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新人的踩坑史:入职3个月,我总结了这4点经验

新人入职3个月,有幸参与到一个新项目,感觉既充满机遇又面临挑战。在与项目一起成长的时间里,踩了很多坑,趁此机会记录下来,希望对跟我一样的交互新人有所帮助。


新人入职3个月,有幸参与到一个新项目,感觉既充满机遇又面临挑战。在与项目一起成长的时间里,踩了很多坑,趁此机会记录下来,希望对跟我一样的交互新人有所帮助。

交互新人的踩坑史:入职3个月,我总结了这4点经验

1. 本来认为绰绰有余的时间变得紧张

第一次接触需求时,产品经理给了我2周时间。当时拍脑袋一想,2周时间绰绰有余啊,开心答应了。但后来执行时才发现:这两周中还有另一个项目需要并行;新的环境和项目需要了解磨合;前期有些遗留问题需要跟进……最后虽然按时完成了任务,但时间却过得非常紧张。

【解决方法】将规划时间并落实到书面

没有计划的时间永远不够用,规划时间并将其落实到书面可以时刻提醒自己提高效率。后几期的工作中我开始规划时间并觉得颇有成效。规划时间可以从以下四步入手:

Setp 1:明确自己手里到底有哪些事情

工作之后,手里除了主任务还会有很多琐碎的事情,比如开发跟进、需求变更、临时会议等等。所以不论事情大小,首先得一件不落地明确自己手里具体有几件事情。

Setp 2:确定每件事情Deadline

标记号每件事情的Deadline。可以的话,最好在客观Deadline前提下,给自己定一个更早的时间节点。这样一方面可以督促自己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减小风险,毕竟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冒出来什么事情来……

Setp 3:为所有事情排优先级

排优先级时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也可以采用常见的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象限”: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 )。我一般按下图安排自己工作的优先级:

交互新人的踩坑史:入职3个月,我总结了这4点经验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安排好的计划,还会时不时出现一些影响规划的临时任务。这时则需要考量一下我是否有时间和精力来接下这个任务,如果不确定的话宁愿事先说明也不要答应后临时完成不了。

Setp 4:将时间规划落实到书面

通过以上三步将时间规划好之后,一定要书面记录下来。记录的方式有很多,可以写个条纸条给自己看;但是最好的方法还是使用Google Canlendar、Excel等可以分享的工具,将时间规划同步给导师、主管和团队,让相关的人知晓计划、进度并进行监督,这样也能很大程度的避免拖延症和懒癌。

2. 没有甄别伪需求,导致工作量浪费

首先说一下产品的背景,我们产品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移动应用的研发团队。如下图所示,产品的形态是由SDK和Web后台构成的。

交互新人的踩坑史:入职3个月,我总结了这4点经验

方式:

  1. 将SDK集成到移动应用中;
  2. SDK帮助App使用者执行一些任务并获取相关数据;
  3. SDK将数据上报到Web;
  4. Web对数据进行管理或对SDK进行控制。

当时有一个需求场景是要在web端展示App版本列表,产品经理提出要在web端增加一个手动添加版本号的功能。 手动添加版本有很多不可控因素,比如出错了需要删除、添加的版本跟真实的版本不能一一匹配等。当时心里有小人在打鼓说这个需求怪怪的会不会哪里有问题,但我还是硬着头皮设计了一套手动添加版本的流程。

拿着这份设计稿跟找了几个设计老司机帮我过稿,在老司机们犀利的地追问下,让我意识到我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得到这个版本列表而不是去设计一套添加流程。

抱着新的目标重新审视这个需求后发现,可以将规则设定为在SDK集成时自动获取版本并将版本上报到web,这样既能够保证业务需求,又可以避免用户的额外操作和出错几率。

【解决方法】明确需求本质

以上的例子,归根结底的需求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版本列表”,而产品经理提给我的需求“手动添加版本功能”其实已经是一种解决方案,且这个解决方案并不一定是最佳的,所以我们始终追问直到了解到需求根源为止。

总结来说:产品的本质是发掘问题,设计的本质是解决问题。

所以每次接到需求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 质疑意识

设计师应该需要有甄别需求真伪和追问需求来源的质疑意识,通过对比竞品、跟产品经理沟通、跟真实用户沟通等方法可以帮助设计师做出判断。一般来说,遇到以下几种形态的需求时要特别留意:

(1)需求中只写着“需要某功能”的时候

添加功能归根到底是一种解决方案而不是需求。一般产品经理会将真实需求和通过真实需求转换出的解决方案一并提给设计师。但如果需求中只有功能点,而没有为什么需要这些功能和期望这些功能帮助用户解决什么问题时,就需要找产品经理再三追问和确认。

(2)需求来源于“产品经理觉得”或“某个用户觉得”的时候

这类需求很有可能是极少数人的需求。众所周知的8/2定律在互联网产品上体现在于:20%的功能满足了80%的需求;80%的功能用于服务剩下20%的需求。所以当需求的来源是个人时,尤其需要验证这是不是真实用户群体的需求。

(3)需求写着“参考竞品”的时候

经常会陷入一个怪圈就是竞品做了我们也要做。但其实可能竞品与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不一样的,或者竞品的使用场景是不一样的。所以即使是这种看上去大家都在做的真需求也需要针对自己项目的情况追问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做。

2. 先解决问题再开始设计

确定了需求的真实性后,还应该确认当前需求是不是通过设计功能或页面就能最佳解决的。所以应该首先以解决问题的态度看待需求,确认需要通过设计解决后再进入设计阶段。

3. 每个方案都有利有弊,难以抉择

在设计“设置”模块时,很多地方涉及到编辑。有的场景编辑是高频操作,有的场景是低频操作;有的场景编辑是很简单一个按钮,有的场景编辑包含大量表单。针对这些不同场景,操作项是始终存在还是Hover出现?编辑形式是在当页进行还是新开页面?操作按钮是以文字链的形式展示还是icon形式等问题就迎面而来了。

【解决方法】全面考虑,择优确定

设计的过程也是一个平衡抉择的过程。对于有经验的设计师来说,平衡抉择可以是在脑海中对过往经历的瞬间过滤,然后直接得到解决方案;而对于一个设计新人来讲,则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Setp 1:全面考虑

如果不能确定设计成什么形式那就都先在脑子里过一遍吧!这种全面的模式可以来自于自己日常的设计积累,也可以来自于书面的模式总结。比如在设计“编辑功能”时,《Web界面设计》一书中就已为我们归纳了编辑的6种常用模式:单子段行内编辑、多字段行内编辑、覆盖层编辑、表格编辑、群组编辑,如下图所示:

交互新人的踩坑史:入职3个月,我总结了这4点经验

图片来自《Web界面设计》

Setp 2:结合实际场景筛选方案

结合具体需求,把第一步中罗列出的方法进行初步筛选。比如我在设计中的有一个场景是对列表中项进行编辑,这样的需求场景是行内编辑和覆盖层编辑(模态窗口)都可以解决的,而其它编辑方法并不适合。所以经过初步筛选后剩下了行内编辑和覆盖层编辑两种方案。

Setp 3:择优确定(QOC方法)

选择方案时需要保证在主要目标下,当前方案优点带来的收益要大于缺点带来的损失。没有办法明确判断的时候,可以尝试 “QOC(Questions, Options, and Criteria)”法。QOC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方案的优缺点,具体实践方案是首先列出问题的备选解决方案和体验评判标准;然后将解决方案在评判标准上的表现进行连线标记;最后根据当前场景中最注重的标准选择表现最好的方案。如下图:(绿线代表表现好,红线表示表现欠佳)

交互新人的踩坑史:入职3个月,我总结了这4点经验

例1. 设计按钮怎么显示时:在列表项中有多项操作的场景下,页面简洁、易发现、不易误操作是3个最重要的评价指标,按钮始终存在的方案虽然使得页面不如hover出现按钮那么简洁,但是却更容易发现且不易误操作。综合评判下按钮始终存在的设计方案表现更好,所以选用了按钮始终存在的方案;

交互新人的踩坑史:入职3个月,我总结了这4点经验

例2. 设计编辑操作采用什么形式时:在编辑对象是列表的场景下,行内编辑既轻量又能在编辑过程中看到上下文,看似是更好的方案;但是整个平台中编辑操作是一个复用性非常高的行为,我们需要为用户在同一个平台中执行的相同操作时保持相同的预期。覆盖层编辑就是一个具有很好扩展性的形式。不论编辑内容是简单还是复杂、不论使用场景是编辑成员属性还是编辑文件,在覆盖层上进行编辑操作都能很好的满足。所以最终选用了在覆盖层上编辑的方案。

当然,选择最最优方案时,读书、竞品和经验等等其它方法都可能帮助我们跳过以上三步,直接确定方案。需要特别留意的是在选择当前场景下最适合的方案时还应该综合考虑已有设计风格的延续、其它场景下的统一性、未来的可扩展性、资源耗费(开发资源、运营资源等)等其它因素。

4. 交互稿没有被预期的还原

有一期需求是在移动端做图片编辑功能。画交互稿的时候考虑到当前页面的主要任务是编辑图片,当前场景下最大限度的展示图片本身是最重要的。所以摒弃了下图中如“1-常规结构”所示的结构而采用了“2-图片区最大化”的设计:

交互新人的踩坑史:入职3个月,我总结了这4点经验

当这份交互稿进入视觉流程后,视觉同学并不知道交互的考量,所以将视觉稿画成了图2.1的样子。不可否认,视觉稿的方案更符合用户习惯,且操作信息更有层次;但这样的设计却不能最大化的满足当前的场景。最后,我跟视觉同学解释了交互稿中的考量,视觉同学表示认同并欣然修改了方案。但其实这三番五次的沟通跟修改却浪费了工作量,如果我能够提前告知这些“特别的”设计,是可以避免以上情况的。

【解决方法】预估关注点,与下游沟通

交互后期主要是跟进视觉和跟进开发、测试的工作。每个环节的同学都有自己专业上对方案的考量,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他们会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去执行。我觉得涉及到以下点的设计最好跟下游的伙伴们事先沟通:

不合常规的方案

常规状态下我们需要遵循平台规范,最好使用常用组件等。但这些并不一定能最好的满足所有设计,所以也常有设计方案是特别和原创的。当设计中有这类方案时,一定要在交互评审会上跟所有同学强调并解释出于什么考虑把设计方案做成这样,让大家都理解和接受。否则可能会出现下游同学按照自己理解漏掉交互考量的情况。

复杂的逻辑或流程

交互设计要做的事情并不只是线框,而是一套提供更好体验的逻辑或流程。这类逻辑或流程往往会受限于技术又或者因技术出现更多可能性。所以,当设计中有这类方案时一定跟开发的同学事先沟通。描述自己期望的实现方案,让他们做一些相关技术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来确定最终实现方法。

需要其它同学配合完成的交互部分

有些设计方案需要其它同学配合才能完成。比如页面信息的优先级,交互需要考虑在这个页面上用户体验的层级,视觉需要考虑其信息传达的层级,这时就需要更多的提前沟通保证一致性。

将沟通工作前置既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减小返工可能性,又可以保证交互稿的还原程度,何乐而不为呢?

5. 总结

任何工作都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走第一遍的时候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问题,把这些问题记住,总结其中的规律就可以避免下次踩坑。这篇文章的作用,是给自己看的回顾,也是给其他人的避坑指南,希望有用。

 

作者:蒋蕊遥-Jerria,昵称阿遥,网易UEDC交互小鲜肉一枚,现支持杭研测试项目。商业与体验就像美食与身材,要找到其中的平衡点–对我就是爱吃又想瘦!所以学习奋斗吧!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6906/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16 03:59
下一篇 2017-05-16 06:02

相关推荐

  • 改版设计的思路(上):发现问题

    做改版设计大体思路很简单,只需要做好两件事: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今天我们先来搞定第一件事:发现问题。他说:我感觉这个页面太乱。他说:这个图标重心不稳,页面颜色有点脏,banner有点丑,图标描边粗细不一致。他说:问题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颜色、图标、布局等等,其中颜色问题有……图标问题有……

    2017-05-03
  • 反应(Reaction):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那么“赞”

    我在Facebook跟我所关心的朋友们分享各种各样的事情——从完成60天瑜伽练习的庆祝状态到悼念失亲之殇。从我的故事中也连接了一群相似的人,有相似的故事要分享。有时候我们只是想借助一个简单的方式去告诉分享者我们真的很喜欢他们的故事,或是当看到他们的生活发生挫折,简单地表达一下同情。

    2017-05-26
  • Welcome to the Gutenberg Editor

    The goal of this new editor is to make adding rich content to WordPress simple and enjoyable. This whole post is composed of pieces of content—somewhat similar to LEGO bricks—that you can move around…

    2023-03-03
  • 为什么重视用户体验的公司最后死掉了?

    今日头条候选:易到完成股权变更,乐视仍未完全退出;“ofo小黄车”被诉商标侵权;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头条是「黑马高管营」导师刘爽从管理决策角度分享如何做决策、决策的依据以及避免陷入的误区,值得每一位管理者仔细阅读。【黑马高调头条】第185期文 | 创业黑马学院什么是管理决策论?管理决策论就是在管理中做各种决策的相应依据。很多创业公司的折腾闹剧现象,就是管理层管理决策弱的结果,如果具备基本的make sense,有些“学费”不是一定要交的,...

    2018-01-30
  • 提升用户体验的12大法器—《从点子到产品》读书笔记

    读了刘飞老师的《从点子到产品》书中关于用户体验的讲解,获益颇多。特此整理Mark一下,也分享给需要的童鞋~

    2018-04-26
  • 百度贴吧体验升级背后的故事,用户洞察与交互升级

    作者:百度UXC随着产品的发展和用户群体的演变,用户对产品的认知也在发生变化,当用户认知和产品形象发生偏差时,体验升级就势在必行了。而用户对产品的认知大概体现在视觉感受(品牌形象)和使用感受(交互操作)上。对此我们从用户出发寻找设计上的突破口。洞察用户让设计有的放矢视觉感受对于大多数人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东西,难以通过简单的方式得到答案。面对这个问题,我们选择迎难而上,通过精巧的实验、可视化的方式来解决,邀请用户与设计师一起,参与到品牌升级...

    2018-01-30
  • 5分钟交互设计指南系列:对话框

    框 (dialogs) 是叠加在应用主视图上的弹出 (pop-up) 视图,一般会要求用户作出反应。对话框可以分为模态对话框 (modal dialogs) 和非模态对话框 (modeless dialogs)。

    2017-10-31
  • 《用户体验要素》读书笔记:要理解为何这样做产品

    《用户体验要素》是一本实用类书,试图回答如何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进行产品设计。作者通过构建自下而上的五层模型: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来将以用户体验用户需求为中心的设计方式层次清晰的表达出来。并指出;一开始对战略层的深思熟虑,会帮助我们在整个产品设计中节约大量的时间。作者这本书写于pc时代,大多案例都是网站的建设。但是整个思考产品的思路,直到今天;都没有过时。一、 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设计产品用户体验是指产品如何与外界发生接触,...

    2018-04-08
  • 皮克斯教给我们的22条改善用户体验的原则

    注:皮克斯动画工作室(Pixar Animation Studios),简称皮克斯。1986年,在史蒂夫·乔布斯以1000万入主以后,创作了《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头脑特工队》等经典3D动 画电影。2006年,皮克斯被迪士尼以74…

    2016-06-12
  • 相当便利的UI交互演示工具

    做为一个移动端的互联网产品设计师,天天心心念的就是如何做出一款款能让用户爱不释手的应用,想来轻松,做起来点点滴滴都是功能、美观和用户体验的契合难题,在一个个经典创意最终拍板前,产品原型及其演示体验,…

    UI设计 2016-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