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进阶:一套较完整的轻量竞品调研法

本文作者将介绍自己常用的一套较完整的轻量竞品调研法,一共分为五个步骤。“这个地方怎么不借鉴X产品?”
“那个地方你不要借鉴Y产品,我一点也不觉得好用!”
“这个界面看起来根本不像这类产品的界面啊?”
……


本文作者将介绍自己常用的一套较完整的轻量竞品调研法,一共分为五个步骤。

交互进阶:一套较完整的轻量竞品调研法

如果你是一名设计师,且经常参加方案评审的话,肯定听过这些话:

“这个地方怎么不借鉴X产品?”

“那个地方你不要借鉴Y产品,我一点也不觉得好用!”

“这个界面看起来根本不像这类产品的界面啊?”

……

然后吵上N个小时还是无法说服对方。

最后领导出现,运气不好的话,一句话就可以让你回炉重造。

我以前就经常这样,有时感叹为什么大家都不相信专业?为什么做设计跟打嘴仗一样?国内的设计没救了啊(只是想想而已)……

后来,我从人机交互学术领域接触到严谨的设计论证,自己逐步摸索出一套竞品调研方法。使用了这套方法之后,几乎就很少有人在设计评审的时候跟我就XYZ竞品争论不休了。即便是外行人,也不难说服了。

现在回想一下,以前我之所以经常被质疑,也是因为自己拿不出真正具有说服力的证据。专业性是需要自己证明的,而不是头上这顶“设计师”的帽子天然赋予给我的。国内的设计很难得到专业的尊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设计师也不懂得拿出真正看起来专业的东西却也是一大问题。

下面介绍我自己常用的这套较完整的轻量竞品调研法。先总结一下,分为五个步骤:缩小范围、初步调研、竞品对比、细节分析、调研报告。

1. 缩小范围

你设计的产品很有可能有非常多的竞品,所以缩小调研范围非常关键。通常来说,按照正确的方法选取5~10个竞品仔细研究就足够有说服力了。

问题是不同的竞品之间,谁好谁坏很难说准。但如果你从以下渠道获取信息,就很少有人会提出质疑。

权威机构

例如:世界银行、各国政府等。

  • 好处:足够权威,没什么好质疑的。
  • 坏处:这些机构很少针对具体产品给出数据。

专业调研机构

例如:Forrester Wave、艾媒咨询等。

  • 好处:有专业的调研能力,又站在第三方的视角,算是业界公认。
  • 坏处:不能保证信息的完全准确。国外的调研机构可能对国内的情况不了解,而国内的机构有可能因为利益而欠缺公正性。

Forrester Wave一份关于中国公有云市场的报告:

交互进阶:一套较完整的轻量竞品调研法

艾媒咨询对国内音乐APP的报告:

交互进阶:一套较完整的轻量竞品调研法

已发表的学术研究

例如:Google Schoolar等。

  • 好处:这种个人的学术研究如果碰巧研究的是你想要调研的行业,那么你就不用自己去大海捞针,直接用别人整理好的信息就够了。
  • 坏处:这种学术研究很少针对具体的产品,找到可用内容的几率不高。

大数据分析平台

例如:Google Trends、百度数据等。

  • 好处:数据较为真实客观。
  • 坏处:通常只能表达一家之言,不同的平台给出的同一种数据可能不一样。

Google Trends:

交互进阶:一套较完整的轻量竞品调研法

百度2013年Q1移动应用报告:

交互进阶:一套较完整的轻量竞品调研法

2. 初步调研

别人的分析终究还是无法适应自己的情况,所以亲自体验竞品才能够真正让竞品转为对设计的帮助。体验的方式又很多种,可以视情况选择。

专业调研机构

像Forrester Wave这种调研报告里面不但会提供行内排名,还会提供一些竞品分析和客户反馈信息。

  • 好处:对理解不同竞品对比差异有很大帮助。
  • 坏处:这些分析不会很细致,终究还是需要更进一步的调研。

亲自试用

  • 好处:能够掌握一手信息,有作为一个用户的最真实的感受。
  • 坏处:可能花费较多时间甚至金钱(购买服务等),而且对于一切较为复杂的产品(例如专业工具),可能完整体验非常困难。

用户访谈

找到使用这些竞品的用户,于他们交谈讨论,询问他们对这些竞品的看法。

  • 好处:真实用户的想法比设计师本人的想法更为可信。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产品,通过用户访谈你可以大大减少逐个研究竞品的方法。
  • 坏处:找到足够的对应用户并不容易。用户很容易告诉你哪里不好用,但却不容易让你知道哪里好用。

论坛反馈

有些竞品会提供用户论坛,或者公开用户反馈和建议,你可以直接去那里寻找信息。

  • 好处:你可以了解用户整理对竞品的想法,而不是你一个人或者某几个用户的想法。
  • 坏处:提供这种渠道的竞品不多。

3. 竞品对比

虽然竞品的范围已经缩小到5~10个,但是真的直接拿这些给别人去讲,还是有点多了。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找出每个竞品最擅长的一个或几个部分。在调研和讲解的时候,只要关注每个竞品最擅长的部分,就已经足以拼凑出一张有足够借鉴价值的行业全景图了。

这张行业全景图的依据是什么呢?就是上面从两个步骤“竞品排名”和“初步调研”综合分析而来的。

如果你想让这张行业全景图更加详细一些,甚至可以画一张表,将所有的关键考察维度列出来,给每个竞品打分,最后整理出一张图表。

如果维度较少可用雷达图,如果较多,就只能用柱状图了:

交互进阶:一套较完整的轻量竞品调研法

4. 细节分析

做到这个份上,你的对整个行业应该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专业性也够了。那么接下来就要将这些背景知识转为实际的设计。

针对每个竞品,仔细研究(最好是试用)他们擅长的部分,记录为什么他们做得好。这通常是由一些设计细节组成的。你可以通过截图、录屏等方式记录下来。

这一步并不难,但是如果没有前面的铺垫,你的细节调研就算自我感觉再良好也难以服众。

5. 调研报告

虽然前面做了这么多,但是如果没有调研报告,那么做了就等于没做。每个人的风格和习惯都不相同,我这里只给出三点关键建议:

  1. 这种专业性较强的调研报告不需要多酷炫多装逼,只要像你真实的思路、方法和结果,用清晰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好。千万不要为了“好看”而损失了细节。
  2. 虽然需要凝练总结,但也不要怕堆积数据、来源、引用等信息。这些信息虽然没有人会仔细去看,但是至少能够证明资料的可靠性和你的专业性。
  3. 永远都要有全局观,记住体验设计不过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一环罢了;产品竞争力可能又只不过是支撑团队/公司的一环罢了;而团队/公司也不知不过是你职业生涯中的一环罢了;再退一步,你的一份职业也不过是你人生中的一环罢了……你能够把大局看得越清楚,走弯路的几率越低。

 

作者:Z Yuhan

来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26391888?group_id=836964055053905920

本文由 @Z Yuhan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2738/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02 18:42
下一篇 2017-05-02 20:37

相关推荐

  • 产品能力(一)——用户体验要素

    上周开始学习梁宁老师的产品思维三十讲,颇有收获。由于内容很多,分几期总结,与大家一同分享。首先说说我选择学习这门课程的理由,产品能力是一个人的底层能力,之所以这么定义,是因为它具有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有限的资源,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向世界交付,并且获得回报的闭环能力圈。下面我正式开篇,结合我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点。一、产品和好的产品人生无处无产品,工作中提交的邮件和报表,生活中给亲人提供的暖心话语和烹饪的佳肴...

    2018-02-12
  • 交互设计新人必看:怎样让你的线框图发挥出真正价值?

    当一个想法出来之后我们都知道先用线框画下来,但是画着画着,总觉得不对劲,总觉得加上视觉元素之后才能真正看出效果来。原作者:Dustin Senos翻译:zhuyuxuan地址:http://www.ui.cn/detail/148272.html转载请经…

    2017-08-01
  • 交互设计师必备的9种能力(下篇)

    让我们继续来跟着大饼哥来看交互设计师必备的9种能力。

    2017-05-15
  • SEO营销之浅谈用户体验

    好的产品不是做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任何一个产品都不可能一招致胜,都需要不断的打磨,改进,尝试过失败之后,才能更为光彩的进入用户的视野。在这个反复修改的过程中,大家提到最多的词恐怕就是“用户体验”了,没有之一。今天,山哥就来跟大家交流一下我对“用户体验”的理解,希望各位看官手下留情。什么是用户体验标准定义:人们对于针对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认知印象和回应。通俗讲法:这个东西好不好用,用起来方不方便。总的来说,用户体验是用户...

    2018-03-23
  • 5步快速制作移动动效

    Sketch+Keynote双剑合璧:5步快速制作移动动效 2014年,Facebook推出了新闻阅读应用Paper,诸多交互细节与炫酷动效启动了界面设计的新时代,Google的Material Design更是将移动动效提升到了app基础体验环节的高度。…

    2015-04-11
  • 超全面的APP数据图表展现方式深度总结

    之前研究过一段数据图 表的最佳表达方式,随着手机端应用层出不穷地发展,这次将数据图 表的表现延用到手机端。相比 Web 端展示数据的空间优势,要兼顾手持设备的便捷、简明而重点的特质,手机端该如何取舍?是否有更加合适的表现方式?下面是翻阅或试用了各种有数据的 App 后,将手机端应用中值得借鉴的部分做了小小的总结,也让我自己对不同数据图表 的特性有更深的理解。

    2017-05-30
  • 百度用户体验总监刘超下课,HR内部贴称其“给百度同学造成严重伤害”

    百度用户体验总监刘超因演讲太low被嘘事件又有了进展,就在刚刚,又有网友晒出一张百度内网的帖子,告知员工“公司决定将刘超从百度管理团队除名”等信息,发帖者为“BaiduHR”:截图很快在微信朋友圈流传,但百度公关在相关朋友圈下面没有辟谣。以上帖子,可能是今天(7月3日)早间流传的、刘超在百度内网道歉原帖的最新回复,刘超在百度内网的道歉信如下:刘超在信中称,由于个人重视程度不足、演讲语言和穿衣不恰当的问题,导致在IXDC会议上演讲被嘘,后...

    2018-02-03
  • 【用户体验.春节特辑】理清儿时的记忆 找回逝去的情感(总第270期)

    亦可访问www.koushutianxia.com了解详情编家谱   修家史   留视频建祠堂   亲互动   传万代总第270期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们追求物质、追求理想、追求个性……而不去回望来路,不去寻求亲情和血缘所带来的归属感。“游子的情怀”和“漂泊的现境”总是让我们不由自主的追问自己:是否我们必须要失去我们最宝贵的东西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们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到底又是为了什么?我出生在安徽的一个小城里,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我...

    2018-02-21
  • 被忽略的交互设计本质

    谈论交互设计本质是起源于日常的很多谈论,不管是向朋友介绍自己从事“交互”相关岗位,还是需要向亲戚通过三言两语解释自己的工作内容;甚至在工作的上下游沟通中,也经常会被问道“你怎么就判断用户是这么想的”“产品如何从0(概念)到1(页面界面)的”;这些问题促使我想要追本溯源,捋顺一下交互的由来、工作内容,以及依照什么方法执行等问题。(1)把冰箱门打开→ (2)把大象放进去→ (3)把冰箱门关上(1)要充值的手机号码→(2) 确认充值多少钱(用“确认”是因为很多软件提供了默认金额)→ (3)付款搞定。

    2017-05-15
  • 如何打造极致用户体验

    积少成多的细致用户体验才能打造颠覆性的产品,颠覆性产品不是一日而成,本文主要帮助大家深入思考用户体验。在移动app产品设计中我们追求2秒定律。即2秒内打开app就让用户知道它是谁?它能做什么。而这些设计中的疑问汇总到一起,就是产品的极致体验都来源一个考量指标:用户感知度。

    2017-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