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 | 设计中的防呆设计

最近读到设计心理学的再次接触到防呆设计的概念,联系交互设计做一些总结。

文章目录[隐藏]


最近读到设计心理学的再次接触到防呆设计的概念,联系交互设计做一些总结。

设计心理学 | 设计中的防呆设计

防呆设计的定义:是一种预防矫正的行为约束手段,运用避免产生错误的限制方法,让操作者不需要花费注意力、也不需要经验与专业知识即可直接无误地完成正确的操作。在工业设计上,为了避免使用者的操作失误造成机器或人身伤害,(包括无意识的动作或下意识的误动作或不小心的肢体动作),会有针对这些可能发生的情况来做预防措施,称为防呆。

防呆设计的出现是在工业设计领域,例子有很多,比如我们常常诟病的USB接口,乐高积木(你一定不会拼错的),还有下图中的Smartisan T2的sim+音量键的设计

设计心理学 | 设计中的防呆设计

我们将防呆设计迁移到交互设计领域来,防呆设计可以分为四类

  1. 互锁
  2. 自锁
  3. 反锁
  4. 引导离开

互锁

使用户的行为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

这一类我们常常可以在注册界面见到,按照指示一步一步的操作

下图为Uber的注册界面

设计心理学 | 设计中的防呆设计

在互锁的应用当中,我见过一个极好的例子,网易的炉石传说盒子里有一个功能是卡组同步到游戏中,你只需按照提示,然后放开鼠标键盘,就会自动将30张卡牌组成一套新卡组,体验非常好。

互锁的好处在于,在用户不熟悉的地方,按照软件提供的指示,用户可以轻松完成任务。

自锁

保持一个操作停留在激活状态,简而言之就是,禁止离开。

这一类的设计更为常见,我们在ps中编辑图片的时候,直接点击关闭按钮,软件不会立即退出,而是询问你是否保存

下图即为退出ps的时候提示

设计心理学 | 设计中的防呆设计

自锁的概念还可以延伸到 防止用户误操作,或者提示用户的操作是危险操作

设计心理学 | 设计中的防呆设计

锁屏的目的最主要的一个就是防止误操作。

自锁的好处在于 提示用户正在进行敏感操作,预防用户放错(更深一层,用户放错不是用户的错而是产品的缺陷)

反锁

顾名思义就是禁止用户进行危险操作或者无意义操作

设计心理学 | 设计中的防呆设计

上图是三星s6edge的设置选项,其中Developer options是默认关闭的,如果要打开则需要连续点击三次关于设备(记不清了),这属于一个很强的反锁例子。对于80%的用户来说,开发者选项是接触不到的,其中的一些选项属于危险选项,设计者这样的目的就是防止用户进行危险操作,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

无意义的操作

设计心理学 | 设计中的防呆设计

在没有网络连接的时候,刷新。网易邮箱会提示你,网络错误,请确保连上网络。

引导离开

在某些特殊场合,用户可能会陷入一种不知所措的情境下,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来引导用户离开

设计心理学 | 设计中的防呆设计

Window系统中某个软件长时间未响应,就会弹出选项供你选择。

设计心理学 | 设计中的防呆设计

淘宝购物车

这是淘宝购物车,发现你的购物车空空如也,系统提示你下一步动作

好的,以上就是我总结的四种防呆设计,防呆设计来源于工业设计,其出发点都是相同的,就是不要让用户去思考,而我们时时为用户思考。

 

本文由 @qingcai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9755/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25 18:30
下一篇 2017-05-25 20:30

相关推荐

  • APP动效交互|切换动画设计

    功能性的动画微妙,清晰,逻辑清楚,能够减轻用户认知负担,建立更好的人机交互体验。而且,它还可以赋予界面生命力。

    2016-07-14
  • 设计并不仅仅关乎视觉和感受,它要呈现的是事物运作的规律。

    动效能讲述故事。和图片不同,动效能够呈现变化的过程,讲述一段简短而有趣的故事,能够同你进行对话:“嘿,你该看这个按钮了”或者“哦耶!你刚刚完成了一个操作!”不过,动效的目标并不是单纯的娱乐用户,而是帮助用户了解交互的效果和界面中发生的变化,让用户更为有效地使用你的APP。

    2016-10-24
  • 动画的两种类型:移动界面上的功能动画和情感动画

    动画是整个过程的完全独立的部分,必须在评估整个项目时立即予以确认。

    2017-08-04
  • 网页的交互设计and界面与用户体验案例:Nike Tech Pack in store app

    第一段是动效的视频,请注意观看交互效果与配色设计。 图片都可以点击放大,更清楚哦。 原文地址:https://www.behance.net/gallery/26097251/Nike-Tech-Pack-in-store-app 多个作者: Shakir Dzheyranov / Detail …

    2016-01-10
  • 移动端搜索功能设计:3个阶段解析搜索流程设计要点

    这篇文章笔者想和大家聊一聊有关搜索功能的设计,搜索功能是每个内容型APP的核心,它的易用性决定了用户是否能从APP里快速找到自己想找的内容,那么决定搜索体验好坏的关键点又是什么呢?这里我总结了两点,“操作的易用性”和“结果的准确性”。看似简单的两点却有很多的学问,笔者把搜索的交互流程划分成三个关键阶段,“搜索前、搜索中及搜索后”,接下来将从这三个阶段逐一分析整个搜索流程中的相关设计。

    2017-05-11
  • 关于“下一步 ”的设计思考

    用户在使用 App的过程中,总会进入各种页面,并且对于页面之间的跳转, “<” 返回或者物理键均可回溯到上一级页面。但是进入下一级页面的入口,可以是各种操作按钮、缩略图、 tab或者导航切换,在工具性产品中,…

    2016-03-14
  • Axure RP入门第七篇——中继器来实现聊天室效果

    产品经理入门:Axure RP入门第七篇——中继器来实现聊天室效果

    2018-03-24
  • 新交互时代:自然用户界面中的“自然”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个理想的自然用户界面应当能让用户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所要从事的活动上,而忘记界面本身的存在,或者说,界面变得“透明”了。一位印度的同行为当地用户设计了一组用数字笔操作的界面。在进行用户测试时,他对其中一位用户说:“请拿起笔碰一下屏幕。”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一看起来十分简单自然的操作,居然出了问题:这位用户没有用笔尖,而是把笔横过来整个贴在了屏幕上!经询问才知道原来他不识字,也从没用过笔。
    而另一位欧洲的同行为家庭用户在交互桌面上开发了一套软件,包括一些直观的手势交互,例如用两个手指相反方向移动做打开的手势来打开一个虚拟的储物箱。当他向用户家庭演示时,他想考考这个家中正上小学的孩子:“你试试看怎么打开这个箱子?”孩子二话不说,直接用食指在箱子上双击!隐喻指的是把用户界面中的概念比拟为一种人们熟悉的概念或现象,用于解释其交互方式,例如将图形界面元素比喻为大家熟悉的桌面、窗口等等。隐喻越贴切,越为用户熟悉,往往就意味着界面越自然。

    2017-05-14
  • 产品能力(一)——用户体验要素

    上周开始学习梁宁老师的产品思维三十讲,颇有收获。由于内容很多,分几期总结,与大家一同分享。首先说说我选择学习这门课程的理由,产品能力是一个人的底层能力,之所以这么定义,是因为它具有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有限的资源,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向世界交付,并且获得回报的闭环能力圈。下面我正式开篇,结合我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点。一、产品和好的产品人生无处无产品,工作中提交的邮件和报表,生活中给亲人提供的暖心话语和烹饪的佳肴...

    2018-02-12
  • 别让这五种错误毁了你的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从来不易。它需要对用户行为进行深入分析的同时,还要进行细致的计划。尽管新的交互设计不断出现,但并未使它变得更容易一些。如何才能创建令用户满意的使用体验?如果你对交互设计中常见的错误有所警惕的话,无疑就会尽量避开这些错误,从而实现更完善的UX体验。

    2017-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