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MUE
  • Home
  • 文章分类
    • 交互
      • 从零开始学交互
      • IxD案例
      • 微信热点
    • UXD
    • Wireframes
    • GUID
    • PM
  • More
    • AID
    • 资源下载
    • 作品集
    • 电子书:《从零开始做交互》
    • Sketch 4.9 - Sketch全系列免费下载(更新Sketch4.9)
    • 淘宝手机H5版UX移动交互设计规范
    • Axure基础入门
    • 隐私政策

超全面!聊聊交互设计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震天下 • 2017-09-25 12:22 • 交互设计

金蝶云之家用户研究员-郑少娜:交互设计 准则的背后往往隐含着一些设计的心理学 原理,文章整理了一些认知心理学 中对交互设计 有所启发的知识点,一起来学习下。

文章目录[隐藏]

  • 相关文章

超全面!聊聊交互设计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金蝶云之家用户研究员-郑少娜:交互设计准则的背后往往隐含着一些设计的心理学原理,文章整理了一些认知心理学中对交互设计有所启发的知识点,一起来学习下。

某次下班偶遇一开发,他问:“你们平常做的交互设计,有什么准则吗?”我列举了尼尔森十原则之类,却遭到对方的进一步怀疑,似乎认为这不过是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细究下来背后却没有什么站得住脚的道理。

当然不是这样。这些交互设计准则背后,都有其依循的心理学原理,其中认知心理学应当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所以借此机会,也整理了一下认知心理学中对交互设计有所启发的一些知识点(参考《认知与设计——理解UI设计准则》)包括:

  • 中央凹与边界视野——如何呈现信息以获取注意力
  • 格式塔原理——如何处理不同界面元素的关系
  • 时间感知——如何让应用具有高响应度
  • 意识与无意识——别让用户思考
  • 记忆的局限——如何降低工作记忆负担

一. 中央凹与边界视野——如何呈现信息以获取注意力

原理

人眼主要通过视网膜成像。视网膜中的视锥细胞大约占据视网膜面积的1%,主要集中在中央凹中,在中央凹之外(称为边界视野)视锥细胞分布的密度很低。边界视野主要分布的是视杆细胞,大约占据视网膜面积的99%。中央凹处的成像最清晰、分辨率很高;而边界视野分辨率极低,人眼在边界视野基本处于“失明”状态,所见的东西差不多跟通过覆满水雾的浴室门看东西的效果一样。

这是因为在中央凹处每个视锥细胞都与一个神经节细胞相连,神经节细胞是视觉信息处理和传导的起点;而在边界视野中,一个神经节细胞会与多个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相连。虽然中央凹仅占视网膜面积的1%,但是大脑皮层中负责处理视觉信息的部分中有50%是用来接收来自中央凹的视觉输入。

中央凹并不大,当用户与电脑屏幕距离正常时,它在屏幕上只有1-2厘米的大小。中央凹成像的区域就是我们的眼睛的注视点,因此我们每个瞬间看到的景象都只有注视点是清晰的,其他区域非常模糊。但既然边界视野的分辨率这么低,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自己所见的景象其实全都很清晰呢?

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注视点会以每秒三次的速度快速跳动,有选择性地对周围环境进行注视,大脑再根据这些视觉输入和我们已有的经验去填充视野的其他部分,让我们能够对周围环境形成一个足够清晰的感知。

除此之外,在视网膜中还有一个叫做「盲点」的存在。盲点是眼球中视觉神经和血管的出口,在这个地方没有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无法感知任何光源。也就是说当我们注视着一个地方时,周围环境中会存在一个点使我们无法「看到」的,我们之所以无法感知是因为双眼球的存在以及大脑的自动「脑补」。

边界视野看东西很模糊,但是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发现周围环境中的关键信息,一旦发现这种关键信息,它就会引导中央凹去仔细查看这个信息。边界视野对运动的物体非常敏感,这是因为在进化过程中我们需要很快发现周围运动的物体,它可能是可以吃的小动物,或者企图吃掉我们的猛兽。

所以我们常常会对边界视野中的运动物体比较敏感,一旦发现我们几乎会不由自主地看向它。边界视野还有一个特殊能力就是能够在黑暗环境下很好地工作,视锥细胞习惯高亮度,而视杆细胞更适应黑暗环境。所以在黑暗环境下不直接注视物体反而更能够看清楚。

启示

操作反馈和错误信息:

  • 反馈信息尽量落在中央凹中。如果要对用户当前的操作进行反馈,反馈信息与用户当前的注视点不要超过1-2厘米,否则这些信息就会处于边界视野,用户很可能察觉不到。
  • 边界视野上的反馈信息必须足够清晰,比如使用大字体、独特的颜色,或者使用动效。想象一下把边界视野都打上马赛克的样子,如果这时候提示信息仍然能够吸引注意,我们才有理由认为用户能够看到。
  • 边界视野上的反馈信息要有统一且易识别的特点,比如使用用户习惯的警示符号,或者标准的红色字体表示错误。这些易于识别的特点让用户能够轻易分辨出这是什么类型的信息。
  • 必要时使用对话框。对话框中止了用户当前的操作、要求用户注意特定信息并作出响应。对话框要谨慎使用,因为会对用户造成打扰,尤其是模态对话框。使用对话框还有另一个弊端就是用户会有习惯化(habituation),即重复暴露在刺激环境中会导致对该刺激反应倾向降低——对话框的泛滥让用户对对话框非常不敏感,往往不看内容就会直接关闭。

让用户更快找到信息:

  • 页面上的重点信息,可以通过颜色、字体、形状等要素与其他信息做出差异化的显示。用户通过边界视野的引导和注视点的跳动来在界面上寻找信息。如果要让用户更快找到所需的信息,就要让这些信息在边界视野上也足够明显。
  • 如果信息很多并且无法预测用户的目标(比如菜单栏、应用中心),就尽量通过图标差异化地显示每个选项。要让每个图标都容易辨认有点困难,比较好的方法是赋予每个图标独特的颜色和轮廓,不要太华丽也不要有过多的细节。

二. 格式塔原理——如何处理不同界面元素的关系

我们获得的视觉输入是独立的点、线和区域,而我们会在神经系统层面上将这些信息知觉为整体的形状和物体。

接近性原理:在位置上相互靠近的物体倾向于被感知为一组。

如iOS系统的设置,通过位置亲疏关系来体现分组。

超全面!聊聊交互设计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相似性原理:看起来相似的物体倾向于被感知为一组。

如支付宝首页的元素虽然很多,但是根据相似性可以清晰地分为几组。

超全面!聊聊交互设计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连续性原理:我们倾向于将线条和形状感知为连续的整体。

典型的例子是IBM的logo设计,我们并不把这些元素感知为独立的横线,而是感知为整体的字母。

超全面!聊聊交互设计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交互上典型的例子是滑动条,如iOS的亮度调节,我们不会把左右两边视为独立的横线,而是会在心中把它们连接起来,视为一个整体。

超全面!聊聊交互设计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封闭性原理:与连续性原理相关,我们倾向于将分散的元素感知为封闭的物体。

下图是印象笔记PC与Mac端多选笔记的显示效果,我们会将后面的线条视为一个封闭卡片(代表着一个笔记)的一部分,而不是视为独立的非封闭图形。

超全面!聊聊交互设计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主体/背景原理:我们倾向于将元素区分为主体和背景,其中主体占据了我们主要的注意力。

iOS系统的选项菜单、toast、对话框等都利用了这个原理,将用户原本操作的界面作为背景,而将当前需要用户去关注的信息作为前景。

超全面!聊聊交互设计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共同命运原理:一起运动的物体倾向于被感知为一组或者彼此相关。

这比较多用于动效设计,通过不同元素的共同运动体现其亲缘关系。

超全面!聊聊交互设计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几种格式塔原理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在设计中往往需要综合运用。

三. 时间感知——如何让应用具有高响应度

一个交互系统的响应度,即能否及时告知用户当前的状态而不需要他们无故等待,是影响用户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

下面列出的是与人机交互有关的一些时间间隔,以及与之对应的认知原理:

超全面!聊聊交互设计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除了让系统反馈保持在要求的时延之内,还有一些提高响应度的tips:

  • 进度条需要让用户感到系统正在运作,并且清楚进度和需要等待的时间,不要一直停在99%,也不要只显示已完成而忽略未完成。
  • 尽量不要在单位子任务内发生延迟。上文提到用户会将任务拆解为子任务,完成每个子任务期间用户都是处于高度专注的状态,此时发生延迟影响较大。
  • 如果加载需要长时间,先渲染出重要信息让用户看到。
  • 利用空闲时间先做些事情,不要等待用户发出指令后才开始慢吞吞地行动。

四. 意识与无意识——别让用户思考

人脑可以认为是由三个部分组成:旧脑、中脑和新脑。旧脑主要由脑干组成,掌管着人的本能反应和身体的自动调节功能。中脑位于旧脑之上新脑之下,控制着情绪反应。新脑主要由大脑皮层组成,掌管着只有高级哺乳动物才具备的意识活动。

我们的思维可以分为两种:

  • 由旧脑和中脑产生的无意识的、自动化的、情绪化的思维,称为系统一。
  • 由新脑产生的有意识的、理性的思维,称为系统二。

系统一只会根据自己已知的东西做判断,不在乎逻辑性和准确性,并且反应更加快速,它在大部分情况下都运作良好,因此也不需要系统二出马。

系统二掌管的是更加高级的认知能力,它往往在系统一无法做出合理反应,或者我们对反应结果的要求比较高的时候,才会亲自出马。系统二运作的成本较高,需要进行有意识的监控并消耗有限的注意力资源,并且只能按照顺序一件一件完成。相比之下系统一的运作就轻松得多,也允许「多线程」操作。

举个例子:当你早期刷牙时,打字时,开车时,都几乎不需要费力去想如何完成这些事情。因为这些是你已经习得的行为,只需要使用系统一就能够完成,你甚至可以一边唱着一首熟悉的歌曲,一边给自己做早餐。但是,要用到系统二时,比如算一道数学题、背出你部门里30个人的名字、决定今天中午吃什么,我们就会开始觉得这些事情“有难度”,它需要消耗我们的认知资源。

这些知识给交互设计的启发是,尽量让用户使用系统一就能够完成操作,尽可能少消耗用户的认知资源,这样用户会觉得系统很「易用」。

用户已经学会的操作可以用系统一轻松完成。因此在设计时尽量保持用户已有的操作习惯,让用户使用以往的经验、而不需要重新学习,就能完成任务。

用户对软件系统存在很多图式(即schema,是认知的基本单元,用于解释感知、调节行为和存储知识),所以他们往往根据对特定界面或控件的特定期望进行反应,而不仔细去看实际显示在界面上的内容。

如果某个元素的设计符合用户对按钮的图式,用户就会认为它可以点击;如果用户的图式中对话框的确定操作在右边而取消操作在左边,他可能在意识到你调换了操作位置之前就已经完成了点击。我们要减少消耗用户的认知资源,就需要去了解、遵循用户已有的图式,以及在应用中建立稳定的图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在设计中遵循一致性原则。

不要让用户去思考:A跟B的概念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没有反应、我到底操作成功了吗?找不到删除订单的操作,它应该在哪里?这个东西选中后会有什么效果?用户对这些事情想的越多,就说明系统越难用。用户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应该尽量减少用户对工具的注意,这样他才能全神贯注去完成他的目标任务。

五. 记忆的局限——如何降低工作记忆负担

人的记忆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短期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临时储存的信息,一般保留几分之一秒到几秒。长期记忆是我们“记住”的东西,长期记忆包括但不等于“永久记忆”,保留时间也可能只有几分钟、几天、几年。

长期记忆对应着神经系统的某个活动模式,参与该模式的神经元通过突触建立联系,神经元上的这种变化可能是长期的甚至是永久的。神经活动模式可以被再次激活,这就是我们回忆的过程。神经活动模式如果经常被激活,其连结也会变得越来越稳固,这就是为什么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

工作记忆是感觉、注意和长期记忆留存现象的组合。来自人体各个感觉器官的信息,会被短暂地存储下来,其中一部分可以被注意到,进入到工作记忆中。长期记忆中的内容也是工作记忆的候选来源。而注意机制负责对感觉和激活的长期记忆进行筛选,因此进入工作记忆中的信息都是我们「注意」到的部分,是属于上一部分所述的系统二的工作。

我们一次只能注意一件事,如果你觉得你能同时注意两件,那是因为你在两件事之间快速地切换你的注意力。

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大约是4±1,即我们能够同时记住的互不相关的东西的数量在3~5之间。此外,工作记忆还非常不稳定,如果我们将注意转移到新事物上,之前工作记忆中的内容就可能遗失。

Tips:

  • 避免使用模式,即避免同个操作在不同模式下有不同的效果。用户常常会忘记当前处在哪个模式下,因此很容易犯错。除非在使用模式时非常清晰地将模式标示出来。
  • 让用户知道他使用的搜索词是什么。“用户居然会笨到忘记自己搜的是什么吗?”了解了工作记忆的特点之后,也许我们会更能理解这种问题。
  • 每个页面应该只有一个行动召唤按钮(Call To Action),避免干扰用户注意。
  • 提供操作提示和帮助时,不要一次呈现太多信息,用户记不住。
  • 层级低的导航更好用,因为用户会忘记自己所处的位置。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UXD-Cloudhub」

超全面!聊聊交互设计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谁说设计师不需要懂心理学」

  • 《学会这4个心理学技巧,让好的设计体验更持久!》
  • 《学会读心术!UX设计师不得不掌握的心理学技巧》
  • 《总监的读书笔记!18条交互设计和心理学之间的奇妙联系》

超全面!聊聊交互设计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优设网 原创文章 投稿邮箱:yuan@uisdc.com】

================明星栏目推荐================

优优教程网: UiiiUiii.com是优设旗下优质中文教程网站,分享了大量PS、AE、AI、C4D等中文教程,为零基础设计爱好者也准备了贴心的知识树专栏。开启免费自学新篇章,按照我们的专栏一步步学习,一定可以迅速上手并制作出酷炫的视觉效果。

设计导航:国内人气最高的设计网址导航,设计师必备:http://hao.uisdc.com

相关文章

  • 不止是好看!设计师要懂的营销色彩学知识
  • 超干货!如何利用记忆心理学提高用户体验?
  • 总监的读书笔记!18条交互设计和心理学之间的奇妙联系
  • 高手之路:网页设计师应该懂点设计心理学
  • 做懂心理学的设计师!10个技巧让用户充分信赖你的登录页
  • PS教程!教你绘制优设吉祥物之獠麝鸡放鞭炮

原创文章,作者:震天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34288/

ARBannergifiosiOS系统logologo设计PhotoshopPStipsToastUIUI设计UXUXDUX设计UX设计师WEB一致性原则交互交互设计人机交互体验免费准则分享加载动效动效设计卡片原则图标字体学习对话框导航工作差异干货应用开发引导微信微信公众号心理学技巧按钮控件方法格式塔模态用户用户习惯用户体验用户研究界面登录短期记忆细节经验绘制网站网页设计网页设计师色彩视觉视觉效果认知心理学设计设计师设计心理设计心理学资源进度条
赞 (0)
震天下震天下
0
生成海报
设计实战案例!谈谈网易严选企业购的交互设计
上一篇 2017-09-21
大产品小细节!5分钟带你了解经典的费茨定律
下一篇 2017-09-25

相关推荐

  • 数据交互的常见方式及案例 交互设计

    数据交互的常见方式及案例

    交互设计师作为整个项目贯穿始终的一根线,除了有自身对需求的理解把控以及对页面布局的拿捏以外,充分吸取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才能让我们在打怪升级的路上越走越远。

    2017-05-07
  • Alan-Cooper的交互设计理念

    阿西导读:交互不是界面设计,你可以说交互是画线框图的,但不能说交互是臭画线框图的! Alan是一位仅仅做了大约15年编程的交互设计师。如果你还要问我Alan-Cooper是谁,那么请先百度或Google后在来读这篇文章。 以…

    交互设计 2015-01-26
  • 微信热点

    2018年交互设计趋势

    想必你还在对昨天HJUX视觉伙伴们给出的视觉设计趋势啧啧称赞,那么赞别停!今天团队的交互伙伴们将带来2018年交互设计趋势。选择在农历新年来临之际奉上这道历时一个月烹制的“交互趋势年夜饭”,只愿给力求打造极致用户体验的你以启发和帮助。干货阅读时间预计5分钟设计是围绕人解决问题,因此对2018年交互趋势的预测,我们将目光聚焦在细腻的情感体验打磨、达成目标的交互介质、解决问题的效率、发生交互行为的场景这几个方面,探究出了以下6大趋势:全感官...

    2018-02-02
  • 微信热点

    “桥”的创想——中安创谷“创业者之桥”设计全球征集于中科大正式启动

    📌 编辑 | P.S3月15日,中安创谷创业者之桥设计全球征集启动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区成功举办。标志着全球征集活动正式启动。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建筑大学的师生、本地孵化机构负责人、创业团队、媒体代表等近200人参加了启动会。中安创谷科技园是中国当下以“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和基金集群”为主要业态的科技园代表之一,“创业者之桥”作为连接一期、二期园区的重要纽带,对园区的整体性及交通流线起着重要...

    2018-03-17
  • 这个简单粗暴的设计为何是“好设计”?

    作者:UX沐沐(公众号:Liveux)   20世纪著名建筑师史密斯.德罗在总结他成功经验时说“魔鬼藏在细节中”,面对一些习以为常的设计,设计师能否洞察背后的不寻常? 今天想探讨一个我们每天都能见到数十次的“寻常”设计…

    交互专题 2017-08-07
  • 【案例】菜鸟裹裹如何打造双11极致物流体验

    作者:CNUX设计实验室(菜鸟无线UED团队)   如往年一样,2016年的双十一如期而至。当大多数人都在关注、鼓励你买买买的时候,有多少人关心你盼望包裹的那种期待?有多少人能体会你等待包裹时的焦虑?有多少人理解…

    交互专题 2017-08-07
  • 微信热点

    【文创•职通车】2018校园招聘信息

    序号001未而思伯文化传媒(杭州)有限公司2007 年成立至今,经历了十年的发展,从最初的单一媒介投放板块到如今的以视频内容创作,品牌营销传播为两大核心板块。十年媒体资源、渠道积累,坚持立足浙江为中心,面向江浙沪,以传统媒体+新媒体的渠道传播组合方式。(向上滑动启阅)一、 总监助理( 1 名)职位描述:1、本科以上学历,具有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良好的文字功底;2、完成总监交代的任务,负责项目的对接协调统筹工作;3、负责总监的工作日程安排...

    2018-03-20
  • 浅谈“效率导向”的交互设计

    作者: 欢童鞋 周二下午,送妈妈上车后,去奈雪点了杯奶盖,坐在面对门口的位置,看着络绎不绝的人流队伍,除了感叹生意好以及好奇心使然查阅奈雪的开店背景之外,不由的思考“效率”在这里的重要性,店员需要高效为…

    交互专题 2017-12-05
  • 做用户体验设计最难的是「平衡」 交互设计

    做用户体验设计最难的是「平衡」

    做用户体验设计最难的是什么?「平衡」是我一贯以来的答案。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我们平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商业目标与体验目标的平衡、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平衡、追求极致与关注全局的平衡、发散创新与克制专注的平衡、符合习惯与突破常规的平衡……一个好的用户体验设计师能够综合考虑到绝大部分情况,作出最适合当下产品的设计思考与决策,而不是理想化地沿着一个方向走到底。

    2017-05-08
  • 【搞笑篇与交互无关】哈士奇究竟是怎样的“神犬”? 交互设计

    【搞笑篇与交互无关】哈士奇究竟是怎样的“神犬”?

    哈士奇一辈子不认识主人,它们可能会觉得你有点特殊,但是它们也不会细琢磨,毕竟它们被智商局限的死死的。 养哈士奇永远不要撒手,它们也不是逃走,只是傻,要跑出去玩几个小时才会发现"矮马!我家呢? 求求你别再…

    2015-04-19
  • UED书单
  • 微信精选
  • 投稿说明
  • 赞助

Copyright © 2024 WP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000000000号 Powered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