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扁平化设计创造极致的用户体验?

扁平化设计算是秉承了极简主义理念的至亲了——因为它将简洁的思想融入至所有元素的设计。然而,要达成简洁的扁平化设计依旧困难——即需要我们以相同的设计理念为目的,并创造出一套连贯的视觉与功能体验。让我们来了解下,你能够通过扁平化设计为用户做些什么呢?


扁平化设计算是秉承了极简主义理念的至亲了——因为它将简洁的思想融入至所有元素的设计。然而,要达成简洁的扁平化设计依旧困难——即需要我们以相同的设计理念为目的,并创造出一套连贯的视觉与功能体验。让我们来了解下,你能够通过扁平化设计为用户做些什么呢?

如何运用扁平化设计创造极致的用户体验?

隐形设计

删除不必要的样式

练习“隐形设计”最好的方式是做出不抢用户注意力的设计创意。因为如果用户每次都将注意力花费在你的设计上,势必会减少他们沉浸在产品中的体验。而你的目标则是要帮助用户快速、轻松、准确地了解相应的操作与信息。所以,你的设计应该从视觉元素中剥离出来,并能暴露出产品的基本功能。

如何运用扁平化设计创造极致的用户体验?

Dropbox 网站的扁平化设计仅聚焦于内容

充满活力的配色

配色是影响扁平化设计的主要因素

配色是扁平化设计的核心 —— 它可以诠释你的网站页面以及 APP 视图的整体感觉。

如何运用扁平化设计创造极致的用户体验?

示例:Rovane Durso

小贴士:

这是一个不错的材料设计和扁平化 UI 配色指南。

如何运用扁平化设计创造极致的用户体验?

当你选择扁平化配色方案时,扁平化 UI 配色网能够为你提供一个很棒的配色场所。

建议你使用柔和不饱和的色调。因为它们更倾向为你的页面增添艺术美感,而不会由于页面过亮,让读者出现视觉疲劳。

如何运用扁平化设计创造极致的用户体验?

柔和的配色会带给你视觉上的愉悦,并且不会抢页面中主要信息的注意力。示例:thehypeagency

针对柔和的背景,明亮的色彩可以起到突显的作用。请注意,在以下示例中,我们将展示如何使用色彩突显,营造出图像从页面弹出的效果。

如何运用扁平化设计创造极致的用户体验?

在深色的背景中,明亮色彩的图片能够起到引人注目的效果。示例:triplagent

确保 UI 中色彩的可接受性是实施良好视觉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测一测你的调色板,确保你有足够的色彩对比。

注重字体排印

聚焦美学

字体可以告诉用户在页面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同时能让你的设计具备更好的体验。排版也应当尽量简约,因为它能让页面更快地加载,易于用户阅读。极简主义则更是如此。

如何运用扁平化设计创造极致的用户体验?

简单的字体传达出自信和明晰。示例:Cienne

小贴士:

  • 可以考虑在拥有多变的简单无衬线字体系列中,以及主要字体排印的网站上使用扁平化设计。
  • 字体的调性应与整体设计方案相匹配。而针对简单的设计,高度美化的字体可能看上去会有些奇怪。

动效

动效使扁平化设计更以用户为中心

动效能够良好的搭配扁平化的简洁视觉效果。当用户在你的网站或 APP 中进行交互时,他们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 这里什么是最重要的?
  • 我该如何了解接下来要做什么?
  • 我该如何得知我已经完成了相应的任务?

像这样的问题,可能会提醒你是时候使用动效来增强用户体验了。而动效能够更好的感知用户体验并回答这些问题:

  • 它能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并告知用户,如果他/她完成了点击/手势后会发生什么。
  • 它可以帮助你在界面中定位用户,并在视图间提供重点的引导。
  • 它提供了视觉反馈。

你可以通过过渡、动画,乃至 3D 的纹理深度等多重形式来了解基于动效设计的相关元素。

如何运用扁平化设计创造极致的用户体验?

动效使我们能够更好的互动交流,同时让用户更易于理解。示例:Anish Chandran

插图

插图让扁平化设计的理念得以更广阔的延伸

随着扁平化设计风格逐步的分层,自然而然更多的插图形态能够融入其中。

图片比文字更具有说服力,并让体验更加的顺畅。

由于插图更易于让用户理解,合理的制作便可达到信息有效传递的效果。

如何运用扁平化设计创造极致的用户体验?

Intercom 网站使用了信息化插图的形式进行展示,它会引导你聚焦到重要的信息上,而不会让你忽略它。

扁平化设计 2.0

交互体验应当更加直观,并且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解释

当你设计的扁平化 UI 是互动元素时,你将会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即用户需要知道页面中的哪些区域是纯静态内容,而哪些区域是可点击的。目前,设计师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因此,扁平化设计 2.0 的出现便是对扁平化设计的更成熟、均衡的解释。

扁平化设计 2.0 采取了极简主义最佳的方面,并可与拟物化设计共同工作。

扁平化设计 2.0 使用细微的阴影和边缘效应来暗示产品中的可交互性。在界面上,阴影和渐变效果告诉了用户哪些可以点击,而哪些则不能。所以,用户得以更好的理解。

如何运用扁平化设计创造极致的用户体验?

用户更容易通过阴影效果来了解元素的层次结构。示例:Google

在以下的示例中,你可以看到,如何在 CTA 按钮的边缘巧妙地利用细阴影来增加按钮凸起的效果。

如何运用扁平化设计创造极致的用户体验?

Stripe 主页上的主要与次要 CTA 按钮都是针对背景页而制作的。

由于扁平化设计的关键属性使网站变得实用,并且美观大方。它让我们能更加贴近数字化设计的新模式,而其中的功能性与艺术感又能笙磬同音。

感谢你的阅读,如果觉得文章不错,不妨点个赞。

 

英文原文:Best Practices for Flat Design

作者:Nick Babich

译者:IT程序狮

本文由 @IT程序狮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4484/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08 19:57
下一篇 2017-05-08 21:58

相关推荐

  • 朋友圈最近上来几个广告,导致我的朋友圈被讨论轰炸,那么朋友圈的交互设计解析你有兴趣看看吗?还有,朋友圈已死!

    1. 朋友圈的印象 2. 设计上的体现 3. 浅析设计背后原因 4.不足点分析 5.我们向微信学习什么  

    2015-01-26
  • 网页设计中常见的五种交互设计错误

    交互设计 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情。可靠的交互通常需要借助对用户行为的深入分析,然后有针对性的精心策划。可是随着新的技术和新的交互模式的不断涌现,事情就变得不是那么容易了。

    2017-06-05
  • 柴静是个好的产品经理

    这几天,柴静刷屏,有捧有踩。但是从创业者的角度,谨以此文向由文艺青年找准路线之后成功转型的优秀代表柴静,她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还是一位极好的产品经理。 她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互联网的时代如何打…

    2015-03-05
  • 车载系统交互设计畅想Part2:为消除焦虑而设计

    在上一章节中,我试图通过重新设计智能车载中控系统来降低驾驶过程中过多的信息导致的注意力分散问题,我的主要解决方案是通过局部的简单操作配合语音导航来完成任务,并避免驾驶员的双手离开方向盘。在本章节中,通过调研和采访一些新手驾驶员,我总结了一些发现,以启发我通过体验设计来消除驾驶过程中的焦虑现象。

    2017-04-30
  • 双十一之购物车体验

    今年的双十一,你剁手了吗?不管你剁不剁,反正我是剁了。剁手的同时,不妨来看看,电商购物车的哪些设计让你剁了还想剁。本文主要讲四个电商网站的购物车,分别是淘宝、京东、唯品会和聚美优品。

    2017-06-01
  • 交互设计自查表的建立:思路与项目实例解析

    我习惯从层级的角度由高至低地排查各个交互层面可能存在的问题——首先是信息架构与流程这一最高层级,然后是界面的具体呈现,以及基于界面呈现的交互过程,最后才是以上自查中均未涵括的其他特殊情形。(1)确定当前阶段 → (2)阅读设备、数量、所属项目、请购人员、发起时间等基本信息 → (3)确定自己在本流程中的身份(因为部分场景下,当前用户的身份可能有多种可能性,需要用户再做确认)→ (4)在列表区阅读此前的流程历史,必要时可上下滑动或点击查看附件 → (5)确定当前步骤等待自己完成的是什么任务 → (6)执行该任务。

    2017-05-12
  • 社会化分享按钮:一种糟糕的用户体验

    分享按钮被滥用了吗?“通过我们定期的分析,GOV.UK网址被分享到Facebook和Twitter共有14,078次——只占6,800,000总浏览量的0.2%。”“我们删除了FB按钮,Facebook的使用流量增加了。原因如下:用户在其时间表上分享来替代了“喜欢”文章。

    2017-05-03
  • 案例分析:聊聊扁平化设计的六点优势

    著名的艺术家 Edgar Degas 曾经说过,艺术并不是你所看到的东西,而是你让别人看到所看到的东西。平面设计能够通过调整形状、阴影、字体的笔触、字母间距来调整观看者的情绪和感受,在这一点上,它和艺术是共通的。作为目前设计的大趋势,扁平化设计,无疑也具备着同样的特征。

    2017-05-10
  • 交互设计篇|经历一个产品从0到1我都学会了什么

    好的设计不仅能满足用户需求、提升易用性,还能弥补技术上的短板。在经过一个产品从0到1的实现后,对这一点感受的尤其深刻。下面列出几个我产品设计中的教训和收获。图书馆打印插队如果不给出理由则此行为被接受的概率为60%;如果给出一个理解则此行为被接受的概率为94%;甚至在解释原因时只提供“因为”而无实质原因的情况下,此行为被接受的概率竟然为“93%”。足见,“人就是单纯地喜欢做事有个理由”。那么,产品与用户“交流”时,就需要有个“理由”让用户看到自己行为操作与产品回应之间的解释,从而顺应操作规则从而更好的使用产品。

    2017-05-06
  • Project Flow 重新定义人机交互

    摘要 : 渡鸦科技在2015年8月6日晚上召开的Project Flow 发布会,推出了一个服务系统,旨在建设成“只一个APP”的生活场景。 2015年8月6日晚上7点钟 渡鸦科技发布了一款产品,名叫:project flow ,据渡鸦科技负责人 9…

    2015-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