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加载:尝试分析这种自动加载的交互方式

网站运营者的目的是为了增加阅读量,用户停留时间。而大部分用户一般是比较迷茫的,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读什么。


网站运营者的目的是为了增加阅读量,用户停留时间。而大部分用户一般是比较迷茫的,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读什么。

预加载:尝试分析这种自动加载的交互方式

我们在浏览一些以内容为导向的网站(比如一些UGC阅读类和新闻类网站)时,最频繁的操作就是:浏览文章列表然后点击阅读某一篇文章,阅读完毕后再切换到列表,选择自己要浏览的下一篇文章。但是我在使用品玩这个网站的时候,我发现阅读某一篇文章完毕后可以自动加载另一篇文章,然后用户只需要一直的滚动滚轮就可以进行下一篇文章的浏览。对于这两种不同的交互方式,我想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对比一下两者的优劣势:

传统交互方式:

阅读完某一篇文章后,关闭该标签页面,然后浏览文章目录,再点开下一篇文章。

这种交互方式较为普遍,所以其优势也显而易见:用户接受程度较高,用户习惯较为成熟,不需要任何学习成本就可以进行操作。用户自己把控较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安排进行阅读。

但是它有下列的几个劣势:

  1. 用户操作步骤较多:用户执行关闭页面、浏览目录、打开新的页面这样3步操作。
  2. 用户停留时间较短:当用户带有目的性的点开某一篇文章的时候,如果读完文章后已经解决了自己的需求,用户可能就会关闭该网站或者app,从而无法增加用户使用时间。
  3. 如果在网络不好的情况下,从整个体验上较为缓慢,需要等待网络加载时间。

预加载下一篇文章的交互方式:

当用户阅读某一篇文章的时候,滑动滚轮自动加载出另一篇文章的标题和内容。

其针对不事先预加载的模式有以下的优势:

  1. 当用户阅读完某一篇文章的时候,滚轮滑到底端已经预加载出下面一篇文章。这样的交互方式完整流畅,从体验上来讲没有停顿性。提高了用户体验。
  2. 假如用户是抱有目的性的操作,当阅读完这篇文章后很自然的加载出另一篇文章,如果这篇文章用户刚好有所兴趣,那可以继续读下去,这样可以增加用户的停留时间;如果用户是没有目的性的随意浏览,那这样的操作方式则会更加贴合用户的操作目的。
  3. 这样的阅读其实相当于一个变形的timeline形式,在其他的软件等已经有培养了一部分的用户习惯,所以用户也比较容易接受。

但是它也有自己的缺点:

首先是这样的交互方式有种强迫用户阅读的感觉,如果文章内容有不适合或者用户自身就对其他文章不感兴趣,则会引起用户的反感。

其次,虽然用户没有手动跳转页面进行操作,但是其本质还是URL的一个跳转改变,相当于替用户做了决定,如果是自主性比较高的用户,会有得不偿失的效果。

前一段时间知乎上面曾有过这样的交互方式,但是后来改为了左右滑动切换答案。其原因是我觉得是用户在阅读答案的时候,是带有目的性的,明确目标为解决关于该问题的困惑或者增加关于此类的知识,而当我已经明确认为了这条答案对我无益的时候,我却还要翻到最后才能浏览下一条答案,所以左右滑动切换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从业务需求、用户需求、用户体验路径这三个方面分析此交互方式

业务需求:在此种交互方式的情景下,业务目标和业务目的都比较明确。即提高网站的UV,曝光率,吸引更多的用户浏览,提高网站的品牌价值。

用户需求:首先这种情景下的目标用户为对网站提供的内容感兴趣的一些人,其场景主要为在碎片化时间的浏览以及用户专门在该网站找到某一篇特定的文章进行浏览查看。行为就是进行不同的文章浏览,体验目标是获取知识,开豁视野。

用户体验路径:针对第一种情况,用户的整体路径为①打开网站②找到某一篇感兴趣的文章③阅读浏览④阅读完毕,开始浏览下一篇文章。针对第二种情况,用户体验路径可能就比较单一了,只有打开网站,找到文章(如果用户是从某个链接打开文章,则这个步骤都没有,而现实体验中这种情况还较为普遍)然后阅读完毕关闭网站。

总结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网站运营者的目的是为了增加阅读量,用户停留时间。而大部分用户一般是比较迷茫的,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读什么。而有些带有目的性的用户在阅读完毕后可能就不会再使用网站,所以这类用户至少从该次的使用上并不是网站所期待的目标用户。

结合上面的分析,我觉得预加载这样的方式在这种情境下十分的适合,容易增加用户时间,快速打到业务目的。同时在用户体验上面也没有太大的割裂感,较为完整统一,接受程度上也不会存在太大的差异。

 

本文由 @执迷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2291/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01 06:06
下一篇 2017-05-01 08:09

相关推荐

  • 影响网页内容的七种设计误区

    如果你的设计当中出现了这些问题,请不要担心。它们的解决方案并不复杂,通常也不需要经过复杂的重设计来完善,只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即可。

    2017-05-03
  • Axure RP 7.0软件安装教程

    如何在软件屋下载软件?目录查询编号首页回复编号点击链接输入密码提取文件点击查看详细步骤Axure RP 7.0安装资源下载地址:链接:https://pan.baidu.com/s/1rafwH1U密码:m6fo安装中有任何问题请咨询软件屋私人微信:wei-c-q-186软件介绍:Axure RP是一个专业的快速原型设计工具,让负责定义需求和规格、设计功能和界面的专家能够快速创建应用软件或Web网站的线框图、流程图、原型和规格说明文档。...

    2018-03-04
  • 交互设计控件之按钮设计

    ♝点击上方“交互设计学堂”关注我们,送电子书一.主按钮和次按钮很多按钮是成对出现的,比如“确定”和“取消”。一般情况下,按钮会有主次之分,一个按钮是我们期望用户去做的,另一个按钮是在特殊情况下才去做的。主次按…

    2017-08-04
  • 鱼和熊掌——关于产品更注重功能还是更关注体验?

    “你从来不会因为产品功能而赢得用户,但他们会因体验慕名而来——关于快速使用最小可行化产品MVP(注:国内通称为‘试错’)快速进入市场指南”——by Lee Dale 基于这样一个背景,你需要重新考虑你的产品设计——摒弃罗列功…

    2015-07-18
  • 译文 | 用户体验要素之连接性

    科技推动社会的发展,也改变着人机交互的模式和服务方式。科学家创造了先进的科技,设计师们则将这些前沿的科技融合在服务日常民生的产品中,更好的为用户服务。当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成熟后,设计师就将AI技术整合到汽车中来辅助司机驾驶;当低功耗蓝牙技术成熟后,设计师就将iBeacon连接到商场的销售服务体系中… 如何将不同的技术、产品连接在一起来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就是下面译文中将要阐述的。下面进入译文。

    2017-05-29
  • iOS和Android规范解析——简易菜单、简易对话框和弹出框

    今天的这几个控件的中文名字,在网上查了半天,没有找到统一的叫法,所以自己翻译了一下:简易菜单对应的是MD(Material Design,下同)中的Simple Menu;简易对话框,对应的是MD中的Simple Dialog,弹出框对应的是iOS中的Popover。

    2017-05-02
  • 在交互稿中,应重视「键盘类型」的标注

    在交互稿的标注中,我们经常会忽略键盘的说明,这是不对的。键盘在用户的交互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多个输入框的场景下。

    2017-05-13
  • APP框架之提示框架

    某日和iOS开发聊天,说到iOS规范里没有安卓中的Toast形式的提示。我有点惊讶,仔细回忆iOS的交互规范,似乎是有。后来找来书确认了下,竟然是没有。遂把这个框架整理了下,在文中同时也强调下Android的交互规范的差…

    2016-09-29
  • 查遗补漏!可能你从未注意过的7个用户体验设计细节

    优秀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是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从最早的设计阶段便已经开始。所以,完成产品所有的部分之后再想办法为其补做“用户体验设计”是不可能的——你需要打一开始就就将其放在心上。

    2017-05-24
  • 精髓干货!一组精挑细选的用户体验设计网站和书目

    精髓干货!一组精挑细选的用户体验设计网站和书目 学校可以为你传授很多知识,但是有些职业学校教不来,产品经理、用户体验设计师、交互设计师、程序员鼓励师这样的职业都在此列。这样的职业通常都有几个显著的特性…

    2015-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