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要懂心理学の眼见非脑见

文章目录[隐藏]

我们一般认为,当我们观察周围的一切时,眼睛会将看到的信息传输给大脑,大脑再对信息进行处理,让我们感受到真实的世界。但其实不然,脑见并非眼见,因为大脑总会解析眼睛看到的所有信息。试举一例,请观察下图:

卡尼萨三角

你会“看见”图中没有的三角形

你看见了什么?你第一眼可能会看到一个黑边三角形,上面叠了个白色倒三角。其实图上什么三角形都没有,有的只是些零碎的线条和3个有缺口的圆。大脑 认为图上应该有一个倒三角形,于是就凭空创造出了一个。1955年,这一独特的错觉由意大利心理学家Gaetano Kanizsa发现,后以他的姓氏命名为“卡尼萨三角”(Kanizsa Triangle)。

大脑会偷懒

为了更快地解析周围的世界,大脑会投机取巧地偷懒。大脑每秒要接收约4000万次的感官信息输入,并试图完全解析出它们的意义,所以它会根据以往的经验,猜测我们看见了什么。经验法虽说十拿九稳,但有时也会出错。

合理运用形状和色彩可以影响人们所见。图1-3展示了色彩如何使人注意到特定的信息,通过变化颜色区域,传达出的两条信息截然相反。

战争与和平

色彩和形状能影响人们所见

在黑暗处,余光看得更清楚

人眼有700万对亮光敏感的视锥细胞和1.25亿对弱光敏感的视杆细胞。视锥细胞集中于视网膜中央凹处,在视觉的中心区域,而视杆细胞则主要分布在外围。所以在弱光环境下,使用余光观察会比直视看得更清楚。

视错觉之错

视错觉就是大脑错误解析视觉信息的现象。在下图中,左边的竖线看上去比右边的长,但其实两条线一样长。1889年,Franz Müller-Lyer设计了这一图案,因此该图被称为“缪勒-莱尔错觉”(Müller-Lyer illusion)。这是最早的视错觉图案之一。

缪勒-莱尔错觉

人的视觉是二维而非三维

光线通过角膜与晶状体进入眼球,晶状体将影像聚焦在视网膜表面。在视网膜上,即使是三维的物体,呈现出的影像也是二维的。这些影像被传送到大脑视觉皮质并被识别,例如大脑会想:“哦,我认出那是一扇门”,从而重新将二维影像转化为三维物体。

视觉皮质汇总所有信息

John Medina(2009)认为,视觉信息以电信号形式传输到视网膜后,会汇总为多达12条不同的信息。其中,有几条阴影信息,还有几条运动信息,诸如此 类。大脑视觉皮质接收这些信息后,由不同区域分别响应和处理对应的信息,比如,一处专门处理40度角的斜线,一处专门处理色彩,一处专门处理移动状态,另 一处专门处理边线,等等。最终,所有信息只被整合为两条信息:一条是移动状态(物体是否正在移动),另一条是位置(物体和观察者的位置关系如何)。

小贴士

  • 别人在你的网站上看见的内容未必符合你的设想,他们的个人背景、文化水平、对眼前事物的熟悉度以及期待看到什么,都会影响他们的观察结果。
  • 你可以设计物体的展示方式,引导别人注意特定的内容。
  • 更多讨论内容请关注:学堂群:156360020 | 微信号:Aioued | 新浪微博:艾欧交互学堂

原创文章,作者:ioue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1526/

(0)
iouedioued
上一篇 2014-11-26
下一篇 2014-11-26

相关推荐

  • 用户体验 | 6个细节成就了今天的X1 Carbon 2018(上篇)

    时光穿梭回到2012年,第一代ThinkPadX1 Carbon发布的时候的心情我清晰的记得。Think的意志清晰而明确,效率大屏+高强度轻薄+黑色商务气质。对于未来移动办公的理解,高端ThinkPad是什么样?如今的ThinkPad X1 Carbon 2018(Gen6)便是答案。Yonemochi San曾经坦言,曾经打造的ThinkPad X300正是如今X1 Carbon系列的“祖父”。碳纤维材料的应用,如出一辙的轻薄,不一味...

    2018-03-10
  • 从这几个案例入手,学会设计APP注册流程

    从注册这点小事儿上看如何提升细节设计和用户体验,希望对一些新入行的童鞋有所帮助。

    2017-05-25
  • 最浓缩的概念:交互是什么?交互的本质及如何理解

    在使用一种产品或东西的整体过程。而无论这个使用行为是有无目的导向。本身这个过程,即是交互的本质。而任何一个交互的过程中必定存在交互对相,及交互的媒介。在这里,我先声明一下哦。以下的分析过程可不那么容易跟得上,思维与对生活细节观察力不够的,请直接跳过。但,以下的内容是当年我在新加坡修用户体验时,在交互过程一环中的必修环节。做好心理准备,那就开始看吧。题外话:而如果想改进这一环节,那么在提升交互环节的效率方式手段上,也无非只能是,1,提升硬件能力来加速。2,减少多余软件操作环节。3,有无改变硬软件间关系的其它模式?题外话:而如果想改进这一环节,那么在提升交互环节的效率方式手段上,也无非只能是,1,提升硬件能力来加速。2,减少多余渠道操作环节,如展开一个个目录,或通过其它模式打开。3,提升系统本身效率。产品设计的体验层级关系:
    核心层:产品本质体验层。---这产品是为达成什么用户目的而生的。
    中间层:产品使用过程中的体验层。---这就是我们所有产品中的交互层。
    最表层:产品的视觉体验层。---这部分就是UI〜我们也知道约炮软件其实并没有什么用,但为什么能相对留存久呢?也就是在于用户在心理层上有侥幸心理。同时加上其在媒体上潜意默化的某某成功的宣传。所以,让用户的心理否定延后。所以,相对来说,知道没什么用,但还是久留一下看看。但大多有头脑的。基本上也在一段时间后最终放弃。

    2017-05-25
  • 交互进阶指南:如何扫除交互设计路上的3大障碍?

    目前网上基本没有对做交互设计师的难点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基于这个原因我总结交互设计师的三大障碍以及如何扫除交互设计师路上的3大障碍。

    2017-04-29
  • APP动效交互|切换动画设计

    功能性的动画微妙,清晰,逻辑清楚,能够减轻用户认知负担,建立更好的人机交互体验。而且,它还可以赋予界面生命力。

    2016-07-14
  • 如何平衡广告盈利和用户体验?

    如果你是一名手机应用开发者,你肯定知道广告可以为你的应用提供巨大的收入潜力。可以说手机应用就是在为流量主下金子: 到2020年,将会有高达1890亿美元的收入,而其中仅应用内广告带来的收入就会达到1170亿美元。事实上,我们最近对1000多名应用程序开发者进行了调查,发现高达84%的人承认他们通过广告将应用变现 —— 61%的人声称广告带来了最多的收入。但是,一如既往,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作为一名应用开发者,你要负责确保用户的使用体验,...

    2018-04-06
  • CHI2017 交互设计在较热门的研究领域如何继续创新?

    什么是CHI?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学术会议SIG CHI,全称Special Interest Group on Computer-Human Interaction,顾名思义,这是研究人与计算机互动的一个学术会议。但希望大家别被「学术」两个字吓到,因为这个会议…

    2017-05-31
  • 用户体验是玄学吗?

    恍恍惚惚又是一年年底。又到了设计师们的“季节性迷茫期”,最近我的公众号后台经常接到好多朋友的信息,自己行间透露着迷茫和不自信。大的趋势和节奏还是和去年一样,有些视觉设计师询问我如何转UI,有些UI设计师问我如何才能培养产品思维…其实大家都在迷茫,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个用户体验相关的综述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找准自家的定位有帮助。我最初是一名UI/视觉设计师,然后随着一步一步的发展,给自己的目标也在发生变化,我现阶段给自己的最终定位是成为一名用...

    2018-02-06
  • [交互设计]2015最有趣的动效!(请在wifi下观看)

    以下优选Medium部分交互设计素材,拿去不谢! 切记wifi下观看! Kick Push by Markus Magnusson Wizard Clap by Markus Magnusson Rambow by James Curran Depressed Slurp Cycle by Jona Dinges A rabbit flying i…

    2015-12-02
  • 交互设计中的人为本与用户需求究竟谈的是什么?

    以人为本和建立用户需求,是开展交互设计的首要任务。以人为本指的是:理解用户,理解人的感知和认知的本质,分析用户的思维模型。如何理解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两种理解:人本工具论之说和人本实质伦之说。人本工具论:这是从统治者角度出发的,出于实现自身利益的需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手段。这是伪以人为本、虚假的以人为本。人本实质伦:这是从人的立场出发,以人的自身角度研究问题的“人本观”作为出发点。在满足人的需求时,还应考虑对交互系统可持续发...

    微信热点 2018-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