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引玉——VR应用UI设计心得

“2016是VR元年”,这一观点早已在计算机互联网行业中流行开来,与VR相关的各种分析研究也是层出不穷,包括盈利模式、发展预测、平台构建等。而随着Google Cardboard等技术逐渐普及,VR使用成本也在不断降低。因此在未来,VR技术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也将变得非常令人期待。目前很多VR应用不在以PC端为主要载体,而是将平台选定为保有量大、技术成熟的手机作为硬件平台。而UI作为应用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用户体验和产品推广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笔者想借此机会简单分享一下个人对于VR应用UI设计的心得和体会。(注:笔者在下文中所指的VR模式指用户已经带上VR体验设备,双眼通过分屏已经进入沉浸式体验情况)

抛砖引玉——VR应用UI设计心得

“2016是VR元年”,这一观点早已在计算机互联网行业中流行开来,与VR相关的各种分析研究也是层出不穷,包括盈利模式、发展预测、平台构建等。而随着Google Cardboard等技术逐渐普及,VR使用成本也在不断降低。因此在未来,VR技术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也将变得非常令人期待。目前很多VR应用不在以PC端为主要载体,而是将平台选定为保有量大、技术成熟的手机作为硬件平台。而UI作为应用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用户体验和产品推广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笔者想借此机会简单分享一下个人对于VR应用UI设计的心得和体会。(注:笔者在下文中所指的VR模式指用户已经带上VR体验设备,双眼通过分屏已经进入沉浸式体验情况)

一.相关背景

今年开年以来,行业内一直在热炒VR相关概念,虽然从目前情况来看,技术水平、平台构建、内容提供等领域已经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相关VR设备厂商和软件开发商还没有找到一种较为优质的商业模式,可以帮助相关企业实现快速盈利和发展。

VR技术目前所涉及的领域并不只停留在游戏领域,包括灵境影院、UtoVR等视频播放应用也已在VR应用总量中占据了相当可观比例。而训练、教育以及最新提出的全景直播等应用也开始被人不断提出,个人以为VR应用将很快走出传统人们观念中游戏、三维模拟等应用范围,变成像微信、淘宝等常用手机应用一样融入日常生活中,而广大产品经理也需要充分了解VR技术背景,以全新角度规划用户需求发掘、产品功能设计等工作,以求为自身和企业牟取更多发展机遇。

二.VR应用交互特点

1.三维空间

VR应用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全景操作,UI组件是在空间中排布,因此传统手机应用UI设计思路在实际设计时就会存在一定局限性。传统手机UI设计主要基于二维,所有组件都是在一个平面内,因此在排布组件时,主要考虑可以在第一时间将主要信息传递给用户,并且满足用户视觉审美需求等。但是对于VR应用而言,UI组件可以排布的空间变为了上下左右前后720度空间,这也就意味着可以将有些UI组件布置在用户的头顶、身后这些用户看不见的地方。那如何引导用户按照应用设计初衷对UI做出操作,就需要广大产品经理进一步进行思考。

目前在VR模式下UI排布主要遵循两种方式:一是遵循传统UI布置方法,将UI布置在一个平面内,即在三维空间中设置一个用于布置UI的平面,所有UI组件都布置在该平面上,最为典型的就是GearVR的VR影院,所有选项都布置在一个平面。

抛砖引玉——VR应用UI设计心得

(图片来自网络)

这样布置最大优势就是符合用户传统使用习惯,用户在使用时对于所有可用功能都可以一目了然,但是这种模式主要缺点是无法充分发挥三维空间特点,UI排布如果遵循传统二维排布方式,那么给用户视觉体验所造成的冲击性就相对较小,并且很多情况下,为了方便用户使用,VR模式下的组件尺寸相对较大,在同一平面内可以排布的组件相对较少,当应用功能变得复杂时,会使得UI设计出现困难。

另一种是将UI组件分布在三维空间中,按钮可能会出现在用户背后,图标可能会出现在用户头顶。这种UI布置方法在很多游戏中已得到广泛使用。这种UI布置方法可以充分发挥三维空间特点,在用户对组件的操作中可以加入更多特效,视觉效果也更好。但是这种操作最大问题是,组件有可能出现在用户视线无法看见的角度,因此会对操作产生严重影响,以笔者为例,多次出现在首次使用VR应用时找不到目标组件的情况,必须通过身边的引导人员指导,才能找到组件。但是个人认为,随着VR应用功能逐步复杂,二维平面设计方法会越来越难以适应UI需要,因此通过合理规划和引导,帮助用户在三维空间中更加便捷、快速使用应用才是未来VR的UI设计发展方向。

2.操作受限

不同于传统手机应用,VR交互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在VR模式下,用户是无法用手指来触摸屏幕的。而这对于UI设计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图标等元素在设计时要考虑尽可能简化操作,其次才是考虑美观和趣味性,滑动条等传统UI组件在使用时会受到一定限制,那么诸如播放等操作就需要用新的方法来进行规划。

目前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增加外设:

这种方案在游戏、三维模拟、AR等领域以及硬件设备厂商应用较多,一般是会要求用户在购买VR设备或安装应用时,同时买入硬件操作设备,一般是手柄、AR传感器,或者是像GearVR一样在VR眼镜盒上设置触控板和按钮。

抛砖引玉——VR应用UI设计心得

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由于有硬件作为支持,交互设计较为简便,开发人员直接通过与硬件设备进行对接就可以完成确定、选中等相关操作,同时也更加符合用户传统操作习惯。但是其缺点也非常明显:a)首先购买外设会直接增加用户的费用支出,从而严重影响应用的推广;b)限定用户使用场景,由于需要外设,用户必须在使用时将设备携带在身上,这就使得用户只能在一些特定环境下使用应用,从而进一步影响应用推广

2)常规二维交互:

由于VR应用仍然是手机应用,所传统手机应用的UI设计模式对于新兴的手机应用仍然十分有用。一部分VR手机应用在设计时分为常规模式和VR模式,在常规模式下仍然与传统手机应用架构一直,用户可以进行相应功能操作,然后用户在进入VR模式后,一般情况下就没有交互了,以UtoVR为例,用户可以像传统播放软件一样选择自己喜欢的视频资源进行播放,然后在选择VR模式播放以后就可以将VR设备放入眼镜盒,观看VR视频。

抛砖引玉——VR应用UI设计心得

用户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如有需要,可以将手机拿出做一些相应操作。这一模式最大好处就是:由于传统手机应用UI设计体系较为成熟,因此其也可以更好的贴合用户习惯。但是其缺点也非常明显,在VR模式下由于没有外设支持,使得其只能实现有限操作,用户交互体验较差,而且也会影响VR模式下的功能设计,这种模式在一些交互较少的游戏、技术演示、视频播放应用上使用较广。

3)纯3D交互:

为了不影响用户体验,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提升VR模式下用户交互,一些企业选择通过优化UI流程和架构,让用户通过在VR场景下通过凝视,摇头等头部动作来实现确认等交互操作。目前在一些游戏平台中发售的游戏就是在用这种交互模式,用户通过凝视组件一段时间后,表示进行了确认操作。这种模式可以使玩家VR模式下,不破坏沉浸感的前提下,实现较多操作,同时也不需要购买多余设备,是一种较为完善的方案,但是这种交互也存在一定问题:首先目前很多VR交互都需要玩家通过凝视这一方法进行操作,而这种模式对于用户操作反馈较慢,无疑会影响用户使用连贯性。其次由于用户可以实现的操作动作非常有限,这就使得产品经理或者策划在进行UI设计时必须要将功能设计的简洁明了,这就对相关设计人员设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许这就更需要广大产品经理来深入理解和发扬乔帮主的“极简主义”。

4)其他方案

目前在VR领域还有一些新型交互方案,比如利用手机前置和后置摄像头、语音等,这些交互方案更加贴合用户使用习惯,同时也不增加用户负担,但是由于技术能力限制,目前很多方案仍然处在研究过程中。在未来,手机VR应用会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领域的研究水平,同时相关研究也会进一步促进VR应用的发展。

三.个人心得

对于VR模式中UI设计而言,个人认为重要就是“空间感”把控。由于呈现空间是三维,所以在设计UI时需要利用好空间感,给用户更好视觉体验,形成视觉冲击感,但是同时必须要注意,由于三维透视和视野限制,使得一些组件在用户视野中的尺寸不够合适,用户在使用时不一定可以看得清。

举例而言,如图所示:

抛砖引玉——VR应用UI设计心得

对于组件A而言,如果在空间中遵循传统设计模式,将UI组件完全紧贴在背景板上,即A位置,就无法体现出立体感,而如果像A’一样与背景板之间形成一定空隙,就可以提升空间立体感,同时如果组件的法线可以与用户视线形成一定角度,也可以提升组件空间立体感。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果过于追求空间感,对于一些距离用户较远的UI组件就会由于看不清而影响实际使用,如下图所示

抛砖引玉——VR应用UI设计心得

组件B由于与用户距离较远,如果采用水平布置,那么在用户视角中宽度就会变小,那么对于一些视线锁定之类的操作就会影响较大,因此可以将组件向用户方向旋转一定角度,这个角度不一定要使组件法线指向用户,可以是一个较小的固定角度即可,如图中B’,这样就可以在不过度削弱立体感情况下,方便用户使用。

综上所述,对于距离用户较近的组件,建议可以通过形成较度,增加空隙等方式提升立体感,对于较远的组件,还是通过增加旋转角度等方法,方便用户使用为先。

四.总结

VR、AR以及随之而来的MR,就目前来看,在技术层面的问题已经得到了极大解决,包括VR设备、高分辨率手机屏幕等技术已经为VR应用爆发做好了铺垫,所以下一步,VR技术需要在运营、设计、推广等方面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而相关研究和分享也需要从游戏、三维仿真领域逐步走出,借助当下互联网企业成熟的运营模式,来帮助这一蓝海领域变得更加波澜壮阔。

 

作者:万卷蓟夫人,工商管理学硕士,软件工程师

本文由 @万卷蓟夫人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30313/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28 00:03
下一篇 2017-05-28 01:59

相关推荐

  • app交互设计:手势流

    在智能交互中,手势已成为新的“点击”。现在每次打开手机里的app、游戏时,都需要用到点击、拖、拉等动作。单看点击的话,设计师与开发者只需要考虑用户点击屏幕哪里体验更好。但是手势不同,手势操作还需考虑什么动…

    2015-11-17
  • 网页感知价值研究:UI中的感知价值

    “感知”本身是心理学层面的概念,界限很模糊,以下是围绕网页感知价值研究的一篇文章,来自nngourp。定义:感知价值是指对产品或服务目标的主观感受。

    2017-05-13
  • Axure遇见大数据

    本期介绍数据可视化工具:Echarts工具地址:http://echarts.baidu.com/examples/Echarts图表适用于哪些大数据可视化场景体重分析访问来源分析下载统计指标分析公交线路分析Echarts图表可满足哪些实际需求和交互效果满足需求:支持对图表标题修改支持对图表数据进行修改支持对图表数据进行可视化调整支持代码的获取支持图表的高清原图下载基础交互:点击主题色块,切换主题配色点击色块,可打开或关闭开关数据展示项...

    2018-04-06
  • 在不同屏幕和设备上,创建用户体验设计的8个步骤

    从具有微型屏幕的智能手表到最广泛的电视屏幕,其中所开发的内容,应以便在各种屏幕尺寸之间进行查看和交互。但针对不同设备的设计更多的只是调整在不同的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大小。它涉及到很多复杂性:设计师需要把每个设备中的用户体验最大化,以便用户相信实际上应用程序是为他们的设备设计的,而不是简单地拉伸到适合屏幕。为了创建一个好的用户体验,有必要制定一个针对各种设备和屏幕尺寸的策略。

    2017-04-29
  • 扫盲贴|UI动效设计原来都是这些软件做的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动效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实际的项目中。手机、网页等等媒介都在大范围应用,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动效越来越吃香?它有哪些优势呢?

    2017-05-10
  • 交互设计自查表的建立:思路与项目实例解析

    我习惯从层级的角度由高至低地排查各个交互层面可能存在的问题——首先是信息架构与流程这一最高层级,然后是界面的具体呈现,以及基于界面呈现的交互过程,最后才是以上自查中均未涵括的其他特殊情形。(1)确定当前阶段 → (2)阅读设备、数量、所属项目、请购人员、发起时间等基本信息 → (3)确定自己在本流程中的身份(因为部分场景下,当前用户的身份可能有多种可能性,需要用户再做确认)→ (4)在列表区阅读此前的流程历史,必要时可上下滑动或点击查看附件 → (5)确定当前步骤等待自己完成的是什么任务 → (6)执行该任务。

    2017-05-12
  • 蓝鸽集团2018校园招聘,多岗位,提供食宿,年薪8-20万!

    蓝鸽集团是一家专业从事语言教育技术的高科技. 集团化企业。目前拥有5个子公司. 1个研究院. 3个科技园。在全国30多个省. 市. 自治区设立了200多个分支机构,现有员工1000余名,是我国语言教育技术行业的龙头企业和第一品牌。蓝鸽在2006年与广东省电视台合作承办了国家级“英语辅导”电视台。2008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博士后工作站。2015年第一个研制成功了具有物联网功能的智能化多媒体教室。201...

    2018-04-08
  • 2017年设计师该如何转型?来看阿里UED掌门人的演讲!

    温馨提示,扫文章底部二维码可看相关视频。UXD(User experience designer)概念为何在当下越来越热?这个新Title对设计师意味着什么?UXD对设计师提出了怎样的新要求,设计师们又如何去转型UXD呢?在设计师转型UXD的背景下,还需要讲求专业精深吗?纯视觉设计师VD(Visual designer)又有怎样的发展路径?三位阿里巴巴UED掌门人分别从自身视角对设计师转型UXD进行了解析。汪方进:阿里巴巴BBC UED...

    2018-03-20
  • 用户体验的创新设计和研究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叶友达教授向大会提交了《关于鼓励基于用户体验的设计创新,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提案》,建议加大对基于用户体验的设计创新的宣传力度,建立全国或区域用户体验研究机构,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快速、高效落地。长期以来,用户体验的“以用户为中心设计”(User-Centered Design, UCD)的理念一直冲击着传统的“以技术驱动设计”的理念。有研究表明,美国两个世纪以来著名的53位创新者的创新过程,从电话到互...

    微信热点 2018-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