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要懂心理学の眼见非脑见

文章目录[隐藏]

我们一般认为,当我们观察周围的一切时,眼睛会将看到的信息传输给大脑,大脑再对信息进行处理,让我们感受到真实的世界。但其实不然,脑见并非眼见,因为大脑总会解析眼睛看到的所有信息。试举一例,请观察下图:

卡尼萨三角

你会“看见”图中没有的三角形

你看见了什么?你第一眼可能会看到一个黑边三角形,上面叠了个白色倒三角。其实图上什么三角形都没有,有的只是些零碎的线条和3个有缺口的圆。大脑 认为图上应该有一个倒三角形,于是就凭空创造出了一个。1955年,这一独特的错觉由意大利心理学家Gaetano Kanizsa发现,后以他的姓氏命名为“卡尼萨三角”(Kanizsa Triangle)。

大脑会偷懒

为了更快地解析周围的世界,大脑会投机取巧地偷懒。大脑每秒要接收约4000万次的感官信息输入,并试图完全解析出它们的意义,所以它会根据以往的经验,猜测我们看见了什么。经验法虽说十拿九稳,但有时也会出错。

合理运用形状和色彩可以影响人们所见。图1-3展示了色彩如何使人注意到特定的信息,通过变化颜色区域,传达出的两条信息截然相反。

战争与和平

色彩和形状能影响人们所见

在黑暗处,余光看得更清楚

人眼有700万对亮光敏感的视锥细胞和1.25亿对弱光敏感的视杆细胞。视锥细胞集中于视网膜中央凹处,在视觉的中心区域,而视杆细胞则主要分布在外围。所以在弱光环境下,使用余光观察会比直视看得更清楚。

视错觉之错

视错觉就是大脑错误解析视觉信息的现象。在下图中,左边的竖线看上去比右边的长,但其实两条线一样长。1889年,Franz Müller-Lyer设计了这一图案,因此该图被称为“缪勒-莱尔错觉”(Müller-Lyer illusion)。这是最早的视错觉图案之一。

缪勒-莱尔错觉

人的视觉是二维而非三维

光线通过角膜与晶状体进入眼球,晶状体将影像聚焦在视网膜表面。在视网膜上,即使是三维的物体,呈现出的影像也是二维的。这些影像被传送到大脑视觉皮质并被识别,例如大脑会想:“哦,我认出那是一扇门”,从而重新将二维影像转化为三维物体。

视觉皮质汇总所有信息

John Medina(2009)认为,视觉信息以电信号形式传输到视网膜后,会汇总为多达12条不同的信息。其中,有几条阴影信息,还有几条运动信息,诸如此 类。大脑视觉皮质接收这些信息后,由不同区域分别响应和处理对应的信息,比如,一处专门处理40度角的斜线,一处专门处理色彩,一处专门处理移动状态,另 一处专门处理边线,等等。最终,所有信息只被整合为两条信息:一条是移动状态(物体是否正在移动),另一条是位置(物体和观察者的位置关系如何)。

小贴士

  • 别人在你的网站上看见的内容未必符合你的设想,他们的个人背景、文化水平、对眼前事物的熟悉度以及期待看到什么,都会影响他们的观察结果。
  • 你可以设计物体的展示方式,引导别人注意特定的内容。
  • 更多讨论内容请关注:学堂群:156360020 | 微信号:Aioued | 新浪微博:艾欧交互学堂

原创文章,作者:ioue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1526/

(0)
iouedioued
上一篇 2014-11-26
下一篇 2014-11-26

相关推荐

  • ​50多个网页界面的设计素材下载,提供sketch格式的源文件ui设计素材下载

    50多个网页界面的设计素材下载,提供sketch格式的源文件ui设计素材下载素材下载方法:长按识别二维码,用微信扫描或者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加入。并不是只是下载这个素材。超过200G精品素材全部任意下。素材不断更新,添加。。。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微信uisheji----------------------------------------欢迎订阅,查看更多精品UI设计素材下载,请关注公众号mobileui

    2018-04-08
  • 什么样的体验是好的用户体验?

    互联网的时代,说是一个体验为王的时代,一点也不为过。在互联网时代,产品是否能够做成功,用户体验成为一个关键点,用户购买你的产品,并非是与你结束了交易,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当用户拿起你的产品,使用你的产品的时候,用户体验之旅才真正开始,而用户的体验之旅是否愉快,将直接影响到你的口碑,影响到你的销售。

    2017-05-23
  • 如何设计一个素材列表

    最近在设计一个新的拍摄玩法,用户点击拍摄后,首先会进入一个素材列表页,选择对应的素材后进入拍摄页面开始拍摄。经过一个版本上线后收到的定性和定量的用户数据反馈都显示,在素材列表页的选择阶段,用户的流失率较高,用户对于素材选择行为的目的性明显不足。

    2017-04-29
  • 交互设计中的人为本与用户需求究竟谈的是什么?

    以人为本和建立用户需求,是开展交互设计的首要任务。以人为本指的是:理解用户,理解人的感知和认知的本质,分析用户的思维模型。如何理解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两种理解:人本工具论之说和人本实质伦之说。人本工具论:这是从统治者角度出发的,出于实现自身利益的需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手段。这是伪以人为本、虚假的以人为本。人本实质伦:这是从人的立场出发,以人的自身角度研究问题的“人本观”作为出发点。在满足人的需求时,还应考虑对交互系统可持续发...

    微信热点 2018-02-26
  • 聊聊保险电商的产品主图设计

    本文作者主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在保险这个垂直领域,电商产品主图的设计。enjoy~

    2017-04-27
  • 解析「交互设计七大定律」在设计中的应用(上篇)

    交互设计之父阿兰·库珀说过这样一句话:“除非有更好的选择,否则就遵从标准”;在交互设计领域中,有很多被时间和前人验证过的设计法则,这些法则是从用户的行为逻辑中总结出来的,掌握这些法则能让我们迅速有效的完成自己的设计,接下来,笔者通过一些实例来解析下这些原则在设计中的应用~由于文章有点长,影响阅读体验,本文将分为上下两篇来发~一费茨定律(Fitts’ Law)1、费茨定律(Fitts’ Law)简介费茨定律是由保罗·费茨(Paul M. ...

    2018-02-03
  • NO.14 下一站用户体验

    今天要为大家推荐的书是杨艾祥的《下一站用户体验》,用户体验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但用户体验的定义以及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有哪些,这个问题,可能并不是很多人都特别清楚的了解,用户体验这个被用“烂”了的词到底具备哪些威力,作为一个设计师又如何去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在《下一站用户体验》这本书中都可以找到答案。目录(简版):一、那些让人讨厌的流氓行为1、这是个烦躁的世界2、这个世界没有新物种3、美丽的错误二、用户究竟在体验些什么1、腾讯为什么那样牛2...

    微信热点 2018-02-25
  • 如何让头脑风暴更有效率

    头脑风暴法是广泛用于团队的一个产生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许多头脑风暴活动是有不完美的,最终并不能帮助激发思想上的创新。众所周知,传统的头脑风暴,团体在一起,把想法一个接一个的表达出来,通常这是…

    2014-11-10
  • 20个非常棒的Material Design设计概念案例

    自从去年google在android新版本Lollipop提出的material design概念后,在世界各地疯狂地掀起一阵material design热。Material design不仅看起来令人惊叹,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设计理念。不仅对设计师的影响深大,对开发人员亦是。

    2017-06-05
  • Axure实例:即刻 app 产品需求文档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不了了之冰淇 - 分手快乐作者:T.zh来源:简书以下我的Axure原型截图:目录:1.概述1.1产品介绍1.2需求整理2.版本信息2.1修订历史2.2版本规划3.产品逻辑3.1产品信息图3.2产品结构图3.3部分业务流程图4.产品设计4.1全局说明4.2部分功能需求说明4.3部分交互设计1. 概述1.1 产品介绍1.1.1 文档属性1.1.2 产品综述1.2 需求整理1.2.1...

    2018-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