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与心理学的关系

具体联系什么的大家看专业书籍吧,我从另一个角度说一下我的理解吧。

每个学科/专业的产生都是有它的历史使命的,为什么一定是这个时候,为什么一定诞生在这个领域,为什么会如此发展······类比一下其它学科/专业,可以更好的了解它的联系。

交互设计,目前基本上专指人与信息系统的交互设计,主要以软件+硬件操控部分的使用界面interface为研究对象,比如典型是电脑+鼠标键盘,手机+键盘/触屏。但是,广义上的交互,应该包含人与各种界面interface的交互,比如杯子、刀、方向盘、门把手、椅子,等等。解决信息系统设计的交互设计与心理学的关系,就好比解决实物工具设计与工效学的关系。

我们生活里大多数的实物产品/工具,由于经过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演进,无论是形态(用户视觉和触觉的感受)还是使用方式(用户操作的方式),已经在人的心里形成了很强的映射关系(心理模型),即用户看了/用了就知道是什么工具(有形的界面),就知道如何使用,只要这个工具的设计符合某种规范。而且,由于人的生理特征(身高、手长、力量等等)是相对恒定的,而且也为了生产和标准化的需要,所以,很早就逐渐形成了工效学,有史可查的据说西方是始于达·芬奇时代,中国是始于宋朝。简单概括,工效学主要解决的是实体工具与人身体生理特征的匹配问题(其实现代的工效学也包含心理学的成分)。

再回到信息系统的交互设计上。电子化的信息系统诞生不过几十年时间,这是一种人类从未有过的全新的工具模式--把现实世界的信息映射到信息系统里,而人通过这些映射出来的信息去理解现实世界,就是呈现信息与人发生了第二次映射。后来,干脆有些信息与现实实物世界的映射变得很弱甚至没有联系了(比如社交网络、某些游戏)。人们需要象学习现实世界里的真实物品那样,去学习和掌握信息系统(虚拟世界)里的虚拟物品(信息)该如何理解和操控。由于这种产品诞生的时间太短,产品并没有演进到一个人类公认、共识的模式(而且虚拟信息的设计修改成本相对低,造成了形态上更加多样复杂),而人类大脑的进化基本上还停留在使用原始工具的时代,压根还没有进化到能处理大量虚拟信息的程度,所以,为了让大多数人能尽量少障碍的使用信息工具,必须让这些信息工具的设计符合某种规则,这些规则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大脑百万年进化留下的限制与障碍(这是认知心理学的范畴),所以说交互设计与心理学最直接最大的关系,大概就是指这个了。打个类比,源自认知心理学的交互设计原则解决的是虚拟工具与人的心理生理特征的匹配问题。所谓“心理模型mental model”、提供量affordance、还有各种交互原则等等,都源于认知心理学对人的认知能力的研究和理解。

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还是很强的,我们还是很快的学会了诸如电脑、手机的使用方法,而且也逐渐形成了一些共识的“模型”-控件,比如按钮、list等等(但这些控件本身还在不停的演进和变化中)。

但,由于技术、商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信息系统的演进速度快的出奇,我们还没有很好地研究清楚和建立完整规范的“虚拟工具的工效学原则”,这些产品和设计已经又变了样子了。而且,更甚之,有些产品是人类诞生以来从来就没有过的,很难从过去以往的经验中获得所谓“心理模型”,让用户“看了就知道怎么用”,或者遵循了现有的“心理模型”会干扰和限制其它的创新设计,所以挑战更大了-既要能满足功能的需要,又要让用户能快速学会。这就更要求在设计创造新的操作体验时,能去找到并遵循一些更“本源/本能的”原则,那么心理学就是非常重要的基础了。也就是说,现有的所谓遵循认知心理学的设计原则,本身是可以被打破和创新的。

触屏手机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交互上,它利用了人类最本能的“手的点触”技能(这是人类从婴儿时期就习得的技能),也利用了人们过去对实物产品的心理模型(比如翻书、手写、拖动),还利用了人们在其它信息产品上习得的经验(比如按钮、list、点击、保存),并且还创造了新的操作体验(比如,mac上的双指滚动,三指返回或前进,四指···)。还有一些新技术比如传感器也可以创造新的操作体验,比如重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


原文作者:徐毅斐

原型课堂转自:知乎

原创文章,作者:ioue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9342/

(0)
iouedioued
上一篇 2015-09-10
下一篇 2015-09-11

相关推荐

  • 设计新趋势!超越扁平化设计的「化繁为简」有哪些亮点?

    我们在这个“极简主义”的世界生活已经有些时日了,之后又将去向何方?

    2016-07-18
  • 总结:常见的4条用户体验误区

    近年用户体验的概念越来越火热,从事互联网人张口闭口就谈用户体验,用户体验的概念离我们每个人那么的近。但是用户体验是人人都可以做好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就像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一样,能做产品经理的依旧是少数,把产品经理做好的更是凤毛麟角。本篇文章总结4条我遇到的用户体验误区。如果一个流程的信息量是12个单位。x*y=12(x=单位页面的信息量  y=路径深度)例如微信发朋友圈即使断网情况下,当用户在点击发送时,朋友圈立刻就显示数据,给用户反馈是动态发送成功,其实是假数据显示,在这个时候后台还在上传。断网场景极少,朋友圈这个设计满足绝大部分用户的操作顺畅,用户体验良好。不为了极少数使用场景而做真数据展示给用户,那样的话给绝大部分用户感觉加载过慢导致不好的体验。

    2017-04-29
  • 不做这一步,用户调研就全白做了

    认认真真做了用户调研,就算大功告成了?图样图森破!古语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你通过用户学到了很多他们关于产品的感受,如果不能将其好好分析与整理,那就只能是然并卵了。下面教大家其中一个分析用户调研资料的实用方法——绘制用户体验地图。

    2017-05-27
  • 这7个趋势,也许是2017年电商用户体验设计的关键

    沉浸式体验,虚拟助手,个性化的购物体验,这些都是未来的购物方式的进化方向,影响用户购买的因素更加复杂,而大数据则能够在各个不同的环节帮助电商从业者预测用户的行为与口味。所有这些因素都和用户体验相关,同时,它们也意味着,电商行业任重而道远。

    2017-05-13
  • 【译文】用户体验部门的领导者需要读什么?

    Ivan Boyko的观点 其实有大量的书单可以让我们使用,但是这里我只推荐2个博客和2本书 Blog 1. NNgroup ,我最喜欢的博客。 Writing for Web series这篇文章是必读的。除此之外,他还有大量的资料:手机可用性研究,…

    2016-08-04
  • 『真实』两个女设计师:一个互联网新手,一个30岁面临艰难选择

    编辑:我是UE网-@Tina爱学习  责任校对:@Tina爱学习 两个真实的经验送给互联网从业的设计师。 NANA 女 产品设计师  今年三十岁 传统软件企业 图片来自:unsplash 前几天Tina问我:好久不见,最近在忙什么?我说:…

    2015-06-02
  • BRD、MRD 和 PRD 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哪些

    今天看到一篇讲述产品设计中几种文档的文章(一个老外的blog,Michael on Product Management & Marketing),感觉很好,结合工作的实际整理一下。按照那篇文章的思路,从产品的抽象到具体主要产出的文档有BRD…

    交互设计WiKi 2015-11-09
  • 屏幕外的交互设计:界面设计 ≠ 屏幕设计

    网易UEDC – Vicol :在互联网做设计的朋友,工作中几乎每天都接触着电脑和手机屏幕,像我的交互设计 工作也以接需求画原型图写文档为主。但我今天想说的,和这些看起来没有什么关系。我想说点屏幕外的交互设计 。

    2017-09-28
  • 关于假设和极致

    作者:杨蓉(资深用研专家,现任极客网运营总监)   假设的意义 今天看到一本质性研究的书,在讨论定量定性的研究方法的时候,会说定性通常被质疑的是“不够客观”,所以作者开始一大篇幅,在讨论“客观性”是什么,就…

    交互专题 2017-08-07
  • 通知邮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用户体验

    在打造一个产品的过程中,创业公司往往会把绝大多数的财力和精力用在开发应用或者搭建网站上,很少投入到给用户发的提醒邮件上。

    2017-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