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熟练用户设计:如何设计才能帮助用户提高使用效率?

本文作者将从导航和首页的信息排布、操作时间和快捷键三个方面展开,在通讯产品、办公软件等这类被大量使用场景的产品中,该如何设计才能帮助用户提高使用效率?


本文作者将从导航和首页的信息排布、操作时间和快捷键三个方面展开,在通讯产品、办公软件等这类被大量使用场景的产品中,该如何设计才能帮助用户提高使用效率?

为熟练用户设计:如何设计才能帮助用户提高使用效率?

只有三种产品会被生成出来:被大量用户大量使用、被大量用户少量使用和被少量用户大量使用。网上大部分关于设计的讨论都是围绕着少量使用的场景展开的:如何让用户理解、如何吸引用户、如何减少学习成本、如何让产品保持兴趣……大量使用的场景往往被忽视。很大一类产品(如通讯产品、办公软件等),它们的用户需要大量使用。这种场景下吸引力、理解力等已经不再重要,只希望能够快速帮助他们完成任务,越快越好!这就是为何我这次想要集中讨论一下“为熟练用户而设计”。

一、信息排布

导航和首页,对新用户来说是最大的依仗,而对熟练用户来说,则很有可能是最大的累赘。导航和首页,前者将所有的入口都列出了,后者将最有趣的东西展示出来,但这些对熟练用户来说都没有什么意义,他们每次都还是要从导航边角的一个小小的一级菜单展开二、三级菜单,从导航找到相应的页面后,也许还要经历几轮跳转才能来到真正对他们有用的地方。

1. 频率>人群>逻辑

用单一的思维方式,信息排布方式很多,例如按照热门程度、层级、按照任务类型……但是为了让信息排布达到最佳效果,任何单一的思维方式都很难奏效,并且最佳解决方案会因为外部条件、背景、人群等因素而无法确定,但是我认为以下思考方式是适用大部分情况的:

(1)应该把高使用频率的内容放在最前面。用户的时间是很宝贵的,如果能够立即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决不会去纠结信息排布是否完全符合逻辑。

(2)就要看使用人群了。最理想的情况是,同一类用户的活动范围在一个特定的区块里,而不是分散在整个页面。这样用户就不用遍寻整个页面来进行切换了。

(3)对于那些不太受到关注,但是又不能从界面移除的东西,就需要按照逻辑来排布了。这样最能确保在用户需要它们时,能够通过逻辑关系找到。

2. 个性化

如果允许个性化的话,信息排布就可以不用那么纠结了。例如,在登录时就能判断用户类型,从而给出适合此类用户的首页和导航;或者,允许用户通过拖拽等方式来自定义首页和导航。

值得注意的是,个性化并不是绝对就是好的。某英国超市把自家购物网站的首页改成只显示用户以前购买过的东西,这种个性化却让该网站的销售量在当月下降了几个百分点(如果平时的月销售量都是上升的,那么哪怕停滞一个月也不是小问题)。他们发现后把首页改回来,然后一切又恢复正常了。可见个性化虽然是个好的想法,但是要想把握好分寸,却并不是那么融合。

3. 纵向>横向

在排布信息时,尤其是在网页上时,纵向排布通常比横向排布优先考虑。原因有三点:

(1)信息的宽度(字数)很难确定但是高度(行数)却很好确定;

(2)大部分显示器为宽屏,如果不考虑滚页,那么横向排布的距离比纵向排布的距离更长,更耗时间。如果考虑滚页,那么纵向移动的距离就大大缩短了,因为滚轮可以取代大部分的鼠标移动。

(3)以手掌的结构来说,横向平行移动相比纵向精确度是更低的,因为左右摆动的轨迹是弧形而非直线,并且长距离的横向移动是需要抬起整个手掌才可能实现的。

二、操作时间

对于新用户来说,也许在理解和学习上花费的时间远多于操作中花费的时间;但是对于熟练用户来说,情况完全颠覆了。例如,我用Photoshop时,觉得最漫长的就是整理图层了,为了能够能够长期维护,只好不停地重复同样的工作。

1. 费茨法则(Fitts’s Law)

费茨在1964年的一个研究中提出一个公式,用来计算鼠标从一个点移动并点击屏幕某个区域的难度。后来这个公式被Shannon改进成为现在比较通用的形式。

为熟练用户设计:如何设计才能帮助用户提高使用效率?

Shannon改进后的费茨法则公式

T是任务完成的平均时间,D是鼠标指针与目标边界的距离,W是目标宽度。a与b代表的是环境变量(拦截时间和设备速度),通常不需要考虑。因为这个公式是一维的,所以每次使用时你需要在鼠标指针和目标之间画一条假象线,不论这条线的斜度如何,D和W都在那条假象线上。

为熟练用户设计:如何设计才能帮助用户提高使用效率?

费茨法则使用场景(不一定都是横向移动)

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到,目标距离越短、宽度越大,操作时间越短。熟练用户的使用时间里,操作时间占绝大部分,而思考时间占极小部分。缩短目标距离、增加目标宽度,也许看起来不算什么,但对需要重复使用产品的熟练用户来说非常重要。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任务需要你从屏幕靠左的按钮移动到靠右的按钮,并且两个按钮啊还非常小,而你每天要完成上百次这个任务,那时你一定会开始抱怨:为什么这两个按钮那么小还相距那么远?

当然,这个公式只是针对鼠标的,触屏设备会有所区别,但是减少距离、增加尺寸是不变的原则。

2. 利用边界

这一点只针对鼠标。

同样是可以用费茨法则得出的结论:当目标属于屏幕边界时,W(目标宽度)是无限大的,那么此时T(任务完成平均时间)可以非常短。如果目标在屏幕边界,那么用户在移动鼠标的时候,完全不需要考虑什么时候停下,只需往那个方向滑动就好了。

这一规则的典型代表是Windows,因为它们的窗口控件从来都是在右上角,而开始按钮从来都是在左下角。如果一个用户要关闭最大化的窗口,那么他闭着眼睛都可以把鼠标指针“甩到”右上角。

这回苹果的IOS当了一次反例。它们把窗口控件做的很小,而且与屏幕边界有一定距离,所以每次用户关闭窗口的时候都要小心翼翼地啊鼠标指针移动到一个小圆圈上,这样做的操作时间比Windows长了不少。

为熟练用户设计:如何设计才能帮助用户提高使用效率?

WindowsISO的窗口控制按钮

3. 性能

做了那么多熟练用户的访谈,性能似乎是永恒的主题。对很多用户来说,操作再不方便,习惯了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但是如果每次加载好几秒钟,那么这个等待时间才是最烦人的。并且对于他们来说,加载动画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性能是设计师无法解决的,但是却需要设计师来监督,因为它是可以毁灭一切设计的东西。

三、快捷键

做多了网络和移动产品,常常会忘记快捷键这个东西。但是,如果你的产品是为熟练用户而设计的桌面产品(MAC & PC),那么千万别忘记快捷键。

1. 永远能用Tab键切换焦点

试想一下,如果你的产品有大量文本框,如果不能使用Tab键切换,用户就必须不断地将右手从键盘脱离去寻找鼠标,又从鼠标脱离去寻找键盘……如此往复上百遍,真的很令人崩溃!

今年来很流行将一个很长的表单分成几步骤,让用户一步一步地填写完成。如果用户只需要做一次,那么这样很好。但是如果你的用户需要填写好多份这种表单,那么这样做只会让人不断地在鼠标和键盘之间来回切换,大量时间被浪费了。所以这种情况下,还是把填写区域集合在一起,允许用Tab键切换吧。

2. 充分利用右键

最快速的两个入口不在屏幕上,而在鼠标上:左键和右键。

互联网产品大多将菜单收在一个图标里,这样做对于新用户来说,确实更好理解一些。但是熟练用户,尤其是需要重复操作的熟练用户一定更加喜欢右键。

例如很喜欢Chrome右键菜单里的“在新标签页中打开链接”的功能。如果这个功能不放在右键菜单里而是拿出来,真的很难想象用起来该有多不方便。

3. 遵循常见的快捷键&创建新的快捷键

使用Windows时,大部分情况下都可以通过Ctrl+S保存、Ctrl+C复制、Ctrl+V粘贴、Ctrl+X剪切、Ctrl+Z回退、Ctrl+Y撤销回退、Ctrl+N新建、F5刷新……在设计产品时如果也有类似功能,最好可以关联到这种约定俗成的快捷键。

最好不要破坏约定好的习惯,不然会给用户造成学习负担和切换成本。如果产品里有很常用的功能,但又没有约定速成的快捷键,那么就可以自创快捷键了。与之搭配地,需要提供快捷键提示和自定义的渠道。

 

作者:雨涵_Zoe

来源:http://www.jianshu.com/p/8e1b6525505e

本文由 @雨涵_Zoe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7925/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19 18:21
下一篇 2017-05-19 20:32

相关推荐

  • 译文 | 用户体验要素之连接性

    科技推动社会的发展,也改变着人机交互的模式和服务方式。科学家创造了先进的科技,设计师们则将这些前沿的科技融合在服务日常民生的产品中,更好的为用户服务。当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成熟后,设计师就将AI技术整合到汽车中来辅助司机驾驶;当低功耗蓝牙技术成熟后,设计师就将iBeacon连接到商场的销售服务体系中… 如何将不同的技术、产品连接在一起来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就是下面译文中将要阐述的。下面进入译文。

    2017-05-29
  • 作品集讲座 | 交互设计与工业设计的关系?

    专注艺术留学作品集辅导前几期克瑞斯带同学们分析了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三大专业。今天为大家分享艺术作品集比较热门的交互设计和工业设计专业,对于交互设计,许多同学们都不太了解,甚至因为同样涉及到产品,因此容易和工业设计混为一谈 ,今天克瑞斯就来跟大家详细讲一讲交互设计与工业设计的区别,希望同学们在选择专业上更加清晰明了。如今的工业设计变得非常的宽泛,它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需要人们来思考的概念思维,并且它的设计思维都是从产品的整体外形线条...

    2018-03-31
  • 初级设计师与高级设计师的差距。

    昨天晚上看到了这篇短小精悍的文章,由facebook的产品设计师所写,她用几张简单的草图对比了初级设计师与高级设计师在工作方法和态度上的不同,向大家阐明了初级设计师与高级设计师之间的差距。这是一篇设计师用来…

    2014-11-06
  • 加拿大皇后大学开发出一款柔性全息交互式概念手机

    硬件设计师和制造商一直梦想着把全息移动设备带到现实生活中来,不过来自加拿大皇后大学的一支研究团队,却已经拿出了一款名叫HoloFlxe的设备。顾名思义,它同时具备“柔性”(Flexible)和“全息”(Holographic)两种…

    2016-05-11
  • Axure中使用图标字体【FontAwesome】

    我们使用Axure制作原型时,经常会使用到各种小图标。有些朋友自己制作、有些到网上下载,然后使用截图导入到Axure中使用。这样做非常繁琐,有些朋友问Axure是否能够像图像处理工具那样便捷灵活滴使用图标字体呢?答…

    2015-01-16
  • 交互体验设计的新思路——聊天机器人(Chatbot)

    本文作者将阐述了他眼中聊天机器人的优势所在。用户将更多的时间放在通信app中(比如微信),而不是社交app中(比如微博)。通信app逐渐变成一个平台,聊天机器人的介入则帮助聊天用户触达更多的服务。

    2017-04-30
  • 提升用户体验 抢占用户心智

    马云提出的新营销是连接线上线下的全新核心载体,超越单纯线上或者线下的全网营销概念。但华帝李洋认为,线上和线下只是连接用户的媒介,核心仍然是用户体验。抢占用户的心智,提升用户认知,是“新零售”的前提。打造新型厂商关系 构建全新服务体系在产品端,最初的模式是线上采用完全与线下独立的产品线,无论价格、卖点、功能配置都与线下产品区隔,线上和线下营销团队完全独立,各说各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这种割裂式的操作手法已经成为过去式。企...

    2018-03-29
  • mBack交互方式分析

    本文作者将对魅族最新研发的交互方式—mBack进行分析,从谈论手机操作系统方式与电脑的操作系统方式有着两个较为明显的差异,到分析mBack的缺点,值得一看。乔布斯说:伟大的产品都是只有一个按键的。在已经将交互优化到已经不能再删减时,如何有效的组织和隐藏就显得尤为重要。随意性用户可能使用过类似的产品或服务,有兴趣使用更为复杂的产品,但是不愿意接触全新的产品,除非新功能足够简单。主流用户是最大地群体。他们使用产品的目的是完成任务,他们永远也不会产生学会所有功能的想法。

    2017-05-01
  • 深度长文|如何输出一份让团队满意的交互设计交付物

    本篇是系列小结的第二篇,简单总结一下自己对如何提高交互文档质量的一些思考。

    2017-05-16
  • 人工智能时代,给设计师的 3 个建议

    过去一年,和人工智能相关的新闻铺天盖地。身为设计师的你可能会问:人工智能和我的日程工作有关吗?我应该为此做什么准备?Design will be less about delivering on a user’s request, and more about responding to the needs they haven’t expressed yet.
    (未来,设计会更多地去响应用户还没有表达的需求,而不是去为了响应用户主动提出的需求)「Alexa,把客厅灯关了,把我的床头灯开到一半的亮度」
    「Alexa,再买一袋我上个月买过的那款猫粮」
    「Alexa,我今天早上的会议几点开始?」

    2017-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