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从业者就有一千个交互设计师

最近在一边工作一边读书的同时,也在思考交互设计是什么以及互联网交互设计师在团队中的定位等一些问题。谈到交互设计仿佛就是“一千个读者就有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感觉,每个人都会说出一套它们自己对于交互设计的理解。


最近在一边工作一边读书的同时,也在思考交互设计是什么以及互联网交互设计师在团队中的定位等一些问题。谈到交互设计仿佛就是“一千个读者就有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感觉,每个人都会说出一套它们自己对于交互设计的理解。

一千个从业者就有一千个交互设计师

本来“交互设计”这个名词就是来源于国外并且传到国内也就三四年的时间。看了看国外各个在交互领域有些名气的大学关于该方向的研究都不同,对于交互设计的教育都没有一定的标准和体系,更何况国内对于它的定义了。所以,不同的行业、公司和团队都有各自对于交互设计的理解,从而分派给交互设计师的工作也就不同。

“交互”字面意思是用户操作,设备产生反馈的过程。最先起源于互联网领域的传统软件和网页,逐步被人们认知并推广开来。先看看这些名词就足以把人弄晕:

  • UI(User Interface)指用户所看到的界面,包含的范围很广,不仅仅包括视觉上的,更有信息层级关系等交互上的内容,而现在国内大部分人称为的UI其实是GUI;
  • GUI(Graphic User Interface)指界面上更多平面设计的元素,包括icon、字体、配色等等;
  • 我们常说的UE在国外更多表示为UX(User Experience)指体验上的设计,除了界面上的也有界面后的东西。包括页面中的信息层级,页面间的关系逻辑,无论是实现一个功能还是阅读一个内容,设计用户使用过程中的体验;
  • ID(Interaction Design)直接翻译过来是交互设计,但在国外更多指动效设计(交互设计的一部分),国内使用的便没有标准了。

就连国外的一些大师在书中所总结出的交互设计的概念也都不同,但这几个重要的关键词是共有的:体验、情感、对话、逻辑。交互设计也逐渐从UI,界面设计中脱离出来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无论何种设计师都要在纸上或屏幕上出图、出文案,但干活要干得明白。首先对于评价标准有着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其次交互设计怎样与业务结合;最后知道要交付哪些输出物物并与哪些人对接。

作为互联网领域的交互设计师对于上面三个问题说一些自己的思考:

交互设计很少会被注意到

当用户顺利完成一件事情,进行一个行为,用户很少会注意到这个过程中的交互。好的交互设计使用户浏览界面产生的认识和做出行为得到反馈都是符合心理预期的,而只有当用户找不到想要的内容和使用其中一个环节出现了用户不理解、不知道怎么进行下去的情况才会发现这个设计真差劲。

与平面设计和工业设计领域不同,交互设计有着在时间维度上设计的属性(《Thoughts on Interaction Design》)。平面设计、工业设计是在看到的一瞬间在二维或三维上产生一种视觉上的冲击,运用符号、颜色、材质和造型让用户产生不同的体验情感,更关注结果(工业设计现在也细分出了交互设计,《About Face 4》提及了很多传统设计与交互的结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冲击力减淡,替代品的出现,不会再产生第一次那么强烈的情感,所以那么多的产品会被扔进垃圾桶。而交互设计是设计一种从开始到达到结束过程中的流程体验,更关注过程。从最开始的会用、好用,逐渐产生愉快的使用体验。随着时间的发展在不同任务中、每个阶段中都产生不同的情感。经历过简单地学习过程,逐渐被用户认知为“理所应当”。随着产品的慢慢迭代逐渐将好的交互设计沉淀成了达到结果目的的最佳使用习惯。

优秀的平面设计、工业设计作品也有被奉为百年不衰败的经典,在时间维度上得以延伸。这些产品已经不仅仅是有漂亮的“结果”,而是用户看到它们产生情感,产品成为可认知的习惯符号。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成熟使设计结果变了,不断被取代。但用户想要达到的目的没有变,情感、心理没有变,达到目的的过程会随着技术进步而优化并不会被取代。

也许在交互设计过程中会有一些愉悦用户的小点子、小创意,但这并不是交互设计的精髓所在。对比一下苹果原生短信APP、微信APP和Same APP就明白什么是交互设计中的加分项,什么是交互设计中的核心价值——一切都是为用户舒心自然的使用、观看而服务。

用户更多关注的是过程后的结果和目的达成的效果,所以交互设计师的成就往往并不是来自用户的一句“你这个交互设计真好”这样的话。

交互设计需要支持业务数据

交互设计需要支持业务数据,数据并不是仅仅由产品经理和分析师所关注的东西,设计师也要通过数据来反思自己的设计。虽然交互设计最多的是研究人、研究用户,更多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但作为在项目组中服务项目的岗位,更要清楚自己的工作让用户满意的同时为业务带来了哪些好处和数据上的变化。如,阿里巴巴1688UED《U一点》相比于其他公司UED出的书籍很着重强调了设计与数据的关系。

比如,恰当的布局使重要模块的点击率得到了上升;恰当的改变使用方法和使用过程路径,有效地增加或减短使用时间;通过设计出优秀的交互流程和结果反馈为业务争取到更多用户的回访和整个产品的粘性等等。有些数据在很大程度上设计并不能决定,比如新用户数量;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数据,如果用户活跃度逐步提升是否有运营的因素在其中,活跃度下降是否是竞品有了新功能或者比你设计的更好。

设计师要习惯“戴着着镣铐舞蹈”。在Dribble上有很多酷炫的设计,其他平台也有针对现有著名产品的Redesign。但大多没有用到实际的项目中去主要是,技术与时间不支持如此前瞻的概念设计,更重要的是不符合业务诉求,超出其他因素限制,单纯为设计而设计作品。当设计师挖空心思想出的酷炫设计在经过领导、产品经理指点江山后改成符合业务线、符合当前情况的设计,内心愤愤不平将原设计稿优化后传上去。一些设计师会抱怨著名产品设计不合理之处,然后自己Redesign一版。作为迭代这么多版本的成熟产品,“不合理之处”的存在一定有它的道理,都是权衡之后的结果,设计师要多去挖掘“不合理”原因所在,能否可通过其他方式解决。所以要清楚在什么情况下为什么业务服务,要为达到什么效果而设计。

通过设计师们的研究与服务,帮助数据提升,帮助业务不断成长。

交互设计产出物

由于不同公司和团队对于交互设计的定位不同,所以对其输出物要求也不同。通过我的了解,国内几个大平台的交互设计基本将产品经理交付的PRD(产品需求文档)、产品说明文档作为输入、业务逻辑图,将功能逻辑图、交互Flow、不同保真度的原型图以及交互文档作为输出。而有些小团队会把产品需求文档、产品说明文档、产品交互文档统一打包成PRD交给视觉设计师,这些工作均由产品经理一人包办。再小一些团队根本不用文档,通过低保真原型和当面交流将需求传达下去。

《the Element of User Experience》书中将产品划分为五个层级:战略层(Strategy);范围层(Scope);结构层(Structure);框架层(Skeleton)和视觉层(Surface)。分别对应的是:战略发展会议、战略规划文档;产品需求会议、产品需求文档、业务逻辑;产品功能逻辑图、交互Flow;交互原型图、产品交互文档;产品视觉设计图、标注图。产品经理会对全部层级负责,但更多是关注前三个部分(国内外对于产品经理定义有区别);交互设计师侧重结构与框架,会参与小部分视觉内容;视觉设计师注重设计层也会参与到框架层中。不同的职位在相同层级上负责的内容会有重叠,这将使团队联系紧密,讨论争辩的同时将产品做到更好。

现在也有很多观点认为交互设计职位未来不会存在,因为产品经理和视觉设计师都往前进一步就没有交互的位置。其实这个结论表述反了,是产品经理和视觉设计师各退一步,将分工更细化才出现交互设计师,这样有人会专职研究这一方面内容。人类进步正是产生于分工细化,分工细化是将每一领域做精做好的前提。即使未来没有交互设计师岗位,那也一定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于团队中,存在于产品生产的一个环节上。

为用户体验而设计这个概念从互联网领域展开,现在已经渗透到了各个行业。从电脑屏幕、手机、可穿戴设备和其他屏幕上的操作体验,到工业产品的使用体验,再到地铁站、展览馆博物馆内部的导视和装饰的体验,甚至是在餐厅、咖啡馆消费都谈到了体验这个词。我很有幸成为交互设计师这个离体验最近的职位,以用户角度去观察思考,掌握方法去分析思考出结论并通过工具表达最佳方案这是交互设计的根本。希望未来可以扩展到其他领域的交互体验研究中去,可以通过自己之所学为人们生活带来优化。

好吧,我只是个画图的,把头埋在mac里继续画图好了…..

 

作者:米亓

来源:http://www.jianshu.com/p/32dbf8ba4a6c#

本文由 @米亓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8307/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20 13:26
下一篇 2017-05-20 15:35

相关推荐

  • Axure案例练习-点评打分效果

    现在,外卖也好,购物也好,打车也好,点评打分是网站常见的用户互动的功能,一般都是1~5分之间评分,分值对应几颗星或者几颗心,当用户点击确定之后打分就完成了。下面我就以大众点评网为例,制作了打分效果。做之前,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点评共涉及到6个状态:没有打分的时候、一颗星的时候、二颗星的时候、三颗星的时候、四颗星的时候、五颗星的时候。根据之前的学习,知道点评区域是一个动态面板,这个动态面板有六个状态,当鼠标分别悬停时,切换出不同的状态。我们...

    2018-04-29
  • 这是我见过的最差的作品集【UXRen译#171】

    作者:Alex Cornell (Facebook设计师)   |  翻译:冬柏,校审:天蛙   这是我见过的最差的作品集。我总结了一下这些糟糕的作品集,都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作品集只有一个段落 在你的个人网站我没有看到任何作品…

    交互专题 2017-08-07
  • 记第一份工作

    将近一个月的求职生活,工作算是尘埃落定,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想说的很多。 一开始都是抱着美好的向往与想象,奔向自己的理想目标,那股无所畏惧的热血激昂澎湃,这是青春该有的节奏。“现实往往是残酷的”这句话我也…

    交互设计 2015-11-14
  • 这个简单粗暴的设计为何是“好设计”?

    作者:UX沐沐(公众号:Liveux)   20世纪著名建筑师史密斯.德罗在总结他成功经验时说“魔鬼藏在细节中”,面对一些习以为常的设计,设计师能否洞察背后的不寻常? 今天想探讨一个我们每天都能见到数十次的“寻常”设计…

    交互专题 2017-08-07
  • 微信春晚摇一摇项目经验总结

    [关键词一:用产品说话] 春晚,虽然每年收视率逐渐下降,但是30%的收视率相对于其他晚会或电视剧的1-2%的收视率,依然是电视界的霸主。倚靠这个媒体,微信要做什么?打硬广?植入软广?都不是。用电视行业的话说…

    2015-02-28
  • 设计干货收藏|UI动效的必备原则总结

    高度总结动效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大量的案例分析。动效设计在用户体验的提升中到底有没有用呢? 我们在下面讨论的是为什么要应用动效,以及在那些时候动效,动效的特性等等。

    2017-05-28
  • 用户体验三大评估指标优劣势分析:CSAT、NPS和CES

    作者:TASKUS |  翻译:Cecilia喵酱(在魔都破壳的用盐新人),校审:Baozhu如今市面上有很多不同的用户体验(抑或客户体验、服务体验等)评估标准,我们要如何抉择?用户满意度(CSAT)是B2C企业的一个关键绩效指标,然而现有的用户服务评估标准很多,让人很难分辨哪一种是评估用户真实感受的最佳方法。此文会帮助你了解目前最流行的评分系统的利弊,从而帮助你做出选择。用户满意度(CSAT分数)CSAT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描述了许多不...

    2018-02-03
  • Microsoft将向合作伙伴开放 Windows Holographic,官方放出的宣传片

    Microsoft将向合作伙伴开放 Windows Holographic,以下为官方放出的宣传片,巨硬爸爸一出手果然不同凡响。 【微软向合作伙伴开放 Windows Holographic,打造混合现实新时代】魔术师妙手生花,孙悟空腾云日行万里,…

    2016-06-03
  • UI交互设计只需掌握这3点

    说到交互设计,就不能不提需求,因为所有的交互设计的工作都是基于需求,这也是交互设计的第一个着力点。因此,只有深刻理解需求以后,才有可能做出好的交互设计。举一个饱含血泪的例子:在做一个项目的过程中,有一个需求是要将一个应用的数据展示做一下调整,使之能够查看在三个月之内的该数据。当时,自以为已经很了解需求,只是将时间限制放开到三个月,同时,数据的展示限制在一个月内。也就是说,可以查看三个月内任意小于三十天的时间段。优点是:1)满足了需求;2...

    2018-02-27
  • 看世界之Google对话式交互设计规范

    目录序言1.对话式用户界面及其重要性2.建立友好用户界面的关键-理解对话如何进行设计实践3.设计原则与方法论4.设计走查5.设计检查表6.用户界面工具包最佳实践7.像你的用户一样...有合作精神(待翻译)8.解锁口语的力量(待翻译)9.通过确认逐渐给用户信心(待翻译)10.对话中是没有错误的(待翻译)1.对话式用户界面及其重要性我们已经进入全新并且充满希望的计算机时代,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进步使得对话式界面和自然语言处理得以兴起,通过技...

    2018-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