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ED新刊 | 承——中国院方案组二十周年

📌编辑| F.我觉得记录或者回忆方案组这件事……如果说有意义的话,它不应该仅仅是哥几个的一段往事,而是可能还带有某种其他的价值,可以为我们的同行展现中国建筑发展当中的一个小的片段。——崔    愷《城市·环境·设计》UED108期“承——中国院方案组二十周年”专辑现已发售更多互动福利详见文末扫描文末二维码即可购买新刊导读1997 年,当时还是建设部建筑设计研究院(下称建设部院)的中国建筑设计院(下称中国院),由时任总建筑师和副院长的崔愷...

 

📌 编辑 | F.

我觉得记录或者回忆方案组这件事……如果说有意义的话,它不应该仅仅是哥几个的一段往事,而是可能还带有某种其他的价值,可以为我们的同行展现中国建筑发展当中的一个小的片段。

——崔    愷

《城市·环境·设计》UED108期

“承——中国院方案组二十周年”专辑现已发售

更多互动福利详见文末

扫描文末二维码即可购买

 

新刊导读

UED新刊 | 承——中国院方案组二十周年

1997 年,当时还是建设部建筑设计研究院(下称建设部院)的中国建筑设计院(下称中国院),由时任总建筑师和副院长的崔愷主持成立了方案组。2003年,中国院改制,方案组解散,成立了专家(名人)工作室。几乎在同一个时间段,1993年回国的张永和的第一个实际项目——席殊书屋,在建设部院办公楼的一个过廊里落成。2016年,崔愷院士在中国院主持了席殊书屋20周年的原址挂牌仪式,并邀请张永和做了一个回顾性的学术讲座。

 

2017年,方案组20周年纪念在即。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20年前有意无意地发生了一些事。这些事情的发生可能因了不同的缘由,似乎带着某些自发性和偶然性。但如今,回头看,它们的出现并不那么偶然,甚至有些意味深长。它们的消失、转化抑或传承,并非自明的事实,值得我们进一步的反思和探讨。

 

——摘自《历史转换中的一个人和一群人——李华访谈崔愷》

 

UED新刊 | 承——中国院方案组二十周年

崔愷与方案组成员于外研社大楼 ©中国建筑设计院

 

本期专辑收录了方案组相关人员不同视角的文章和采访,这些人不仅包括方案组的全体成员,更有方案组的主要推动者刘洵蕃院长(原建设部建筑设计院院长)、“导师”崔愷、“旁观者与参与者”李兴钢,还有评论家王明贤、李华老师。他们从或大或小、或时代或当下的角度进行了具有诸多思考的全方位解读,探讨了中国院方案组成立的缘起、运行的机制、团队的建构以及设计的理念、方法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展现了方案组所“折射”出的中国近三十年的设计院体制的变化、建筑行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氛围。

 

 什么是方案组?

 

崔    愷:方案组顾名思义是做方案的小组。

 

刘洵蕃:方案组的任务是:组建一个十人左右的团队,吸纳优秀青年才俊,策划优质方案,参与投标实战,在实战中提高能力,提高中标率。

 

▶  为什么要回顾方案组?

 

崔    愷: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国家、我们的行业以至到每个单位和每个人都经历了太多,难忘的大事情小事情也有太多,为什么要专门来回顾这个仅仅存在了五年的小小方案组呢?我最初也想得简单,方案组这帮弟兄大多很重旧情,许多年来不管身在院内院外甚至远在海外,都保持着联系,一晃二十年了,乘着大伙还记忆犹新的机会组织个集体的回忆,也是个难得的记录。后来和朋友们聊了聊、想了想,觉得这小事儿和单位的变化、行业的转轨以及国家的改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也和方案组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甚至也是自己后来提出的“本土设计”价值观方法论逐渐形成的一个过程,更是院里人才培养和企业文化氛围形成的一个孵化器。如此想来,小事儿变成了大事儿,值得办一下,也值得拿出来与业内同行分享一下,希望它成为中国当代建筑发展长河中的一个闪亮的小水滴。

 

 方案组成立的历史背景

 

刘洵蕃: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建筑设计进入市场,工程项目进行设计招标,选优定案。无论设计单位大小,无论中外公司,都在同一平台上竞争,优者胜。靠大牌,靠资历,靠规模,靠脸吃饭的时代结束。在市场,靠实力说话。

 

20 世纪90 年代的设计院仍处在1983年重建后的发展整合期,老人少、新人多,人才断档正被弥合,亟待青年设计人员快速成长成才,尽快成为设计的中坚力量。为了提高设计竞争力,提高投标中标率,争夺市场;为了加速锻炼培养一批青年建筑师的方案、设计水平,方案组应运而生,势在必行。

 

崔    愷:整个中国建筑界基本上是1997年以后开始进入到开放期,之前的长城饭店、香山饭店、建国饭店等都是少量的国外投资商投资的涉外项目,请的是国外建筑师。1997年、1998年国家大剧院竞赛开始的那两年,情况在发生变化。1998年住建部调我去参加起草国家大剧院的竞赛文件。那时中国建筑界开始具有了开放性,有国际的影响也有竞争的环境房地产行业也正在发育当中,设计项目多起来了。民营设计公司已经出现,院里各所也纷纷成立了合资型公司,经营方式也更加多样和灵活。学术方面也更加活跃,建筑学会建筑理论和创作委员会每年的学会都嘉宾满座。另外,海外建筑师陆陆续续回国,张永和先生1993年回国对中国建筑学术界以及年轻人也有不小的影响。所以方案组绝对不是在设计院体制里偶然发生的,它是在剧烈变化的行业环境、市场环境中引发的。

 

王明贤:我认为方案组20世纪90年代成立得正当时候。建设部院20世纪80年代的两位老总,戴念慈先生、林乐义先生都是中国最优秀的建筑师。但20世纪80年代末到20世纪90年代初,两位先生相继过世,没有像戴念慈、林乐义这样的大师接替他们的位置。后来崔愷崭露头角,他设计的丰泽园还有外研社大楼显示了他的创作活力。这个时候“方案组”的成立把整个建设部院由“青黄不接”的情况转向充满新的创造力的状态。

 

▶  方案组的收获和意义

 

崔    愷:回顾五年来的方案组业绩,似乎并未达到院里所期望的高中标率,也没有创造什么了不起的产值。但是却在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上有所收获,在设计研究、方法论以及价值观上有所探索,在大院设计体制改革方面也有所尝试,当然也通过一些项目,赢得了一定的市场口碑和行业品牌。五年中,先后有30多位大学生和研究生从这里开始了他们事业生活的第一步,完成了从学校到设计机构的过渡。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汇聚于此,相互学习,密切合作,共同研究,不断提高,经过两年左右的培养,跟着项目进入到各个设计所,受到了所在单位的欢迎,逐渐成为了院里的设计骨干力量,如今有的已成为院领导和院总,即便离开院的同志,也在各自的事业上有所进取和收获,应该说也是得益于方案组的这段经历。

 

李兴钢:方案组在当时的具体意义,是打破了以往设计院偏生产性的工作模式和某些个人化的创作状态,变成一种团队式的创作。“方案组”,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到它不是以实施建成一个建筑为具体目标,而是更强调在建筑设计前期构思阶段的创造性和“尖峰”式;后来的工作室是以实施完成一个好建筑为目标,是全程式的。作为工作室的前身和发端,方案组那种以核心建筑师为引领的团队式创作状态、非生产性的工作方式,都在后来的工作室模式中被保留下来。

 

方案组对于当下的意义,一是它培养了一批人才,延伸到了院里甚至院外的各个单位,我自己的一部分经历、感悟、工作经验等也与方案组有相当密切的关联。但我认为方案组更重要的意义,也是“永恒”的一点,就是它所带来的一种“劲头儿”,建筑师的工作永远要有一种激情,要有一种不同于芸芸大众的工作状态,需要内心始终保持激情和投入,并有相应的工作方法。至少核心建筑师要有这样的状态,带领的团队有这样的共识,然后才能实现做出好建筑的理想。这是一个永恒的需要,只不过现在不再以“方案组”的形式出现了,但它对当下的工作室、事务所乃至所有有理想有追求的建筑师团队都依然至关重要。

 

 

内容导览

 

UED新刊 | 承——中国院方案组二十周年

 

UED新刊 | 承——中国院方案组二十周年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UED108期

方案组期间重点项目

 国家大剧院竞赛 

设计时间:1998

UED新刊 | 承——中国院方案组二十周年

国家大剧院竞赛模型 ©中国建筑设计院

 

崔    愷:1998 年最重要的是参加国家大剧院竞赛,我邀请了当时在四所工作的李兴钢一起来做。大剧院竞赛是北京第一次举办的世界级的大型竞赛,第一轮竟有四十多个团队提交了方案,我们的方案有幸胜出,是进入前五名中唯一一家国内设计院设计的方案,这让我们十分振奋。我们的想法是希望与周边环境协调的同时又有变化,尤其是想开辟一处让市民可以随意休闲的城市公共空间,像纽约的林肯艺术中心那样,以改善天安门广场周边休闲空间严重不足的问题,当然也响应了业主提出来的几个“一看就……”。遗憾的是第三轮之后要求入围的外国团队都绑定一家国内的设计院合作,我们只好放弃了自己的方案,与加拿大卡洛斯·奥托事务所合作。最终法国安德鲁的方案中标并实现,我们对此一直有些看法。首先是完全没响应那几个“一看就……”,而且还是一个封闭的内向空间,没有开放性,天安门广场失去了一次关键的营造开放的市民文化场所的机会,不得不说是个难以改变的遗憾,关于造型的争议我觉得倒在其次。

 

 德胜尚城 

设计时间:2002.05-2003.12

UED新刊 | 承——中国院方案组二十周年

UED新刊 | 承——中国院方案组二十周年

德胜尚城 ©中国建筑设计院

崔    愷:德胜尚城位于德胜门古城楼北侧,是中关村科技园的一部分,原本规划就是盖两座限高18m 的多层办公楼,但我们通过城市文脉的分析,把北京传统城市的空间格局纳入到设计中,强调从街道到胡同到院落再到建筑的空间序列,加之对城市历史片段的提示性重构,形成城市记忆的场所感,得到了业主和行业内的积极评价。这是我们第一次用城市设计的方法做建筑设计,也比较明确地形成了自己对传统城市有机更新的认识和实践。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新教学区竞赛 

设计时间:2002

UED新刊 | 承——中国院方案组二十周年

UED新刊 | 承——中国院方案组二十周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新教学区竞赛效果图 ©中国建筑设计院

崔    愷:清华美院迁入清华校园的教学园区设计竟赛的参赛团队阵容和评委阵容都十分强大,我们提出的营造开放的教学平台,让艺术注入清华校园的思路得到了吴良镛先生,文丘里先生的高度评价,在评选中与美国的帕金斯威尔事务所共同进入前两名,而博塔的方案排在后面,评选会后我们和评委一起在颐和园听鹂馆晚餐时还有西班牙的评委拉着我表示祝贺,希望将来建成后还能来看看,让我很感动。但最终的结果去出乎我的意料,学校选择了帕金斯威尔和博塔两家的方案,前者设计了一个十分封闭的教学楼,后者设计了尺度失当的美术馆。很多年来每当我到清华参加学术活动,都要把车停在这两组建筑之间庞大而简陋的停车场上。沿着教学楼巨大的高墙走向建筑学院,或者抽空在博塔巨大的帝国式的柱廊下喝一杯咖啡,遥望这片一直没有完成的校园空间,都痛彻地感到那次选择所留下的遗憾!

 

方案组成员

UED新刊 | 承——中国院方案组二十周年

(头像顺序根据名单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崔愷

1997年:徐磊、柴培根、文兵、于水山、崔海东

1998年:于海为、谢悦

1999年:李靖、徐丰、张军英、陈奕鹏

2000年:丁峰、刘爱华、曹羽、窦强

2001年:郑世伟、杨金鹏 、石磊、黄国磊、袁王科夫

2002年:吴斌、康凯、付邦保、丁利群、刘晏、李灼、李大丹、傅晓铭 、李力、肖晓丽、李樯

(名单根据进入方案组时间顺序)

本期目录

 

主编会客厅

对话崔愷

UED 主题

中国院方案组20周年

刘洵蕃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王明贤 创造精神与建筑思想

历史转换中的一个人和一群人

崔愷 方案组的小忆与大叙

李兴钢 活力 · 创新 · 团队:方案组和它的时代

石磊 那二年,这廿年

方案组期间重点项目

方案组人员去向

徐磊

柴培根

文兵

于水山

崔海东

于海为

谢悦

李靖

张军英

徐丰

陈奕鹏

丁峰

刘爱华

窦强

郑世伟

石磊

杨金鹏

黄国磊

袁王科夫

吴斌

康凯

付邦保

丁利群

刘晏

李灼

李大丹

傅晓铭

李力

肖晓丽

李樯

继续合作项目

UED 专栏

项目 城市微更新

法国城市更新——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李颖悟 体验时代下,建筑“设计”的“处世方式”

珠海金湾区航空新城小学

动态

 

互动福利

 

UED新刊 | 承——中国院方案组二十周年· 点评集赞迎新刊

截止到10月26日18点,转发文章到朋友圈并在评论区留言,点赞量第1名的读者将免费获得108期杂志1套!

 

· 限量签名版

购买前50套更有机会获得崔愷限量签名版将于11月16号之前发货),机会难得!

UED新刊 | 承——中国院方案组二十周年
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购买!

UED新刊 | 承——中国院方案组二十周年

UED新刊 | 承——中国院方案组二十周年

 

 

About UED

UED愿意以“愚者之心”

“不遗余力”地传递设计之美

版权声明 | 内容版权归UED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UED Contact

uedmedia@uedmagazine.net

投稿请发送至媒体合作邮箱

 

 

Explore More

UED官网 | www.uedmagazine.net

新浪微博 | UED城市环境设计

原创文章,作者:交互精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35159/

(0)
交互精选交互精选
上一篇 2018-02-07
下一篇 2018-02-07

相关推荐

  • 2018年04月07招聘岗位

    诚聘:通辽澳鼎医疗器械公司诚聘:工作人员要求:40岁到50岁之间的女性,能长期工作的,有爱心,有孝心,家庭没有负担的,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语言表达能力好待遇:中午有工作午餐,每个周日休息,节假日休息,基本工资1800元,满勤奖200元,年底奖金不少于12000元。联系人:闫经理。联系电话,15247572846,15374967717不能长期工作的勿扰!招聘服务员工资底薪2500加提成收银员2700元加提成招聘电话:8663888,157...

    2018-04-08
  • 交互设计中的“无意识错误”:如何帮助用户防错?

    在提高可用性的建议中,如何优雅、清楚的告知用户哪里出错了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如果能够一开始就避免他们犯错是最好的。在讨论用户错误时,一个重要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指出用户的错误。「用户错误」这个词似乎暗示用户做错了某些事情,但不仅如此,设计师也犯下了错误,因为他们让用户轻易的做出了错的行为。所以,解决用户错误的方法不是指责用户,让用户再认真一些,或者给他们更多的指导练习,而应该是重新设计软件,让犯错变得困难。两类用户错误在讨论如何避免犯错之...

    2018-03-02
  • “创造完美的用户体验。” 中国最当红工业设计师 —— 杨明洁

    Designer100是+86设计共享平台推出的中国高端设计师第一推广品牌,致力于设计师推广的全球巡展、设计师大奖、视频计划、沙龙论坛的社会公益项目。杨明洁YANG DESIGN及羊舍创始人福布斯中国最具影响力设计师同济大学及南京大学客座教授融合了德意志逻辑思维与中国人文精神的设计理念,也使得杨明洁成为了包括波音、奥迪、宝马、博世、飞利浦、英菲尼迪、可口可乐等众多国际顶尖品牌的合作伙伴,从眼镜箱包到飞机内舱,从消费电子到交通工具,从茶具...

    2018-02-26
  • 英国各大院校交互设计专业的侧重点!

    随着网络和新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交互的体验,许多公司、网站、APP都开始注意到交互设计在品牌的创建、客户回头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的影响,交互设计师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许多同学在选择留学时,都会考虑英国的交互设计专业。交互设计专业在英国已经有半个世纪的历史,教学模式是:用心理学发现问题,用数学证明问题,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英国交互设计专业分为两个方向:1.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HCI,人机交互设计)...

    2018-04-27
  • 用交互体验方式感受人类智慧结晶

    2017年9月26日,中国科技馆“华夏之光”展厅经过为时半年的更新改造后,将面向公众进行试运行,并于10月1日正式重新开放。“华夏之光”展厅位于中国科技馆主展厅一层,设有“中国古代的技术创新”、“中国古代的科学探索”、“华夏科技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三大主题分区,围绕不同主题,讲述中华民族在生存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与发明、探索与发现、交流与融合的科技故事。此次封厅改造是在原有展览的基础上进行的局部性升级换代。“华夏之光”展厅维持原有展览框架,...

    2018-01-30
  • 交互设计 | 做设计你怎能不了解心理学?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7个原则:(1)应用存储于外部世界和头脑中的知识(2)简化任务的结构(3)注重可视性,消除执行阶段和评估阶段的鸿沟(4)建立正确的匹配关系(5)利用自然和人为限制性因素(6)考虑可能出现的人为差错(7)最后选择,采用标准化今天分享的【主题】什么是无形的设计?【Giver】IHan,自由设计师有形的通常是指硬体的设计,所以像是越来越小的晶片或者你可以做曲面的屏幕之类,那无形的话通常是指它的一些背后的一些科技的发展,或者是...

    2018-05-02
  • 提升POS产品交互设计实践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简称UE/UX)ISO9241-210标准将其定义为 “人们对于针对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认知印象和回应”。简单来说就是人使用产品的感觉。用户体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用户体验的好坏,可以直接决定一款产品的命运;好的用户体验,会带来更多的用户,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简称IxD)交互设计作为用户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人与产品、服务、或系统之...

    2018-02-09
  • UI设计师最该考虑微交互的设计

    前言什么是微交互?微交互是用户在完成某个小任务时产生的交互体验。例如,解锁手机就是一个微交互,手机调成震动模式时会震一下也是一个微交互。为什么称为“微交互”呢?所谓的“微”其实就是指的产品的细节设计。微交互正在成为产品设计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正如同Charles Eames曾经所说,“细节并不只是细节,它是构建起整个设计的基本元素。”你的UI和交互设计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又一个细节设计让你的产品最终脱颖而出,而真正让人难忘...

    2018-04-20
  • 用户体验至上 三星Pay与苹果Pay谁更胜一筹?

    文\孟永辉如今,移动支付市场早已过百家争鸣时代,深耕细作成为当下移动支付市场的主旋律,阿里和腾讯便是这主旋律的代表。虽然两大巨鳄占据移动支付市场大部分份额,但终端市场的支付竞争依然存在。苹果与腾讯就因为App端微信赞赏功能抽成的事情闹出矛盾,原因是两家公司对赞赏抽成的比例及支付渠道存在分歧。由此也不难看出,移动支付市场潜力巨大,想要成为移动支付大潮的弄潮儿,领略潮流之下的无限风光不仅需要强大的研发实力,还要有对市场运行趋势和规律的精准把...

    2018-03-30
  • 用户体验设计师越来越流行,难道真的是以前的网页设计师披上了时髦的外衣?【UXRen译】

    Design+体验设计精英人才职前训练营。体验设计出国留学作品集打磨。体验设计国内考研专业培训。体验设计咨询与服务。寒假审校的一篇文章,分享给大家。回答者1:Melanie Polkosky(博士, UX心理学家)啊…有点小怀疑,是不是?我并不认为用户体验设计师就是那些穿着昂贵服装以及拥有良好自我提升技能的网页设计师。实际上,作为一名用户体验研究员兼设计师我可以告诉你,在我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只有少数的几次的工作是和网页相关的。与普通...

    微信热点 2018-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