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用户体验设计最难的是「平衡」

做用户体验设计最难的是什么?「平衡」是我一贯以来的答案。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我们平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商业目标与体验目标的平衡、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平衡、追求极致与关注全局的平衡、发散创新与克制专注的平衡、符合习惯与突破常规的平衡……一个好的用户体验设计师能够综合考虑到绝大部分情况,作出最适合当下产品的设计思考与决策,而不是理想化地沿着一个方向走到底。


做用户体验设计最难的是什么?「平衡」是我一贯以来的答案。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我们平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商业目标与体验目标的平衡、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平衡、追求极致与关注全局的平衡、发散创新与克制专注的平衡、符合习惯与突破常规的平衡……一个好的用户体验设计师能够综合考虑到绝大部分情况,作出最适合当下产品的设计思考与决策,而不是理想化地沿着一个方向走到底。

做用户体验设计最难的是「平衡」

01 理性思维 VS 感性思维

对于交互设计师来说,重理性思维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优势,比如体系化的设计思考,结构化的逻辑思维,合理运用各种工具方法梳理推导有说服力的设计方案等,在设计逻辑复杂、注重效率的平台型、工具型产品时这种优势更明显,也是我们和创意艺术类的设计师有较大区别的一点。

但对理性思维的过于侧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住交互设计师的创造力,当需要做出更有趣、创新、有人味儿的设计方案时更容易感受到瓶颈的存在,不能在各种类型的业务需求面前游刃有余。即使是做效率优先的工具型产品设计,一些企业级内部产品甚至完全不存在对于用户黏性的担心,也需要在设计时考虑如何对用户情绪进行适当安抚和激励。

做用户体验设计最难的是「平衡」

在 Asana 里,勾选完成列表中的一项任务后,会有一只动物从屏幕中间划过的动画(原谅我手残截不到图……)

过去半年里,我做出的一个较大改变是在设计中加强了感性思考的比重,改进传统的偏理性的设计分析流程,在前期更多地关注和思考产品给用户的感知印象应该是怎样的,如何通过设计来营造这样的印象等,这也带来了更多有意思的灵感启发(通过机械地推理分析得到类似想法则要困难得多),后续又可以通过理性思维来有逻辑地把故事说完整,使之有更强的说服力。

02 追求极致 VS 关注全局

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本身是对的,但是给产品体验挑刺容易,推动所有细节都实现得尽善尽美却不怎么现实,总是过于纠结细节设计也会让我们更容易陷入丢失全局视野的风险。

在推动体验细节打磨的时候,我们也要认真思考这次打磨的意义和价值,评估优先级,合理分配时间资源,而不是事无巨细地投入到所有事情中去。在产品迭代节奏普遍偏快的情况下,对于一些用户使用频率低、业务价值不明显的场景(比如大多数产品的「设置」页面),完全可以先上一个实现成本低的方案,后续有一定用户反馈基础再考虑迭代优化。

另一个极端则是过于为他人着想,过于关注设计方案的实现成本、对于商业价值的促进作用等,甚至直接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想方案(我犯过这样的错误,结果导致事情复杂化了很多,逐渐背离了最早的设计目标),而失去了一些设计师必要的专注与坚持。

03 发散创新 VS 克制专注

一个真正出色的设计想法往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建立在大量想法的基础之上,设计师们都很享受灵感迸发的瞬间,当一个人的力量不足以支撑时,也会有头脑风暴一类的方法来帮我们收集更多灵感。

当积累了一些不错的好点子之后,我犯过不止一次的错误是会忍不住将它们一股脑全塞进自己的新设计方案,但同时设计产出过多创新想法也有其明显的弊端,一方面噱头过多失去专注,另一方面也更难通过数据来量化分析设计好坏,因为相关的影响因素太多了,后续迭代也会受到更多阻碍。

在「双钻模型」这一设计方法中,「发散」与「集中」都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尽可能开脑洞地发散完创意设想之后,需要评估和选择出最喜欢的方案,再进行后续建模和测试。

做用户体验设计最难的是「平衡」

原文链接:https://medium.com/digital-experience-design/how-to-apply-a-design-thinking-hcd-ux-or-any-creative-process-from-scratch-b8786efbf812#.e0kd1ybn6

04 符合习惯 VS 突破常规

各大平台的设计规范是用户体验设计的重要入门资料之一,而在设计中遵循平台规范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符合用户已有的认知和操作习惯。

但是,符合规范的设计就是好的设计吗?用户习惯的力量虽然强大,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只会机械地跟随已有的设计规范、用户习惯去做出最常见的设计方案(当然,这在很多情况下并没有错,而且可能综合分析下来,发现确实是最好的方案),我们工作的价值和不可替代性又在哪里?如果一个产品经理会用 Sketch 来拼组件,用户体验设计师是不是就完全可以不存在了呢?

熟读规范很重要,但突破常规的勇气也一样重要。可能我们因为资历和视野限制,做出的突破常规的设计并不是那么合理,最终还是要回到常规方案上来,但如果我们能坚持在设计中不断做一些不一样的尝试和思考(哪怕只是一个小控件的交互创新尝试,哪怕最终转化落地相对困难),而不是轻易被合作伙伴「抄一下就好了嘛」的态度所影响,我相信长期下来一定可以有不一样的质变,有更大的概率在未来引领而非跟随潮流。

用户体验设计需要考虑和平衡的内容很多,也远远不止以上的几条,最后需要补充的一点就是,沿着其中一个方向走到底固然不太对(当然,也不能否认剑走偏锋仍然成功的例子存在),但平衡也不意味着一味中庸求全,而是会根据实际情况(除了产品本身的定位,有时也和设计师的性格有关系)有所侧重和取舍,这也会赋予设计方案不一样的个性,至于如何做好这种侧重和取舍,就需要建立在用户体验设计师对业务、用户与自身不断地深入理解和思考基础上了。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 @鸿影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4294/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08 06:14
下一篇 2017-05-08 08:04

相关推荐

  • 对交互设计的思考(译文)

    本文是一篇译文,介绍了国外设计师对于交互设计师的现状和他认为的理想状态的思考。老外的思路还是比较清奇的,在这里介绍给大家。数字革命对于有好奇心的人来说就像是淘金热。没有人知道数字媒体究竟是什么,但它实实在在的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它是一个新的未知的领域,等待用新的艺术形式,设计和方式来填充,以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然后,世界就变成了下面这样:这是怎么回事?1.基于技术思维的交互设计交互设计从数字技术革命中应运而生。所以就像工程师一样,设...

    2018-02-02
  • 淘宝天猫个性化推荐技术演进史

    小编说:个性化推荐技术直面用户,可以说是站在最前线的那个。如今,从用户打开手机淘宝客户端(简称“手淘”)或是手机天猫客户端(简称“猫客”)的那一刻起,个性化推荐技术就已经启动,为你我带来一场个性化的购物…

    2017-05-09
  • 译文 | 我在餐厅工作时学到的关于用户体验的心得

    本人在涉足设计专业之前学习过两年的酒店管理。在我实习的过程中,经历过许多与客户之间的沟通交流,这其中有积极的也有负面的。在我看来,酒店餐厅服务也是交互的一种形式,而且这其中涉及到很多体验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当我作为交互设计师工作多年以后,仍然觉得很受启发。当我看到篇文章的题目时,我就决定要把它翻译出来!下面进入译文。

    2017-05-30
  • 设计师的文化消费分类:钱花哪里去了?

    媒介与内容从来都不是同质平等的,按照题材来分类书籍与电影,就是以「文化消费品」的眼光来看待不一样的文字。然而不同类别比特本就具有不一样的价值,对于设计师,我觉得文化消费应该分为四类,它们可能占据着我们生活的1/3的时间,需要我们认识并好好分配:

    2017-05-28
  • Icon 改版:对于细节的把控才是关键

    在这次新的视觉改版迭代中,我们更新了过去较为单一的图标形式,重新定义了图标系统。

    2017-05-04
  • 创先争优|张迪:创业艰难,但梦想会让你永远保有对生活的热爱

    争先创优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鼓励研究生勤奋学习、自强不息、积极实践、勇于创新,促进优良校风学风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学校结合实际,研工部于2017年10月-11月组织开展了重庆大学2016至2017学年度研究生“争先创优”评选。为响应学校号召,UMD研究生网络文化工作室根据工作安排,特推出重庆大学“争先创优”优秀研究生人物志系列活动,从中挑选一批先进研究生代表,通过微博、微信、网站、电子显示屏等网络宣传平台...

    2018-03-01
  • 能够带来更好体验的“浅交互设计”,是对人机交互设计方式的全新思考

    原文地址:https://www.smashingmagazine.com/2016/03/getting-disconnected-shallow-interaction-design-deeper-human-experiences/本文由设计夹设计研究小组 成员杨梦龙翻译校对我们的一切都被连接起来了。我的手…

    2017-08-02
  • 空状态的设计值得更多关注

    空状态,或称零数据状态,很多时候不太招设计师的待见。我们基本都是在主要流程界面的设计工作完成之后才会回过头来考虑完善一下,因为从表现上来看,空状态给人的感觉就是临时性的,有些微不足道。“用户会尝试多个同类app,然后在接下来的3到7天内决定其中的哪些不合适。对于’像样的’app,一旦用户决定保留超过7天,那么将会比较长久的存留下去。成功的关键在于怎样使产品在这3到7天当中保持与用户的良好互动。” Ankit Jain – Quettra“很多时候,人们放弃一款产品的原因其实都是我们可控的,例如他们无法一目了然的看出与你的app产生互动之后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 – Patrick Mckenzie

    2017-06-05
  • 提升用户体验 抢占用户心智

    马云提出的新营销是连接线上线下的全新核心载体,超越单纯线上或者线下的全网营销概念。但华帝李洋认为,线上和线下只是连接用户的媒介,核心仍然是用户体验。抢占用户的心智,提升用户认知,是“新零售”的前提。打造新型厂商关系 构建全新服务体系在产品端,最初的模式是线上采用完全与线下独立的产品线,无论价格、卖点、功能配置都与线下产品区隔,线上和线下营销团队完全独立,各说各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这种割裂式的操作手法已经成为过去式。企...

    2018-03-29
  • 产品设计师的自我重启

    有几个月没喝威士忌了,半年都有了,今天又捡起来了。这两周因为喵的事焦虑万分了,恢复的不太稳定,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的状况,让人揪心。揪到后面自己也不好了,各种代表焦虑的梦算是梦了个一溜够。那么让自己放松…

    201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