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逻辑层、感官层与知觉层,讲述体验设计的表和里

什么是合格靠谱的体验设计?在逻辑层讲一个通顺的故事。什么是触动人心的体验设计?在感官层唤起人的体感记忆。什么是经典不衰的体验设计?在知觉层建立起认同和反思。你的设计逻辑性和方法运用很强大,很擅长做工具型的产品设计,但在设计的创新性和情感体验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任何游戏化的设计都必须认识到:外在奖励会显著降低玩家的内在动机。游戏化的经验很简单:不要盲目地将外在动机附着在内在动机上。


什么是合格靠谱的体验设计?在逻辑层讲一个通顺的故事。什么是触动人心的体验设计?在感官层唤起人的体感记忆。什么是经典不衰的体验设计?在知觉层建立起认同和反思。

从逻辑层、感官层与知觉层,讲述体验设计的表和里

  • 什么是合格靠谱的体验设计?它也许需要严谨的设计推导逻辑、经典方法论的支撑与验证、对商业诉求和技术限制的综合平衡、对各种特殊场景的充分考虑;
  • 什么是触动人心的体验设计?它也许可以唤醒我们的视听等感官、激发起我们最美好的记忆与想象;
  • 什么是经典不衰的体验设计?它能让我们从内心形成对产品的依赖和认同,建立起不会随时间轻易改变的忠诚度。

在实际工作中,出于各种各样的内外部原因,也许是快速迭代的产品节奏,也许是对待设计的整体氛围,也许是我们自己内心的缺乏追求和不够坚持……导致很多设计产出只是停留第一阶段,甚至连第一阶段都达不到。当然,新人时期学着做出合格靠谱的设计方案也是一个需要时间沉淀的必经期,当达到这个阶段之后,就要花更多时间去思考和探索如何做出更高层面的设计了。

逻辑层:讲一个通顺的故事

记得本科上设计专业课的时候,学长向我们提到过对于设计师很重要的一样技能:讲故事(Storytelling)。一个好的故事可以是让人感动到痛哭流涕、或者深刻反思社会现象的,但在讲一个好的故事之前,首先要学着把故事讲通顺,这也是逻辑性与方法论之于体验设计的意义,毕竟我们是常常受到各种限制的设计师,而不是可以自由发挥的艺术家。

  • 为什么要发起这个设计提案?因为业务上遇到了某某瓶颈,不少用户反馈了某某痛点,数据上也显示我们的 XX 指标还有很大提示空间,这个设计也许能帮我们解决……
  • 为什么页面布局要设计成这样?A 是用户最关心的内容确保首页首屏呈现,B 和 C 的内容相关性很强所以放一块,C 和 D 是从属而非并列关系所以模块排列上应该是这样而非那样……
  • 为什么这张卡片要设计成这种样式?因为综合分析业务诉求、用户使用场景、各区域的点击数据后,发现 A 是主要信息、B 是次要信息,C 很少有人关注,在信息层级上做了区分,同时这种样式还可以灵活复用到之后的业务场景 D 和 E 中去……

但在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前,我们也会更容易犯形式主义或只寻求对自己有利证据的错误。当听了一个设计专家对某某方法论的分享后,立刻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主义」,完全没去深入思考其是否适合用于现在的项目,在一些实用价值不大的阶段耗费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主观上想做某件事情但靠主观判断说服不了别人,所以去找来一堆竞品案例、拉来一堆数据佐证自己的观点,而在过程中刻意忽略对自己不利的部分,结果造成别人的理解和判断出现偏差,最终上线了才发现效果根本就不理想……概括起来就是貌似逻辑完整专业,却根本经不起仔细推敲,反而让自己的设计信用受到了损害,这也是我们在运用各种设计方法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把故事讲通顺是基础和必经阶段,但也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或掩耳盗铃的事情,更不可以直接跳过,否则更容易导致只能感动自己却说服不了别人的自嗨型设计产生。

感官层:唤起人的体感记忆

之前 Leader 有向我提到:

你的设计逻辑性和方法运用很强大,很擅长做工具型的产品设计,但在设计的创新性和情感体验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而在最近几个月里,在确保设计的逻辑骨架合理性之后,我开始了更多基于感官层面的设计创新探索。

感官层的产品设计通常围绕产品本身的品牌基调(比如智能的、热闹的、高端的)展开,体现在交互形式(比如酷炫新潮还是简单直接)、视觉表现(形、色、质、构、字)还有动效(比如弹性的阻尼动画为主还是平缓的淡入淡出动画为主)等的选择上,让用户的视、听、触等感官受到刺激,唤起用户的记忆和想象,更好地达到营造惊喜感、触动人心的效果。这也要求交互设计师不能仅仅停留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也要对品牌和视觉有更多的理解和思考,和视觉设计师共同探索更好的解决方案。

感官层的设计故事将不再是逻辑通畅却有些枯燥、干巴巴的议论文大道理,而能带用户进入一个来自日常生活或浪漫想象的虚拟世界之中。比如电商大促页面里通过琳琅满目的商品楼层、强烈的撞色运用、点击内容后的视听特效等,可以给人一种身处狂欢节现场般的氛围感;而我在最近做的一个项目中,则基于发现、探索的产品基调和视觉共同构思了一个太空历险记的故事框架,而在设计中用来取代常规控件样式的火箭、行星、黑洞等动态意象都和这个故事紧密相关,赋予了产品更强的个性,而不是让产品沦为千篇一律缺乏亮点的工具。

好的感官层设计能让人眼前一亮,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更多惊喜,也是设计创意更容易得到充分发挥的地方。但是在设计过程中,也需要注意有意识地进行克制,过量的外在刺激也许会招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知觉层:建立起认同和反思

一个可以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就是足够好的设计了吗?有着强烈风格个性的设计,常常会更容易面临一个问题——随着时间积累而产生的审美疲劳。外在的刺激用一两次也许非常有效,用多了反而就麻木了,如果追求让设计变得更经典长久,仅仅在表面上触动人心是不够的,而是要去深入理解文化和用户背景,让用户从内心建立起对产品价值观的认同、对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的反思等,真正赢得用户的忠诚。

我们有时会产生一种偏见,以为自己的世界就是用户的世界,以为行业推崇的设计就是用户认同的设计,不去理解和接受用户或客户和我们的文化背景差异,从本质上背离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而是在为设计而设计。为什么改成了这样的交互方式?因为是现在设计的行业趋势。为什么这种交互会成为行业趋势?不知道。我们的用户会理解和接受这样的设计吗?呃,有可能吧……为什么使用这种字体?因为是 Apple 官方常用的字体。Apple 的产品基调和我们的产品基调一样吗?不太一样。Apple 的目标用户和我们的目标用户文化背景一样吗?呃,好像有点差别……

最近在阅读《游戏化思维:改变未来商业的新力量》一书,书中有提到一个观点令我印象深刻:

任何游戏化的设计都必须认识到:外在奖励会显著降低玩家的内在动机。游戏化的经验很简单:不要盲目地将外在动机附着在内在动机上。

为了提高用户做某件事情的积极性,我们也许会采用大量的游戏化设计工具(积分、勋章、排行榜等)在感官层面给用户制造外在刺激,但不去思考和提升用户的内在动机的话,终非长久之计。我因为界面设计出彩的缘故试用过不少记步、习惯培养类的工具,但绝大部分都是过了一段时间就打入冷宫,因为它们并没有对我的内在动机带来任何刺激和提升,让我发自内心感觉自己在坚持做一件非常正面积极、有社会意义的事情,开始反思和渴望改变自己还不够好的生活习惯,一旦进入审美疲劳期就不会再有什么使用的欲望。

做出真正优秀的知觉层设计很难,也是我还在思考和摸索的事情。但我想它应该是建立在深刻的文化背景理解和对用户人性的透彻洞察之上,需要丰富的生活阅历与经验,而不会是坐在办公桌前按部就班推导就能得到的。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 @鸿影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6065/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13 04:39
下一篇 2017-05-13 06:45

相关推荐

  • 一份全面系统的渐变色自学指南

    踏入新创科技业以来,总是听见许多设计师/工程师朋友们在抱怨设计师与工程师之间的合作有多么的…不融洽(糟糕),要码是设计师常常抱怨工程师没有 美感,不重视设计细节,或是连Guideline都不读完就来跟我讲该怎样设计( → 强烈建议iOS/Android 工程师不管未来是否会接触接口设计都花些时间把iOS的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跟Material Design Guideline给看完,这是基本啊!!基本啊!!在线已经有满坑满谷的翻译文章啰,所以别再拿看不懂英文当借口啰);另一方面就是工程师也常常会抱怨 设计师总是把写动画当作小画家,把写程序当成写国字(Framer会红的原因?!)或是总是有着过于天马行空的设计想法。

    2017-05-22
  • 那些年失败的产品的交互设计

    相信各位设计师都有过“灵鸡”一动冒出好玩并且很有创意的idea的时候,但是首创的idea往往有80%都无法被用户接受。究其原因,要么该款产品无法为用户带来真正的实惠,要么违背了用户的圣意,要么产品做出来本身就是个…

    2015-01-08
  • 「Sketch | 译文」用共享样式创建文本系统

    原文作者:Bunin Dmitriy来自:Medium阅读全文大约需要 6 分钟相信字体样式管理对很多新人设计师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很多工作多年的设计狮也并没有很好的规划自己的项目字体样式的习惯,这不但增加了设计项目的维护难度,更主要的是随着项目的不断膨胀,你项目中的排版会变得杂乱无章、极不统一。其实使用Sketch来进行字体管理并不复杂,今天带来的是Bunin Dmitriy的一篇关于文本样式系统的文章,不到十分钟可以让你对文...

    2018-04-14
  • 房屋建造实例映射出的用户体验原则

    来源:摩客专访(公众号)翻译:Tangerine设计构架如何在创造吸引人的应用程序时产生更好的情感影响?设计理念并不是某一领域—专门为某个具有一定需求的人群提供解决方案的专业人士独有的。我们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设计,但我们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些我们觉得有需求的领域。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一直担任一名用户体验设计师。而我从来没想过类似这样的话题,直到最近我住进一家旅店。房子是如何建造的房屋是我们的基本需求之一。我们根据我们的需求以及预算来建造房...

    2018-03-12
  • 直觉设计:如何让网页更直观、易用【UXRen译#162】

    作者:Peep Laja(ConversionXL的创始人,世界上领先的转换优化专家之一) 翻译:方糖小姐,校审:小四   你的网站越容易使用,那么使用的人越来越多。“容易使用”的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是直觉。那么直觉设计也就意味着当…

    交互专题 2017-08-07
  • 界面设计规范:历经实战,我总结了四个经验

    最近为了设计提高效率和质量,我开始研究如何做规范。看了一圈别人做的设计规范,又回想了一下自己以前做的,总结了以下几个经验。

    2017-05-14
  • UI中的文字设计总结与分析

    对于设计师来说,文字是一个可以很好提升产品用户体验的武器,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各位设计师带来收获。

    2017-08-04
  • 【优秀作业展示】交互设计基础(二)

    《交互设计基础》是学习交互设计的重要课程,在大三上学期开课。任课教师是工业设计系的华梅立老师,通过老师的认真指导和对该课程的学习,大家对交互设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对高铁取订票界面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再设计,并选取了感兴趣的小方向进一步拓展。接下来就看看学完本课程后同学们的优秀作业。优秀学生作业第二期申婉彤产品设计15101高铁购票界面设计地点选择日期选择车次车座选择身份认证界面支付界面支付宝支付银行卡支付01Te...

    2018-04-22
  • 为什么你越来越爱用那些看起来丑而贱的表情?

    好奇心研究所的微博(@好奇心研究所)和微信公众号(ID:QLab42)全面上线啦,微信直接搜索「好奇心研究所」就可以订阅,关注与所长亲密接触,赶紧的。

    2017-06-02
  • 用户体验入门:新人自学包之控件学习

    控件(或部件,widget或control)是一种图形用户界面元素,其显示的信息排列可由用户改变,例如视窗或文本框。控件定义的特点是为给定数据的直接操作(direct manipulation)提供单独的互动点。控件是一种基本的可视构件块,包含在应用程序中,控制着该程序处理的所有数据以及关于这些数据的交互操作。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控件

    2017-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