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人的微博,首页连续出现48条是怎样的体验?

如果你是微博的轻度用户,可能偶尔觉得刷出来的内容有些不对劲;而如果你是微博的重度用户,那你很可能觉得微博的 timeline 有时候刷的很不爽。


如果你是微博的轻度用户,可能偶尔觉得刷出来的内容有些不对劲;而如果你是微博的重度用户,那你很可能觉得微博的 timeline 有时候刷的很不爽。

同一个人的微博,首页连续出现48条是怎样的体验?

先说说这件既好气又好笑的事

如果你是微博的轻度用户,可能偶尔觉得刷出来的内容有些不对劲;而如果你是微博的重度用户,那你很可能觉得微博的 timeline 有时候刷的很不爽。

我不是微博的重度用户,微博的社交对我来说份量不重,反对媒体含义更大一些,我也经常在微博上看到有产品或者用户吐槽它的 timeline。

然而这一次,我深深地见识到了微博 timeline 抽风的恐怖。

我新关注了一个人,然后刷新首页,这时我的微博首页连续出现了48条他的微博,注意是 连!续!出!现!

然后,我截图发了一条微博吐槽这件事,艾特了一下@纯银V 和 微博CEO @来去之间:

同一个人的微博,首页连续出现48条是怎样的体验?

很短的时间内这条微博被转发近百次,阅读量达到近20W(我的微博粉丝才300多)。每一条转发我都看了,几乎都是骂声一片,可以看出部分用户对于 微博 timeline 怨念深重。

其实在我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大概也想到了几种可能:

  1. 由于我关注的人数较少(170),所以新关注了一个人 + 之前权重较高的微博已经刷完后,新关注人的微博权重相对来说变得很高,所以一下全都刷了出来。
  2. 刷出来的这些微博互动较高,因此权重也较高(这些微博几乎都是关于原博主http劫持维权的,比较火,最主要的那条被转发700+次)
  3. 我新关注的这个人,在这很短的一段时间里发的微博确实太多了……(24小时内发进50条微博的确实罕见,正巧被我碰上了)

纯银V之前发表过很多关于微博 timeline 的意见和博客,这次他没有说什么。

但是 微博CEO@来去之间 给出了他的解释:

同一个人的微博,首页连续出现48条是怎样的体验?

来总的解释基本坐实了我之前的几个判断。其实道理我都懂,但是这次真的太夸张了。

后来很多网友给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比如:

  1. 新建一个分组 把所有人都拉到这个分组 然后直接看这个分组的微博,这样就会按时间顺序了
  2. 多关注一些人
  3. 搜索框里输入……(英文状态下的省略号…,不是三个点…)然后选关注人这样也是按时间顺序的了
  4. 用 lumia/windows phone(我之前用的还真是lumia,不过现在换安卓了)

其中呼声最高的,是抛弃微博官方客户端,用第三方吧(weico)。

最终我听从了大家的意见,改用 weibco 了,现在还在适应中。

我们再来说说 timeline

无论是微博、BBS、知乎还是简书,甚至一些资讯产品,timeline 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用户能否看到对他来说最有价值/最想看到 的东西。但是要做好 timeline 也非常不容易。

1. 如何让用户看到 最有价值/最想看到的内容

不同的产品场景不一样,目标用户不一样,因此不存在一套标准通用的套路。

我个人认为微博现在的社交属性是弱于媒体属性的,而微博相对于其他媒体平台来说很大的优势就在于自媒体的原创性,因此原创微博的权重一般来说是比转发微博权重高的(权重越高就意味着会被越多人看到)。互动性越强的微博(越火)意味着价值越高,自然权重也会越高。为了让用户了解新关注的人,在短时间内其微博的权重应该也会更高(就像来总说的一样)

2. 要体验好还是口碑好?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奇怪,体验好了口碑当然就好了。但我觉得不一定。

体验是一个很复杂的的东西,不是非黑即白的。体验也不仅仅是交互好不好、使用是否流畅,毕竟内容才是本质,其好坏会更加影响体验。

最主要的是,体验很多时候不能用主观意志判断。

在微博使用“未读池”体系等 feed 流算法后,吐槽微博的人变多了,是因为用户体验变差了吗?不一定,因为据不靠谱消息,微博的很多 kpi 都是上涨了的,而且涨的还不少。kpi 不能说明什么,但是我相信那些能说明部分问题的 kpi 也是上涨了的,所以微博才能在骂声一片的情况下继续这么坚持。

体验好还被骂的原因是这些体验来自于不容易被发现的内容体验上。你刷微博,源源不断地刷出来不错的内容或者还可以的内容,你不会有很强烈的瞬间愉悦感,但是你使用微博会更频繁,时间也会越长,所以 KPI 涨了。当出现一些 BUG,比如我这次的事件时,你会有很强烈的瞬间操蛋感,所以你会骂微博,所以口碑不好。但是这些偶尔出现的 BUG 不会让你放弃微博(这里指的是微博本身,而不是客户端),当你在微博上看不到你想看的内容时,你才会放弃微博。所以有时候我们会吐槽这个不好用那个体验差,但是我们还是在继续用它(这里不涉及垄断情况)。

3. 就按时间排序不好吗?

正如我之前说的,微博跟空间、朋友圈这样的社交圈不一样,它的媒体属性比较强,而现在很多用户使用微博的情况来看,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一部分微博被错过,因此按照时间来排序绝对不是最优解,甚至都不是一个合格解。微博为了让用户看到更有价值的内容,只能通过算法去优化 feed 流/timeline。facebook 和 twitter 也是一样,他们也被骂,但也一样坚持。

最后

我自己现在负责的产品也涉及到社区版块(类似于校园版的知乎),目前产品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暂时不用太考虑 feed 流/timeline。但是说实话,如果现在我去设计一套 OK (只是 OK )的解决方案,我现在的能力都还不够,更别说把它做好了。

我现在也在学习相关的知识,这里 @纯银V 给了我们很多的帮助。

 

作者:翠西

来源:http://www.jianshu.com/p/bdf84c79f5be

本文由 @翠西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6419/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14 09:52
下一篇 2017-05-14 12:12

相关推荐

  • 十种数字字体免费下载

    当你数字和文字融合时,让数字脱颖而出是很重要的。 这些数字可用来吸引用户的眼球。在广告或打印使用创造性的数字字体和颜色,它们将脱颖而出。 国外设计师Heather Moritz跟大家分享了十种免费数字字体,这些字体仅…

    2015-01-20
  • [自译]VR 设计实践

    在Media Lab的作者分享了他在本科项目中对VR设计实践的一些思考,阅读后能够帮助对虚拟现实中的体验设计建立一些基础的认识,其中对地形特征(terrain features)和标线(reticle)的交互解读让我感觉收获颇多,与…

    交互设计 2016-08-30
  • 为什么交互设计师注定是一个走向没落的职业?

    当技术发展发现一定程度, 你会发现,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

    2017-05-10
  • 优秀的移动端UI,应当如何用微交互打磨细节?

    你的UI和交互设计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又一个细节设计让你的产品最终脱颖而出,而真正让人难忘的产品,靠的是这一个个精致到位的细节堆出来的。

    2017-05-19
  • 如何让交互稿的体验更好?网易设计师总结的10个知识点

    编者按:想做一份看起来比较专业的交互稿非常容易,但想做一份优秀体验的交互稿就不简单了。想进阶成资深交互设计师,这个环节必不可少。今天这篇好文总结了10个方法,让你的交互稿体验更棒,赶紧来学!

    2017-12-04
  • Sketch强大新技能: 支持多个设计师之间同步组件啦!

    ▵优设品牌号,旗下新品及内测邀请码资格均在此号,关注推送掌握动态,有机会第一时间获取。封面设计:Graphéine团队里多个设计师之间经常需要共用一些设计组件和元素,如果可以有一个包含这些组件的 Symbol 库,并且自动和所有人保持同步就好了。现在 Sketch47 就搞定了这个问题, 再也不用像过去一样通过发邮件、QQ 来同步了。如果你的团队需要多人共享一个 Sketch 组件库, 只需把这个包含公共 Symbol 的文件在你的 S...

    2018-03-02
  • 未来,设计师的核心价值在哪里?我总结了4个进阶方法

    在 Web/iOS/Android 等旧平台成熟稳定、VR/AR 等新平台尚未全面兴起,设计标准化成为趋势的当下,作为用户体验设计师的核心价值又有哪些?本文作者将自己反思的一些经验总结了出来,一起来看看。

    2017-05-10
  • 如何让设计效果可量化

    前言: 做搜搜这些年一直沉浸于重点工作中的项目,除了定时写项目总结与培训。都快忘记写文章很抱歉。这次终于有了重新学习机会,应该多写。 长久一来也是思考如何让我们每天面对的工作内容更直观价值体现与量化。 …

    2015-04-13
  • 交互设计、视觉设计 | 专业、课程大起底,

    dadsadsadasdsadsMulticultural epicenters for arts, culture, design, and business.是什么原因让你对设计感兴趣?是爱吗?是责任吗?都不是!是因为当年某个app的UI设计让你眼前一亮然后就欲罢不能!于是确认过眼神,我遇见了最爱的专业。想为之奋斗一生。于是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在设计这条不归路上愈行愈远。纠结了许久,等到开始准备作品集时却分不清什么是视觉设计或是交互...

    2018-03-29
  • UED · 艺见 | 当玻璃遇到混凝土

    编者按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美丽的地方不仅盛产美人也盛产创造美的艺术家。比如这位大半生都生活在新西兰美丽海湾的雕塑家Ben Young,他不仅造得一手好船,还是是衝浪和滑板行家。拥有如此多令人羡慕嫉妒恨的技能的他,还不忘用那双巧手和那颗被海洋蓝温柔的心不停地创造着惊艳的作品。那是玻璃与混凝土的碰撞,是坚强支撑着的脆弱,是冷漠背后的柔软。via:brokenliquid.com

    2018-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