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

老外看中国的移动App设计精髓-3 通用ui、颜色、文字、表情

0
登录或者登记去做吧。
摘要:本文作者Dan Grover用最直接的方式体会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这是一个外国人眼中的应用UI在中国的趋势,基本反映了当前国内UI设计的状况,从他的所感所想中,认真审视这些在别人看来,我们自己身上所拥有的精髓。

5. 聊天的通用UI

  • 公众号

“公众号”跟IRC实时聊天(Internet Relay Chat)、AIM聊天软件以及SmarterChild聊天机器人有些相似,为品牌推广和公众人物提供了与大众交流的平台。它能在中国遍地开花,还得归功于微信。银行、移动运营商、博客、医院、购物中心和政府机构都有公众账号,而很多机构甚至放弃了开发独立App或移动网站,专心经营自己的公众号。

用户可以向公众号发送文字、图片、语音等任何形式的信息,且一定会收到自动或者人工回复。虽然跟普通聊天时的用户界面相似,但有页面底部的菜单有所不同,那里不但简单明了地列出了该账户所提供的诸多功能,还可以切换到普通的聊天模式。

547f0b6bc27c2_middle

除此之外,公众号具备所有普通聊天模式下的功能。微信甚至能在公众账号的第三方服务器接受到信息之前自动将语音转化为文字。而媒体借用公众号定期向订阅者推送新鲜内容,对很多用户来说,界面看起来跟RSS阅读器差不多。

公众号的聊天式UI如此成功,引起了新浪微博和QQ的官方账号以及众多App的竞相模仿,只是形式略有不同。不仅如此,很多App里的“用户中心”也能发现它的身影。一家名为Grata的创业公司还开发出白色标签版的UI,可为任何App所用。

App开发者们不但明白,顺水推舟地采用用户熟悉的UI无疑是明智的选择,他们更是将概念付诸实践,一股脑儿地复制了UI的所有元素——页面下的三个菜单选项和定期推送的“多元媒体”新闻的布局都一模一样。

  • 颜文字和表情

在emojis广泛使用之前,大部分西方App可用的表情符号都是直接从传统的文字表情转化过来的,常用的有15个左右。但为中国用户所熟知的QQ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套标准化的表情,数量达80个之多,丰富多彩且极具表现力,足以跟emojis相媲美。除了一些基础表情外,还有一些像这样甚至有各自适用的时间和场所的表情。

在中国,任何具有聊天功能的App都会有相似的表情包。QQ创造的经典表情集为后来出现的微信所沿袭,且被无数App所“借鉴”。后来一些大号的动态表情也早就了一道别致的风景,只是亚洲用户跟美国用户比起来,对动态表情没有我所预想的那么痴迷罢了。

6. App在线购物

中国的在线支付在发展最初由于银行所设定的种种繁文缛节而寸步难行。若要绑定银行卡和某个网站,单单一个信用卡账号是远远不够的——用户得从30多家银行中勾选自己的银行,还得填完纷繁复杂的表格。每家银行明摆着都有自己的一套流程,网站除了被动接受别无他法。而正因如此,财付通(Tenpay)和支付宝(Alipay)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才如此深得人心。

  • 单点登录的移动支付模式

如今很多移动App在银行和其他App之间充当着桥梁的作用,所以用户就不必为繁杂的绑定流程而烦恼不堪了。

谈到这种支付模式,我在美国只有过一次体验。当时在机场,我正为晚上无处安身而发愁,幸好能用Venmo(美国的移动支付App)在HotelTonight(酒店预订服务App)上预付房费,省去了繁杂的信用卡信息输入和绑定程序。

但在中国,第三方支付却再常见不过了。关键在于,众多App已经有内置的支付功能,所以用户不用费尽周折去下载第三方支付软件。

  • 每个App都有在线支付功能

App中的“钱包”页面包揽了所有支付形式,页面上还有其他选项可供选择:

  1. 在App上购买其他服务,比如购买本地服务App的商品。
  2. 在现实生活中只需扫描卖家的二维码就能购买商品。或者反过来,让卖家来扫描买家手机上的二维码来完成支付。
  3. 为好友派发“红包”,跟中国的传统习俗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采取了在线形式而已。
  4. 五花八门的支付选项应有尽有。举几个例子,绝大部分有支付功能的App都能用来购买飞机票、彩票、电影票以及打出租车(在美国有Uber,在中国有“滴滴打车”),还能为手机充值,交水电费等等。腾讯App上还有迷你版的京东购物平台(中国著名在线购物网站),还能购买腾讯的虚拟货币Q币。

547f0c41862ba_middle

大多数附带支付功能的App都有相似的三列缤纷多彩的图标,代表不同功能的服务。实际上,很多银行的App也有着类似的布局,用户可以直接为商品支付货款。

  • 盾牌当道,安全支付

任何涉及支付功能的App都在交易安全上紧绷着一根弦。App中通常会有一个标志性的大盾牌图标,赫然立于“安全中心”的页面之上。美国的在线购物网站也曾采用类似的模式,但2000年之后(还记得“Hacker Safe(黑客安全技术)”吗?)就改用了更加隐蔽的方式。

547f0c28af640_middle

其实有相当一部分专门给手机加速、清理缓存、提高安全性,甚至能抵抗恶意攻击的App……多多少少让人联想起Window XP曾经为反抗恶意软件攻击所开发的那些玩意儿。当然了,由于“盾牌”无处不在,此类App便少了些用武之地。QQ图片20141211095006

 

专辑目录

老外看中国的移动App设计精髓-1 ui设计的十大精髓

老外看中国的移动App设计精髓-2 花样功能、应用商店

老外看中国的移动App设计精髓-3 通用ui、颜色、文字、表情

老外看中国的移动App设计精髓-4 定位、下载、广告

老外看中国的移动App设计精髓-2 花样功能、应用商店
老外看中国的移动App设计精髓-4 定位、下载、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