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聊四个主流的页面间跳转动效

最近一直在做交互规范总结的工作,在不断梳理页面间跳转逻辑的同时,发现页面间的逻辑关系并不能和页面间跳转的动效很好的结合上。虽然只是零点几秒 的切换动效,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用户对于页面间逻辑的认知。为了输出详细的规范,花了大量时间把玩现在公司线上的产品以及国内外优秀的APP,尤其是苹 果、谷歌自己开发的APP。(如果某些方面在设计规范中并没有给出答案,就在原生APP中找答案吧!)

文章目录[隐藏]

最近一直在做交互规范总结的工作,在不断梳理页面间跳转逻辑的同时,发现页面间的逻辑关系并不能和页面间跳转的动效很好的结合上。虽然只是零点几秒 的切换动效,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用户对于页面间逻辑的认知。为了输出详细的规范,花了大量时间把玩现在公司线上的产品以及国内外优秀的APP,尤其是苹 果、谷歌自己开发的APP。(如果某些方面在设计规范中并没有给出答案,就在原生APP中找答案吧!)

转场动效也 是在APP中应用最多的动效,连接两个页面。通过合理的动效让户能更清楚我从哪里来,现在在哪,怎么回去等一系列问题。初次接触产品,恰当的动效使产品页 面间的逻辑关系与用户自身建立起来的认知模型相吻合,操作后的反馈符合用户的心理预期。(这种认知与预期一部分来自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使用习惯,一部分 来自对现实世界的物理环境认知)。

我将现在主流的转场动画分为四类,并结合了一些使用场景和例子。

弹出

场景:

多出现于信息内容页面,用户将绝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内容信息本身上。当信息不足或者展现形式上不符合自身要求,临时调用工具对该页面内容进行添加、编辑等操作。在临时页面停留时间短暂,只想快速操作后重新回到信息内容本身上面。

浅聊四个主流的页面间跳转动效 浅聊四个主流的页面间跳转动效

例子:

社交类APP如Tweeter发表推文;工具类APP如Evernote中新建笔记;基本大部分苹果原生APP顶部的工具调出都采用这种方式

下面并不完全属于页面间的切换,但是使用场景很相似且归到一类。

当功能较多时有可能需要多个按钮而又不好将如此多的临时调用工具堆在页面上,则通过一个按钮触发显示一系列功能或者一系列次要内容导航,同时主要的信息内容页面并不离开用户视线,始终提醒用户你来的这里的初衷。

App主要功能还是都集中在一个页面上,侧面弹出调出其他页面的导航入口,但这些次要页面也都属于临时调出。

浅聊四个主流的页面间跳转动效

例子:

Facebook中的快速和联系人通讯 ;与地图关系很大的APP如Uber Google地图 。(但Linkedin为了尽可能把feed流的空间扩大而将导航隐藏在侧滑出的边栏中用着很不方便,作为职场社交,所关注人发表的信息只是APP功能的 一部分,发现人与工作也是相对重要的功能,所以页面间需要频繁切换。而这样的导航设计让用户在切换选项过程中付出了很大的成本,久之则不愿意再麻烦的去切 换,慢慢APP丧失掉了原本属于职场社交的一部分重要功能。)

侧滑

场景:

当页面见存在父集子集的时候,也是最常见到的一种转场动效。基本看到这样的动效,用户就会在头脑中形成树的模型——哪些内容在属性上相似,量级相同,以及不同层级间的关系。

浅聊四个主流的页面间跳转动效 浅聊四个主流的页面间跳转动效

渐变放大

场景:

页面post了很多同等级信息,就如同贴满了信息、照片的墙面,用户有时需要近距离看看上面都是什么内容,在快速浏览和具体查看之间轻松切换。渐变 放大的切换动效与左右滑动切换的动效最大的区别是,前者大多用在张贴显示信息的面板中,后者主要用于罗列信息的表单中。在张贴信息的面板中左右切换进入详 情总会给人一种不符合心理预期的感觉,违背了人们在物理世界中形成的习惯认知。

浅聊四个主流的页面间跳转动效 浅聊四个主流的页面间跳转动效

例子:

Guardian的新闻流 ,Snapchat中的兴趣发现 社交feed流中的照片 苹果原生app Photo中的照片流

其他

还有很多其他的切换动画,它们大多是高度模仿物理现实世界的样式。比如iBook里电子书翻页就是在模仿现实世界中翻书的效果,还有Flipboard文章切换的样式真的是flip的感觉。

产品中的动画不仅仅局限于转场之间的动效,还有控件,页面元素的动画。产品的动画的样式,持续时间和幅度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把握好这种体验更要好好学习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觉得这是个越研究越有趣的领域!

 

原文地址:Miyuhao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30635/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29 15:29
下一篇 2017-05-29 17:26

相关推荐

  • 用户体验“大不同”,合作伙伴分享会

    2018年3月15日,“用户体验“大不同”,合作伙伴分享会”在福建省科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举行。虽然屋外下了很大的雨,但也没能减小屋里同行朋友们的热情。分享会一开始,惠普华南区业务开发经理李浩泉就以十分轻松幽默的氛围,将与会者带入状态。随后介绍了页宽产品的主要特点,并对惠普A3页宽复合机作了产品推介。惠普新一代A3智能复合机页宽产品的主要特点是:最新技术(集激光/喷墨优势于一身)高速(40ppm~80ppm输出速度)经济(购买/使用/维护...

    2018-03-17
  • 网站设计:单页还是多页好?别争了,看这里

    当你的设计是为了追随时尚潮流,而不是为了满足用户的目标为目的,那你的设计就出现问题了。接下来,我们分析下单页面和多页面网页的UI设计,以便于做出更好的设计选择。

    2017-05-03
  • 交互体验大升级 云视听极光3.0最新版本体验评测

    作为腾讯视频官方的电视端应用版本——云视听极光迎来了第三个大版本的更新:云视听极光3.0。在我之前的国内4大电视端视频应用软件的对比评测中我对云视听极光的老版本在交互体验上的感受只能用一般般来形容。这次的大更新官方声称对交互界面体验上针对用户需求和建议做了较大的改进,我也立马升级了软件进行了一番体验。让我们来看看云视听极光3.0在体验上到底如何吧。UI交互体验:界面设计进入软件就可以看到3.0版本的大变化,相比老版本,3.0的频道分类栏...

    2018-01-30
  • 关注用户体验的酒店设计永不过时

    目前110000+人已加入品筑设计位于德国巴登-巴登(Baden-Baden)的Roomers酒店,建筑的外观采用简洁的黑白灰格调,错落有致的立面构成,干净利落。建筑的外观采用简洁的黑白灰格调,干净利落、错落有致的立面构成。酒店共设有130间客房及套房,另外还有餐厅与酒吧、屋顶酒吧、500m²的水疗中心、户外花园、无边泳池等等。在精品酒店的设计中,越来越关注客人的亲身体验感,其中有几个重要的关键点:家的温馨感、艺术馆般的艺术气息、现代极...

    2018-04-10
  • 译文|在设计项目中,如何合理地使用色彩叠加效果

    色彩几乎是所有设计中都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明亮大胆的配色方案,还是简约的黑白色调,你的用色将会直接影响整个设计的实际效果。

    2017-05-17
  • seeds对话未来丨“用户交互设计天才”Kaveh Shirdel

    对话未来丨seeds系列分享会seeds, 由蔚来原创打造,是一个分享有趣观点、新知与灵感的讲堂,它寓意着每一个思想的火花都像一颗种子,被灵感浇灌后,汇成大树。2015年3月seeds诞生,从一个面向蔚来全球员工的内部讲演平台,发展到不断吸引各行各业的主讲人,并且在蔚来App公开直播的产品。到目前为止,seeds 已举办了13场演讲。今年,seeds会走进我们各个城市的蔚来中心,成为常设活动。我们也欢迎各位用户成为seeds的主讲人。人...

    2018-04-29
  • 未来设计师应该是数据艺术家

    未来设计师应该是数据艺术家 人类正进入数字化时代,虚拟世界里充斥着海量的数据,各种各样的数据。在此背景下,Mark Rolston认为,软件产业将需要新型的设计师:数据设计师,一种精通数据的意义、形式、移动与转换…

    2014-12-01
  • 用户所说,非其所做

    当用户反馈问题时,这真的是他们遇到的问题吗?当用户讲述需求时,这真的是他们的实际需求吗?可能未必真实。例如,一家公司曾做过一个研究,他们通过调查问卷询问用户对手机颜色的偏好,当询问用户是否愿意购买一个红色的手机时,许多用户都回答愿意;然而在问卷调查之后,研究者告诉用户,“你可以在一个红色和一个黑色的手机中选择一个作为礼物带走。”结果却发现,大多数用户仍然选择了黑色的手机作为礼物,即便是那些回答更愿意购买红色的用户也是如此。

    2017-05-26
  • 产品能力(一)——用户体验要素

    上周开始学习梁宁老师的产品思维三十讲,颇有收获。由于内容很多,分几期总结,与大家一同分享。首先说说我选择学习这门课程的理由,产品能力是一个人的底层能力,之所以这么定义,是因为它具有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有限的资源,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向世界交付,并且获得回报的闭环能力圈。下面我正式开篇,结合我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点。一、产品和好的产品人生无处无产品,工作中提交的邮件和报表,生活中给亲人提供的暖心话语和烹饪的佳肴...

    2018-02-12
  • 超全面的APP数据图表展现方式深度总结

    之前研究过一段数据图 表的最佳表达方式,随着手机端应用层出不穷地发展,这次将数据图 表的表现延用到手机端。相比 Web 端展示数据的空间优势,要兼顾手持设备的便捷、简明而重点的特质,手机端该如何取舍?是否有更加合适的表现方式?下面是翻阅或试用了各种有数据的 App 后,将手机端应用中值得借鉴的部分做了小小的总结,也让我自己对不同数据图表 的特性有更深的理解。

    2017-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