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设计,iPhone 6是一个好产品吗?

iphone6

很有意思的是,几乎每一代新 iPhone 出来后网上总会骂声一片,许多人抱怨它的样子难看、没什么改变……这次发布的大屏 iPhone 6 也不例外,普遍大家抨击的焦点都在后置凸出的摄像头以及后壳两条突出的天线设计上。

有媒体说,这是 Tim Cook 不懂产品而妥协的结果。又有某些企业家说,这是没有了乔布斯的监督所造成的后果,我身边的设计朋友也带着这种直观的 “乔布斯”情结抨击着 iPhone 6 没有了过去流畅的机身设计

天线为什么要设计成上下两条对齐的线?这是不是真的如许多人所说的那样, Tim Cook 不善于产品而妥协的结果以及没有了乔布斯的把关?如果你翻开 iPhone 的设计史,你会发现每一代 iPhone 都是循环递进有规则的演变,而不是许多人期待中想象的大跃进式的爆发。

工艺演变

从第一代 iPhone 到今天的第八代,给人直观的感受就是机身越来越薄,随着主屏不断加大的同时重量反而越来越轻,以及它的各项参数每年都在稳步提升。在这七年中,材质的变化在 iPhone 历史里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正是它包裹着内部零件结构上的一次次改进带动着 iPhone 在工业外观上相比前几代的基础上有了全面的改变。

材质的功能,通常是你接触电子产品从精神的感官到实体感受的两种直接带来的视觉感受,材质的优良与粗糙直接影响你对产品的判断。当 4 年前我们看到 iPhone 4 的金属不锈钢卷环绕着机身周围时,金属加工成型的工业质感是任何其他非金属材料所不能企及的,正是这种材质的设计让金属的作用不再局限于大型工业产品上,这就引来了今天大家都争相效仿的以金属为标准的加工工艺来设计手机的外观。

今天,金属材质的加工成了一款高端手机至关重要的环节,但当回顾整个智能手机制造的历史时,金属的装饰是制造手机很忌讳和难以处理的加工难题,它一开始不被大范围的普遍用在手机机身上,直到 Apple 在 iPod 系列上面开始尝试用全铝金属用做后盖。 iPod 的贡献众所周知,早年从一个简单的 MP 3 播放器到逐渐成为一个视频播放器,它的作用在今天看来举足轻重。从 2001 年的第一代到 3 年后发布的 iPod mini 系列等体积相比之前大幅缩减几乎可以放进你身上的任何口袋里。通过几年的进展,iPod 内部的通信与芯片结构的改善,直接引导 iPhone 的设计,同年 iPod touch 1 相继推出,我们可以看到它的背面大面积的使用不锈钢金属。

如果仔细观察 iPod touch 的发展,你会发现它几乎伴随着每代 iPhone 一同推出,由于不用考虑通信模块它的每次换代都比新的 iPhone 更轻、更薄,而原来新的 iPhone 要在时隔三年之后并能拉近之前 iPod touch 的距离。第一代 Touch 仅厚 8.5 毫米而 iPhone 第一代到第四代用了三年的时间从 11.6 毫米到 9.3 毫米减少了 19% 的厚度、到了第四、五代之后的 iPod touch 机身则仅有 6.1 毫米相比之前减少了 28 % ,新的 iPhone 5、6 代又花了三年的时间达到了与 iPod touch 5 仅相差 0.8 毫米的同一厚度级别。

iPod touch 与 iPhone 虽被划分在两个不同领域的产品,但从各自的内部电池信号、前后的摄像头、扬声器到 Lightning 等结构设计上是一致的,它们不属于一个独体,而 iPod touch 5 跟 iPhone 5 之后采用相同的铝合金以及倒角的金刚石抛光加工,可以窥探到 Apple 似乎是在用 Touch 的设计来参考下一代 iPhone 所能达到的极限。

iPod touch 的背面从前期不锈钢到铝合金的材质变化,伴随着 iPhone 4 开始。当三年之后我们看到全金属铝合金架构的 iPhone?5 时,这三年腾出来的时间里,足以让 Apple 在研究克服内部通信结构前提下如何将 Touch 长期使用的不锈钢机身上的经验移植到新的 iPhone 上。也就是为什么 iPhone 的变化规律要保持在三代之间,从 iPhone ?1 到 3GS 中间除了参数的微调几乎没有任何大的改变,到了 4 之后从工业外观到机身内部的芯片结构从头到尾被重新设计了一遍。而到了 4S 参数与外观不变只在软件上加了一个智能语音助手软件,随之后面的 5、5S 到 6 也是采用相同的设计规律。

这种时隔三代的变化规律主要还是来自 iPhone 主屏之下的内部结构挑战,如何在 3.5 到 4.7 英寸的空间里缩减每个零件模块的尺寸厚度均以年为单位来计算,从厚度 11. 6 毫米的 3.5 英寸 iPhone 1 到 6.9 毫米(除去凸出的后置摄像头大约机身厚度在 6.4 mm 以内) 4.7 英寸的 iPhone 6 苹果用了 7 年的时间减少了 40 % 接近一半的厚度,相当于平均每年大约以 0.7 mm 的速度递减。

在内部结构进展缓慢的情况下,就必须在中间靠某一项小的技术成果来缓解这种压力取得过渡到新一代的全面突破,像:3GS 的 3G 、4S 的 Siri、5S 的指纹识别等都在为下一代缓冲时间。所以每代 iPhone 的实际结构工程研发和工业设计都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做着完善和修改的工作、绝不会是像外界所传言的没有乔布斯的把关新的 iPhone 就走着倒退或者妥协的路线。工程内部的结构不像产品的外观想当然的设计,尤其对于智能电子产品而言要考虑涉及的综合功能和使用体验绝非靠某一个人的魅力所能完成。

设计天线

自从 iPhone 4 引入了金属材质用作手机的机身后,在保持整体流畅的同时天线是面临的最大设计难题,我们知道第一代 iPhone 的铝后壳下面那个黑色塑胶皮是专为接受信号开的一道小口,到了 3 、3GS 又返回到了使用塑料作为机身,而在所有 iPod Touch 的不锈钢后壳中我们都可以看到那道黑色塑胶皮,只要使用了金属作为手机的整体,你就必须为天线在上面开一道口,Touch 是直接在上面挖出一道小面积,而在 iPhone 的信号接收设计上你就看不到这种 Touch 的处理方法,出于美观和材料不同的考虑,而是在手机的边框上截断往里注塑一条细线。iPhone 4 的后壳由于使用的玻璃中间是用不锈钢做固定架,所以天线的设计不像 5 以后需要在铝合金的后壳上面注塑大面积的塑胶以保证通信信号强度。

在天线设计上,从 iPhone 1 到 iPhone 5 、6 ,你会发现在使用相同的材质下天线的设计会大不相同,这种不同可以说是一种演变中的一次次改进。iPhone 1 的天线是在铝后壳的底部开了一道口,而到了 iPhone 5 以后由于承载的通信能力加强,如:Wi-Fi、蓝牙、主天线以及 NFC 等在全金属的包裹中,天线的处理就必须重新设计位置到开口强度。

所以在 iPhone 5 两代的全铝合金机身上,专门在一块铝板上挖出的天线槽孔延伸至边框,连接着那四条注塑的线,因为这两道天线口本身在铝板机身制造阶段预留出来的,再经最后的塑胶膜填充封盖,使整个机身看起来不像拼凑出来的。由于塑料填充的边缘与背面开凿的槽口之间的对接,存在着一道大约头发丝大小的间隙,所以这种大面积开凿再用塑胶填充后形成的缝隙边缘与金属边与边对接时,会让产品整体看起来有断裂的痕迹,而到了 iPhone 6 情况就不是这样了。

iPhone 6 的边缘没有了前代棱角分明的 90 度直角,由于机身更薄,为了使 4.7 英寸以上的大屏尺寸整体看起来不那么厚重而采取的半圆型的弧线边框自然的过渡延伸至正面的主屏。在出于视觉和手持握感的实际考虑,这种曲线带来的边缘与背面衔接时就会促使天线的槽沟不能再按 5 那样直接在铝合金上面挖一个口,因为在除去凸出的摄像头大约 0.5-1毫米的厚度,实际 iPhone 6 的厚度在 6.4 毫米以下,在已经非常薄的机身上再开出两道大面积的天线槽会影响到后期在注塑上与金属产生边与边的间隙误差。

最后我们看到的 iPhone 6 是在背面划出了两道四段截面的天线,而不是从金属上面挖出两道口,从实际真机的效果看天线的注塑与金属的衔接产生的间隙大小肉眼已经不容易看出,即要在保持铝金属的一体性又不能破坏机身整体的流畅度,同时 iPhone 6 的天线是在前两代的经验上重新思考在一体成型(Unibody)的工艺下如何使天线与金属更自然的设计成一个整体。

在全金属机身上面开凿天线时,要保证面与面之间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也要让用户毫无察觉天线开凿的痕迹,就如 iPhone 5、6 和 iPad 在正面用了一层透明的塑胶薄膜隐藏光线感应器,如果不仔细在强光下观察你会完全忽略它的存在。这是一个通信与材质双向的设计难题,也是美学的考虑,从前期的设计图纸到后期的量产制造,每代 iPhone 都在改进材质与内部结构变化的工程难题,这个过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但它都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完成的一点点进步。所以从铝机身的天线设计看 iPhone 6 比 5 做得好。

原创文章,作者:Smiler李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1119/

(0)
Smiler李想Smiler李想
上一篇 2014-10-28
下一篇 2014-10-29

相关推荐

  • UI设计入门必会:Axure及Adobe系列软件如何安装

    UI设计最最基础的-软件如何正确安装且永久免费试用1、Axure 8.0正确安装、汉化、破解2、UI设计之通过CreativeCloud安装Adobe软件

    微信热点 2018-05-07
  • 不以用户体验为目标的人工智能都是耍流氓

    上周末,老刘在家整理了一下旧物,忽然发现了这个。估计现在很多人都会觉得这简直是土到爆了,但在当年那可是先进到不行。听歌、拍照、玩游戏、上QQ,绝对是功能最强大的手机,每当老刘拿出来,那内心简直不要太骄傲。曾经把诺基亚这款手机当成宝贝的老刘,绝对没有想到,短短几年后,那些曾值得炫耀的功能,会变得不值一提。看看现在的手机,拍照都是自带PS的,玩游戏都是屏幕上直接操作的,买东西手机是可以直接付钱的,出门迷路了是可以直接导航的。老刘不禁感叹,科...

    2018-02-01
  • 怎么理解信息架构,什么是信息架构?

      之前一直有朋友(初学者)问我什么是信息架构,什么是流程图等等,一直没有很好的答案回答对方。后来举例以下的例子,她说终于明白大概是什么意思了,在这里将回答分享给大家(或许可以帮助妹子们更好的理解…

    2015-11-18
  • 移动端搜索功能设计:3个阶段解析搜索流程设计要点

    这篇文章笔者想和大家聊一聊有关搜索功能的设计,搜索功能是每个内容型APP的核心,它的易用性决定了用户是否能从APP里快速找到自己想找的内容,那么决定搜索体验好坏的关键点又是什么呢?这里我总结了两点,“操作的易用性”和“结果的准确性”。看似简单的两点却有很多的学问,笔者把搜索的交互流程划分成三个关键阶段,“搜索前、搜索中及搜索后”,接下来将从这三个阶段逐一分析整个搜索流程中的相关设计。

    2017-05-11
  • 【用户体验工作坊】用户体验地图实践

    提升用户体验是企业信息化部本年度重点事项。为此,敏捷推进小组已经组织了两期“用户体验工作坊”,并和京东大学合作举办了“创新训练营”。同时“用户体验工作坊”也是用户体验提升计划的一部分,旨在推动部门内部所有产品进行用户体验的优化升级。参加本次“用户体验工作坊”的有来自企业信息化部各个部门的研发、产品和项目经理近50人。🔺 赵卫老师在讲授用户体验实践方法🔺刘泽鹏老师讲授“用户体验生命周期”赵卫老师首先讲解了用户体验五大原则:01不要强迫用户...

    2018-04-26
  • 怎样挣钱?用户体验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近年来,“快闪”成了营销届的新玩法,不少大品牌纷纷开起了快闪店。何为“快闪店”Pop-upshop在一个固定地点,临时搭建起来的零售商店,存在时间长短不一,几天或者几周,有的几个月,也称Pop-up shop。坐标:成都远洋太古里品牌:欧舒丹时间:2018年3月2日—8日欧舒丹粉樱咖啡快闪店的出现,正值樱花季。这场满载法式浪漫的活动,呈现出唯美场景,现场随处可见,络绎不绝的打卡人群,这场营销又让欧舒丹火了一把。坐标:香港皇后大道品牌:C...

    2018-03-30
  • 铃木说马云的双11是错的

    铃木敏文:“判断项目是否可行,应该由用户立场出发,以用户视点深入考察是否符合需求。一旦决定开拓,就一定要坚持到底。”“海星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再生。它的腕、体盘和管足受损或自切后,都能够重新生成一个新的海星。因此,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都特别强。”铃木敏文:“冬天,北海道地区的店准备了大量空间贩卖冰淇淋。“
    当地生意人纷纷嘲笑说:“谁会大冬天里吃冰淇淋呀!”
    但是,铃木说:“家里暖气开得很足,如果能吃上冰淇淋,客人应该会很开心吧!”铃木敏文:“红豆糯米的美味之处在软糯口感,但在它刚被研发成型时,试吃过后并没有尝到糯糯的口感,于是找到研发告诉我制作红豆糯米的方法和普通米饭一样是用锅煮熟的,因而导致口感上有所差异。铃木训斥他说,红豆糯米本身应该以蒸笼蒸制,为什么不采用正确的方法呢? 原来,当时的 生产工厂并没有以蒸制大量糯米的工艺和设备,因此选择了和普通米饭相同的做法。 我要求他们改变制作方法,引进新设备,力争做出原汁原味的糯米饭团。开发团队对糯米的种类、 淘洗方法、浸泡时间、红豆的选择、煮法等所有的要素都重新研究,克服了好几个难关,终于让这一 产品 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铃木敏文:“如今已最新的第六版的投资高达500亿日元,这些年IT的总投资金额已达到3000亿日元。商品库存数据、POS数据、缺货数据、报废数据,在第六版系统中,7-Eleven开始为各家加盟门店订货提供三项数据,以作为协助成立假设的参考,分别是立地数据、设施数据和长期数据。“立地数据”是指调查各门店周边(半径350米,徒步5分钟以内的)的家庭数;如果有商户的话,就调查其员工人数。“设施数据”主要了解自家门店周边是否有学校或医院之类的设施,这对于日常订货作业的假设设定都能提供一定的帮助。他们还根据过去的数据呈现出有关趋势及动向的数据,提供“长期数据”。”

    2017-05-02
  • 别再浪费时间了!如何从细节上真正节省用户的时间

    本文转自:优设网 原文翻译:阿布 我们的用户是很珍惜时间的,我们也不应该随意浪费。在每个项目中都问自己两个问题:“我们是在消耗用户的时间来节省自己的时间吗?”“在这里要如何节省用户的时间?”在西方社会中,…

    交互设计 2014-10-20
  • 关于微信聊天与朋友圈如何快速切换的小讨论

    用微信时,你是否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正刷着朋友圈,享受着各种鸡汤,这时候,你收到一条微信,一看是女王大人,不得不回。你诚恳的回了一条,等了二十秒不见有什么回应,于是就退了出来,进入朋友圈找到那篇没看完的文章,没看两行字,那边就回复你了,于是你又乖乖地回过去,来来回回,很麻烦!那,为什么聊天和朋友圈间不能有一种更快捷的切换方式呢?其中A代表微信聊天页,B代表微信其它功能页,X代表实现A和B快速、便捷切换的操作或交互方式。我们不妨先来分析一下聊天页面的功能分布和操作特点。以安卓的微信群聊为例(不要为为什么),其它类似,一共可以分为三类,共14种操作,与手指间的交互动作共有5种。定义好问题、了解好现状后,我做了改善的尝试,下面将有可行度的一些方案与大家交流一下。

    2017-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