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近日,朱锫建筑事务所作品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荣获“2017年度The Architectural Review未来建筑奖”之“最佳文化建筑”(the Winner of the Cultural Regeneration category)。自此,又一位中国建筑师叩开了国际大奖之门。△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室内效果图“未来建筑奖”始于2002年,每年由英国知名建筑专业杂志《The Architectural Review》(建筑评论)评选并颁发...

近日,朱锫建筑事务所作品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荣获“2017年度The Architectural Review未来建筑奖”之“最佳文化建筑”(the Winner of the Cultural Regeneration category)。自此,又一位中国建筑师叩开了国际大奖之门。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室内效果图

“未来建筑奖”始于2002年,每年由英国知名建筑专业杂志《The Architectural Review》(建筑评论)评选并颁发,旨在奖励全球未建或即将建成项目中最为杰出的项目,奖项横跨11个类别。

以往获奖者其中包括福斯特(Foster+Partners),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Herzog&DeMeuron), 梅卡诺(Mecanoo Architects),帕金斯威尔(Perkins+Will),WOHA建筑事务所等。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本期我们将为您带来朱锫老师的获奖作品及近五年来的首次独家专访,讲述景德镇御窑博物馆的设计思考,新建筑与历史环境的融合,同时探讨了建筑的艺术属性和建筑师的社会责任等话题,更有精彩展讯速递等你来。

 

获奖作品直击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御窑博物馆位于景德镇历史街区的中心,毗邻明清御窑遗址,在地段周边散落着很多大小不一的历史瓷窑遗址。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建设基地及施工现场

 

景德镇“因窑而生,因瓷而盛”, 砖窑不仅是景德镇城市的起源,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与交往空间。

 

景德镇的瓷窑,“保存着与这座城市的生命不可切割的记忆温度——旧时孩童在冬天上学途中,会从路过的瓷窑上捡一块滚热的压窑砖塞进书包抱在怀中,凭借这块砖带给他的温度,捱过半日寒冬”。

——周榕《会心》

 

夏季,歇窑期间,砖窑所散发的湿冷空气更是孩童玩耍,年轻人交往、老人纳凉的好去处。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 瓷窑形体演变探究

 

这些断壁残垣的老窑遗址,这些薪火相传的不灭记忆,是御窑博物馆自然而然的源泉。瓷窑独特的东方拱券原型,窑砖的时间与温度的记忆,塑造出窑、瓷、人的血缘同构关系。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 手绘草图

 

“不仅窑炉作为建筑类型融入了城市的历史,修建窑炉的材料'砖'也是可知可感的。在达到一定生命周期蓄热性能衰减后窑砖被从窑炉上替换下来,又可以成为修建居住建筑的材料。窑炉早已成为景德镇文化记忆和城市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顺理成章成为了御窑博物馆的空间类型。”
——李翔宁《物我之境》

 

多个大小不一、体量各异砖拱布局,它们若近若离,萧萧如落木,营造出轻松、偶然、手工、自然的氛围,游走于虚实相生的砖拱与院落之间,人们可以感受到既熟悉、又陌生的一种空间经验。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 区域总平面图

 

博物馆建筑分为地上、地下两层,门厅位于地上层。这样的布置不仅仅会让人们在走向它时感到体量的亲和感、感受到它的尺度和城市中现存的建筑保持相似性,更重要的是人们进入它的空间经验与过去工匠在此劳作烧瓷的经验十分类似。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 建筑地下及地上平面图

 

行走在平静的水面之上、缓步进入门厅,向左行,人们将穿越一系列尺度大小略有变化、时而室内时而室外的拱体展览空间,穿越历史的古迹和丰富的下沉院落,开启了窑、瓷、人同源的博物馆经验之旅。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 建筑模型体现空间思考

 

从门厅向右,书店、咖啡、茶室、最终来到半户外的供体下,阳光下水体的波纹映射在粗燥的窑拱的表面,低矮、水平的横缝诱使人们好奇的席地而坐,御窑遗址长长的水平地表扑面而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不期而遇。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 室内公共休闲区域效果图

 

这与人们进入门厅之前走向报告厅空拱时,透过垂直切割的竖缝所看到御窑遗址中的玲珑阁的经历如此不同,惊喜又如此相似。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 博物馆室内效果图,“老砖”拱券在古朴中彰显新创意

 

固定展览借助于一个密闭的水平上下环路完成,两个临时展厅可以任意、同时或分别并入环路,融入整体展览,也可独立存在,因为它有自己独立的出入口。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 古瓷修复是对技艺与人类想象力的极大挑战

 

博物馆另外一个特点是将古瓷修复过程融入展览,成为展览重要的组成部分。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 丰富的空间层次使建筑亲切地与人沟通

 

办公入口位于整体建筑的东南侧相对独立的拱的北端,安静、隐蔽。货车可以从该拱的南端倒入拱内,封闭、安全装卸货。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 室外效果图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 各部分剖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项目地点:景德镇,江西

设计时间:2016-2017

建造时间:2016-2017

建筑面积:10400平方米

建筑高度:9米

主要材料:窑砖,混凝土,木。

 

 项目团队 

建筑设计:朱锫建筑事务所,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持建筑师:朱锫

前置批评:周榕

设计团队:何帆,韩默,刘伶,Shuhei Nakamura,由昌臣,吴志刚,杨圣晨,杜扬,陈奕达,柯军,张顺,张海城,贺成龙,邹玉瑾,丁新月,王立言,巩丽丽,付之航,陈嘉禾

业主: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UED独家专访精选

 

 

为发掘更多宝贵的信息,UED在第一时间约访了朱锫老师。这也是他近年来首次接受公众媒体的采访。以下的内容将以叙述的形式展开,意在向广大读者朋友们展现最原汁原味的真实。

受访人:朱锫

采访人:Athena.Y

参访时间:2017年3月20日

 1.文物发掘,发掘出一个博物馆 

 

“ 

塑造融入景德镇的历史、

文化及生活经验的文化场所。

 

做这个项目的机缘还要从三位故宫老专家对景德镇御窑遗址的发掘说起,当时发掘出了很多有文物价值的瓷器。御窑的成就代表了明清时代中国瓷器制作技艺,堪称巅峰之作。

 

所以专家们提出,应该有一个博物馆,去讲述这些历史遗存的故事。这个想法得到了当地政府的一致认同,而“文化”是景德镇的核心内涵。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 2014年景德镇御窑遗址发掘区

 

我们做博物馆,做文化建筑,都应该寻找一种新的可能性,而不是传统意义的“高大上”。这不仅仅是为景德镇建造一个普通的建筑,而是塑造融入景德镇的历史、文化及生活经验的文化场所。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 2014年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文物

 

曾经的瓷都一去不复返,景德镇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似乎被淡忘了。所以我们期望通过这个项目,让本地人重拾景德镇的价值,向世界传播这里的声音。

 

 2. 建筑与历史环境的融合

 

“ 

任何一个城市的DNA,

都不会因为建筑的形制而改变。

 

过去的几十年里,当我们谈到环境,实际上强调更多的是物理的环境,比如青山、绿水等 。但这个并不是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任何一个城市的DNA都不会因为建筑的形制而改变。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令我们的建筑越来越趋于表面化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 古老的景德镇制瓷工艺,渊源流传,匠人的生活与“窑”密不可分

谈到一个城市的环境,它有更重要的内容——这个城市的自身文化。文化则基于它的生活方式。城市因何而来,是城市最重要的缘由。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 风景秀美的景德镇——大自然的作品

 

不同于北京的构想建造,景德镇是大自然的作品,就是因为它有特定的瓷土,特定的气候,人们才会在这里择地而居,自然塑造了景德镇,塑造了景德镇人的生活模式。

建筑要捕捉跟环境的关系而不是它的表象环境,城市如何而来?城市的结构,人怎么生活?老建筑为什么会是这样?建筑应该回答这样的问题。

 3. 新建筑,毋庸置疑 

 

“ 

更重要的是

研究城市的由来和该地域建筑的共性,

了解这座城市的起源和它的细胞。

 

我们必须得让建筑有根,另外我们要创造一种蕴藏着新经验的博物馆。为此,我们在景德镇做了大量的调研。走访了当地偏远的古村落,了解这座城市的起源和它的细胞。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 不仅要研究古城,还要看人怎么做瓷,看古窑是什么样子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 古窑·宋代龙窑复烧场景

 

窑、人、瓷器是同源的,我称之为一种血缘的同构关系,这种血缘关系孕育出精美的瓷器,景德镇因窑而生,因瓷而盛。窑是城市的起源,窑是城市的细胞,御窑博物馆就要再现这种关系,用窑体的原形重塑过去的经验。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 内部、外部都经历了细致的推敲

 

多个尺度不同、体量各异砖拱随意布局,它们大多平行于街道,但又因地段中的遗址、地形生成出非秩序感的节奏,塑造出轻松、偶然的氛围,游走于虚实相生的砖拱与院落之间,人们可以感受到既熟悉、又陌生的一种新经验。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 博物馆室外空间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 博物馆室内外交界处效果图

 

所以概括说来,御窑博物馆一方面根植于当地的气候与生活方式之中,另外一方面它创造了一种崭新博物馆的经验——这个经验似曾跟过去相关,令人们产生认同感。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4. 建筑是艺术 

 

艺术家很可贵,

他们用自己的工作、创造延续着人类的文明。

 

建筑是一门伟大的艺术,它的起源是大自然的艺术,更是人思考的结晶。比如我们最早从穴居,巢居,都是人受到大自然的启发,开始建造用建筑表达自己的这种对美的向往,对自然的渴望。

 

实际上建筑就是艺术,只是今天人们开始误解,开始在追求物质的同时、追求技术的同时淡忘了建筑也是艺术这件事儿。通过跟很多艺术家的合作,我们得到很多启发。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 寿县文化艺术中心 | 安徽 寿县

 

艺术家很可贵——他们用自己的工作、创造延续着人类的文明。艺术的创作需要抛开所有的束缚,是对内心向往的再现,它真实、善良。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 蔡国强四合院改造 | 北京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 佩斯美术馆 | 北京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 OCT设计博物馆 | 深圳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 大理美术馆 | 云南大理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 阿布扎比古根海姆艺术馆 | 阿联酋 阿布扎比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 大理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 云南 大理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 朱锫与大理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模型

 5. 对于艺术的追求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根植于景德镇,

同时又塑造了一种崭新的博物馆的经验。

 

我们目前在建的这几个项目,表达更多的是一种对于艺术的追求。比如我们追求的窑、瓷、人的经历就是一种艺术,传统瓷窑很美,它的窑体不像是罗马拱券,而是完全手工打造的自然受力的拱。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 古老的景德镇砖窑内部空间——完全手工打造的自然受力之拱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根植于景德镇,同时又塑造了一种崭新的博物馆的经验,而这个博物馆一直在诉说一件事,就是回避那些特别技术——那些对他有干扰的技术。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效果图

 

们可能会用一些技术手段,目前在设计内部的展览,拒绝声、光、电的技术方向,我希望人们走进这里感受到的是它的深厚,感受到它的遗迹,感受到过去的人怎么做瓷,体会到它的趣味和美感。

 

 6. 论建筑师的社会责任 

 

我们的工作就是社会工作,

不能过于狭隘地理解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感是艺术家、建筑师们每天都在面临的巨大问题。我们的工作就是社会工作,不能过于狭隘地理解社会责任。

 

每一位建筑师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只要在自身的领域里做得非常好,这就是对社会的最大贡献。

2017朱锫建筑Aedes个展

 

 会心处不在远 | 2017朱锫建筑Aedes个展

 Mind Landscapes: 2017 Studio Zhu-Pei exhibition in Aedes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2017年3月31日,朱锫建筑事务所首次建筑个展“会心处不在远”在德国柏林Aedes当代建筑中心开幕。

 

展期:2017年4月1日-5月18日 

开幕:2017年3月31日 18:30

研讨:2017年3月31日 16:00-18:00

 

“会心处不在远” (Mind Landscapes)引入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心境”美学观念。这一概念最贴切地定义了朱锫建筑事务所近些年的创作实践-“自然建筑”。

 

朱锫的建筑实践着眼于将东方自然的中国式园林及山水画的“可望、可居、可游”的自然观要素带入到当代建筑设计中,不是对传统形式、空间、材料的简单转译,而是强调再造建筑虚实相涵,内外相通的可游、可隐、可穿越的空间经验。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 大理美术馆剖面图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 朱锫水墨手稿-大理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 朱锫水墨手稿-大理美术馆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 展览模型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 大理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本次展览的更多资讯。

 

参考文献

1.《2014年景德镇御窑遗址考古发掘主要收获》,故宫博物院院刊,2016.3,江建新、秦大树、徐长青、江小民、李军强、韦有明、李鑫、新井崇之、钟燕娣、李扬、单莹莹、唐雪梅、王佳,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

2. 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2013.5,权奎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3.《古陶瓷修复技艺》,蒋道银, 2012.1,上海古籍出版社。

 

文章整理自UED朱锫专访,项目资料由朱锫建筑设计事务所提供并授权UED发布,本文章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编辑 | Aci Lin

采访 | Athena.Y

监制 | Athena.Y

UED官网 | www.uedmagazine.net

新媒体投稿邮箱 | wangye@uedmagazine.net

新浪微博 | UED城市环境设计

 

【UED人物】朱锫:自然建筑

原创文章,作者:交互精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35161/

(0)
交互精选交互精选
上一篇 2018-02-07
下一篇 2018-02-07

相关推荐

  • 读书会第二期:《用户体验要素》(下)

    接上文···框架层1界面设计界面设计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选择正确的界面元素。界面元素的种类繁多,书里列举了复选框、单选框、文本框、下拉菜单、多选菜单、按钮等一系列网站设计中常用的控件,在2001年的时候这些控件就已经出现了,至今仍在大量使用,但是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预料到目前的互联网行业有多么繁荣,所以近些年出现的很多新控件都没在书里。目前ios平台和安卓平台都有完善的设计规范可供参考,网上也可以找到海量的控件模板,只要耐心积累,多观...

    2018-04-13
  • 设计流程、交互设计进阶、空状态设计

    设计作品源于设计师的自我发现、情感和创造,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加入字体、颜色、空间准则来让在我们感性的表达设计美学基础上更理性的表达设计思维;以上这些是众所周知的基本法则,是设计具备的基本能力;科学的、合理的、为用户设计才是设计师价值的体现。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设计更理性?在长期跟一条产品线的工作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每天做着很多事情,不知道会不会有以下感觉:1.感觉离用户很远;2.感觉对用户数据的增长好像没有什么明显帮助。那么用户增长和设计有什么...

    2018-03-15
  • 荣格产品走进千家万户,用户体验分享大—放—送。

    荣格之声用声音分享荣格关注日用品篇案例1我从小牙龈出血,吃馒头也出血,吃苹果更出血,怎么都治不好,给生活带来了不便。长大后,我就试用各种牙膏,X利、 X美、X南白药等等,什么贵用什么,结果还是不尽人意。在我41岁也是2011年的时候,经同学介绍,我试用了荣格芦荟牙膏,结果三天后见效了,当时我很兴奋,15元150克,这么便宜的牙膏竟然解决了我几十年的痛苦,太神奇了,口气清新,牙齿又白又亮,牙龈受损的也得到了修复,口腔溃疡再也与我无缘,坚持...

    2018-02-20
  • 我不知道的“用户体验”

    在梁宁《产品思维30讲》的“用户体验”模块共包含5讲,分别是:用户体验的五个层次怎样绘制用户体验地图服务蓝图的核心要素:峰值、终值上瘾机制:用户激励系统名字是你的文化资产作为一名从未系统学习过用户体验和产品设计的PM来说,这个模块可谓干货多多(具体内容请详见下面的思维导图)。先打好理论基础,从用户/人性的角度出发将用户体验分为五个层次;然后抛出两个方法论,一是绘制用户体验地图用讲故事的形式获取用户情绪曲线;二是考虑到资源和成本控制的约束...

    2018-02-20
  • 交互设计怎么入门呢?

    经常会有童鞋来问我:“交互设计如何入门?工业设计转行做交互设计的门槛高吗?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的区别是什么?”工业设计转行做交互的门槛并不高,就像工业设计需要考虑用户和实体产品之间的互动一样,交互设计更多的是考虑用户与界面之间的交互,只是换一个载体,其理论体系挺相似的。设计技能并不能弥补设计思维上的欠缺,技能只是一种表达方式,而Design Thinking才是最为核心的价值。基本概念浏览招聘网站上的讯息,就会发现UED,UX,UI等不同...

    2018-03-23
  • 刘克成:历史的回顾——90年代黄帝陵整修经历和关键点 | 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规划设计大师工作营

    📌 编辑 | 璇仔编者按:“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规划设计大师工作营”由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黄帝陵文化园区管理委员会、黄陵县人民政府和CBC建筑中心共同发起。邀请了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六位规划大师及其领衔的团队作为核心设计团队,通过共同驻地对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的调研、研讨,分别提出对未来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设计理念及方案。2018年3月23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刘克成将作为探班大师来到工作营现场,以“历史...

    2018-03-22
  • 金蝶首席用户体验官对“用户体验”的思考

    “也曾经有人要我用一句话来描述清楚什么是用户体验,我说,不好意思,我一句话描述不出来,你给我半个小时。”金蝶公司首席用户体验官钟承东这样回答。产品人,你是否也曾这样认真地思考过:用户体验究竟是什么?你又需要要花掉多少时间多少语言,来组织出一个满意明确的答案?我们渴望的用户体验是什么样子?相信每个人都憧憬这样的用户体验,使用精心设计的产品,有如诗如画的视感,有如沐春风的触感,有余音绕梁的听感,甚至会精细到照顾用户的嗅觉和味觉,接触和使用产...

    2018-04-04
  • Fitbit:一份用户体验案例研究

    当谈论到锻炼时,这个世界上有三类人:每时每刻都在健身的健康达人;那些一天中全部锻炼内容就是从前门走到车里,每天在沙发看电视的人们;在这两者之间,想变的健康强壮但缺少一些动力去健身房的人(又称在屁股上踢一脚才行动的人)。 我,和我知道的大多数人一样,都是第三种类型的人。我们被称为是

    微信热点 2018-03-31
  • 游戏交互设计心得分享:从代入感与反馈感入手提升打击体验

    前言经常听到一些设计人员、产品经理、甚至是一些交互体验”大师“的言论——【这个操作太麻烦了,需要操作好几步,体验太差了!】亦或者【这个功能藏的太深了,你有考虑过用户体验么?】之后不知怎么的,设计游戏或者软件的人员经常会把这几句话挂在嘴边。无论做什么,3句话里面保准带一句上述“金句“。所以近段时间,你会发现打开一个游戏或者软件,第一眼的界面,功能堆积,眼花缭乱,不知从何下手。我觉得,经常拿着两句话一刀切的人太幼稚,太低级了。所以我今天斗胆...

    2018-02-20
  • 《用户体验要素》:一张图读懂用户体验五要素

    《用户体验要素》是一本讲产品的好书,作者为我们清晰地介绍了关于用户体验的五个要素,五个要素是按照产品的整个生命过程来描述的。产品设计五要素分别是: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用户体验要素》说这本书清晰,是因为五个要素很清楚,按逻辑步骤总结出来的。但,这也是这本书唯一清晰的地方了,因为,这本书在细节描述上还是很凌乱的。产品设计五要素对于读这本书而言,能够领会作者的思想就可以,不必要拘泥于具体的细节。原因有二:一是,这本书的细...

    2018-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