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细节思考: Calender VS 下拉框

微小的差别给用户的感受可能完全不同。


微小的差别给用户的感受可能完全不同。

交互细节思考: Calender VS 下拉框

近些天,各大互联网公司的春招和暑期实习的网申陆续启动。

网申的基本信息填写,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惹人注目的交互,但只要稍微用心,就能体会到各大公司在页面交互细节处理上的不同,即使是最简单的时间信息的输入,也能体现出公司的专业度,微小的差别给求职者的感受可能完全不同。

下面就腾讯、网易、京东、美团四家的时间信息输入的交互方式来谈一谈自己对交互细节的见解。

京东、美团使用的时间录入控件是Calender;腾讯、网易使用的时间录入控件是下拉框。接下来的分析由Calender和下拉框的对比展开,而仅仅是选择什么控件其实并不能决定一个交互,好的交互不论再微小,也会综合考虑使用情境、用户心理和巧妙的反馈细节等。

1.Calender比下拉框更高级?

比较而言,Calender是比下拉列表框更新奇的控件,我想,采用Calender代替下拉框的基本考虑应该是:

  • Calender只用直观选中一个点,一步到位;而下拉表要进行年/月/日三次选择。
  • Calender在“日”选择时更有优势(30左右的选项,下拉框承载量确实过长。)

先来看第一点,Calender中所谓的选中一个点,在选中这个点之前,还是得对年、月、日三个要素进行定位,实际的思考和选择步骤数量是一样的。

而且,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个人认为日历表更麻烦,选择年、月时,下意识地操作是点击左右的箭头,而像下图中京东的Calender,默认日期是今天(年是2017),所以出生日期一般要点十几次。

交互细节思考: Calender VS 下拉框

当然,京东的Calender选择年份信息不止是点击左右箭头这一种选择方法,可以直接输入或者内置下拉框:

交互细节思考: Calender VS 下拉框

理性地去考虑,确实,可以使用比“点十几次”更高效的方法。然而,我们考虑的是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和心理特征。

在使用计算机时,用户倾向性是:如果已经启动了一个操作,更多关注的是如何用这种方法把事情完成,而不会转而思考另一种思路,更换输入方式会消耗心理成本,增加挫败感,少了那种“自然而然”的体验。如果目前的方法可以解决问题,是很难放弃已有的思路的,在心情不太放松的时候尤其如此。(开始网申时候,很多同学(不是所有人)其实也会在心理评估自己,多少会有些小小的不安。)

所以的确会有人点十几次来选择年份。

至于第二点,Calender相比下拉框在选择“日”时的优势,我们在第二部分讨论。这里继续来探讨一下京东的Calender控件的设计,这个控件的设计初衷是为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时间输入方法,在默认值为2017年的基础上,至少有以下三种方式:

  1. 左右箭头选择——选择离今年不远的年份(比如毕业时间)
  2. 点击输入框,鼠标在内嵌下拉框中选择——离今年较远的年份
  3. 点击输入框,键盘输入选择——离今年很远的年份

这时间从近到远,一一对应,都有“方便”的输入方法,多方便。但这只是设计者的初衷。作为一个只有一般经验的用户,实际遇到的问题有:

  1. 直接下意识的直接点左右箭头很多次,不想尝试别的办法。
  2. 年份可点击是通过悬停手型进行提示的,也就是说,如果不把鼠标移到年份数字上,从外观上是看不出可点击的特征(如图)的,是不知道那是个可输入框的:有潜在的学习成本。
  3. 即使弄清楚了有不同的方法,还会本能地想一下用哪个(不过这个因人而异,有的人就是喜欢用键盘,看着能输入就直接输入想都不想。),可能存在轻微的选择困难

但如果说,但这个Calender还算常规,下图美团家的这个简直了:

交互细节思考: Calender VS 下拉框

中间两个向下的箭头是内嵌的下拉框,但这种左右箭头、上下箭头的混合实在让人有一种凌乱的感觉,而且在选择过程中也缺乏一致性:①选年份上下选。②选月份可以左右也可以上下选。为什么??因为懒得做年份的左右箭头了还是位置不够了,让人有一种半成品的感觉

2.同样的下拉框,不同的交互体验

相比于日历表,纯粹的下拉框的优势是唯一性,即只有“点击——选择”一种输入方法,在使用方式上没有困惑。

那么这种方法是否高效?我们从年/月/日三项的输入体验分别来看:

  1. :30个选项,使用calender确实更直观好选,但下拉框配上鼠标滚轮的体验其实也不差。
  2. :12个选项,用下拉框承载刚刚好。
  3. :很多选项,下拉框是无法承载无限的年份,但也没必要做。(腾讯的“毕业时间”下拉选项只有2017/2018/2019三个选择,结合了具体场景解决问题,实现起来也更简单)

对传统下拉框进行巧妙的优化,可以实现简洁、高效的使用。腾讯可以根据填写的身份证信息,自动反馈出默认的性别和出生日期:

交互细节思考: Calender VS 下拉框

我们看到的只是各个网申页面身份证号、性别、出生日期的内容在填写时的顺序位置不同,而交互设计师所考虑的是顺序背后的数据的获取和过程的优化

有的人会提到下拉框相比Calender外观较差这个问题,这并不能一概而论,外观是看整体效果的,设计下拉框时稍微用点心思(边缘圆滑点,内部四周合适留白等),并且搭配好整个页面的设计,即使是使用下拉框,仍然可以获得较为良好的视觉效果,在我实际体验中,腾讯和网易都使用了下拉框,但腾讯的设计看上去比网易舒服多了,同样的是使用下拉框,

网易呈现的感觉是“因为偷懒不想更新做日历表,所以用以前一直在用的下拉框。”(下图)

交互细节思考: Calender VS 下拉框

而腾讯呈现的感觉是“因为考虑过下拉框和日历表的不同,认为下拉框更易用,并根据具体场景精心设计了下拉框的外观和功能。”

3.用什么控件不是重点,用心才是

上面所谈到的所有内容,似乎是想证明“别看Calender新,其实下拉框更好用。”其实不是。

之所以探讨这两种控件的区别,以及带有一点对下拉框的倾向性,是因为本人最近网申的是上面四家公司,在这四家的界面中,对个人而言,腾讯的下拉框的使用体验最好。

根据身份证号自动反馈出生日期的功能,并不限于下拉框,也可以用于Calender,同样的,不论是使用哪种控件,如果提供更符合使用情境的默认值和选项等(类似毕业年份只提供2017/2018/2019三个选项,或者京东Calender出生日期的默认年份在95年左右),使用体验也会提升。

所以用什么控件不是重点,用心才是。

当然,任何脱离特定的用户、具体使用场景、资源协调、统计数据等因素的综合考虑所进行的分析,都是耍流氓。

以上对“时间输入框”的分析,对①网申用户群体(20左右年轻人,可能就是认为下拉框low,偏爱Calender)、②具体使用场景(只是站在私人的角度来谈可用性,没有去调研)、③资源协调情况(工程师们天天忙着很多事,校招这界面稍微旧点差点,你喜欢公司你还是会投,不投说明你忠诚度并不高,所以按照工作的性价比,代码就不改了。)的考虑并不周到,有个人的局限性。

 

本文由 @小C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3445/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05 11:51
下一篇 2017-05-05 14:12

相关推荐

  • 【设计竞赛】第二届“衲田杯”等你来挑战!

    📌编辑 | Cassi.W编者按:第二届“衲田杯”可持续设计国际竞赛报名正式启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杨保军担任本次竞赛评委会主席。别犹豫啦,招呼你和你的小伙伴,快来报名参赛吧!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宿迁那片迷人的多彩衲田花海?又是否还记得2017年这些在衲田花海绽放的一大波创意?▼▼▼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没错!就是2017年国际设计竞赛的一匹黑马:“衲田杯”可持续设计国际竞赛第一届“衲田杯”可持续设计国际竞赛...

    2018-03-22
  • Banner设计技巧:6招搞定点缀元素的运用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点缀元素的在Banner设计里的运用和玩法,它也是大家经常需要用却又经常忽略了或用不好的一个知识点。

    2017-05-04
  • 泛滥的移动产品设计模式

    如果你是一名移动产品设计师,你可能会同意这样的观点:参考借鉴别人的设计不算抄袭。这不仅是最佳的练习方法,也是一种设计模式,而且还符合业界主流的设计趋势,同时还能确保在用户熟悉的模式下来创建可用性的界…

    2016-10-18
  • 交互设计师的60日计划第十八天

    今天一直在以龟速写下周要分享的用研总结。写的过程中总是想这么讲老大会不会pk我,这么讲老大会有什么想法…果然是最近看他们做晋级ppt留下阴影了么…但不论怎么说,做一下这个分享还是挺好的,不然一个星期的时间,…

    交互专题 2015-08-20
  • APP游戏分发模块一级交互设计

    看看阿西如何做原型设计,阿西手把手教大家设计原型。

    交互设计 2014-09-11
  • 论数字媒体交互设计的未来

    “交互设计”这一概念如今风靡全球,对于它的研究 与实践受到企业、院校等机构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如今交互设计正在呈现出一种放射状成长态势,这使得交互设计没有绝对的定理,都是在共同交流,探索中前进。国内交互设计优秀案例分析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市场,大多数设计机构都在言必称交互,“交互设计师”、“用户体验设计师”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职位。我国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交互设计师们,其设计出的作品均获得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例如,中央美术学...

    2018-03-03
  • 听说微软这次硬了?苹果赶紧发布了个触摸条压压惊!

    #交互学堂# 前天晚上,#微软# 赶在 #苹果新品发布# 会的前头抢先发布了一波硬件产品,出人意料地推出了Surface Studio 一体机以及交互配件 Surface Dial。一时间设计夹小编朋友圈里的设计师们都沸腾了,惊呼 “巨硬…

    2016-10-28
  • 超越触控的手势交互

    手势通常被认为是与屏幕和物体交互的自然方式,我们会谈论在移动设备屏幕上双指缩放地图,还有在电视前挥手切换到下一部电影。但这些手势真的那么自然吗?

    2016-07-18
  • 回顾交互设计的过去,并展望其未来

    你好,这是2017年的第13篇文章。除了电脑和手机,越来越多承载了新交互形式的产品涌现。语音、体感等更加自然的交互方式会不会成为主流?未来的产品形态和交互方式会走向何方?当NUI(自然用户界面)代替GUI时交互设计师和视觉设计师该何去何从?人机交互的未来在哪?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2017-05-04
  • 抛砖引玉——VR应用UI设计心得

    “2016是VR元年”,这一观点早已在计算机互联网行业中流行开来,与VR相关的各种分析研究也是层出不穷,包括盈利模式、发展预测、平台构建等。而随着Google Cardboard等技术逐渐普及,VR使用成本也在不断降低。因此在未来,VR技术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也将变得非常令人期待。目前很多VR应用不在以PC端为主要载体,而是将平台选定为保有量大、技术成熟的手机作为硬件平台。而UI作为应用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用户体验和产品推广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笔者想借此机会简单分享一下个人对于VR应用UI设计的心得和体会。(注:笔者在下文中所指的VR模式指用户已经带上VR体验设备,双眼通过分屏已经进入沉浸式体验情况)

    2017-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