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与心理学的关系

具体联系什么的大家看专业书籍吧,我从另一个角度说一下我的理解吧。

每个学科/专业的产生都是有它的历史使命的,为什么一定是这个时候,为什么一定诞生在这个领域,为什么会如此发展······类比一下其它学科/专业,可以更好的了解它的联系。

交互设计,目前基本上专指人与信息系统的交互设计,主要以软件+硬件操控部分的使用界面interface为研究对象,比如典型是电脑+鼠标键盘,手机+键盘/触屏。但是,广义上的交互,应该包含人与各种界面interface的交互,比如杯子、刀、方向盘、门把手、椅子,等等。解决信息系统设计的交互设计与心理学的关系,就好比解决实物工具设计与工效学的关系。

我们生活里大多数的实物产品/工具,由于经过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演进,无论是形态(用户视觉和触觉的感受)还是使用方式(用户操作的方式),已经在人的心里形成了很强的映射关系(心理模型),即用户看了/用了就知道是什么工具(有形的界面),就知道如何使用,只要这个工具的设计符合某种规范。而且,由于人的生理特征(身高、手长、力量等等)是相对恒定的,而且也为了生产和标准化的需要,所以,很早就逐渐形成了工效学,有史可查的据说西方是始于达·芬奇时代,中国是始于宋朝。简单概括,工效学主要解决的是实体工具与人身体生理特征的匹配问题(其实现代的工效学也包含心理学的成分)。

再回到信息系统的交互设计上。电子化的信息系统诞生不过几十年时间,这是一种人类从未有过的全新的工具模式--把现实世界的信息映射到信息系统里,而人通过这些映射出来的信息去理解现实世界,就是呈现信息与人发生了第二次映射。后来,干脆有些信息与现实实物世界的映射变得很弱甚至没有联系了(比如社交网络、某些游戏)。人们需要象学习现实世界里的真实物品那样,去学习和掌握信息系统(虚拟世界)里的虚拟物品(信息)该如何理解和操控。由于这种产品诞生的时间太短,产品并没有演进到一个人类公认、共识的模式(而且虚拟信息的设计修改成本相对低,造成了形态上更加多样复杂),而人类大脑的进化基本上还停留在使用原始工具的时代,压根还没有进化到能处理大量虚拟信息的程度,所以,为了让大多数人能尽量少障碍的使用信息工具,必须让这些信息工具的设计符合某种规则,这些规则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大脑百万年进化留下的限制与障碍(这是认知心理学的范畴),所以说交互设计与心理学最直接最大的关系,大概就是指这个了。打个类比,源自认知心理学的交互设计原则解决的是虚拟工具与人的心理生理特征的匹配问题。所谓“心理模型mental model”、提供量affordance、还有各种交互原则等等,都源于认知心理学对人的认知能力的研究和理解。

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还是很强的,我们还是很快的学会了诸如电脑、手机的使用方法,而且也逐渐形成了一些共识的“模型”-控件,比如按钮、list等等(但这些控件本身还在不停的演进和变化中)。

但,由于技术、商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信息系统的演进速度快的出奇,我们还没有很好地研究清楚和建立完整规范的“虚拟工具的工效学原则”,这些产品和设计已经又变了样子了。而且,更甚之,有些产品是人类诞生以来从来就没有过的,很难从过去以往的经验中获得所谓“心理模型”,让用户“看了就知道怎么用”,或者遵循了现有的“心理模型”会干扰和限制其它的创新设计,所以挑战更大了-既要能满足功能的需要,又要让用户能快速学会。这就更要求在设计创造新的操作体验时,能去找到并遵循一些更“本源/本能的”原则,那么心理学就是非常重要的基础了。也就是说,现有的所谓遵循认知心理学的设计原则,本身是可以被打破和创新的。

触屏手机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交互上,它利用了人类最本能的“手的点触”技能(这是人类从婴儿时期就习得的技能),也利用了人们过去对实物产品的心理模型(比如翻书、手写、拖动),还利用了人们在其它信息产品上习得的经验(比如按钮、list、点击、保存),并且还创造了新的操作体验(比如,mac上的双指滚动,三指返回或前进,四指···)。还有一些新技术比如传感器也可以创造新的操作体验,比如重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


原文作者:徐毅斐

原型课堂转自:知乎

原创文章,作者:ioue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9342/

(0)
iouedioued
上一篇 2015-09-10
下一篇 2015-09-11

相关推荐

  • 19.怎样绘制用户体验的地图 | 打造产品思维30讲

    19.怎样绘制用户体验地图来自时间前哨00:0015:06这一节讲用户体验地图和用户故事。用户体验地图就是通过画一张图,用一种讲故事的方式,从一个特定用户的角度出发,记录下他与产品或者服务进行接触、进入、互动的完整过程。开始做产品经理的人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用管理员的视角来规划产品。我经常看到这种全局型的产品设计图,复杂、全面、没重点,这肯定是错的。我一般会告诉这种产品经理,请按照一个用户使用的路径,把这个产品设计图再画一遍。从一开始用户...

    2018-03-20
  • H5三个设计方向的自我定位

    如今,移动端H5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花样繁多,无论是宣传产品、内容介绍、新闻推广都会想方设法搞套H5出来。那么如何在众多H5中脱颖而出?如何使手上的资源发挥最大化?如何扬长避短,做出吸睛的H5?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2017-05-27
  • 申请授权的正确打开方式

    你知道吗,一款APP在安装后的三天内,平均会失去80%的活跃用户。大部分用户使用一次就会卸载。用户想要尝试不同的APP,在使用几天后决定继续使用还是删除它。

    2017-05-21
  • “空状态的设计“值得更多关注

    空状态,或称零数据状态,很多时候不太招设计师的待见。我们基本都是在主要流程界面的设计工作完成之后才会回过头来考虑完善一下,因为从表现上来看,空状态给人的感觉就是临时性的,有些微不足道。 不要被空状态的…

    2015-08-17
  • 三种形式,浅析手持端日期控件

    日期控件,相信行业内所有的同学都不会陌生,尤其是交互的同学,可能会看得更加的仔细,日前,我们所接触到的各类app很多都有日期或时间的选择,而这些同功能的控件都以各式各样的姿态及交互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出于自己的好奇,对这些不同行业、不同使用场景下的同一功能做了一个收集及总结的分析。

    2017-05-08
  • 交互理论 | 深度解析尼尔森十大交互设计原则在设计中的用法

    Jakob Nielsen(雅各布·尼尔森)的十大交互设计原则。它们被称为“启发式”,因为它们是广泛的经验法则,而不是特定的可用性指导原则。因此,我们不能把它上升为一种标准,而是应该当做一种经验来学习,然后跟现实中的设计结合来使用。接下来,作者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来跟大家深度解析尼尔森十大交互设计原则在设计中的用法~一、Jakob Nielsen(雅各布·尼尔森)简介:Jakob Nielsen(雅各布·尼尔森)是毕业于哥本哈根的丹麦技术...

    2018-01-31
  • CDS Sketch Practise ! 今天教你画卡车!

    很多学员在一开始接触汽车设计的时候掌握不准比例的确,汽车的比例非常特殊抓不准比例草图非常容易走形我们之前的推送搬运过H-Point的车型比例讲解链接在文章底部掌握比例需要大量的练习如果你急于做项目可以先从比例易于掌握的卡车入手卡车侧视图设计手绘教程卡车的座舱可以视为一个大的体量相比较于其他车型更容易表达而且设计一个单体量车型的过程可以锻炼自己塑形和表达形体的能力是很好的汽车设计入门练习视频解析确定座舱的外轮廓用较浅的线条勾勒出来初步想法...

    2018-04-08
  • 【笔记】从活泼的C端产品到严肃的B端产品设计,我是如何自如切换的——交互篇

    2016年11月5日,UXRen社区联合网易杭州主办“用户体验者的自我提升”主题讲座,本文网易资深交互设计师大饼的现场分享:《 从人性到人文的设计思维转变》整理而成。   嘉宾介绍: 杨杰(大饼,资深交互设计师,UEDC交…

    交互专题 2017-08-07
  • 大数据应用的用户体验分析

    版权所有©德塔精要,转载请注明出处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认同是由用户体验的过程所决定的,一个具备良好用户体验的IT系统对内可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对外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最终为企业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因此,组织的IT战略必须实现IT与业务的融合,面向客户和关注用户体验管理。但目前用户体验管理是当前IT业务运营的弱项,也许我们能够了解IT资源的每个细节,但却不知道用户感受怎么样,不利于IT系统的优化和完善。缺乏用户体验管理以及...

    2018-03-12
  • 【译文】雨天里的交互细节

    最近出现了很多智能手机用的天气应用。但是在以前,这些应用其实都不是很必要的,我们只要知道早上出门带不带雨伞就好了,所以如果天气应用可以直观地告诉我们这一点就好了。就像妈妈一样,在你早上出门的时候帮你…

    201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