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用户体验运营?

1461235500-5588-XN5neE1M91Mokz8K1ibsaGppIBZw

引言:edwin是微信最初10员工之一,有丰富的后台开发经验,加入团队后承担了微信用户平台实验系统的研发工作。数据能力和实验能力是运营的基础,他带领几位从终端转岗到后台开发的同学,为用户体验运营奠定核心基础能力。看看他是怎么思考用户体验运营这件事情的,分享给大家。

----------

这是一个充满想法的年代,这是一个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要做好用户体验运营,任何猜想,任何策略,任何变更以及优化,均需以数据说话。我们的宗旨就是应用各种技术手段,配合大数据分析,以提高微信用户的体验。本文将简要介绍实验系统如何应用于微信用户体验运营。

近期,电影《煎饼侠》那么卖座,有多少因素是因为屌丝男观众喜欢柳岩而去电影院观看的呢?柳岩在电影中起的作用占比多少?如果换成志玲姐姐,票房又会有多大变化?(允许我脑洞大开乱想一通)。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猜测(相同的场景不同的因素会导致出现不同的结果),但种种的猜想却因实验成本太高而导致无法实施。与此不同的是,现在我们的产品是处于互联网环境下,很多想法是可以基于实验系统进行大胆尝试。

在互联网环境下,一个产品的前期或许可以依靠头脑风暴最终拍定一个方案开始执行。尽管如此,最终的方案也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方案。更何况当一个产品或者团队规模发展到成熟阶段,想要在短时间内让大家拍出一致的“最优”方案难度更大。微信内部有才华的人很多,无论是产品还是开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所以,在微信内部因为产品角度或者技术角度引起“争吵”实属常事。据闻在facebook内部也是提倡这样的文化“我可以很尊敬你,但是我不同意你的想法”。facebook首位华人工程师赵海平在总结内部软件系统时,提到facebook功能性的代码可能有20%、30%,但还有40%左右的代码是帮助这百分之二三十去分流实验,搜集结果数据,去验证它好还是不好,可见实验系统在facebook内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任何的猜想,任何的策略均需以数据说话,微信实验系统正是这么应声而出。互联网遵循的一个思维就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而微信实验系统可以为快速迭代提供分流试错、灵活的灰度以及回退(产品策略或者技术方案)、结果对照分析等能力;

下面将以几个角度分析下实验系统在用户体验运营中的作用。

一、利用“后台大数据+实验系统”优化产品策略:

我们可以利用后台大数据,针对每个用户使用习惯的不同,下发不一样的产品策略到各个用户。譬如微信支付时,究竟需要弹出支付方式选择框,还是直接让用户输入密码支付?两种产品策略的优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此时我们可以利用实验系统,对不同人群进行不同的实验分流。利用最终的实验数据,判断哪种策略较佳。譬如经常喜欢换卡来进行支付的用户,我们可以在后台对选卡的顺序列表进行不一样排序给到用户选择(依靠实验分流不同用户选择不同排序算法,可以是按使用频率排序,也可以是按LRU算法排序);而对于只有一张卡又或者基本只使用同一张卡支付的用户可以让其略过支付方式选择框的流程,直接密码支付。通过实验对比,选择有效的方案,减少支付步骤降低用户的支付耗时,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二、应用“在线模型+实验系统”来提高用户体验:

我们一直鼓励原创,但是殊不知很多原创性的东西依然还是有人反感,譬如心灵鸡汤、自拍、晒娃、深夜发美食等等。尽管是原创性东西,也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分。要做好用户体验运营,绝不能一刀切,要看具体的受众对象个人口味。

其实,我们可以根据用户平时的浏览阅读习惯,控制不同类型的feed在他们朋友圈里展现形式,譬如不喜欢心灵鸡汤的可以尝试把内容折叠,不喜欢晒娃晒吃的,可以后台提高缩略图压缩比(不喜欢意味着用户点击查阅大图的概率较低)。这些种种的策略背后都有各种模型&参数在控制引导,这里用户+feed上下文(包括发表好友以及内容)+模型+参数的四元匹配,可以有很多种解。我们可以利用实验系统进行分流比对,最终找出让输出最大化的解。

三、应用“大胆猜想+实验系统”来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群体,控制他们在朋友圈看到的好友评论与赞的情况,进而来研究经典的social influence和homophily对朋友圈的影响情况。又或者,现在的朋友圈长文本会被自动折叠,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将恶意刷屏的长评论也进行折叠呢?效果如何,可以采用实验的手段,分群体观察。实际上我们已经利用实验系统,做过朋友圈微商实验、广告unlike在线实验等,并得出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

微信实验系统是一个载体,贯穿整个微信系统架构。从客户端、微信接入端、逻辑后台、甚至第三方业务,都能见到实验系统的身影。微信实验系统目前还处在融合阶段,但已经有各个业务团队逐渐接入进来,这包括游戏中心、朋友圈广告、朋友圈feed实验条、微信表情、扫商品、卡包等等等等。

微信实验系统支持前端实验+后端实验,样本抽样算法支持PV/UV模式,支持复合多层实验(解决流量饥饿问题),支持流量自主回收等等特性,但篇幅原因均不再此一一展开,相关的技术细节,将会放在公司内部的四点一课上和大家分享交流,届时期待大家的参与。

开发实验系统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结合微信内部强大的业务开发团队,这将实现从1到100,甚至上千上万的伟大壮举。所以,我们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有专业团队有任何有意思的想法,都请随时联系啃饼们,大家一起探讨下未来的思路。当然,如果你也想在用户体验运营上做些有意义的事,欢迎加入我们一起挖掘。

一股强烈的实验文化以及数据文化正悄悄在WXG内部蔓延,你感觉到了吗?

原创文章,作者:ioue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14314/

(0)
iouedioued
上一篇 2016-04-21 18:42
下一篇 2016-04-21 18:49

相关推荐

  • 【译】如何设计用于移动的UX?

    你可能已经知道,手机现在已经快速发展,你可能还不知道手机流行的是什么,但事实上,你应该知道,移动用户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传统台式机的数量,这是真的! 据comeStore的分析,在今年三月份,第一次看见移动的用户…

    用户体验 2015-09-14
  • 【译】尼尔森组织针对微信的专项研究

    总结: 用户研究发现中国人如此依赖于微信主要是因为: 1)其强大的整合能力笼络了一批便利实用的功能特性; 2)具有简洁统一的用户界面。尽管外界的炒作已经风生水起,微信仍在使用传统的图形用户界面进行交互,而…

    2016-09-01
  • 【译】用户体验中巧妙的过场动画

    (Adrian Zumbrunnen著     Judithzhu & Lynnwang译    查看原文  ) 一些网页优于其他网页,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内容、可用程度、设计或是特色等等。现代网页间根本的区别在于它们交互及动画细节。我们将分享一些…

    用户体验设计 2015-09-10
  • UED研究如何应用到产品设计中

      腾讯有互联网产品经理的黄埔军校之称。前段时间看腾讯CDC出版的《在你身边,为你设计》,颇有启发。特别摘录书中的《商业价值与用户价值的平衡》中讲UED的部分,看看腾讯是如何让产品责任人和企业高层接受UE…

    2015-07-23
  • 关于Facebook的未来,31岁的扎克伯格还有三条锦囊妙计

    Facebook早已不再是一家社交媒体,过去三年,Facebook不仅完成了IPO,还先后完成多个震撼业界的收购举措,并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无人机领域广泛布局,这一切的背后都让我们看到扎克伯格对社交巨人未来发展的思考…

    2015-11-21
  • 【产品分析】微信拼手气红包的贪嗔痴

    春节期间火爆的“拼手气”红包,让用户疯狂点击拼手速网速,拼rp看金额,每一个环节都深深戳着用户的G点,高潮迭起。“拼手气”就是拼人品,那么,最佳手气者是不是有机可循呢?微信红包这样的设计目的在何处? Aaron毛…

    2015-03-05
  • 可拓展的设计思维

    本文整理自腾讯移动互联网设计中心总监周陟在2016国际体验设计大会「设计管理峰会」上的演讲。 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可拓展的设计思维”。为什么会想到这个主题,因为近两年我们经常在面试的时候听设计师讲到“设计思…

    2016-08-01
  • [自译]移动UX设计:怎么做一个优秀的Notification?

    原文链接:Mobile UX Design: What Makes a Good Notification? 原文作者:Nick Babich 移动UX设计:怎么做一个优秀的Notification? 你有没有关注过,一天当中会从各种日常app收到多少的通知和警告消息?这其中又有…

    2016-07-15
  • UI、UX,傻傻分不清楚?来一份设计师分工指南

    设计是一个相当广义而模糊的术语。当有人说“我是一个设计师”时,你很难知道他每天做些什么。

    2016-07-12
  • 产品经理-传说中的产品狗

    互联网界自从出了几个大神级的产品之后,产品背后的产品经理被捧红了,一时间产品经理成了诸多行业从业者追求的目标,每个人都期望有一天也能做出一个很牛的产品来,这种影响导致了很多刚毕业的学弟学妹,都认为产品经理是最有前途的。

    交互设计 201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