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师在未来的5种转型方式

每个设计师在工作的不同阶段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迷茫:如何提升设计的专业度?如何提高设计师在公司里的话语权?是否需要转型?如何转型?甚至怀疑自已不适合做设计等其它困惑和问题,下面就给大家简单说明下设计师在不同阶段该如何自我成长及转型。注:本篇关于PMD及架构型设计师的内容相对多些,其余更加偏向于方向性,后面会对其再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分析,同时也欢迎大家一起参与讨论。


每个设计师在工作的不同阶段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迷茫:如何提升设计的专业度?如何提高设计师在公司里的话语权?是否需要转型?如何转型?甚至怀疑自已不适合做设计等其它困惑和问题,下面就给大家简单说明下设计师在不同阶段该如何自我成长及转型。

交互设计师在未来的5种转型方式

首先,我们根据最普遍的工作年限,把设计师的成长线分为5个阶段,如下图:

交互设计师在未来的5种转型方式

刚入行的设计师,我们认为不具备转型的能力,所以这里以工作3年左右为起点,分别是3年、5年、7年、9年、9年以上。当你的工作年限或经验达到的时候,同时又有职业的困惑和迷茫,且还想在设计行业发展下去,那么可以考虑着手转型。

每个阶段根据设计师能力的不同,转型方式也不一样,接下来我们就详细说明下各阶段设计师该如何转型。

一、PMD / 新技术及新兴行业

在工作的前3年基本都属于专业和经验积累的阶段,这个时候重点是通过做大量的且不同类型的需求或项目来为自已积攒经验。如果这个阶段很闲,会影响专业经验的积累,基础不牢,后面的转型将会比较困难。

而当专业和项目经验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后,有可能会遇到我们上述所说的问题。这个时候,你将面临第一次转型-PMD,这个词最初由阿布老师(王晖,<网页设计那些事儿>的作者)提出,P即product,M即manger,D即design。即在一个项目中担任产品经理,同时又是项目经理,而且还是这个项目的设计师(两层含义:视觉设计师+交互设计师,有可能还涉及用户研究相关的工作),并且是整个项目的发起人。这就要求设计师不再是需求中的一环,而是整个项目的发起方和把控方,从无到有,从0到1的做一个完整的且有价值的项目,并管控整个项目的流程与进度。

我们知道项目的流程和环节越多,通常时间就会越久,效率也会越低。如果能够减少流程,省去各环节交付时沟通理解的成本,项目从起始到最终,前期的需求孵化到后期的设计执行都是由一个人把控并完成,则将大大节省时间和提高效率。同时也可缩短整个项目的周期,提前上线。

如下图:一般设计师与PMD做项目的对比。

一般设计师只是流程中的一环,而PMD则是把需求、产品、设计集于一身,由之前的6个环节缩减为3个环节。

交互设计师在未来的5种转型方式

我们把这种设计师也称之为全能型设计师,即一个人不但可以HOLD住整个项目,且需求 /  设计 / 用研等都可独立完成。若要做到这种程度,我们可以看下对PMD的能力指数具体有哪些要求。

如下图:PMD的能力指数

交互设计师在未来的5种转型方式

我们认为PMD首先要具有设计综合能力和需求孵化能力,然后是项目管理能力。 所以对交互设计、视觉设计和用户研究经及产品经理的能力要求都比较高,均在80%以上。而项目管理只要达到60%,基本上就能hold住一个项目,必定我们无需要专业的项目管理。

对PMD能力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那么如何转型成这样的设计师呢?

(1)帮助产品经理把控并完善需求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题,即设计到后期,产品经理说需求变了,交互稿这里要改那里也要改;

还有种情况是与不靠谱的产品经理协作,所谓的需求就只是一句话;

当遇到这种情况要做到不抱怨,因为我们练手的机会来了。

首先,我们接到这样的需求时,不要急着做。而是先做需求的前期调研,验证需求的真伪及价值。这就涉及到用户研究 / 数据分析 / 竞品分析的能力。用户研究可以告诉我们这个需求需不需要做,而数据分析可以告诉我们这个需求值不值得做,竞品分析则可以帮助我们完善这个需求。

这个确认好了,即可与产品经理一起孵化需求,编写需求文档。不要小看这点,它涉及的面比交互更广,当你自已亲自去发起一个项目并编写需求文档时,才能体会产品经理的不易。

(2)尝试着去做一次项目经理

可能有些同学会说在工作中,我也经常会去做一些项目管控上的事。关于这种我们叫辅助型项目经理,而本文所说的项目经理不但负责项目进程中的各方评审 / 排期 / 变更等大大小小的事情,甚至还包括向上对战略以及向下对执行的把控。

我们可以先从小处着手,负责小需求或小的体验型项目的管理。有条件的话可以尝试先做设计经理,即项目到设计阶段,负责交互 / 视觉的产出质量及交付时间,并安排设计评审。管控大项目时,特别要注意需求优先级的排序,对项目进行分拆,功能按不同的优先级分成不同的批次,甚至每天要有早会或日报等。

(3)平时要注意锻炼自已的综合能力

关于PMD中所提到的用户研究 / 数据分析 / 竞品分析 / 项目管理 / 设计(视觉设计)这些能力,一方面网上有很多相关的课程,可以多去学习;另一方面,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也要有意识的积累和锻炼,切不可懈怠。

对于刚入行的从业者,我们一般会说要快速成长为独挡一面的设计师,而PMD的要求是要能独挡五面(交互设计 / 视觉设计 / 用户研究 / 产品经理 / 项目经理),即全能型设计师,既有战略上的把控力,又有设计上的执行力。

当下某些大公司专业拆分的很细,但未来会朝着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一般中大型或创业型团队最缺的就是这种人才。

另外,关于工作3年左右的交互设计师还有一个转型方向,即新技术或新兴行业。比如当下很流行的VR,硬件设备虽然有很多,但整个行业并没有统一的规范与标准,在设计领域就更是一片空白。这个时候转过去,短期内看不到成效,但积累久了,你就是这个行业最资深的设计领头人和先行者。在此建议不家不要贸然转入,若有兴趣可做深入了解,然后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而定。

以上是第一种转型,接下来再谈第二种。

二、架构型设计师

在从业5年左右,一般都会是比较资深的设计师,或已经在做管理岗之类的职位。更多关注团队产出的质量及效率和价值。特别是中大型公司,UED支持多个业务线和产品线时,质量与效率尤为重要,这个时候可以考虑转型-架构型设计师。

即要求设计师对2个或以上的业务和产品都有深透的了解,搭建出可复用到其它业务或产品的底层的交互架构。在此基础上,根据产品的功能性和交互的一致性再拆解出N套分支的结构体系,在不同的体系下构建不同场景的组件库,保持统一的同时又要有高度的自由性。不但适用于当前产品,还可复用到未来的新业务。

如下图:一家公司可能有多个业务,且每个业务又会有多个需求,每个需求又包含多个功能,而架构型设计师是可以同时多方支持的。

交互设计师在未来的5种转型方式

架构型设计师同时支持的秘诀就在于 – 根据不同的业务和需求搭建出不同的交互架构以及多样性的交互组件。

如下图:通过从业务层开始,对需求进行梳理,构建不同的交互架构,制定不同的设计规范,生产不同的设计组件及元件,然后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组装,最终到达应用层。

交互设计师在未来的5种转型方式

也就是一个设计师可同时支持多个业务。即使有新的产品,也无需再招设计师,而是通过不同架构体系下的组件进行组装,就像变形金刚一样,根据打斗的实际情况进行整合与变形。当组件不够时,只要生产组件即可,而设计师的主要工作便是维护与更新这些架构体系,并不断研究出更易用且能够复用的交互架构。

当下,一少部分交互设计师已经在做PMD型设计师的事情,有些公司甚至是有意在培养团队中的PMD。但架构型设计师还比较少见,主要是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首先需要是中大型公司,且有多个业务或产品(某些单业务的小公司,若氛围好的话也可进行这样的尝试)。其次是即使有这样的环境,但设计师大都扑在项目上,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架构体系。不过喜见的是在设计上比较领先的大公司已经在着手做这样的事情。

三、服务型设计师

研究表明,如果要成为一个行业的专家,至少要深耕7年。到了这个阶段,对其要求并不是完成设计工作,而是需要对市场 / 业务 / 产品 / 竞争对手等都有很深入的了解与分析,从而判断当下自已产品所处的阶段,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即当下所说的比较火的服务设计-用服务的思维做产品。是比较新的 / 整体性强 / 多学科交融的综合领域。它的关键是以用户为主,通过分析用户使用产品的所有触点(用户从最初接触产品到订购到使用再到复购等整个流程中的所有接触点),跟踪整个体验流程,从而打造完美的用户体验,让服务变得更加有用 / 可用 / 有效和被需要。国内大学还没有开设这样的专业,貌似清华和美院有在尝试。

通谷点说,服务型设计师有点像传统的品牌设计师。与之不同的是,不但要帮助企业塑造品牌,还要构建服务流程,完善团队架构,提高生产效率。或者也可以说成是顾问型设计师,分析企业在整个服务过程中的问题及难点,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产品效益,即服务驱动贸易。

当前最早从事互联网设计的那批人,有些已经在做这样的事,但涉及的面还不够广。反倒是传统的品牌设计师和咨询顾问,因其工作就是服务客户的优势,在这方面的思考要比纯互联网设计师多得多。

四、创新型设计师

工作9年左右,基本已经是总监级别甚至更高,这个时候可以多多考虑自已在整个行业上的影响力,这必然会涉及到创新。

提到创新,有些人会觉得很难,有些会觉很简单,我们这里所提的创新必须同时满足3点:

  1. 必须是新的(世界上之前没有的)
  2. 必须是有价值的(能带来一定的商业效益或社会价值)
  3. 必须是可执行的

否则都不算是创新,比如我想去火星,这显然不具可执行性。

而创新型设计师所做的事情则是可以影响并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往小了说比如我们在起初做设计时,都是偏向于拟物化,后面流行扁平化。相较于前者,扁平化即是一种创新,且影响到整个设计行业的发展。往大了说则可横跨整个领域,颠覆整个行业,甚至可以说得上是伟大。

那么什么才算是伟大的创新呢?借用之前听的某位大师的分享来跟大家简单说说。

举个例子来说,有了苹果和安卓之后,为什么微软还要做windows phone,因为他想开创一个领域,让别人成为追随者,引领别人在他开创的体系下发展。又比如有了资本主义,马列为什么又提了共产主义,除去政治因素外,这也是种创新,它是资本主义的对立面,如同老子所说的道先生了一,即资本主义,一再生二,二是一的对立面,即共产主义,二再生三,三即一与二的结合 ,然后由三生万物。再来说说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有了少林寺,张三丰为什么又创办武当山,因为他的意愿以及他自身的能力都决定了他绝不是一个追随者,而是一个开拓者。所以我们说伟大的创新必然是开宗立派,引领时代。

伟大的创新比较难,我们可以先从小的设计创新做起,先影响自已的团队,再影响公司,进而影响到整个行业,甚至是制定行业的标准。当前能够做到这种程度的设计师可谓是凤毛麟角。

五、DEO

工作9年以上的设计师,无论从专业还是资历,以及对行业的影响力上,相对都能够达到一个不错的状态。这个时候可以考虑转型DEO-创意型领袖。它产生的背景是硅谷的企业很喜欢找有设计背景的人来担任CEO,同时给了一个新的名词即DEO。

在工业时代,我们讲究规范与标准,大多数员工技能单一,当流水线横跨整个国家甚至是全球,动用数以万计的工人时,公司需要在上面发号施令 / 统筹协调的人,即CEO。

然而当下是信息时代,是脑力密集型的互联网企业,员工技能越来越高,每个人都有自已的想法,都非常有创造力,这个时候需要的领导人应当具有设计灵感,而有一定设计背景的人对转型DEO有着先天的优势。

信息时代下,需要的管理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掌控一切的CEO,而是与员工一起成长,帮助其成就的DEO,DEO的职责也并不是管理,而是指导,像辛勤的园丁一样,滋养着员工。

作为设计师们需要把设计能力转变为设计领导力,为迎接下一个DEO而准备,用你的设计能力去领导未来。

注:本篇关于PMD及架构型设计师的内容相对多些,其余更加偏向于方向性,后面会对其再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分析,同时也欢迎大家一起参与讨论。

 

作者:张林林,目前为网易资深交互设计师,曾任职于阿里巴巴、驴妈妈旅游网,视觉出身的交互,对视觉和交互都有一定的经验和研究。

本文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网易UEDC,作者@张林林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3114/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04 01:56
下一篇 2017-05-04 03:59

相关推荐

  • 牛X的交互设计稿应该具备的5个特点

    在交互稿中,除了注意那些既定的、能够清晰辨别出是对是错的内容外,比如功能缺失,逻辑错误等,还有一些更高层次的特点,需要懂得并加以注意。那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舒服的交互稿应该具有的特点。

    2017-05-11
  • 广告与用户体验只能二选一?

    最近公司的移动端产品在优化广告投放,其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困惑,我翻看了部分APP的广告展现形式并结合了几位设计师&产品经理的想法之后,整理总结出了这篇文章。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就常见的广告形式以及它们如何合适地呈现与大家进行分享。遇到的困惑我们知道无论是自身的品牌活动宣传还是第三方的商业广告都能为公司和产品带来不小的收益,但与此同时不恰当的广告也会对用户体验造成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移动端,因为屏幕有限更是“寸土寸金”,一不小心就会引起用户反感...

    2018-04-04
  • 【分享】最全界面设计模式、APP和Web交互流程图

    这次设计夹的主编-晓黑同学为大家整理了史上最全面的APP和Web交互流程图的标准画法,内容非常的全面。通过结合自己的项目经验,把交互流程图做的更加清晰。在后面,还为大家整理一般的web设计模式及APP设计模式,以…

    2016-07-13
  • 什么是用户体验文案设计?【UXRen译#164】

    作者: Kristina Bjoran  |  翻译:陈馥丹,校审:小四   有一种新的职业出现了,嗯,也许不是“新”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职业出现次数会逐渐增加,像谷歌、亚马逊、Dropbox、Paypal……许多大型科技公司正在寻找UX文…

    交互专题 2017-08-07
  • 交互设计之架构真经

    建立信息架构是交互设计师主要工作之一,是需求转向交互稿中非常重要的过程。一个架构的好坏决定这这个产品未来的命运,只有具有一个好的信息架构,才会具有一个好的产品体验。以下将从认识——前期工作——如何产出——如何判断,四个步骤来介绍信息架构。一、何为信息架构信息架构设计是对信息进行结构、组织方式以及归类的设计、好让使用者容易使用和理解的一项艺术与科学。这是比较官方的说法,简单通俗的说法就是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层级分层。当我们一看到购物车这个信息...

    2018-05-01
  • D4-交互设计工作困惑答疑

    作者:飞阿婷(公众号:飞阿婷的交互设计生活)自我成长1.面试攻略为什么强调说,不能把自己的不足归咎于之前公司没给自己带来很大成长?抛开你有推卸责任的人品问题来说,其实还有科学依据证明很多事情都是可以事在人为的。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我的理解是那10%就是不受我们控制的自然发生的事情,而90%就是我们面对这10%的事情选择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而这个选择...

    微信热点 2018-04-12
  • Axure神器:用母版打造模块化设计【UXRen原创】

    作者:Petrel(UXRen社区Axure金牌讲师,资深交互设计师) Axure原型的制作过程中,你一定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出现在不同页面的功能模块,如果你是通过复制粘贴来完成的,那么当该模块发生变动需要修改时,麻烦就大…

    2017-08-04
  • 应届毕业生要从事交互设计,需要具备的3种能力

    这次的文章解决的是一个问题,主要是关于应届毕业生应该具备怎么样的能力才能从事交互设计工作。我从比较浅的入口切入,然后简单谈谈我的认识。(这篇文章会比较有趣)我努力工作,几年后要自己创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鸡汤了一下)

    2017-05-08
  • 演示|一个交互设计师从接收需求到产出的过程

    从接收需求到产出?这过程中到底经历了什么?不妨来阅读本文作者的文字,一起来了解了解吧~【需求概述】
    商品,增加商品类型,分为普通、赠品两种。赠品可下单购买,也可根据订单金额及对应代理级别配赠率赠送。可按照代理级别,设置对应级别的配赠率。当代理下单购买普通类型或赠品类型商品,配赠条件满足时,在支付订单前提供选择赠品操作,代理可选择配赠金额范围内的任意赠品,也可不选择;选择赠品,并支付成功后,对应订单增加配赠商品信息。
    注:配赠金额=订单面价金额×对应等级配赠率。目标用户:某护肤品牌微商代理
    年龄:18-40占绝大多数
    性别:女性占98%
    职业:微商
    设备:iphone及以上
    场景描述:某天,代理a在清点仓库库存的时候,发现最近热销的某品牌商品库存都不多了,想着,到时候缺货会影响自己的销售及客户的满意度,暗想着,要再进些货才行,于是她对库存不足的商品进行了一下盘点,盘点完毕后,她拿出手机,将需要订货的商品一一加入购物车,加入完毕后,她核对了一下商品的金额,正准备点“支付“按钮进行付款,忽然看到付款按钮上方有一条提示,说”还差500元就可获得免费赠品“,她心一动,反正要买,只要加500块钱,就能免费获得赠品,有何不可?于是她当即便在某一商品下面增加了数量,满额后,提示文字就变成了”可获得免费赠品“,确认金额后,她立即点了支付按钮,来到确认订单的页面,快速浏览了一下自己的收获地址及信息,便赶紧看获得什么样的赠品,果然,在支付的上方又看到了配赠说明的提示,提示我”选择赠品“(这里说明一下,之所以将提示语都放在同一位置,是为了让前面界面的视觉路径在同一水平点上,使页面结构更整洁),点击进入”选择赠品“界面,参照页面给出的赠品金额提示,选择了想要的赠品,由于选择的赠品太多,从上下拉到下浏览起来效率太低,于是她又点击了按钮”已选赠品“进行复核了一遍,确定完毕后,回到确认下单的页面,便满意的点击了”支付“按钮,发现金额与未选赠品前的金额一致,便放心的提交了订单,订单支付完毕后,引导代理来到了订单列表页面,上面还特意标明了”含赠品“字样提示,a点击进去再次看了一下所购的商品及赠品,准确无误会,抱着愉悦的心情关闭了应用与手机。
    ”1、商品列表及商品详情,赠品类型的商品须显示对应图标;
    2、赠品类型商品同普通商品一样可正常下单购买;
    3、购物车,根据代理当前所选商品的总面价金额及当前代理对应配赠率,如果配赠金额不为0,则显示相应配赠金额及提示信息(若当前配赠金额暂不足以购买系统当前上架的任意赠品,则显示提示信息:“还差××就可获得免费赠品”;若当前配赠金额可购买系统当前所有上架赠品中的任一赠品时,则显示提示信息“可获得免费赠品”);如果配赠金额为0,则不显示相应配赠金额及提示信息。
    4、确认订单界面,若当前配赠金额可购买系统当前所有上架赠品中的任一赠品时,则提供选择赠品操作项。未选择赠品时,操作项显示配赠金额、及“选择赠品”文案。已选择赠品时,若配赠金额-已选择赠品的总面价>0,操作项显示“已选择××元赠品,还可选择××元”;若配赠金额-已选择赠品的总面价=0,操作项显示“已选择赠品”。点击操作项进入选择赠品列表。
    若当前配赠金额暂不足以购买系统当前上架的任意赠品,则不提供选择赠品操作项;
    5、选择赠品列表,列表显示当前配赠金额可购买的所有已上架的且库存不为0的赠品类型商品,用户可点击选择,也可取消选择,当前选择的赠品总面价金额=配赠金额时,不可再继续选择更多(若再点击选择赠品,则提示“不能再选择更多了”);提供显示选择提示信息“还可选择××元赠品”(××为配赠金额-已选配赠商品总面价)、“查看已选赠品”操作、“确认”操作。
    点击“查看已选赠品操作”,可弹出浮框列表显示当前已选择的赠品信息。浮框提供关闭按钮,可点击关闭浮框;
    点击“确认”操作,确认当前已选择的赠品信息,返回确认订单界面。
    6、个人中心,增加显示当前代理的配赠率信息。
    7、订单列表,若对应订单含有配赠商品信息(注:如果只是正常下单购买的赠品类型的商品,则同普通商品订单。此处指的是确认订单时根据配赠金额范围免费选择的配赠商品),则显示“含免费赠品”标签;
    8、订单详情,若对应订单还有配赠商品信息(同7),则列表显示用户选择的免费获赠的商品信息(注:正常下单购买的赠品类型商品,显示在同普通商品位置。这里只显示确认订单时选择的免费配赠商品),并显示总的免费配赠金额信息。

    2017-05-07
  • 设计效果检验之道

    作者:Hahn   设计效果检验,即针对设计师的设计方案进行数据验证,通过客观的数据来量化一部分设计方案中较为主观或存在争议的地方,以此判断设计方案的优劣,从而得出检验结论。 众所周知,每个人对设计的评判是…

    交互专题 2017-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