,但总有人用它带来惊喜

下面这个微纪录短片则完整还原了这个H5的创作过程——

估计这帮人看到这些最终被执行出来的效果时,内心也是感慨万千的吧。

这感觉,跟分娩自己的一个小孩是差不多的。

H5可能会死,但总有人用它带来惊喜

H5可能会死,但总有人用它带来惊喜

H5可能会死,但总有人用它带来惊喜

效果

虽然中间经历了一段“打不开”的小插曲,但这个H5的生命力还是挺顽强的。

我搜了下我的朋友圈,在刚发出来的时间点里,以及调整后再发出来的时间点内,都有不少业内的人转发,而且大多数人都在感叹这个H5的执行很棒。

H5可能会死,但总有人用它带来惊喜

当然,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的朋友圈大多数都是广告/营销圈层的人,这类人因为职业的惯性对这样有突破力的作品有先天的分享欲在,所以可能给我带来的错觉就是“这个H5刷爆了我的朋友圈”。

但回头想想,品牌搭载H5作为标配来传播在2015年是个爆发期,到2016年,这股势头一直在下降,今年到现在,让圈内人印象深刻的H5作品应该也就那么3-5个。

而天猫这个双11邀请函能够让圈内人产生好感,是不是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个H5的体内是具有爆发能量的?

不知道天猫最终会不会公布这个H5的传播数据,但至少在我的记忆里,“天猫双11邀请函”和4月份的“该新闻已被BMW快速删除”,7月份的“穿越故宫来看你”这3个H5,是2016年到现在,让我印象深刻的3个H5作品。

最后我想说的是:H5可能会死,但总有些愿意折腾的人,用它来创造惊喜。

 

作者:二毛

来源:微信公众号【广告文案】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6970/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16 10:34
下一篇 2017-05-16 12:38

相关推荐

  • 双十一来了,淘宝的登录页有bug?我有解决方案!

    关于淘宝的登录页设计中的BUG,本文作者就用所学的用户研究、交互设计以及产品经理相关的知识来分析一下,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2017-05-17
  • 设计基础|设计的7条心理学原则和定律

    译者注:上图的中文版金字塔并非原文内容,找来帮助大家理解。译者注(图中文字):
    费茨定律示例
    它是什么意思呢?费茨定律表明,你应当让按钮和其他界面元素足够大,因为用户点击小按钮十分困难。
    如果你有个小按钮,像【OK】这样,可以增加一些内边距,或者让它更宽:【 OK 】
    如果说网站上有个按钮,让整个按钮都能点击——而不仅仅是文字标签。
    而且,如果你把物体放在很远的地方,最好就要增大它的尺寸作为补偿。

    2017-05-24
  • 用户体验给一百分的应用啊!

    “没想到的是,装了这个桌面应用,可以让手机好玩那么多。”这篇推送,小7就个人使用感受来跟你们聊聊,这个桌面应用给我带来的非一般感受吧。这款桌面应用给我的印象就是:它在尽可能地给你的生活做减法。一、将联系人直接生成桌面图标,点击就能直接拨号,这比将数字键设置为紧要联系人来得更加方便快捷吧。我这部手机大部分都用于工作联系,联系得最多的是我的拍档,这里我可以直接她的联系方式设置为图标,将图标放置于第一页,非常方便。二、底部导航栏可以上滑,惊喜...

    2018-03-24
  • 什么才是正确的原型设计?

    草图,线框图,设计草稿,高分辨率的可视效果:原型对交互式应用发展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下面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其中的联系和区别,哪些方式适用于哪些项目。 在电子产品的开发中没有一个最终目的是原型。原型的目…

    2017-03-14
  • 全新的交互体验 | 三星Bixby中文版首发体验视频

    在三星盖乐世 S8 | S8+发布之时,三星还发布了全新语音助手“Bixby”,但中文适配需要时间所以让国内的星粉久等了!为了可以让国内小伙伴快速上手,饼饼特地做了 Bixby中文版体验视频,快速了解 Bixby来这里看就对了!三星Bixby不同于一般的语音助手,在满足一般功能操作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更深度操作,比如发微博、微信发红包、打开相机自动拍照以及导航等;有关更多Bixby的深度功能,我们期待与大家共同挖掘!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

    2018-01-30
  • 做配色达人不得不会的一种配色利器——MD

    今天,呆呆来给大家说说配色的问题,也算是用我这浅薄的经验,尽量教大家如何做好配色吧。

    2017-05-11
  • Think in ID 前言

    前言   交互设计师们总觉得,可以用的工具特别少。我们国内目前流行的交互设计工具也非常多,各有各自用着顺手的工具,这些年我见过不少各种各样的工具,例如说:Axure、手绘(姑且也算是工具)、Pencil、Visi…

    交互设计 2014-09-17
  • 零基础学习交互设计先从这些知识开始!

    @黄红艺Designer :交互设计三部曲终于写到最后了,今天聊聊交互设计的最后一个要素 —— 交互细节设计。本要素是在前两个要素指导下的设计实践,也是交互设计可视化与形象化的关键。相对于前两个要素的完整性和系统…

    2017-08-02
  • 那些上亿人都在看的Banner都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每到一年一度的大促季,会场、页面、互动游戏,都在紧张设计之中,这些精美的页面和互动游戏,如何与用户产生联系?必然需要一条与用户连接的纽带 —— 它就是BANNER。有些人可能认为资源位的设计相对简单,但其实不然,小小的资源位承载着重大的使命,设计上自然也是下了一番功夫,那这一次的双11我 们是怎么做的?请听我细细道来…..

    2017-05-30
  • 加拿大皇后大学开发出一款柔性全息交互式概念手机

    硬件设计师和制造商一直梦想着把全息移动设备带到现实生活中来,不过来自加拿大皇后大学的一支研究团队,却已经拿出了一款名叫HoloFlxe的设备。顾名思义,它同时具备“柔性”(Flexible)和“全息”(Holographic)两种…

    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