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考虑用户场景?

这是个特别好的问题,因为我在还是新手的时候对这个问题也很疑惑。用户在哪个场景下用关我屁事啊?我只需要用户用得爽就行了嘛。


这是个特别好的问题,因为我在还是新手的时候对这个问题也很疑惑。用户在哪个场景下用关我屁事啊?我只需要用户用得爽就行了嘛。

为什么要考虑用户场景?

你在淘宝上买东西,在家里用电脑可以买,在地铁里站着可以买,在厕所里拉屎的时候也可以买,有什么区别吗?还真的有区别。

当你把用户体验和用户场景割裂之后,就会发现做用户体验很容易就陷入『老板式』或者『拍脑门式』的设计。不结合真正场景做出的功能就是耍流氓。

设想和完善健全的用户场景可以有助于:

  1. 让需求分析更准确;
  2. 让产品功能更全面;
  3. 让市场定位更明晰;
  4. 让团队对产品的理解更具体。

我们分条来描述。

1.让需求分析更准确

需求分析是设想用户场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意义了。

老罗在 T1 手机发布会上很引以为傲的功能就是手机抢拍。估计很多人都知道,我还是简单说下。

为什么要考虑用户场景?

手机抢拍的场景很简单:用最快的速度拍下稍纵即逝的某个画面。

这个画面可能是城管打人,可能是流星划过,可能是谁做的鬼脸或者遭遇的出糗。

你要拍的是这种:

为什么要考虑用户场景?

或者这种:

为什么要考虑用户场景?

你会发现,速度是最重要的。这时候提分辨率和取景结构就是耍流氓。

所以 iPhone 最早的方法就是锁屏上有一个快捷进入相机的按钮,确实能瞬间打开相机。

而且对于有锁屏密码的情况,也是可以直接进入相机,只不过看不到之前拍的照片。

但从开启到对焦到拍照的过程,仍然解决不了上述场景下要求急速的问题。

所以 T1 的做法是:

掏出手机时长按两侧按键即可进入相机,松手即拍照。

不仅省去了点击图标打开相机和点击拍摄的步骤,还省去了对焦,以默认对焦无限远的模式拍照,这样能保证速度最快,虽然画质可能会不清楚。

后来,T1 还做了一系列优化,比如松手拍照会连拍多张,能记录下松手后一段时间内的多个画面,捕获目标画面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了。

这就是专门针对场景所做的功能,而这个功能,如果脱离场景,是很难想象得出的。

大家使用 iPhone 时,应该都会遇到两种接听画面。

为什么要考虑用户场景?

我刚开始也有些纳闷,为什么要点击和滑动两种交互呢?

然后我就开始分析出现的条件,结果发现左图的交互是在手机未锁屏时的接听界面,右图则是锁屏时的。

这下很快就真相大白了:

手机锁屏时,误触的几率极高。比如放在口袋里,有来电时屏幕被点亮,如果是点击形式的话,很有可能因为碰到什么地方,就接听了。

而未锁屏时,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用户在使用手机的场景,所以几乎不会误触。这时候就是方便优先,单击要比『点击-滑动-松手』快捷多了。

这就是分析场景的意义。任何需求分析都是要跟用户生活中的使用场景相关联的。

2. 让产品功能更全面

知道用户的心理,就更容易把事做准确。而知道不同用户的使用场景下的心理,或者知道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心理,就有利于把事情做全面。

在脱离场景摸索功能时,很容易会漏掉一些功能,也就漏掉很多用户了。

比如对于淘宝这样的平台,购买键盘这一使用场景来说:

  • 有的是想好了买电脑键盘而且必须是雷蛇的黑寡妇,他的使用场景下所需的功能就是比价、看店铺的诚信度、看商品的信息
  • 有的是要买键盘,心里有大致的价位了,但不确定买哪款,这样的场景需要的则是根据价格筛选商品和店铺的功能
  • 有的是要买键盘,但自己也不知道哪个价位好、或者什么样的适合自己,那他需要的就是更多键盘市场的整体介绍和推荐,以及一些促销和优惠信息
  • 有的根本只是来随便看看,但有潜在的购买意图,他就需要更强烈的刺激,比如用优惠、推荐和专题来打动他,勾起他的购买欲

必须确保对于所有场景下的目标用户都在你的产品上得到了满足,这样才能保证产品功能的健全。

实际上,新手引导就是典型的例子。对于功能复杂的应用,新用户和老用户相比,更需要做很多的引导和激励,才能留下来。这也是细分用户使用场景的过程。

网络游戏是在这方面做得炉火纯青的。每个网游都必须判断不同用户不同阶段的需求,尽力满足他们。新手不至于很快就觉得被欺负,老玩家也不至于玩一段时间就无聊了。有钱的人民币玩家在游戏里可以获得成就感,没钱的普通玩家也不会觉得游戏太糟糕玩不下去。

对于可扩展性很强的产品来说,满足多一个场景,有时会多满足一批用户,有时也会让用户在更多场景下提高体验。

比如常见的手机操作系统,提供了许多模式。

红米的老人机模式:

重制交互、字体图标变大

为什么要考虑用户场景?

锤子的单手操作模式:

按键和部分交互左右切换

为什么要考虑用户场景?

华为的访客模式:

通过输入不同的锁屏密码进入不同的模式。是我见过最好用的访客模式。

为什么要考虑用户场景?

小米的护眼模式:

降低亮度和屏幕蓝光源

为什么要考虑用户场景?

3. 让市场定位更明晰

这个是与产品定位和用户定位有极强的关联的。

分析好用户场景,往往就能判断出哪些功能是该做的,哪些功能是不该做的。

这方面的功用不会很快显现出来,但却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坑。

举个例子吧。

我在做嘟嘟美甲时,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有用户和美甲师反映,目前只能选择预约,不能选择立即订单,感觉不爽。

单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显然是存在的,但我们往前推导一下用户在什么场景下会有这样的需求。

大概是两种:

  1. 过去很多美甲用户的确是会临时起意想要做美甲,比如在商场里看到有小店,或者跟闺蜜逛街做美甲休息,等等。
  2. 更多的场景实际上是,有人看到我们的美甲师在给别人做美甲,了解到有优惠,于是想顺便做一次。

分别来看,前一种场景是真实用户场景,但是这样的用户实际上与我们的目标用户群体不太一致:她们经常是临时起意做美甲,而非规律性美甲(不是黏性用户);她们美甲中社交的需求要大于对美甲本身的需求(能跟闺蜜聊天最重要);她们中大部分人的美甲消费预算很低,并不是能接受中高端价位美甲的用户。

后一种场景的话更不用讨论了,纯粹是在优惠阶段有非目标用户想占便宜,便宜当场占不了,自然就会不满(真正的美甲用户则可以接受通过预约途径去尝试)。

所以,通过分析场景我们得知,这样的功能并不是当前必需的功能,我们也就暂时不考虑了。

很多事情场景会起到这样的作用:通过使用场景判断出在该场景下的用户是怎样的用户、怎样的使用习惯、怎样的使用状态。这些有利于分析这个功能是不是该做的。

比如面向高端用户的音乐产品几乎不需要解决在地铁中的使用问题,这些用户不是在市场定位中的主要用户;比如做上门服务的餐饮产品也不必解决用户非要堂食的问题,道理也一样。

嗯,例子可能不太恰当,因为这些看起来似乎通过简单的用户分析也能得出来。不过很多时候需要结合场景去看才能更明晰。

4. 让团队对产品的理解更具体。

这属于一个附加的好处,就是整个公司如果都完全清楚自己的目标用户的使用场景,那很多事都不会出错了。

用户画像+用户场景+产品用例,基本就相当于一套完美的产品设计、研发和运营指南。

上面的很多实例照样可以对应到产品之外的部门。

研发知道抢拍功能的场景,就会牺牲更多相机稳定性、对焦、调整曝光等来满足速度——有很多是产品所不了解的,也不一定能定义出来的。

运营知道抢拍功能的场景,最大的好处自然是可以丰富在宣传时讲的故事,把产品原本的初衷表达出来。

你只是表述功能给别人,就好像你说他很有钱不如说他开的是奔驰更让人容易理解一样。

#专栏作家#

刘飞,嘟嘟美甲联合创始人,锤子科技产品经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豆瓣《最好的时代:可能是最真诚的创业日记》作者。文能提笔抒骚情,武能切图画交互。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31266/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6-01 01:38
下一篇 2017-06-01 03:26

相关推荐

  • 3步帮你搞定PRD文档

    很多新同学问道写PRD文档时不知如何下手,在这小编整理了一下如何搞定PRD文档的思路,还望对大家有帮助,这样也就值了。 一、理解什么是PRD? PRD: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产品需求文档,可以看出它是用来…

    2015-06-05
  • 简约而不简单,谈一谈移动开发中的那些极简设计

    设计是一件用户驱动很强的工作。随着用户越来越偏好更简洁的交互界面,如何剔除多余的元素,保留最基础最重要的元素是极简设计的关键。极简设计形式和功能完美结合。它最大的优点是极简的表现形式,简洁的线条,大方的留白,简约的图形化元素,就算是很复杂的内容,在这样的设计下也会显得很简洁和干练。当然,如果能有效的利用这些元素。

    2017-05-20
  • 餐馆与UX中的用户引导

    Gordon Ramsey因为烧焦的食物冲别人咆哮,这和用户引导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和事情本身一样有趣,优秀的用餐体验非常玄妙,远不止是食物那么简单:这就是用户引导的体验。

    本文中,我们来一窥餐馆顾客引导的魔力,思考如何将它们运用到体验设计中。

    2017-04-28
  • Focus Group 焦点小组访谈

      焦点小组访谈法源于精神病医生所用的群体疗法。目前的焦点小组一般由8-12人组成,在一名主持人的引导下对某一主题或观念进行深入讨论。焦点小组调研的目的:在于了解和理解人们心中的想法及其原因。调研的关…

    2015-12-28
  • 移动端界面中的版式设计原理

    “我总觉得页面不太好看但是我又说不出来”,“我不懂设计,但是我就是觉得不协调”,“你觉得这好看?你的审美要加强啊”这些听着熟悉的话往往是产品和设计产生矛盾的开端。还有一种评价叫说不出哪里好也说不出哪里不好…

    2016-01-08
  • 案例:交互设计七大定律分享

    一费茨定律(Fitts' Law)1、费茨定律(Fitts’ Law)简介费茨定律是由保罗·费茨(Paul M. Fitts)博士,在对人类操作过程中的运动特征、运动时间、运动范围和运动准确性进行研究之后提出的,时间是1954年;该定律被用来预测从任意一点到目标中心位置所需时间的数学模型,在人机交互(HCI)和设计领域的影响却最为广泛和深远。费茨定律指的是:使用指点设备到达一个目标的时间,与当前设备位置和目标位置的距离(D)和目标大小(...

    2018-02-28
  • 交互设计基本功-pc端

    很多小伙伴0基础想转ux,看了很多网上的文章和书,但是依然不知道具体怎样入手。看完这篇文章,你就可以真正的入门了。1、按钮的5种状态1)正常状态:可以点击且没有进行任何动作的状态2)鼠标悬停时状态:鼠标停留…

    2017-08-01
  • 译文 | 微交互:设计优秀app的秘密

    好的产品往往做好了两点:功能和细节设计。功能吸引用户使用你的产品,细节设计将你的用户留下。优秀的细节设计能够使你的产品在众多竞品中脱颖而出,优秀的微交互设计往往能够让用户在初次使用产品时就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为一个交互设计师,在设计微交互方案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视觉上的冲击力,还要想办法赋予其信息传递的功能。

    2017-05-26
  • 与经典艺术交互体验,迪士尼推出AR博物馆,“篡改”世界画作

    ——映维网——国际影响力VR信息数据平台文章相关引用及参考:vrscout怎样做到?用户能够通过移动设备扫描博物馆中的任何2D艺术品或者是书籍,然后实时更改颜色和色调。例如,你可以把《蒙娜丽莎》变成紫色的皮肤(映维网 2017年09月02日)迪士尼在2015年开发了一种可以通过实时纹理来创建彩色书籍的AR技术(一种捕获2D绘图来实时创建3D增强现实图像的过程)。自那以后,迪士尼将实时纹理技术发展成一个名为AR Museum的新AR应用程...

    2018-01-30
  • 浅谈设计中的逻辑

    逻辑(理则学),源自古典希腊语λόγος (logos),最初的意思是“词语”或“言语”,还引申出意思“思维”或“推理”。逻辑经常被认为对论证评价准则的研究,尽管逻辑的精确定义在哲学家之间尚有争议的事情。这个主题还是有所…

    2014-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