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设计师:教你以问答形式“来“把玩”APP

作为APP狂热分子,定期去App Store或者其他渠道找新鲜的产品来玩儿,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但是光浮于表面的玩儿,还不够。因为只有了解产品背后的逻辑才能更全面的解读为何会那么设计。


作为APP狂热分子,定期去App Store或者其他渠道找新鲜的产品来玩儿,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但是光浮于表面的玩儿,还不够。因为只有了解产品背后的逻辑才能更全面的解读为何会那么设计。

UI设计师:教你以问答形式“来“把玩”APP

下面分享下我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分析APP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产品层面

分析一款app,首先从产品层面入手,因为产品定位决定着后续的交互设计、视觉设计、运营策略等等。通常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分析产品定位:

1、干什么的(核心需求)

首先问自己它是干什么用的,解决了用户哪个痛点。尝试对产品有综合性和概括性的理解,然后用一句话来描述它。好的产品基本都可以用一句话讲清楚。

UI设计师:教你以问答形式“来“把玩”APP

2、给谁用的(用户群体)

只有充分了解用户属性,才能分析一款产品有没有做出符合目标用户群体的设计。

下面是荔枝FM,用户群体以文艺小清新,90后为主。因此,它在内容层面:以清新,治愈型情感话题为主;视觉层面:更加文艺,清新,个性化;交互形式:更有趣味性。

UI设计师:教你以问答形式“来“把玩”APP

同为音频产品的喜马拉雅,用户年龄段区间比较广。因此,内容层面:大而全,包含PGC+UGC,目标是打造声音旗舰;交互和视觉层面:更普适性,中规中矩,不愿被风格化。

因为这样更能够被大众所接受。

UI设计师:教你以问答形式“来“把玩”APP

所以,当你在吐槽一个产品的设计不够有逼格的时候,也要思考下,是否因为他们的用户群体不适合那么做。就好比你把“快手”的设计搞的很“”instagram”,反而会让用户有距离感,会感觉产品不是服务于他们的,而流失。

3、什么时候用的(使用场景)

一个好的产品,会更多的从用户的实际使用角度去出发,将各种场景元素综合起来,在合适的场景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良好的体验。

使用场景可以分两个维度:时间和地点。

(1)时间

是否考虑用户在什么时候会使用自己的产品,白天、晚上、下班的路上,还是晚上睡觉前。针对用户时间来做设计的最普遍的例子就是夜间模式和自动调节亮度的功能,在不同的时间段(光照强度),针对产品做出相应的设计,以得到最优的用户体验;

UI设计师:教你以问答形式“来“把玩”APP

(2)地点

用户在不同地点会产生不同的需求,同时,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地点带给用户的体验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新闻资讯类产品,用户使用高峰期是早上上班路上,那么就要考虑用户在公交或地铁上的场景,当它一手扶把手一手拿手机,在大屏幕手机单手持握的状态下,是不是可以用更多“滑动”操作代替“点击”。

二、交互层面

1、好找吗(交互框架)

好找,指的是交互的框架布局是否合理和流畅,能否让用户在合适的场景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比如,抖音app,用户来这主要就两件事:

  1. 看别人的视频
  2. 自己录视频

它在首屏就满足了这两个核心需求:

  1. 首页默认“推荐”的视频自动播放,满足观看视频的用户需求;
  2. 页面底部中间的“加号”就是拍摄的入口,满足录制视频的需求。

UI设计师:教你以问答形式“来“把玩”APP

2、好用吗(体验&反馈)

好用,指的是解决问题是否高效,反馈是否符合用户预期。同样可以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肯定效率越高,用户越愿意用。

还拿抖音举例,如下图:

  • 图1,上下滑动切换视频(高效),屏幕右侧是互动相关功能(方便单手操作)。
  • 图2,评论页面,半屏展示而非全屏跳转(更沉浸),避免打扰用户观看视频。
  • 图3,当你在看别人有趣视频的场景下,想自己尝试录制,点击图1(标注2),音乐封面,进入图3,可看更多达人录制的同一音频的视频,同时点击底部“使用”可快速进入录制页面。

UI设计师:教你以问答形式“来“把玩”APP

整个体验非常流畅、高效。一条龙的满足你的“看”和“拍”的需求。(不过他们也是参考国外的musical.ly,有兴趣的可以下载玩儿一下。)

再比如,instagram 里“关注”tab下的消息列表(图1),如果你想更多了解给你点赞或者关注你的人的信息,除了点击头像进入他的个人页面以外,也可长按列表,随之弹出用户的基本信息以及近期照片(图2)。可以减少盲目跳转页面的成本,提升用户操作效率。

UI设计师:教你以问答形式“来“把玩”APP

3、有趣吗

当一个产品,在满足了交互框架合理,且易用的情况下,那么在小的交互细节给一些有趣的彩蛋,会更吸引用户。

比如,QQ会员中心里上拉刷新的小企鹅,会随着你的手势张嘴闭嘴(我不会告诉你我刚发现的时候上下上下的拉了好几分钟 )。

UI设计师:教你以问答形式“来“把玩”APP

还有Snapchat里下拉刷新时,上面的小人儿会吐着彩虹飞上去,背景颜色也会随着变化(截了10几张图都没截到有彩虹的 放弃了 你们自己去看吧)。

UI设计师:教你以问答形式“来“把玩”APP

而且在未来,“有趣”将占一个产品越来越大的比重,之前张小龙也说过:“有趣>功能>交互>界面”。所以,让用户用着开心并乐于传播很重要。

三、视觉层面

1、合适吗(风格定位)

好的视觉设计,不是好不好看,而是符不符合自己的产品定位和目标用户特征的。就像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人,穿衣风格也不同。

(比如,码农在我们印象中是穿格子衬衣,背着双肩包。但是,如果你看到一个纹着大花臂,扎着小脏辫,牛仔裤掉的露半个屁股的男生在拍代码的一定会打乱你心中的秩序。)

举个视觉风格定位比较优秀的例子,same,它是一款针对95后的,去中心化,兴趣社交平台。有豆瓣,贴吧,微博的一点影子,但是这些影子并没有影响它成为一个有自己个性的产品。(最后一张图是我在“证件照拍起来呀呼”频道里 哈哈哈哈 也是够了)

UI设计师:教你以问答形式“来“把玩”APP

整体色调以蓝、白为主,简洁轻快;icon也非常有趣味性,像蓝色圆珠笔随意绘制的感觉,营造轻松的氛围。

2、扩展性强吗(品牌DNA)

视觉设计不仅局限在界面设计,同时也能考虑核心元素在各个环节拓展性,给用户传递整体的品牌理念(类似平面设计里的VI设计)。

比如蓝色same小人儿,根据不同的频道拓展不同的icon。

UI设计师:教你以问答形式“来“把玩”APP

引导页面设计风格也跟界面ui和icon相呼应的,加深用户对品牌形象的认知。

UI设计师:教你以问答形式“来“把玩”APP

包括它们的运营设计,也是以主形象“same小人儿”为演变对象,虽然没有固执统一成蓝色线条,但不管运用到哪里,一眼就能分辨出这是same的东西。

UI设计师:教你以问答形式“来“把玩”APP

3、细节到位吗(品质感)

细节能够体现一个产品的品质感和情怀。因此,在体验一个APP的时候,模块与模块的间距、icon的处理、字体的运用、按钮圆角大小的考究,等等…  同样值得我们去仔细分析和探索的。

下面这个APP叫Noodler,面条控必备。插画风格特别精良貌美,北欧风格的面条图鉴,细节处理的非常好。

UI设计师:教你以问答形式“来“把玩”APP

总的来说,好的设计不单单是icon多么精美、界面样式多么流行、配色多么好看。而是能够做出符合自己产品气质,且区别于竞品;让人一下记住,且帮助用户对品牌有正面认知的作品。

总结

以上是我平常以问答形式玩儿APP的方法,当然也可以更加深入的去分析一个产品的战略方向,商业策略等等…(看自己的能力和需求)。这样做能够让你了解行业趋势、提升产品思维、学习新的交互形式和视觉呈现,对我们日常工作会有很大帮助。

总的来说,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并尝试深入探究,这是身为设计师的你最应该做的。

 

作者:@苏大牙牙牙

来源:大牙的设计笔记

本文由 @苏大牙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2584/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02 06:47
下一篇 2017-05-02 08:42

相关推荐

  • 【设计思考】中西医结合,开出交互良方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这就好比定性研究中通过访谈法、观察法、焦点小组、可用性测试、卡片分类、情绪版等方法进行的研究工作。 西医更多的是借助医疗仪器和实验室对疾病…

    2017-05-17
  • 智能窗帘:场景化智能应用 让用户体验“懒”生活

    科技总是带给我们惊喜。智能家居不再是一个研发层面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越来越普及。智能窗帘是智能家居系统中常常被忽视,却又见微知著的家装部分。智能窗帘无需手动,一键掌控家居空间的透光度,智能防紫外线、隔音隔热和保温环保,给用户细致的关怀。智能窗帘的场景化智能应用,让用户体验懒惰带来的享受。冬天清晨,想打开窗帘让阳光温暖房间,却又懒得起身离开暖被窝,使用智能窗帘,应时自动打开,敞开度适宜,光线强弱刚刚好,惬意的在阳光中醒来。炎热夏日,离...

    2018-02-25
  • 設計者說 | 交互设计总监+创始人+设计师导师 潘翔的多维思考

    设计者说  |  设计发声平台| 第 53位设计师 |▲ 专访:设计总监+企业管理者+资深导师 三位一体经验分享今天的嘉宾经历过很多次转型——工业设计出身;毕业做交互设计;创业做用户体验设计;当然他也是一只梨的导师之一:潘翔尚器设计联合创始人资深交互设计师同济大学硕士曾任职于designeaffairs一只梨交互设计资深导师几次转型都成功是潘翔最厉害的地方。每换一次角色就会让他的思考和经历叠加一层全新维度。在他身上,同时有资深设计师的专...

    2018-03-26
  • 如何基于反馈迭代用户体验?

    作为互联网从业者,大家都知道,任何一款互联网产品的迭代,都一定离不开用户反馈和数据。如何通过这两个部分对产品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产品功能迭代和体验优化是所有产品经理和设计师日常工作都需要面对的课题。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建筑师,你接到一个任务,是要在横穿城市是一条河上造一座桥,你拿到这个任务的时候你会想些什么,“我该在哪个位置造这座桥?”,“我该造一座什么样的桥呢,斜拉桥还是拱桥?”还是“这座桥是木制、铸铁还是钢筋混凝土?”,这些都不对,首先应该想的是“为什么要建桥?”,如果你得到的答案是需要将人送到河对岸去,那么基于这个目标,你还觉得一定需要造桥,挖个隧道是不是也可以,建个轮渡也行啊。如果答案是需要将某些信息送到对岸去呢?整个命题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是设计思维在思考问题时的重要意义。

    2017-05-20
  • 设计心理学 | 设计中的防呆设计

    最近读到设计心理学的再次接触到防呆设计的概念,联系交互设计做一些总结。

    2017-05-25
  • 行云流水般的交互体验:当智能头机邂逅百度音乐

    音乐,作为一直延续的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从爱迪生发明第一部留声机到后来的黑胶唱片、再到磁带、CD、MP3经历了整整140年,储存和传输音乐的介质从磁性变成了光学;储存歌曲的数量越来越多,体积也越来越小。但是笔者有一个长期被困扰的问题:作为运动爱好者和音乐发烧友,在跑步锻炼时常常需要将iPod或者Sony Walkman笨重的机身绑在胳膊上,然后再插上耳机、选歌、调节音量等等至少4、5步操作才能听到想听的歌;还常常因为线头缠绕,越解越乱。...

    2018-01-30
  • 译文 | 记忆设计:怎样设计可被牢记的友好体验

    本篇文章中,我将向大家分享:怎样设计能够为用户留下一个记忆中的正面印象?在以前,锁匠开锁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开锁,甚至需要将整个门破坏掉,那个时候,顾客通常会很满意的付给锁匠报酬,甚至是优厚的小费;但现在,开锁的设备更加先进了,锁匠开锁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少,锁匠能够做到在三、四分钟内将锁打开,然而顾客却变得越来越吝啬,锁匠再也收不到优厚的小费了,并且常常被抱怨要价偏高,他们认为锁匠并没有花费太多的功夫就将锁打开了。

    2017-05-19
  • 如何让你的设计方向不跑偏:Vision in Design方法解析

    作者:肖又歌( frog 交互设计师)   很多时候,在设计项目的初期,设计团队只有一个设计的大方向和一些关键词,但是整理不出来思路。抑或是脑子里已经有一个新的点子,但是论据不足,无法充分支持设计的合理性。这…

    交互专题 2017-08-07
  • iOS8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 精选阅读(中英对照)

    用了两个星期时间断断续续读完iOS的guidelines英文原版,原文是写得有点啰嗦,所以精选了以下觉得比较重要的点,并加以自己的解释;当然如果你有时间,还是推荐阅读英文原文。首先是因为翻译的版本基本是不全的、旧的,就像ISUX的翻译的对比原文就会发现中间省略了好多。本文的作用并不像多数的翻译那样,让你粗略地了解里面的内容,而是精选出一些点使你体会到苹果的设计思想。 我读guidelines的目的不仅仅是要看他们是怎样规定的,而是要看他们为什么这样规定,在了解了制定规则背后的原因之后不仅便于记忆规则本身,还能了解苹果的设计思路,当吸收了设计思路之后,就不再是墨守成规,而是更自信和灵活地运用规则,甚至创造属于自己的规则。就像tweetie发明下拉刷新手势之后苹果反而把这种手势加进了自己的guidelines。 读英文原版还有一个显然易见的好处就是熟悉专业英语表达,guildlines的措辞显得优美而精确,值得去读读。

    2017-06-02
  • Axure RP入门第七篇——中继器来实现聊天室效果

    产品经理入门:Axure RP入门第七篇——中继器来实现聊天室效果

    2018-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