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交互的核心:规则如何定义?

微交互的核心是规则,规则决定了微交互是什么?怎么用?


微交互的核心是规则,规则决定了微交互是什么?怎么用?

微交互的核心:规则如何定义?

创建规则的重点,就是创建一个微交互如何运作的心智模型。

一、规则的流程

在设计规则前,最重要的是确定目标,一个最简单也最明确的目的,即该微交互到底是什么。清晰的目标应该是容易理解的,即回答清楚,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我如何做这件事。

目标是整个规则的引擎,也是整个交互过程中的最终状态,而不是一个步骤。

规则应该潜移默化地引导用户完成微交互“交互功能”

制定规则时,应该有考虑以下的流程

微交互的核心:规则如何定义?

规则分为强弱之分,强感知的规则需要用户进行较为复杂的操作,或是新的操作。弱感知的规则用户可能不会知道规则的存在。要让用户清楚两件事:允许做什么和不允许做什么。规则决定什么事情发生,以什么顺序发生,进而影响用户体验。

二、生成规则

设计规则最简单的方式是一开始先把你想到的规则大体上记录下来,注意记录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记录交互期间的主要动作,然后根据这些主要动作一步一步确定分支完善整个规则。可以由此完成表示规则的逻辑关系图。

微交互的核心:规则如何定义?

微交互中的所有对象,包括界面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可以理解我有特征和状态的名词,而规则定义了这些特征和状态。微交互中每个名词都应该独一无二,相似的名词行为也应该相同,行为不同的对象看起来也应该不样。

理想的微交互应该是提供给用户多种多样的动词,但只提供最少的名词。

三、屏幕与状态

在设计交互的时候,经常也会面对一个问题:“是跳转新页面还是用弹窗还是状态变化?”

通常情况下,弹窗是用户主动发起的动作反馈,且大部分用于警示动作,需要中断用户的操作,官方有明确的文档指出弹窗应该怎么用。而在部分页面,流程步骤性很强的部分,需要采用跳转新页面,如注册流程,支付流程等。

eg:

微交互的核心:规则如何定义?

一些不要的跳转回破坏整个工作流程,造成不必要的割裂。通常最好的处理办法还是巧妙的状态变化。

状态变化可以在不加载新屏幕的情况下,渐进地揭示每时每刻必须做出决定或操作的规则。

用户可以交互的对像都应该有三种状态

微交互的核心:规则如何定义?

每一个状态都应向用户传递信息,即使什么都没有发生。

四、设计前的准备

设计规则前忌讳闭门造车,通过了解用户一些情况作出相应的微交互,可创造出个性体验,但是要注意尊重用户的隐私。比如通过地理位置判断用户所在的城市,推送消息时给用户的信息都是基于城市相关的。

善于利用情景和之前行为预测或增强微交互,例如支付页面,可以根据用户之前多次的支付行为来判断,如果用户一直使用微信支付,那么给他的支付选项可以为默认微信支付。

要善于搜集用户数据形成持续的用户研究。

五、理解复杂性

很多时候在设计界面时后悔遇到一个问题,想把复杂的页面或逻辑做的更轻更直观。

特斯勒复杂守恒定律:所有活动都有内在复杂性,超过了某个零界点,简化是不可能的。

解决方案:

  1. 找出最核心的复杂性在什么地方,确定用户掌握着哪一部分以及何时需要介入,如果用户介入绝对必要,则适时讲控制权交给用户。
  2. 通过系统处理复杂性,如快速计算、同时执行多个任务、从大数据中处理分析。
  3. 提供有限的选项和聪明的默认值,尽量少给用户选择,同时要提供给用户聪明的默认选项,提示用户最可能采取的一个动作,在视觉上可以给出强调或是去掉其它所有选项。“控制了用户的眼睛,就控制了用户的脚步”知道了用户最有可能的下一步操作,将用户的所有行为连成一个整体。

用户的每个选项都应该是对应了一条规则,减少规则最好的办法就是给用户提供有限的选项。最明显的默认应该是大多数人大多数情况下会用到的,默认选择,最好也能给出说明。

如果你还在为一些造成复杂的选择而纠结,你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提供这个选项能让用户觉得有意思,有价值,心情舒畅吗?如果不能,那就不要增加。

六、控件与用户输入

控件的选择需要权衡易操作和易辨识这两个方面

  • 易操作——每个指令对应一个控件
  • 易辨识——让一个控件承载多个操作

控件应该对应其功能的权重做出视觉上的显眼体现,让用户感知强烈。

在用户输入犯错时,首先应该提升用户的错误,还应该包含如何解决问题。但在原理上,设计交互时,应该考虑根本不让用户犯错,甚至可以减少用户的控制和输入。

七、微文案

微文案,指的也是标签,说明其它内容的文本片段,是理解交互规则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微文案属于固定不动的反馈,一个微文案本身也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完整的微交互。如果标签足够了,那就不要使用说明性的文案。放置标签的最佳位置是操作点上方,其次是被操作的对象之上或其中。

八、算法

从最根本上来看,规则其实就是算法,算法就是表面上能够执行并且得到理想结果的一组指令。

任何算法都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 顺序:各个步骤的先后顺序如何?有没有对应的触发操作
  2. 决定:if  xxxx do xxxxx
  3. 重复:行为如何循环?如何再次触发?
  4. 变量:变量其实就是数据的容器,是规则中的名字,发生改变的对象。

记住设计的原则:知道用户想干什么,哪些数据或内容是有用的, 如何把这些人们需要的融入到交互设计中。

 

本文由 @placeless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8704/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21 20:38
下一篇 2017-05-22 00:25

相关推荐

  • 升级篇:利用品牌基因法进行图标设计

    图标设计如何具有品牌性?这可能是设计师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但很多新人也许并不了解什么是品牌性,更不知道如何将品牌性融入到图标当中,不过没关系,看了这篇文章你就不会那么困惑了!

    2017-05-04
  • 交互设计 | Tmall金妆奖 交互体验装置

    天猫金妆奖 · 体验交互装置中国上海· 3.04.2018***装置交互体验概念***Step 1: 待机状态Step 2: 装置检测到观众体验,即将展开体验流程Step 3: 系统提示拍摄区域Step 4: 实时检测体验者面部表情Step 5: 拍摄表情即将开始Step 6: 拍摄完成,正在为观众制作纪念卡***纪念卡设计***纪念卡/拍摄表情等级1:平静纪念卡/拍摄表情等级2:微笑纪念卡/拍摄表情等级3:开心纪念卡/拍摄表情等级4:...

    2018-03-15
  • 相当便利的UI交互演示工具

    做为一个移动端的互联网产品设计师,天天心心念的就是如何做出一款款能让用户爱不释手的应用,想来轻松,做起来点点滴滴都是功能、美观和用户体验的契合难题,在一个个经典创意最终拍板前,产品原型及其演示体验,…

    UI设计 2016-06-08
  • 交互设计师如何做竞品分析

    竞品分析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抄袭,而是为了超越竞品。

    2017-05-15
  • 用户体验设计与创新怎么做?首期高端讲座,听世界知名企业用户体验设计总监为你答疑

    4月28日一大早海信学院的阶梯教室就已经满!满!都!是!人你看,现场是这样的还有这样的大家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在做什么?原来,咱们首期高端讲座开讲啦!大家都知道,做高质量好产品一直是咱们集团的重点战略在高端讲座的首期,我们就邀请到了世界知名企业用户体验设计总监现任韩国某体验设计公司总裁Yoo老师给大家进行分享三个小时的讲座中,Yoo老师阐明了他对用户体验设计创新的理解他提到,大部分大企业往往就问题而直接解决问题,而忽略了去进行充分调查,...

    2018-05-05
  • Hybrid APP 会吃掉微信等应用?

    先看一则新闻:Facebook今天推出了依托在Messenger上的虚拟助手M。这款虚拟助手借助AI+人工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M背后的人工运营者被称为M trainers,是Facebook公司里的合同工,而非正式员工。除了提供服务,他…

    2015-08-28
  • 内部教程|6步透视网易设计规范(附规范PDF下载)

    LOFTER这份精而美的设计规范,页数不多,但每页都是经过三思后得出的总结,推荐一看。

    2017-05-20
  • 《用户体验要素》:一张图读懂用户体验五要素

    《用户体验要素》是一本讲产品的好书,作者为我们清晰地介绍了关于用户体验的五个要素,五个要素是按照产品的整个生命过程来描述的。产品设计五要素分别是: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用户体验要素》说这本书清晰,是因为五个要素很清楚,按逻辑步骤总结出来的。但,这也是这本书唯一清晰的地方了,因为,这本书在细节描述上还是很凌乱的。产品设计五要素对于读这本书而言,能够领会作者的思想就可以,不必要拘泥于具体的细节。原因有二:一是,这本书的细...

    2018-04-04
  • 交互设计:如何设计更好用更舒适的触控手势?

    引言:我们生活在一个人机互动频繁,由设备驱动的世界中。 随着触摸屏逐渐成为移动设备的标配,多点触控手势的广泛应用,让我们与手机、平板电脑甚至是笔记本电脑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更宽广的联系方式。我们通过模…

    2017-08-04
  • 设计实战:教育产品组件化交互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网易UEDC – 王媛媛 :组件化设计,就是设计模块化,组件可复用。是以通用化的视角审视模块设计,根据业务方需求支持多个产品的接入与使用。

    201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