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用户评价模型,量化用户体验

在互联网趋势盛行的当下​,我们不得不思考: 用户体验是个很重要的事情,要真正领会其精髓并将其发挥到极致, 绝不是通过简单的模仿就能实现的。同样, 一个网站受欢迎的程度远不只与精美程度相关,更重要的是用户在登陆网站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得到愉悦的体验。

如何建立用户评价模型,量化用户体验

在互联网趋势盛行的当下​,我们不得不思考: 用户体验是个很重要的事情,要真正领会其精髓并将其发挥到极致, 绝不是通过简单的模仿就能实现的。同样, 一个网站受欢迎的程度远不只与精美程度相关,更重要的是用户在登陆网站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得到愉悦的体验。

说了这么多,其实黄彦鸣就是想和大家一起来谈谈网站用户体验的要素那点事。

一、用户体验到底是什么

用户体验说白了就是用户在使用网站过程中一种纯主观的感受。用户在使用一个网站时的印象和感受,使用过程中是否享受,是否还想再次登陆,都和用户体验息息相关。如果你的产品做得好,不久就会口口相传;如果你的产品做得不好,不久后用户就会流失惨重。

在互联网时代,产品是否能够成功,用户体验是一个关键要素,用户购买你的产品,并非一锤子买卖。当用户拿起你的产品,使用你的产品的时候,用户体验之旅才真正开始,而用户的体验之旅是否愉快,将直接影响到你的口碑,影响到你的销售。所以为了更好地接触用户,我们一起来理顺用户体验。

一般来说,最常见的用户体验的要素有感官体验、交互体验、情感体验、浏览体验、信任体验。

  • 感观体验,呈现给用户视听上的体验,强调舒适性,一般在色彩、声音、图像等呈现。
  • 交互体验,呈现给用户操作上的体验,强调易用性,一般在点击、输入、输出等呈现。
  • 情感体验,呈现给用户心理上的体验,强调认可性,一般在心理、情感、口碑等呈现。
  • 浏览体验,呈现给用户浏览上的体验,强调实用性,一般在原创、底色、字体等呈现。
  • 信任体验,呈现给用户信任上的体验,强调可靠性,一般在服务、安全及隐私、法律声明等呈现。

二、建立用户评价模型

在众多的用户体验相关描述中,认知度较高的有两种:一种用户体验是用户在使用网站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所获得的全部内容的总和;另一种用户体验是衡量网站质量的重要标准,是一种与交互相关的集合。

每个用户的性格、习惯不一样,对网站的功能要求也不一样,体验也就不一样,要怎么才能使用户获得较好的用户体验?黄彦鸣觉得就只能优先考虑最主要目标受众的需求。当你的网站能不断为目标受众提供有价值的业务时,就能让用户感到满意和愉快。

如何评测你网站给用户带来的体验呢?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对用户体验进行量化。

如何建立用户评价模型,量化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品牌、可用性、功能和内容四个因素组成。要量化这些元素,我们只需要把分析分成四个部分,每个用户体验元素为一个部分。对每一个元素,我们创建一系列的描述或参数,用户针对性地测量网站。假设我们为每一个描述创建一个从1到20的尺度范围,并在这个范围内给每个描述打分。为了讲述方便,这里用5个参数,并设20个为一档,最大分值为100,这样确保整个元素的可能分值的最大值总和等于100,这样的结果是带给每个元素真实的百分比。

下面以一个团购网站为例,对四个参数进行描述:

品牌

谈到品牌,我们往往会想到某个行业比较知名的企业;如谈到搜索引擎就会想到百度、谷歌等。品牌包括在网站中所有审美的、设计相关的项目,它带给网站想要的组织形象或信息的创意。

用于测量品牌的描述包括:

  • 网站提供给访客有吸引力的和难忘的体验
  • 网站的视觉效果能迎合品牌特性
  • 网站对品牌传达出感知预示
  • 网站利用了媒体的能力来增强和扩展品牌
  • 是否利用了音频、图片等元素对体验进行增值强化。

经过对该团购网站的品牌综合评测后,其总体得分是78分,这里提供的是假设分数,可以在实际评测中灵活运用。

如何建立用户评价模型,量化用户体验

功能

对一个网站来说,功能上的体验主要是网站的各种功能是否真正的便捷、好用;也就是不要让用户花时间去考虑某个功能该如何实现,而是尽可能实现傻瓜式引导。

网站功能包括:

  • 用户及时获得对他们查询和提交信息的响应
  • 任务进度的清晰及时告知
  • 权威的安全认证和隐私标准
  • 让用户参与进来
  • 网站包含管理员工具来加强管理员的效率。

经过对该团购网站的品牌综合评测后,其总体得分是74分。

如何建立用户评价模型,量化用户体验

可用性

可用性带来的是网站所有元素和特性的总体易用性。可用性之下的二级主题包括导航和易用性(友好度)。

可用性的描述包括:

  • 网站防止错误发生,并帮用户从错误中恢复
  • 网页整体侧重针对主要受众优化、方便的用户指南帮助访问者达成一般目标和任务
  • 清晰的网站页面布局
  • 网站为残疾用户提供内容

经过对该团购网站的可用性评测后,其总体得分是68分。

如何建立用户评价模型,量化用户体验

内容

内容指的是网站的实际内容(文字,音频、视频、图像、投票)及其信息架构。

内容的描述包括:

  • 内链密度足够清晰,且容易导航
  • 内容组织方便用户达到目标
  • 内容及时准确
  • 内容满足用户需求
  • 多语言的综合性内容

经过对该团购网站的内容评测后,其总体得分是75分。

如何建立用户评价模型,量化用户体验

完成上述统计后,使用可视化数据软件做一个数据可视化展示图,这里黄彦鸣经常使用的是Excel,从饼图中可以看到,该网站在网站可用性方面不足,仅为68分,需要在可用性上针对用户体验进行完善。

如何建立用户评价模型,量化用户体验

同样,你也可以很容易地创建一套参数专门处理可用性元素,分析出需要改进完善的细节。有时候为了研究竞争对手的情况,也可以用这个方式进行评价对比,总结出竞争对手的优势、劣势。

 

本文由@黄彦鸣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31744/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6-02 14:07
下一篇 2017-06-02 16:07

相关推荐

  • [自译]VR 设计实践

    在Media Lab的作者分享了他在本科项目中对VR设计实践的一些思考,阅读后能够帮助对虚拟现实中的体验设计建立一些基础的认识,其中对地形特征(terrain features)和标线(reticle)的交互解读让我感觉收获颇多,与…

    交互设计 2016-08-30
  • 除了灵感,还有什么方法能帮你想出新的idea【UXRen译#174】

    作者: Mind Tools Editorial Team |  翻译:Chen Jing,校审:包子   “我们要 think differently!”“这个得有些新想法!”“我们要更有创意!”这些声音是否在你工作的场所越来越多? 面对复杂,开放和不断变化的挑战…

    交互专题 2017-08-07
  • Designing in color

    色彩是设计师手中强大的力量,它吸引你的眼球,调动你的情绪,让沟通更为有效。为了让你能够认识到色彩是多么重要,在一篇广泛被引用研究的报告-“The Impact of Color on Marketing”,研究者们发现对一些产品来说,90%的人仅仅基于它的颜色对一款产品下决定。

    2016-07-11
  • 交互设计新手?来看看这个!交互设计怎么出现的与能干什么?

    为什么会有交互设计,交互设计能够做什么? ▎1.成功的互联网产品具备哪些要素? ①当你的Boss需要做个产品时,它首先必须是可实现的,这也是为什么核心程序员架构师的待遇普遍较高的原因,因为他们是生产力。那么成功…

    2015-01-25
  • 前景理论与损失厌恶:用户如何做决定?【UXRen译#180】

    作者:AURORA HARLEY   |  翻译:小包,校审:Ariel   概要:当在好几个选项中进行选择的时候,人们会避免损失和选择确定的收益。这是因为损失的痛苦感要超过同等收益带来的满足感。因此UX设计应该要构建决策信息框…

    交互专题 2017-10-20
  • 用户体验交付中心,最美不过回家路

    众意,坚持为中国高品质整装奋斗不歇!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预约体验爆款福利已经在向你挥手了戳阅读原文,报名预约抢豪礼!

    2018-03-12
  • 2016年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微交互知识

    如何打造一款看起来非常惊艳的应用,我想大家应该有所了解,借助有趣的故事、流畅的流程和令人难忘的视觉设计就好。但是仅有这些并不够,你需要拿出一些真正能打动用户心灵,产生情感联系的东西,让他们感受到应用真正鲜活的一面。

    2017-06-02
  • 四步解说,搞定吸引人的移动端详情页设计

    本文依然是关于详情页设计,涉及到了排版/构图/色彩/氛围点缀/字体等多个方面。以下是我总结了可以让你的详情页脱颖而出的四个系列的套路,兴许对你们有用!enjoy~

    2017-08-04
  • 如何设计一个理想的「空状态」?

    重视空状态,因为它们不是用户体验的临时或次要部分。

    2017-05-07
  • 交互小细节——信息层级展示规则

    信息层级展示规则是交互设计中的小细节。要分析信息的优先级,用户的核心行为;并通过位置、大小、距离、内容形式、表现方法来建立信息层级;设计过程和结束都要不断审视页面视觉流,看看用户浏览是否顺畅。作为设计师的你,注意到了吗?

    2017-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