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交互的设计案例与思考(上篇)

作为一名交互设计爱好者,在此抛砖引玉,用6类约30个案例供大家参考,本文先分享前面两部分,即为懒而做的设计和为等待而做的设计。


作为一名交互设计爱好者,在此抛砖引玉,用6类约30个案例供大家参考,本文先分享前面两部分,即为懒而做的设计和为等待而做的设计。

微交互的设计案例与思考(上篇)

设计师和初级产品经理面试常常被问及手机中的APP好在哪里,聪明的同学懂得事先准备,比如在网上搜索“XXX设计神细节”。

然而,受国外UX设计趋势影响,今天国内有大量的产品设计方法论介绍(如《用户体验要素》五层模型,COOPER的用户模型和情景剧本,CUBI产品模型,以及近期火爆的服务设计)。但微交互的资源相对匮乏,多是增强用户理解和使用的动效模型,涉及用户行为的较少。

为什么对微交互的讨论这么少?个人理解好的微交互不在书本和方法论里,而在实际产品中。好设计是透明的,真正优秀的微交互设计,人们每天都在使用却察觉不到它的存在。

所以是时候整理今天产品中的微交互设计了。

作为一名交互设计爱好者,在此抛砖引玉,用6类约30个案例供大家参考。

这6部分分别是:

  1. 为懒而做的设计
  2. 为等待而做的设计
  3. 懂礼貌的设计
  4. 为舒适而做的设计
  5. 为感知而做的设计
  6. 因懂你而做的设计

一、为懒而做的设计:减少用户负担

生理学表明,人会懒源于当人减少能量消耗的时候,大脑会释放多巴胺的奖励机制。这也许是因为我们的祖先以捕猎为生,减少能量消耗意味着增加生存机会。

懒是人的天性,所以交互设计的目标正是帮助用户从复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减少额外工作,最好一步完成任务。

案例一:淘宝、微信手机充值,一键购买

微交互的设计案例与思考(上篇)

我们很多人有使用淘宝或微信给手机充值话费的经历,然而我们可能没有留意到,二者的充值操作略有区别。

淘宝的操作要用户选择价格后再按充值按钮唤起支付,而微信点击价格后直接唤起支付。由于充话费是单选SKU,淘宝的点击确认操作毫无必要,因此增加了用户负担,微信则实现了一键购买。今天的支付宝正是理解两者区别,使用了微信的模式。

案例二:支付宝转账-智能填充

微交互的设计案例与思考(上篇)

几乎每个人都有使用支付宝转账的经历。当我们填写完姓名和卡号后,发现银行被自动选择填写完毕。当时一定会觉得这真贴心啊。

通过卡号验证发卡行,自动为用户填充银行,避免了选择步骤,减少了用户的输入负担。

不止于此,在填写后,支付宝这是才显示到账时间,并默认填充2小时,减少了用户的认知负担和选择步骤。

案例三:DOTA2选择战役,在上一次上做更改

微交互的设计案例与思考(上篇)

这是一个桌面的例子。DOTA2玩家知道:由于线上玩家较少,游戏模式采取了玩家勾选多种模式匹配的策略,以减少匹配的等待时间。

于是出现了一个问题,玩家每一次都多次勾选好复杂啊。DOTA2没这么做,而是记住玩家上一次的选项,在这个基础上做更改,不必重新选择。

由于玩家大多有着自己的固定偏好,多数情况下,会在上一次模式上直接点击开局。这种情形下用户选择负担被消除,实现一键匹配。

案例四:友宝贩售机和麦当劳点餐支付-不知道用户选什么,默认多数人的选项

微交互的设计案例与思考(上篇)

这是一个线下支付终端的例子。很多朋友都有过在友宝贩售机买过饮料的经历。在选择商品后,屏幕显示二维码,用户扫码支付,取走饮料。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这中间其实节省了一步选择支付方式的操作。

由于国内已经习惯了微信和支付宝付款,友宝将支付方式默认为支付宝付款(这个二维码微信支付也有效)。当需要更改时,才需要点击切换其他方式。

麦当劳设计了超级棒的自助点餐系统,但在选择支付方式这里似乎搞砸了。当用户生成订单后必须在支付宝微信和银联支付间做选择。

通过默认最多人选项,友宝巧妙减少多数人的额外负担,而对少数人来说也并未增加负担。

案例五:亚马逊和什么值得买-筛选和排序其实可以结合到一起

微交互的设计案例与思考(上篇)

电商习惯于在商品列表上使用筛选和排序,用户在多个下拉菜单里做选择。但有些时候,两者结合到一起似乎更好。

这出于两个原因,首先用户不必操作多个下拉控件,第二,绝大多数时候,用户是看最新,最热,最便宜,而不是看最旧,最冷,最贵。排序其实放置的更深一些无妨。

亚马逊APP的商品列表上只有筛选,排序在筛选内部,但是仍是下拉形式。亚马逊的设计者似乎了解两者可以合二为一,但可惜呈现方式仍然效率低下。而顶部因转移排序按钮的空间也未好好利用。

什么值得买真正了解到这几点的问题,在一个列表上,其设计者不仅将排序整合到筛选内部,而且在去掉排序位置上放置了热门标签,用户甚至是根本不用点击筛选,也可以通过标签选出需要的内容了,降低了用户操作负担。

微交互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打造产品细节提升用户体验。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介绍了为懒做设计,减少用户负担的5个案例,在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将聚焦为等待而做的设计。

二、为等待而做的设计:等待不可避免,但可以优化

研究表明,用户能够最多忍受的等待时间是6~8秒:在0.1秒内反馈用户是可以接受的;超过1秒的等待用户会注意到延迟;而超出8秒,绝大部分用户会愤然离场。

虽然交互设计并不能改变网速和设备性能,但可以通过优化等待策略,减少等待次数,设计等待效果,甚至使用虚假的反馈为用户疏导焦虑,最终获得用户的认同。

案例一:人行道红绿灯的两种显示,优化的前提是正确理解模式

微交互的设计案例与思考(上篇)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北京大街上人行道的红绿灯使用了两种显示模式。红灯采用进度条形式,而绿灯是读秒倒计时。为什么同一个红绿灯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呢?这里其实有巧妙的地方。

红绿灯两种显示分别处在用户的两种模式下:红灯是等待模式,而绿灯则是催促用户。红灯模式下,进度条是一个沙漏,行人是无法获得明确时间的,也就麻痹了等待焦虑,避免闯红灯的发生。在绿灯模式下,精确的时间让用户计算是否还能过得去马路,避免行动不便者滞留在道路中央发生危险。

正是设计者正确的理解了两种模式的不同,设计出优化的红绿灯,减少了行人闯红灯和道路滞留发生。

案例二:IOS的airdrop发送和接收,如非必要应尽量避免使用模态

微交互的设计案例与思考(上篇)

iPhone的airdrop是一个非常方便的文件传输功能,在实际使用中,OX设备间的文件传输几乎没有其他更好的替代者。但iPhone的用户可能没有意识到,airdrop发送和接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界面。

具体说,发送的等待界面是非模态的,用户在向外界传输数据时,可以通过返回按钮或者home键进入其他任务;而接收却是模态的等待界面,用户必须等待传输完毕(或者取消传输),此时home键是无效的。

我曾经因接收同事的会议视频,等了足足20分钟,在这期间,我惊讶于我的手机竟然什么也不能做。难道是因为设备读写的限制不同?可我们平时在appstore上下载几百兆的应用,手机也不是这样啊。不管怎么说,如非必需,等待的模态界面是应该尽量避免的,它让等待者不知所措,即是它来自以体验著称的苹果公司。

案例三:DOTA2的匹配等待,等待的时候其实可以找点事做

微交互的设计案例与思考(上篇)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人们在等待的时候,并不喜欢完全闲着。比如超市收银台前的长队,等待的人们很多在玩手机刷微信。我们应当避免让用户干等着,应尝试为他们找点喜欢的事做,现实中确实有一些这样的软件设计:

前边提到,由于DOTA2线上玩家很少,匹配一局的等待时间很长(一般要3分钟上下)。DOTA2没有使用模态等待界面,而在右下角非模态显示,玩家这时可以看英雄技能、看攻略、或者逛商店。

不止于此,在自选英雄的1分钟内,如果玩家提前选好,剩下的时间可以屏幕右边的在沙盘上放置自己走哪一路,还可以购买出门装。

在等待这件事上,暴雪确实想了很多办法,在不可避免的等待中让用户做有意义的事。

案例四:闲鱼和饿了么的加载,使用动画消除用户的焦虑

微交互的设计案例与思考(上篇)

多图列表刷新或者订单生成等待通常是一个大于1秒小于8秒的时间,它让用户能明显感受延迟和不稳定感。优秀的移动产品会专门为这个等待设计加载动画,比如闲鱼和饿了么,使用接近物理运动的可爱弹动动画,提供反馈,麻痹和消除用户的等待焦虑,理解系统正在运转,内容或订单马上就好。

这样的例子在产品中非常多,也是微交互设计的热门应用之一,在此不再展开。

案例五:微信浏览器的加载进度条,提供反馈,即便是虚假的

微交互的设计案例与思考(上篇)

当我们在桌面传输下载过程中经常发现,虽然网速会有波动,但数据的变化范围并不大。然而在移动端的微信浏览器里,当我们打开一篇公众号文章,经常会发现进度条的起始速率和结束部分差别非常大。

出于好奇我做了个实验:将家里的网络关闭,但WI-FI打开,此时手机连着WI-FI,所以并不能判断是否有网络,我打开了公众号的一篇文章,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浏览器的绿色进度条快速的走到了一半,然后在后半段缓慢前进,最终显示无法打开,请求刷新页面。

可是因为断网并没有数据传输啊,微信提供的是虚假的进度条。可是再想一想,正是微信虚假的反馈,让我在白屏中等待了很长时间,还误以为网速很快。

这是微信的策略,目的是消除用户等待焦虑。

消除负担优化等待的微交互设计案例和思考写到这里,感谢大家阅读。

相关阅读

微交互的设计案例与思考(中篇)

 

作者:彩虹猫sir,交互设计师一枚,坚持原创,以文会友,希望和大家共同感悟,思考,成长。

本文由 @彩虹猫sir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2798/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03 00:33
下一篇 2017-05-03 02:34

相关推荐

  • iOS App中数据加载的6种方式

    我们看到的APP,往往有着华丽的启动界面,然后就是漫长的数据加载等待,甚至在无网络的时候,整个处于不可用状态。那么我们怎么处理好界面交互中的加载设计,保证体验无缝衔接,保证用户没有漫长的等待感,而可以轻松自在的享受等待,对加载后的内容有明确的预期呢?今天这篇文章,会介绍6种常见的加载模式设计,和3种减少等待感的具体手法,希望对追求极致体验的产品人有帮助。

    2017-06-02
  • 定义设计原则,驱动设计决策

    UX团队如何给设计原则做优先级排序?本文就此展开讨论,enjoy~这个list有优先顺序吗?

    2017-04-27
  • 交互进阶!如何扫除交互设计路上的3大障碍?

    Echo  :目前网上基本没有对做交互设计 师的难点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基于这个原因我总结交互设计 师的三大障碍以及如何扫除交互设计 师路上的3大障碍。

    2017-09-14
  • 皮克斯教给我们的22条改善用户体验的原则

    注:皮克斯动画工作室(Pixar Animation Studios),简称皮克斯。1986年,在史蒂夫·乔布斯以1000万入主以后,创作了《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头脑特工队》等经典3D动 画电影。2006年,皮克斯被迪士尼以74…

    2016-06-12
  • AB测试告诉你,你以为的设计不是你以为的设计。

    用户体验设计不是忽悠,也许5分钟口水攻势能让前台小妹觉得你的设计非常高大上,但是要让每一个用户对着屏幕上的UI欲罢不能以身相许还需要数据支撑。

    2016-08-29
  • 复杂性和用户体验[译]

    每一个交互设计师应该都怀有一颗追求简单的心——轻盈的操作,简易的流程,干净的界面。每每提及复杂性,必然会想到其对立面——简单。所谓简单,就是要去除不必要的干扰,让用户直达目标。优秀的产品关注简约而非复杂…

    交互设计 2015-07-22
  • 2018年用户体验设计趋势

    作者| Anthony Miller译者| 耳洞审校| 郑几块编辑| Ella全文共 5963 字 31 图,阅读需要 14 分钟———— / BEGIN / ————2017年就要过去了,让我们预测一下2018年的用户体验演变趋势。本文将回顾2017年数字世界中的显著变化,并将展望2018年在设计和开发领域让我们继续保持领先的那些趋势。一、更简单的导航导航体验是2017年设计师中的热门话题。设计师殚精竭虑,拿出熬秃少年头的精神,就是为...

    2018-02-02
  • APP引入一个新世界的可能性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概念"设计的地方,"这也解释了如何你可以更好地了解您的应用程序的使用情况和它的功能,以及如何可以变为更加重要的一部分,您的用户日常生活的步伐。我们这样做是通过分解如何分析应用程序功能的位置,如精确位置的数据已迅速成为必不可少的提供您的用户行为和利益的富有洞察力。

    2015-01-05
  • 算法驱动设计趋势已来,产品设计如何与算法进行创新合作?

    译者:舒舟,阿里巴巴/1688事业部/无线交互   过去的一年,BBC UED团队(原1688UED团队)花费了巨大的资源和精力投入阿里巴巴集团中台DPL(Design Pattern Library)项目,旨在通过设计模式的提炼及抽象,由规则和…

    交互专题 2017-08-07
  • 光鲜背后:Pokemon Go的用户体验现状

    今天,我像往常一样走路去上班。但我不是孤身一人。在我周围,从店铺与餐馆门口的人行道,到城市公园里的绿色草坪,人们举着手机四处徘徊。小巷和公园入口这样的普通场所,聚满了人,在计算机算法作用下随机地聚集起来。这就是Pokemon Go。

    2017-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