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推荐|数据可视化的五个步骤

数据被称作是最新的商业原材料「21世纪的石油」。商业领域、研究领域、技术发展领域使用的数据总量非常巨大,并持续增长。就Elsevier而言,每年从ScienceDirect下载的文章有7亿篇,Scopus上的机构档案有8万个、研究人员档案有 1 千 3 百万,Mendeley上的研究人员档案有 3 百万。对于用户来说,从这个数据海洋中抓到关键信息越来越难。

干货推荐|数据可视化的五个步骤

数据被称作是最新的商业原材料「21世纪的石油」。商业领域、研究领域、技术发展领域使用的数据总量非常巨大,并持续增长。就Elsevier而言,每年从ScienceDirect下载的文章有7亿篇,Scopus上的机构档案有8万个、研究人员档案有 1 千 3 百万,Mendeley上的研究人员档案有 3 百万。对于用户来说,从这个数据海洋中抓到关键信息越来越难。

许多先进的可视化方式(如:网络图、3D 建模、堆叠地图)被用于特定用途,例如 3D 医疗影像、模拟城市交通、救灾监督。但无论一个可视化项目有多复杂,可视化的目的是帮助读者识别所分析的数据中的一种模式或趋势,而不是仅仅给他们提供冗长的描述,诸如:“ 2000 年 A 的利润比 B 高出 2.9 % ,尽管 2001 年 A 的利润增长了 25 % ,但 2001 年利润比 B 低 3.5 % ”。出色的可视化项目应该总结信息,并把信息组织起来,让读者的注意力集中于关键点。

对于 Elsevier’s Analytical Services 的项目而言,我们一直在寻找提升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方式。例如,在我们对于研究表现的分析中有大量关于研究合作的数据;我们为 Science Europe 提供的报告(Comparative Benchmarking of European and US Research Collaboration and Researcher Mobility) 包含跨州合作以及国际合作的数据,这些数据不适合直接用二维表和X-Y图展示。

为了探索数据背后的故事,我们使用了网络关系图来识别国家间的合作,并了解每个合作关系的影响。

本文提供一份包含五个步骤的数据可视化指南,为想用表格、图形来传播观察结果、解读分析结果的人士提供帮助。要记住,建立好的可视化项目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

第1步-明确问题

开始创建一个可视化项目时,第一步是明确要回答的问题,又或者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这个可视化项目会怎样帮助读者?”

干货推荐|数据可视化的五个步骤

表 1–数据集中的三条记录

干货推荐|数据可视化的五个步骤

图1-槽糕的可视化项目并不澄清事实,而是引人困惑。此图中包含太多变量

清晰的问题可以有助于避免数据可视化的一个常见毛病:把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假设我们有这样一个数据集(见表 1 ),其中包含一个机构的作者总数、出版物总数、引用总数和它们特定一年的增长率。

图1是一个糟糕的可视化案例,所有的变量都被包含在一张表格中。在同一张图中绘制出不同类型的多个变量,通常不是个好主意。

注意力分散的读者会被诱导着去比较不相干的变量。

比如,观察出所有机构的作者总数都少于出版物总数,这没有任何意义,又或者发现 Athena University、Bravo University、Delta Institution 三个研究机构的出版物总数依次增长,也没有意义。拥挤的图表难以阅读、难以处理。在有多个 Y 轴时就是如此,哪个变量对应哪个轴通常不清晰。简而言之,槽糕的可视化项目并不澄清事实而是引人困惑。

第2步-从基本的可视化着手

确定可视化项目的目标后,下一步是建立一个基本的图形。它可能是饼图、线图、流程图、散点图、表面图、地图、网络图等等,取决于手头的数据是什么样子。在明确图表该传达的核心信息时,需要明确以下几件事:

  1. 我们试图绘制什么变量?
  2. X 轴和轴代表什么?
  3. 数据点的大小有什么含义吗?
  4. 颜色有什么含义吗?
  5. 我们试图确定与时间有关趋势,还是变量之间的关系?

有些人使用不同类型的图表实现相同目标,但并不推荐这样做。不同类型的数据各自有其最适合的图表类型。

比如,线形图最适合表现与时间有关的趋势,亦或是两个变量的潜在关系。当数据集中的数据点过多时,使用散点图进行可视化会比较容易。

此外,直方图展示数据的分布。直方图的形状可能会根据不同组距改变,见图 2 。(在绘制直方图时,本质是在绘制柱状图来展示特定范围内有多少数据点。这个范围叫做组距。)

干货推荐|数据可视化的五个步骤

图2-当组距变化,直方图的形状也发生变化。

组距太窄会导致起伏过多,让读者只盯着树木却看不到整个森林。此外,你会发现,在完成下一个步骤以后,你可能会想要修改或更换图表类型。

第3步-确定最能提供信息指标

假设我们有另一个关于某研究机构出版物数量的数据库(见表 2 )。可视化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是充分了解数据库以及每个变量的含义。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在 A 领域(Subject A),此机构出版了 633 篇文章,占此机构全部文章的 39% ;相同时间内全球此领域共出版了 27738 篇文章,占全球总量的 44% 。 注意,B 列中的百分比累计超过 100% ,因为有些文章被标记为属于多个领域。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想了解此机构在各个领域发表了多少文章。出版数量是一个有用的指标,不仅如此,与下面这些指标对照会呈现出更多信息:

  • 此领域的研究成果总量( B 列)
  • 此领域的全球活跃程度

由此,我们可以确定一个相对活跃指标,1.0 代表全球平均活跃程度。高于 1.0 代表高于全球水平,低于 1.0 代表低于全球水平。用 B 列的数据除以 D 列,得到这个新的指标,见表 2 。

干货推荐|数据可视化的五个步骤

表2-用B列的数据除以D列,得到新的指标:相对活跃程度(E栏)。

第4步-选择正确的图表类型

现在我们可以用雷达图来比较相对活跃指数,并着重观察指数最高/最低的研究领域。例如,此机构在 G 领域的相对活跃指数最高( 1.8 ),但是,此领域的全球总量远远小于其他领域(见图 3 )。雷达图的另一个局限是,它暗示各轴之间存在关系,而在本案例中这关系并不存在(各领域并不相互关联)。

干货推荐|数据可视化的五个步骤

图3-相对活跃指数雷达图

数据的规范化(如本例中的相对活跃指数)是一个很常见也很有效的数据转换方法,但需要基于帮助读者得出正确结论的目的使用。如在此例中,仅仅发现目标机构对某个小领域非常重视没太大意义。

我们可以把出版量和活跃程度在同一个图表中展示,以理解各领域的活跃程度。使用图 4 的玫瑰图,各块的面积表示文章数量,半径长短表示相对活跃指数。注意在此例中,半径轴是二次的(而图 3 中是典型线性的)。图中可以看出,B 领域十分突出,拥有最大的数量(由面积表示)和最高的相对活跃程度(由半径长度表示)。

干货推荐|数据可视化的五个步骤

图4-玫瑰图。此图中各块面积表示文章数量,半径长短表示相对活跃指数(E列)。

第5步-将注意力引向关键信息

用肉眼衡量半径长度可能并不容易。由于在本例中,相对活跃指数的 1.0 代表此领域的全球活跃程度,我们可以通过给出 1.0 的参照值来引导读者,见图 5 。这样很容易看出哪些领域的半径超出参考线。

干货推荐|数据可视化的五个步骤

图5-带有相对活跃指数参考线的玫瑰图

我们还可以使用颜色帮助读者识别出版物最多的领域。如图例所示,一块的颜色深浅由出版物数量决定。为了便于识别,我们还可以把各领域名称作为标签(见图 6 )。

干货推荐|数据可视化的五个步骤

图6-玫瑰图中的颜色深浅代表出版物数量(颜色越亮,出版物越多)

结论

数据可视化的方法有很多。新的工具和图表类型不断出现,每种都试图创造出比之前更有吸引力、更有利于传播信息的图表。我们的建议是记住以下原则:可视化项目应该去总结关键信息并使之更清晰直白,而不应该令人困惑,或用大量的信息让读者的大脑超载。

 

原作者:Georgin Lau and Lei Pan

翻译:王鹏宇

via:Datartisan数据工匠

原文地址:http://www.36dsj.com/archives/39986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30542/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29 08:28
下一篇 2017-05-29 10:25

相关推荐

  • 38个界面设计技巧

    1 尽量使用单列而不是多列布局单列布局能够让对全局有更好的掌控。同时用户也可以一目了然内容。而多列而已则会有分散用户注意力的风险使你的主旨无法很好表达。最好的做法是用一个有逻辑的叙述来引导用户并且在文…

    2014-10-28
  • 搜狐设计师:我从产品经理转为交互设计师的经验总结

    从正式入职搜狐到现在已经四个多月,刚刚从产品岗来到了设计组转成了一名交互设计师 。今天来聊聊这个转变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对职业迷茫的同学有帮助。

    2017-05-25
  • 交互设计基础 | 聊聊移动APP中反馈提示的设计方法与实例

    给用户及时、恰当的反馈,是交互设计非常重要的一项原则。由搜狐新闻客户端团队撰写的《设计之下》一书中,对操作反馈从形式、内容、位置几个方面做了非常详细的总结,满满干货。今天@青溪Joanna 这篇读书笔记提取了书中的要点并配上实例,分享给大家。

    2017-05-31
  • 当我们爱上宜家的时候,我们在爱什么?

    第一次去宜家是在2007年。那年大三,学校组织在上海为期一周的参观和考察,除了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宜家是我们这帮学设计的人必须去的地方。那时候逛宜家没有用户体验的概念,只感觉我能想到的家居宜家都有,我没想到的宜家也有,每一个样板间都很有格调,很有家的感觉,让人忍不住想赶紧结婚,赶紧买房子,然后照着宜家的样板间好好装修一把。

    2017-06-03
  • 4种障碍设计方法,改善产品用户体验

    “如果你所设计的障碍是有助于整体的互动,而非阻碍,那么它就是有帮助的。”——Sangeet Choudary“如果你所设计的障碍是有助于整体的互动,而非阻碍,那么它就是有帮助的。”

    2017-08-04
  • 前辈经验!聊聊新人设计师最容易遇到的12个问题

    身为设计师,我越来越意识到只有整个设计师圈子的能力和氛围都起来了,我们每一个小分子才可以好起来,大家学习的积极性也比我大学时期(07年-11年)好太多,那时的我都完全没有要逛设计论坛学习的意识,所以当我看到谁年纪轻轻就已经那么牛逼了,我就很后悔,当年我为什么就没有逛论坛自我学习的意识呢,要不然我早就走向人生巅峰了,当年自己怎么那么井底之蛙,资源有限,信息闭塞,也没有人叮嘱我要怎么去做,也没人给我指出问题所在。现在有这么多好的学习平台和机会,而我也确实看到了很多设计师存在的问题,所以我总结下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不要像我当年那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落后别人一大截。

    2017-05-26
  • 不是首发!互联网女皇报告中文完整版发布

    腾讯科技讯 6月1日,有“互联网女皇”之称的玛丽·米克尔今天在美国Code大会上发布了2017年的互联网趋势报告,腾讯科技第一时间推出完整中文版。关注腾讯科技微信号(ID:qqtech),回复“女皇2017”,可获得中英文PDF版…

    2017-06-01
  • 演示|一个交互设计师从接收需求到产出的过程

    从接收需求到产出?这过程中到底经历了什么?不妨来阅读本文作者的文字,一起来了解了解吧~【需求概述】
    商品,增加商品类型,分为普通、赠品两种。赠品可下单购买,也可根据订单金额及对应代理级别配赠率赠送。可按照代理级别,设置对应级别的配赠率。当代理下单购买普通类型或赠品类型商品,配赠条件满足时,在支付订单前提供选择赠品操作,代理可选择配赠金额范围内的任意赠品,也可不选择;选择赠品,并支付成功后,对应订单增加配赠商品信息。
    注:配赠金额=订单面价金额×对应等级配赠率。目标用户:某护肤品牌微商代理
    年龄:18-40占绝大多数
    性别:女性占98%
    职业:微商
    设备:iphone及以上
    场景描述:某天,代理a在清点仓库库存的时候,发现最近热销的某品牌商品库存都不多了,想着,到时候缺货会影响自己的销售及客户的满意度,暗想着,要再进些货才行,于是她对库存不足的商品进行了一下盘点,盘点完毕后,她拿出手机,将需要订货的商品一一加入购物车,加入完毕后,她核对了一下商品的金额,正准备点“支付“按钮进行付款,忽然看到付款按钮上方有一条提示,说”还差500元就可获得免费赠品“,她心一动,反正要买,只要加500块钱,就能免费获得赠品,有何不可?于是她当即便在某一商品下面增加了数量,满额后,提示文字就变成了”可获得免费赠品“,确认金额后,她立即点了支付按钮,来到确认订单的页面,快速浏览了一下自己的收获地址及信息,便赶紧看获得什么样的赠品,果然,在支付的上方又看到了配赠说明的提示,提示我”选择赠品“(这里说明一下,之所以将提示语都放在同一位置,是为了让前面界面的视觉路径在同一水平点上,使页面结构更整洁),点击进入”选择赠品“界面,参照页面给出的赠品金额提示,选择了想要的赠品,由于选择的赠品太多,从上下拉到下浏览起来效率太低,于是她又点击了按钮”已选赠品“进行复核了一遍,确定完毕后,回到确认下单的页面,便满意的点击了”支付“按钮,发现金额与未选赠品前的金额一致,便放心的提交了订单,订单支付完毕后,引导代理来到了订单列表页面,上面还特意标明了”含赠品“字样提示,a点击进去再次看了一下所购的商品及赠品,准确无误会,抱着愉悦的心情关闭了应用与手机。
    ”1、商品列表及商品详情,赠品类型的商品须显示对应图标;
    2、赠品类型商品同普通商品一样可正常下单购买;
    3、购物车,根据代理当前所选商品的总面价金额及当前代理对应配赠率,如果配赠金额不为0,则显示相应配赠金额及提示信息(若当前配赠金额暂不足以购买系统当前上架的任意赠品,则显示提示信息:“还差××就可获得免费赠品”;若当前配赠金额可购买系统当前所有上架赠品中的任一赠品时,则显示提示信息“可获得免费赠品”);如果配赠金额为0,则不显示相应配赠金额及提示信息。
    4、确认订单界面,若当前配赠金额可购买系统当前所有上架赠品中的任一赠品时,则提供选择赠品操作项。未选择赠品时,操作项显示配赠金额、及“选择赠品”文案。已选择赠品时,若配赠金额-已选择赠品的总面价>0,操作项显示“已选择××元赠品,还可选择××元”;若配赠金额-已选择赠品的总面价=0,操作项显示“已选择赠品”。点击操作项进入选择赠品列表。
    若当前配赠金额暂不足以购买系统当前上架的任意赠品,则不提供选择赠品操作项;
    5、选择赠品列表,列表显示当前配赠金额可购买的所有已上架的且库存不为0的赠品类型商品,用户可点击选择,也可取消选择,当前选择的赠品总面价金额=配赠金额时,不可再继续选择更多(若再点击选择赠品,则提示“不能再选择更多了”);提供显示选择提示信息“还可选择××元赠品”(××为配赠金额-已选配赠商品总面价)、“查看已选赠品”操作、“确认”操作。
    点击“查看已选赠品操作”,可弹出浮框列表显示当前已选择的赠品信息。浮框提供关闭按钮,可点击关闭浮框;
    点击“确认”操作,确认当前已选择的赠品信息,返回确认订单界面。
    6、个人中心,增加显示当前代理的配赠率信息。
    7、订单列表,若对应订单含有配赠商品信息(注:如果只是正常下单购买的赠品类型的商品,则同普通商品订单。此处指的是确认订单时根据配赠金额范围免费选择的配赠商品),则显示“含免费赠品”标签;
    8、订单详情,若对应订单还有配赠商品信息(同7),则列表显示用户选择的免费获赠的商品信息(注:正常下单购买的赠品类型商品,显示在同普通商品位置。这里只显示确认订单时选择的免费配赠商品),并显示总的免费配赠金额信息。

    2017-05-07
  • 用户运营 | 《破茧成蝶 用户体验设计师的成长之路》读书笔记

    1. 设计师如何参与一个具体的项目需求分析,了解需求,清楚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产品,目标用户是谁,要达到什么效果,具体有什么内容、功能…然后我们开始进行设计,在草图上梳理信息架构,设计任务流程,设计界面,确认没有问题后再用专业的软件工具把设计方案呈现出来。经过设计评审后,设计师要去跟进后续的视觉、前端、开发、测试环节,确保最后的产出物和自己的设计方案一致。2. 在项目中设计师容易遇到的问题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外界因素的影响团队凝聚力3. ...

    2018-04-25
  • 为Apple Watch设计时需要牢记的一些诀窍

    “想清楚一点,你的智能手表应用为何存在,既然有iPhone应用。”“设计师:理解用户的体验,精确把握介入时机。”“如果你只能描述你所设计的功能,而不是相对应的时刻,那你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2017-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