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可能会死,但总有人用它带来惊喜

天猫这个双11邀请函能够让圈内人产生好感,是不是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个H5的体内是具有爆发能量的?

文章目录[隐藏]


天猫这个双11邀请函能够让圈内人产生好感,是不是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个H5的体内是具有爆发能量的?

H5可能会死,但总有人用它带来惊喜

时不时总会看到一些“xx已死”的论调。

比如在广告业,最近又有人在喊“4A已死,甲方才是未来。”

再往前倒推,有些论调说“H5已死,因为转化率太低。”

每每看到这类表述的时候,我总想起一句话:电灯代替照明以后,但蜡烛不会消失。

所以,我相信——

  • 4A广告公司可能会死,但4A一直在塑造的专业精神不会消失;
  • H5也可能会死,但基于H5这种技术路径去探索高效的传播思维不会消失。

那些动不动就开口说“xx已死”的,本质上还是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吧?

不泄愤了,聊聊前几天可能很多业内人都已经体验过的天猫双11邀请函的H5。

H5可能会死,但总有人用它带来惊喜

初衷

据悉,天猫那边当时做这个邀请函的初衷是想要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突破。

因为双11的传播周期从10月20日就开始了,所以从时间轴上来串联起今年双11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玩法成为这个H5内容上的主线。

而在形式上,选择了VR,是因为这种技术一直被业内看好,但也一直没多少品牌能利用VR做出高效的传播来,这是个潜在的机会。

当然,也有潜在的风险,因为新技术,有时候并不一定被人能够迅速接受。

比如李安最新的电影《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在北美点映后遭受到的质疑,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他对电影画面规格为每秒120帧的技术尝试,因为高清晰的画质带来极致的真实放大后,会让人产生心理上的不适。

概念

好的广告作品往往是不断强化一个记忆点的。

天猫这个双11邀请函在强化的一个核心概念就是“狂欢”。

H5可能会死,但总有人用它带来惊喜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不就是撒开了玩么?跟概念有毛关系?

其实如果你有留意,会发现天猫双11的名字近几年已经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从“天猫双11网购狂欢节”到“购物狂欢节”再到现在的“全球狂欢节”。

而基于这种“全球化”的理念,用“穿越宇宙”的形式来完成跨越国界、跨越地域的“狂欢”,想一下,是不突兀的,也是有承接关系的。

视觉

在落实了概念之后,就是进行视觉创作了。

从下面这张线稿也基本能够看得出来,这个H5在一开始构思的时候工作量就是非常大的。

H5可能会死,但总有人用它带来惊喜

H5可能会死,但总有人用它带来惊喜

而据介绍,这个H5内置了225张素材图,通过修片、拍摄、合成、素材、3D渲染等多种方式获得,最后再以2D图片的方式导入H5。

H5可能会死,但总有人用它带来惊喜

下面这个微纪录短片则完整还原了这个H5的创作过程——

估计这帮人看到这些最终被执行出来的效果时,内心也是感慨万千的吧。

这感觉,跟分娩自己的一个小孩是差不多的。

H5可能会死,但总有人用它带来惊喜

H5可能会死,但总有人用它带来惊喜

H5可能会死,但总有人用它带来惊喜

效果

虽然中间经历了一段“打不开”的小插曲,但这个H5的生命力还是挺顽强的。

我搜了下我的朋友圈,在刚发出来的时间点里,以及调整后再发出来的时间点内,都有不少业内的人转发,而且大多数人都在感叹这个H5的执行很棒。

H5可能会死,但总有人用它带来惊喜

当然,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的朋友圈大多数都是广告/营销圈层的人,这类人因为职业的惯性对这样有突破力的作品有先天的分享欲在,所以可能给我带来的错觉就是“这个H5刷爆了我的朋友圈”。

但回头想想,品牌搭载H5作为标配来传播在2015年是个爆发期,到2016年,这股势头一直在下降,今年到现在,让圈内人印象深刻的H5作品应该也就那么3-5个。

而天猫这个双11邀请函能够让圈内人产生好感,是不是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个H5的体内是具有爆发能量的?

不知道天猫最终会不会公布这个H5的传播数据,但至少在我的记忆里,“天猫双11邀请函”和4月份的“该新闻已被BMW快速删除”,7月份的“穿越故宫来看你”这3个H5,是2016年到现在,让我印象深刻的3个H5作品。

最后我想说的是:H5可能会死,但总有些愿意折腾的人,用它来创造惊喜。

 

作者:二毛

来源:微信公众号【广告文案】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6970/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16 10:34
下一篇 2017-05-16 12:38

相关推荐

  • 7种方式玩转信息可视化中的时间线设计

    时间常常被认为是一种主观的体验,然而在可视化的表达中,时间却成为了结构化维度。时间帮助我们构建稳健而直观的框架,使我们更好地建立事件间的联系。 按照时间线的方式阐述信息已经广泛应用于企业传播、营销的各…

    交互设计 2015-08-27
  • 交互设计工作流程6步走

    点击信息与交互设计关注我们!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哦!投稿邮箱:iidc@iidc.org.cn经常有人会问交互设计到底是做什么的?交互在工作中的流程是什么样子的?那么今天就来讲讲交互设计在工作项目中需要做哪些工作。这里结合笔者本身的个人经历,将交互工作流程总结为以下6点:1、发现问题这里的发现问题,主要是找到一些体验不合理或者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地方。发现问题的方式有很多,在实际项目工作中,可能大部分的问题反馈来源于客服或者产品需求,这里交互更...

    2018-01-30
  • 为什么交互设计师总觉得自己的方案不完美?

    最近和一个交互设计师闲聊,聊到了关于对自己设计产出物的满意度问题,感触颇深,专门整理了一下分享给大家。

    2017-04-29
  • 2017 年你应该尝试的:七个最有前景的设计工具

    随着新工具的发布,现有工具版本的更新迭代,2016 年显然是设计类工具蓬勃发展的一年。在本文中,我挑选了一些在 2017 年值得我们关注的设计工具。这些工具在设计工具类的社区中都拥有着大量的人气,所以挑选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Have Fun!注: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学习与交流。

    2017-05-08
  • 新版Material Design 官方动效指南

    在Material design的世界中,动效用一种优雅、流动的方式来描述空间关系、功能、和意向。

    2017-05-23
  • 别闹,你以为学个Axure就算懂交互设计了?

    前些日子在一个产品、交互设计交流群里,有几个初学交互不久的人讨论如何学习交互,不出意外地他们的讨论方向拐到了Axure、墨刀等交互原型制作工具的使用上。从他们的言谈中看得出,他们觉得交互就是做界面原型,做…

    2015-09-11
  • 用户体验 | 6个细节成就了今天的X1 Carbon 2018(上篇)

    时光穿梭回到2012年,第一代ThinkPadX1 Carbon发布的时候的心情我清晰的记得。Think的意志清晰而明确,效率大屏+高强度轻薄+黑色商务气质。对于未来移动办公的理解,高端ThinkPad是什么样?如今的ThinkPad X1 Carbon 2018(Gen6)便是答案。Yonemochi San曾经坦言,曾经打造的ThinkPad X300正是如今X1 Carbon系列的“祖父”。碳纤维材料的应用,如出一辙的轻薄,不一味...

    2018-03-10
  • 百度地图新版的界面升级传递出了哪些信号?

    春节将至,手机上的应用商店也开启了集中更新的模式。前几天打开百度地图时,“为你而变”的闪屏广告预示了百度地图的更新信息,当时以为只是简单地版本升级,然而昨天更新之后发现,这次升级可不那么简单,百度地图在界面设计上的改变甚是明显。

    2017-05-28
  • 交互设计基础 | 聊聊移动APP中反馈提示的设计方法与实例

    给用户及时、恰当的反馈,是交互设计非常重要的一项原则。由搜狐新闻客户端团队撰写的《设计之下》一书中,对操作反馈从形式、内容、位置几个方面做了非常详细的总结,满满干货。今天@青溪Joanna 这篇读书笔记提取了书中的要点并配上实例,分享给大家。

    2017-05-31
  • 译文:常见的交互设计错误

    好的交互设计可以区分开有质量的网站和其他普通网站。然而,如果有明显的设计错误,它只会给予你本来想打动的用户以刺激和挫败感。

    2016-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