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浅谈“什么是好的社交产品?”

  t01e1e36d6f5de29fac
        最近密集参加了几场和社交有关的活动,引发了一些思考。就如同大部分投资人认为的一样,社交领域是一个进入门槛很低的领域,似乎任何人都可以进来试试。其实这句话的背后,有3个深层次的意义:
1. 投社交,对于投资人来说,也是很低门槛?
  随便一个投资人(包括我这种入行没几年的,很容易从社交产品切入投资领域)都可以认为自己很懂社交,瞎扯扯几句,有DAU/MAU的感觉就可以随意判定好坏了。但事实上门槛很高(因为胜率很低),这就好比太极拳,谁都可以比划两下,看似轻轻松松,其实一套拳打下来,汗如雨下,功夫了得。
2. 做社交,跨界的对手可能很牛逼,或者更牛逼?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门槛低,所以谁都可以试一试,几乎我身边很多朋友,甚至于大学同学,创业的第一个方向都是社交。并且纵观全局,这几年上市的社交领域的公司,微博/陌陌,创始团队都不是所谓“社交科班”,都是门户背景的;还有最近一些找到momentum的公司,nice/无觅/same/小红书/in,都是潮流媒体、阅读产品、咨询公司以及电商出来的,也都不是科班。既然不是科班,也就是说BAT的背景对于判断可能是失效的,也就是说,在这个池子里的每一个人,都不应该随意轻视“新进入者”。当然,网易系和百度系的高管在最近一些上量很快的产品里是创始人,前者抓调性和营销很棒,后者抓技术和数据挖掘很厉害。
3. 玩社交,是一个early adopter很容易参与的事情?
  社交应用,我认为是所有app里最容易获得“early adopter”的类别。什么是early adopter,是一群只占15%总目标用户,但是极爱冒险,极爱尝试新品的人。社交产品特别像衡山路或三里屯的酒吧。所有的名字起得还不错的社交产品,稍微做做推广,积累个几十万用户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early adopter是最容易欺骗人的,他们爱玩,但其实也走得快,他们可能尝试几十个社交app,但是最后都会无情的离开。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创业者,要多多关注百万用户量级以上的生态和数据,可能才是有意义的。
---
究竟什么是一个好的社交产品,我认为可以看下面4个方面,战术层面:
  1. 做口碑,靠人性的光辉。
什么是人性?比如,对弱者的关怀,对强者的崇拜,对完美的追求,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对于求真的迫切。人性,是最有口碑传播力的一种力量,因为它能代表真善美,符合人性的产品,体现在能够帮助用户获得安慰、获得知识、获得生活方式等等。典型的产品,是豆瓣和知乎。
2. 做启动,靠野性的力量。
什么是野性?比如,对性的渴望,对隐私的窥探,对仇人的重伤、对名人的嘲讽、对老板的抱怨、对弱者的挖苦、对弱者的歧视的等等。野性,是最能吸引用户来试一试的地方,一个好的野性产品,可以把按摩房做的像电影院,可以把游戏机房做的像私塾。典型的产品,是陌陌和秘密类。
3. 做人群,靠规则的潜力。
什么是规则?比如标签,遵循规则意味着一种归属,这种归属可以方便用户找到和剔除不必要的杂音。如果规则是打标签为王,那么爱秀名牌包的人,如果好职位title为王,那么在职场得意的人,最容易获得关注。好的规则,可以剔除杂音,可以聚拢精英。典型的产品,是nice、脉脉、小红书。
4. 做长线,靠技术的牛逼。
什么是技术?技术,可以解决高并发、可以让不活跃的用户开口,可以匹配一个相见恨晚的用户给你,可以将音频和视频以最低成本和最快速度展现给用户。同样的产品,走到几十万DAU以上的时候,无论是用户增长还是成本控制,技术的高低决定了一切。这时候,门槛已经摆在那里。典型的产品,是YY和Gif快手。
---
 然而,更严格的说,其实一个好的社交产品,不等同于一个划时代革命性的社交产品,也不等同于值得投资人豪赌的社交产品。有了下面2个亮点,才是值得搏一把的,战略层面:
  1. 新的内容和关系
关键在于“新”,回想起当年为何人人微博微信让用户如此兴奋的原因,从关系讲,人人让我与大学同学产生前所未有的虚拟交集,我还拓展到了同校的其他班级同学,从内容讲,我们分享了各种日志。微博也是一样,新的段子手和大V的言论得到展现,和大V互粉也是格外的令人兴奋。微信就更不用说了,爸妈因为通讯录的导入,瞬间和他们的小学同学聊起来了。这三个产品,异口同声的让用户找到了新的关系和新的内容。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关系在先,内容在后。”,现在很多的社交产品,太过强调内容,搞了一堆所谓搞笑的东西放在里面,其实用户是把产品当做娱乐小报来看的,这是很可惜的。
2. 创始人:洞察力+定力+魅力
  一个革命性的社交产品的创始人,需要如下3个素质:
 第一,是洞察力。社交关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规则。对于人性的把握,是我最渴望看到的。我希望创始人能够花路演90%的时间,来描述他对于产品用户的典型画像,用户在产品里到底在做什么,用户做什么是他关心的,用户为何会持续这么做下去,用户为何会激动,用户何时会回来。用户用户用户。这需要强大的洞察力。
第二,是定力。社交产品,不是在爆发中辉煌,就是在爆发中灭亡,这需要创业者有面对大流量和爆发后的定力,比如最近的足记,之前的脸萌和魔漫相机。同时,因为社交的商业化非常靠后,所以需要创始人有足够的人格魅力来稳住团队,这需要强大的定力。
第三,是魅力。在流量和开发需求越来越多的时候,寻找到更棒的技术和产品人才,并且由于路比较长,所以每一轮融资都需要创始人能够应付过来,因此,这需要强大的魅力。
---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总结,总而言之,社交不好做,做好了不得了。

原文来自:信息与交互设计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4605/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5-04-04
下一篇 2015-04-06

相关推荐

  • 对交互设计的思考(译文)

    本文是一篇译文,介绍了国外设计师对于交互设计师的现状和他认为的理想状态的思考。老外的思路还是比较清奇的,在这里介绍给大家。数字革命对于有好奇心的人来说就像是淘金热。没有人知道数字媒体究竟是什么,但它实实在在的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它是一个新的未知的领域,等待用新的艺术形式,设计和方式来填充,以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然后,世界就变成了下面这样:这是怎么回事?1.基于技术思维的交互设计交互设计从数字技术革命中应运而生。所以就像工程师一样,设...

    2018-02-02
  • 【整理】交互设计七大标准

    1交互设计七大标准(1) 菲茨定律(Fitts'Law)2交互设计七大标准(2) 希克法则(Hick’s Law)3交互设计七大标准(3) 神奇数字 7±2 法则4交互设计七大标准(4) The Law Of Proximity 接近法则5交互设计七大标准(5) 复杂性守恒定律6交互设计七大标准(6) 防错原则7交互设计七大标准(7) 奥卡姆剃刀定律(简单有效原理)请关注公众号“UX设计艺术中心”,学习更多转载此文,请署名原作者及来自微...

    2018-03-15
  • 搜狐设计师:我从产品经理转为交互设计师的经验总结

    从正式入职搜狐到现在已经四个多月,刚刚从产品岗来到了设计组转成了一名交互设计师 。今天来聊聊这个转变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对职业迷茫的同学有帮助。

    2017-05-25
  • 移动端下拉菜单交互

    通常在PC上常出现的下拉菜单,在移动端上都是用什么交互来实现的?将最近项目里碰到的情况总结一下。 1. 层级设计,以iOS为代表 iOS系统日历 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做法,外露设置名称和默认设置项,将全部设置内容放…

    2016-03-22
  •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交互设计师

    第一篇:Cooper《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交互设计师》    我们收到很多来自学生和可用性从业者的邮件询问如何成为一名交互设计师,需要什么样的背景才能进入这个行业,怎样才算优秀的交互设计,需要什么样的实际技能和经…

    交互专题 2016-10-26
  • UX案例学习:HubSpot如何重新设计他们的主页

    这个故事就是一个设计师如何集中研究,协作,坚持以用户为核心为底线,安排一份紧凑的时间规划。

    2016-08-24
  • 从实际案例出发,说说交互文案设计的几个原则

    想必大家都见过下图所示的著名的“交互文案”反例吧?如果文案写成这样,无论设计师在文案出现方式、时机等方面再怎么优化,这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设计。因为“看起来重复、读起来绕口、理解起来更是云里雾里”的文案很难让用户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和使用体验。

    2017-05-24
  • AR场景下的交互设计研究——以中文输入为例 - UXPA中国2016行业文集

    增强现实场景下的交互设计研究         ——以中文输入为例1门文,百度时代总部,北京  2胡也畅, 邵颖,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近些年一系…

    2017-08-01
  • “用户体验” 才是售电公司的未来(中电联课程)

    本文由全球首家智能传媒平台—中传媒平台(CMCNP)提供对于售电公司来说,用户体验就是电力用户用电过程的一个主观感受。那这样就有一个疑问:用电还有什么区别吗?电本身就是无差别的商品。所以,售电公司就应该提供差异化增值服务以满足用户体验。如果不谈用户体验,那售电公司单凭价差、所谓的增值服务去吸引用户,去谋未来?价差谁比的过电厂的售电公司,增值服务谁不会,不知道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借鉴”吗?如果是这样,独立售电公司在市场上就真的没什么竞争力...

    2018-02-05
  • 商业产品的四大设计策略

    我们仍然需要在很多地方持续帮助用户有效监控商业产品的使用效果,为商业生态中的用户打造更高质的用户体验。从而提升商业产品的信任度,以达到商业产品的可持续性发展。这是商业设计师们内心所坚守的情怀,也是恒久为之努力的目标。“太棒了,原来是需要多几步才能完成,新方案一步就能完成,实在是很方便”
    ——2016年4月,参与易用性验证实验(一)的用户如是说“原来这个功能是这样,原来我一直理解错了,太可怕了。难怪有些客户设置后无效,总打电话投诉。”
    ——2016年10月,参与易用性验证实验(二)的用户如是说

    2017-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