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交互层面探讨:不一样的 App 该如何设计?

针对APP同质化现象,本文作者从从交互层面探索了不一样的 App 该如何设计,且谈及自己的解决方案。值得一读。     “首先占据人们大多数时间的同类型APP内容高度同质化,而风格取决于内容,在平庸的内容下只能诞生风格平庸的APP设计。其次,对于以商业目标为根本的APP应用设计开发,设计风格的投入产出比并不高(游戏依然除外),设计模式的流行以及交互方式的单一使得保守的设计投入产出更高。最后在现今的消费领域,功能主义盛行,界面设计中理性居于主导地位,设计风格显示不是理性思考的首要考量目标。”


针对APP同质化现象,本文作者从从交互层面探索了不一样的 App 该如何设计,且谈及自己的解决方案。值得一读。

从交互层面探讨:不一样的 App 该如何设计?

前段时间一篇名为《为什么App设计得越来越像 》的文章在朋友圈被设计师们广泛讨论。回顾文章的大概内容:

     “首先占据人们大多数时间的同类型APP内容高度同质化,而风格取决于内容,在平庸的内容下只能诞生风格平庸的APP设计。其次,对于以商业目标为根本的APP应用设计开发,设计风格的投入产出比并不高(游戏依然除外),设计模式的流行以及交互方式的单一使得保守的设计投入产出更高。最后在现今的消费领域,功能主义盛行,界面设计中理性居于主导地位,设计风格显示不是理性思考的首要考量目标。”

整理一下作者的观点:

  1. 内容决定设计,这个锅内容背;
  2. 与众不同的收益不高,老板不愿意投资;
  3. 吃瓜群众就喜欢实用的、千篇一律的瓜,实用型app都一个样。

一、我想反驳一下

1、相似的内容不应成为没有自己设计风格的理由。任何领域,在发展过程总会不断遇到同行业的竞争者,内容同质化是不可避免的。而设计师的使命正是帮助企业从同质化严重的市场中突围,让产品具备吸引人的独特风格不正是设计师的价值所在吗?

2、首先,设计不是决定app产出的正向因素,用户不会因为设计很棒而去使用一款只卖假货的电商app;其次,内容一样的情况,投入优秀设计资源的app永远比平庸的app更具备竞争力,设计是影响用户决策的X因素。

3、作为消费领域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问自己,喜欢有特点的app还是喜欢千篇一律的,答案想必已经不言而喻了。理性的设计≠没有风格,iOS算是极具风格了吧,我们能不能说苹果的设计师都是天马行空地瞎搞?显然不能。正是由于设计师理性的创作,才产生符合大众又极具自身魅力的优秀产品。

二、从交互的角度谈谈我的解决方案

交互设计是app流水线生产的第一道工序(这里指的是表现层面),它决定app的基本框架,交互方式的雷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视觉感受的雷同。设计圈有一句名言——打开花瓣就是抄,它也许是一句设计师自我调侃的话,但它并非无中生有,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这个行业内的一些不良现状。而我们的一些固有思维也会潜意识说服自己,这个app就应该长这样那样,否则就是违背用户习惯。

面对上述的种种现状,交互设计师应如何打破僵局?以下我将从4个方面谈谈我的想法:

1、从交互设计的要素着手突破形式的束缚

海量的需求、迫近的工期可能会使我们慢慢迷失在预设的形式主义中。list、banner、btn,点击、滑动、长按各种样式、形式,经验可能已经把他们对应好了相应的功能。这时候我们会觉得,交互设计可发挥的余地真的很小,基本没什么可以做了。事实上,交互设计的对象其实是非常灵活的,纵使产品能提供的内容是一样的,但用户本身是灵活多变的,满足用户目标的方式是多样的,用户的行为是可以被交互设计师定义的,而所处的环境更是错综复杂的,而用户使用的产品自然也可以不一样。

从交互层面探讨:不一样的 App 该如何设计?

交互设计五要素——辛向阳

就单个人而言已经是一个很复杂的主体,更何况用户群体中又有千万种不一样的人。抓住用户的某一个点就能做出不一样的东西,例如抓住老年人眼睛不好使,我们有大字体、大icon的设计,而对于时尚青年,我们可以把界面设计得更新潮,即时它很难被阅读,但不重要;抓住用户群体的浏览习惯,我们可以用大数据算出用户喜欢的新闻,使新闻客户端千人千面;我们可以通过小红点让强迫症患者点击,同样也可以成为标题党让好奇的用户点击。同样的需求,从用户的不同角度出发,得出来的设计也不一样。

从交互层面探讨:不一样的 App 该如何设计?

总有方法让你点进去看

交互设计的对象是行为,我们的工作就是设计用户完成任务的过程以及行为方式。那条条道路通罗马,用户完成任务的过程也可以千变万化,行为方式也可以不尽相同。能让用户快速掌握并高效地完成任务的行为都是可被接受的。

从交互层面探讨:不一样的 App 该如何设计?

两种解锁方式无缝转换

用户在使用产品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覆盖到很多具体场景,那么我们就可以围绕场景去做差异化设计。例如白天/夜间场景、室内/室外场景、有/无网络场景、静止/移动场景、碎片时间/持续时间等等,不同的场景下用户完成相同任务时所采取的行为方式也不一样,对信息处理的能力也不一样。例如,静止中用户可以键盘输入而移动中我们则需要考虑是否提供语音输入;碎片时间用户主要通过标题决策是否阅读内容详情,内容尽可能精炼,而持续时间可以考虑展示更多的内容在列表中,甚至可以通过滚动直接进入下一条目的内容(如pinterest、花瓣app),保持沉浸感。

从交互层面探讨:不一样的 App 该如何设计?

针对碎片/持续时间场景设计的页面

即使是相同的用户、目标、行为、工具或媒介、场景都基本一致,那只要在这些点上选择的匹配方式略有不同,设计的结果自然也就不同了。

2、遵从平台规范的基本原则而非囿于设计规范中的例举

目前iOS和安卓都在推行自己的平台规范,而很多设计师也根据平台的UIkit来指导和走查自己的方案。这个做法本身没有错,遗憾的是很多人遵从的不是平台的规范,而是遵从平台给出的基本样式。

让我们从头开始梳理!操作系统推行平台规范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让厂商们生产符合用户习惯、体验起来无障碍的产品。而用户习惯和什么有关?和长时间、深度使用的产品有关,和用户的固有认知有关。换句话说,只要我们的设计符合用户的认知模型、符合操作习惯的设计即理解为符合平台规范。

举个略带争议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安卓的导航放在顶部,iOS放在底部,那么安卓平台的产品我们将导航放置在底部能不能行?我的观点是当然可以。因为首先,用户根本不管你什么平台规范,他们的唯一评判标准就是好不好用,如果放在底部更方便理解和操作,为什么不?其次,平台规范没有做本地化,谷歌也好苹果也好,他们认为的用户习惯,在其他地方并不见得是真正用户的习惯,有可能是和当地用户习惯相违背的。再者,很多用户习惯并非根据平台自有产品培养起来的,而是每天都使用的那些产品所培养的。

从交互层面探讨:不一样的 App 该如何设计?

安卓版&iOS版微信

当然,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应遵循平台的基本规范,这对迭代、技术、品牌形象都有很大帮助。这里只是表达突破规范的可能性,规范是死的,人是活的。(这句话好像有点土,但就这么个意思)

3、尝试从时间的维度去考虑交互方案

交互是一个过程,用户体验反映的也是一段过程,而时间是计算过程长短的单位。因此我们除了考虑交互设计的五个要素之外,可以从时间的维度去思考、衡量我们的设计方案。用户使用产品的相对时间对设计的影响是很大的。用完即走的工具型app通常不会采用弹窗的形式强推运营页面,但沉浸感非常强的游戏一连弹出3~4个运营页面,却不会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从交互层面探讨:不一样的 App 该如何设计?

工具类产品敢不敢像游戏第一个界面就弹3、4个窗口?

另外,我们都知道,习惯也是靠日积月累培养出来。同样,大部分习惯也可以被时间改变。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国民级的产品,在上线之初和现在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们并不能说他们不考虑用户习惯。更好的体验能够促进用户改变习惯,敢于挑战用户习惯帮助我们创造不一样的产品。

4、最后,用交互设计的目标去验证设计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做产品的常常奉行结果导向,只要结果是好的,过程和形式都不重要。交互设计在产品研发的的过程中主要是让产品易用、高效并具有感情。我们在做各种创造时,应时刻把握好交互设计的职责,不要为了不一样而不一样。

三、结论

App看起来一样很大程度上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盛行,设计师不再做设计,而是成为组件的搬运工。内容同质化更需要设计师深度研究产品、用户的特点,以交互为例,可以回归交互设计的目标、设计要素、设计规范的本质,甚至从另外一些维度去思考,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同时给用户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对了,看脸的时代,App最好打扮得漂亮一些,不然一眼看上去就很丑(视觉),谁也没耐心去感受你是什么气质(交互)!

 

作者:jokerhuang

来源:http://www.jianshu.com/p/d045a593605d

本文由 @jokerhuang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3157/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04 07:08
下一篇 2017-05-04 09:00

相关推荐

  • 玩转交互设计,给景观来点生命力!

    景观设计从一开始关注项日的审美性,再到功能性,全社会对于它的要求已经在逐步升高。现代景观设计中,公园、绿地,甚至校园景观、风景名胜区等需要从单纯的生态意义中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在诸多国内的项日中,虽然将“以自然为题,以人为本”定为设计目标,但是往往停留在服务于人们行为上的舒适性、安全性,而忽略了人性中的更多需求。与此同时,人们每天被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所包围,绿色环境对人的吸引力逐渐降低。在现代化工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人与人、与其他生物间...

    2018-02-07
  • 交互师们,每日高效的一天开启了吗?看看别家的交互怎么过今天~!

      编者按:教你高效利用工作时间!今天的主角是曾经在美国雅虎中国腾讯工作现在在华为人设计总监的尤原庆同学,他分别列出了自己在美国、德国和中国的交互设计工作,全都井井有条且轻重得当,最后还附上设计师…

    2014-11-26
  • 如何设计移动端的文本输入框?

    基于移动设备的ux设计有很多难点。其中最大的设计挑战之一是在有限的屏幕空间上解决点击输入的问题。对于ux设计师、开发人员和产品经理来说,让这个过程变得易于用户使用就显得至关重要。

    2017-05-22
  • 什么是交互设计?

    这是我在知乎上的「什么是交互设计?」的一篇回答,重新梳理了一下逻辑,分享给大家。(长文预警 : 阅读时间 15 分钟)如果我们问,交互设计是什么?从网上各种定义中似乎能很快就能知道答案。交互设计,又称互动设计(Interaction Design, 缩写 IxD 或者 IaD),是定义、设计人造系统的行为的设计领域。在于定义人造物的行为方式(the “interaction”,即人工制品在特定场景下的反应方式)相关的界面。—— 来自 I...

    2018-02-03
  • 经典必备知识!什么是交互设计的三大法则?

    @十萬個為什麽 :本文提到的三大铁律在交互设计中的地位接近圣经。细细品读,你会发现现代最流行的用户界面,都采用了这本里程碑式的著作中的概念与技巧,其中也包括微软和苹果的设备 >>>科幻作家艾萨克·…

    2017-08-01
  • 从事交互设计3年多,聊聊交互设计师的核心价值

    很多同行说交互设计 师就是要对用户体验负责,这点我当然是非常认同的。但是交互设计 师并不是独立的个体,虽然我们时常和产品、运营、开发因意见不同而产生争论,但站在公司层面来说,我们和产品、运营、开发等部门是一个大团队,我们既服务于用户又服务于大团队,服务于公司的商业价值。如果你只谈用户体验可能会不赚钱,只讲商业目标则会失去用户,用户体验和商业目标是需要保持平衡的。

    2017-09-16
  • 译文 | 在UX设计中利用色彩影响情绪

    颜色是我们观察事物的第一认知,是最能触动我们感官的视觉元素。颜色可以激发我们的联想,刺激我们的情绪。在设计中,颜色的合理运用一直是个很重要的课题。现在就让本篇文章带你认识每种颜色的独特作用和如何运用在UX设计之中吧。

    2017-05-25
  • 译文 | 我在餐厅工作时学到的关于用户体验的心得

    本人在涉足设计专业之前学习过两年的酒店管理。在我实习的过程中,经历过许多与客户之间的沟通交流,这其中有积极的也有负面的。在我看来,酒店餐厅服务也是交互的一种形式,而且这其中涉及到很多体验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当我作为交互设计师工作多年以后,仍然觉得很受启发。当我看到篇文章的题目时,我就决定要把它翻译出来!下面进入译文。

    2017-05-30
  • 产品不能忽视

    在做交互稿或视觉稿的时候,为了让界面尽可能的真实,设计师们会虚拟一些内容放在页面上。但是当看到前端同学产出的demo时,设计师们又总是会觉得为啥和我当初做的页面那么不一样捏?设计师总喜欢把图做的很漂亮,在虚拟页面的内容时,使用漂亮的图片,把内容安排的恰到好处。但是当产出界面demo时,这个页面可能是个空内容的页面,也可能内容很多,导致布局错位。所以在设计界面时,一定不能忽视空状态、内容过多等极限状态。这些状态也许只会在初次使用时遇到,也许只会有很小一部分用户遇到,但是这些都影响着产品的细节品质。

    2014-12-28
  • # 干货收藏!一张图教你看懂产品的一生!

    这是Laura Klein创作的一个产品思考图表,你可以在它的指引下一步一步去分析你自己的产品。 思考一下你的产品在每个环节的表现如何,找到较为薄弱的部分,然后想想如何去改善它,接下来就乖乖的回去改线框图吧,把…

    2016-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