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逼时,要不要说“我觉得…”?

你可能也碰到过类似的场景,一个撕逼的场景:“考虑到用户的使用场景,用户到这个页面,更关注信息B,而不是A,我觉得,这个页面,更应该突出信息B…”。反驳的声音说:“你觉得,只是你的个人感受、猜测而已,真实的场景和情况,并不是你觉得的那样…”


你可能也碰到过类似的场景,一个撕逼的场景:“考虑到用户的使用场景,用户到这个页面,更关注信息B,而不是A,我觉得,这个页面,更应该突出信息B…”。反驳的声音说:“你觉得,只是你的个人感受、猜测而已,真实的场景和情况,并不是你觉得的那样…”

撕逼时,要不要说“我觉得…”?

也听到过这样的:“TMD,我最烦别人说我觉得…、我觉得…,一听到我觉得,就觉得是不靠谱的,你调研了?有数据吗?,凭什么是你觉得的那样…”

我觉得,这三个字,成了贬义的,成为被反驳、被撕的一个入口。因为这三个字,代表着主观、猜测、个人感受。主观、猜测、个人感受意味着不太靠谱,没有说服力。

撕时,应该避讳说“我觉得”?完全不用避讳,它是中性的,甚至有褒义的色彩。来研究下“我觉得…”。

我觉得,是我们聊天、说话时,出现频率很高的三个字。因为“我觉得”是直觉思维的一种语言表现。

先看看什么是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是指对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对问题答案做出判断、猜想、假设。直觉思维具有自由性、自发性、偶然性和不可靠性。比如你看到一个人,马上就可以看出他的基本特征:高矮、肥胖、乖丑、性格等等,这种“看”,就是感觉,就是直觉思维。直觉思维的语言表达,比如“我觉得…”。和直觉思维对应的是逻辑思维。

直觉思维是对思维对象从整体上考察,调动自己的经验,通过丰富的想象作出的敏锐而迅速的假设、猜想或判断,它省去了一步一步分析推理的中间环节,而采取了“跳跃式”的形式,它是一瞬间的思维火花,是长期积累上的一种升华,是思维者的灵感和顿悟,是思维过程的高度简化,它清晰地触及到事物的本质。

基于直觉思维,再回到“我觉得…”。

我觉得…,是基于经验的

就像上面提到的,直觉的产生不是无缘无故和毫无根据的,它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得出的。所以当设计师说出“我觉得…”,是基于他的设计经验的,甚至多年的设计经验的。经验也是一种比较珍贵的东西,是接触客观事物的总结。我们常说的初级设计师、高级设计师、资深设计师,他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很大一部分就是经验上的区别。如果要谈经验,它是另外一个话题。

我觉得…,是具有创造性的

相比逻辑思维,直觉思维有不稳定性、自由性和不靠谱性,这是它的弊端,也是上面说的,为什么撕时避免说“我觉得…”。但直觉思维又有他的优点,比如:创造性。如果逻辑思维意味着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缺乏开拓精神,直觉思维意味着灵感、顿悟、发散性、创造性。所以说,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同等重要。如果期望做出创新,这时候直觉思维比逻辑思维更重要。

欧几里得五个几何公式,都是基于直觉的。阿基米德在浴室找到了辨别真假王冠的办法。爱因斯坦不仅仅是物理学家、数学家,他还酷爱运动和音乐。

设计,作为一种偏向创新性、突破性的工作,是不是更需要这种创造性的思维?

我觉得…,是具有跳跃性的

上面说到,直觉思维省去了一步一步分析推理的中间环节,而采取了“跳跃式”的形式。这里的跳跃式,意味着速度、高效、快。相比传统行业,互联网发展的很快,我们是不是也很需要这种跳跃性思维?

直觉思维具有创造性、跳跃性、基于经验,有他的优点,但也应该客观看到他的弊端,既上面说到的不稳定性和不靠谱性。如果我们能够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起来,说“我觉得…”的同时,还能基于用户、数据、场景、策略、目标、竞品…用逻辑思维去表达自己想法,也许这样更有说服力。设计作为理性和感性并存的学科,设计师应该同时具备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

设计中的逻辑思维,让我想到了另外一个话题,就是,设计的过程是什么?设计的过程,就是问为什么的过程。设计的过程,是另外一个话题。

所以,不要对“我觉得…”再有任何偏见。当你说时,也要底气十足。

 

作者:minzi,微信公众号:minzishuo,交互设计师,现任职去哪儿网,原搜狐、百度交互设计师。

本文由 @minzi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8456/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21 01:01
下一篇 2017-05-21 03:55

相关推荐

  • 动效在UI设计中的三个关键用途

    动效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将设计以更为成熟的方式呈现出来,它赋予设计以生命力,让产品脱颖而出。

    2017-05-07
  • 非设计专业的学生,如何系统的学习交互设计

    数十万互联网从业者的共同关注!作者:青溪Joanna微信公众号:qingxizhaji(青溪札记)作者投稿早读课发表,转载请联系作者。曾经我也是一名非设计专业的学生,作为自动化专业的硕士希望自学做交互设计,有很长一段…

    2017-08-02
  • 读书会第三期:《交互设计指南》

    《交互设计指南》的作者Dan Saffer是旧金山一家产品设计资讯公司Kicker Studio的负责人,也是交互设计领域的思想先行者,经常在国际进行各种演讲活动。这本书在国内最常见的是2010年发行的第2版中译本,其实它在2006年就有了第1版的英文版,它在10年前的目标读者群是设计行业的资深者,现在很适合交互设计师入门通读。交互设计的4种方法从2003年至2010年常见的交互设计方法论共有4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以活动为中心的设计...

    2018-04-20
  • 申请授权的正确打开方式

    你知道吗,一款APP在安装后的三天内,平均会失去80%的活跃用户。大部分用户使用一次就会卸载。用户想要尝试不同的APP,在使用几天后决定继续使用还是删除它。

    2017-05-21
  • 有效地运用UI动效的4种方法

    约在10年之前,在用户界面使用的动效,大部分是一些广告和闪烁的弹窗。然而到了今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设计不仅是外形和感觉,设计关乎如何运作。

    2017-08-04
  • 关于可用性测试的一点心得

     最近在工作中做了不少的可用性测试,抽空闲的时间总结一下自己的心得,以下是我们团队展开可用性测试的步骤与方法。

    2017-05-28
  • iOS 9人机界面指南(四)UI元素

    文章索引状态栏展示了关于设备及其周围环境的重要信息。默认(深色)内容
     

    2017-05-26
  • 音控音乐播放器"乐流":最懂你的播放器

    不得不说最近这个简单到极致的音乐播放器已经在你的身边成为了话题,大家在讨论这个新颖的设计,我很早就关注到这个爱派派了,最近安卓版也上线了,下载下来做了一番体验,我从UE交互进行了解析,看看这款爱派派做…

    2014-11-17
  • 用户体验要素(上)

    我们天天挂在嘴边的用户体验为什么如此重要?到底什么才是用户体验?在繁忙的生活中,从你起床关闭闹钟到洗脸刷牙再到坐车去公司上班,在这个过程中,和你关联的东西,闹钟、牙刷、牙膏、公交车、地铁等,如果这一系列的事物都没有注重用户体验,早上起床闹钟响了没起来,急急忙忙去坐地铁到公司上班,地铁标识不清晰,你坐反了,很晚到公司,接着被领导大骂一通,灰扑扑的坐到座位上,然而你这一天才刚刚开始,这么糟心的早上让你一天都不顺利。如果没有好的用户体验,你每...

    2018-04-25
  • 交互设计师的60日计划之第七天

    心情由好转糟,由糟转好的一天。 20150803 每次跟老大过方案都深深的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上周基本已经敲定的方案等这周老大回来拍板,跟老大一过就是一堆问题。你的交互稿是要怎么看?跳转关系是怎么样的?这个图文混…

    交互专题 201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