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转向资深的必经之路——交互文件命名的最详细规范(下)

接着上一篇文章《新手转向资深的必经之路——交互文件命名的最详细规范(上)》继续整理文件命名的规范继续,今天来讲讲Sketch的Artboard(画板)命名和Layer(图层)命名、Symbol(组件)的命名、导出图片的处理方式。Sophia的tips:真正的高手,细节都做的很好!


接着上一篇文章《新手转向资深的必经之路——交互文件命名的最详细规范(上)》继续整理文件命名的规范继续,今天来讲讲Sketch的Artboard(画板)命名和Layer(图层)命名、Symbol(组件)的命名、导出图片的处理方式。

新手转向资深的必经之路——交互文件命名的最详细规范(下)

Sketch文件的命名以及它的图层的整理

2. Sketch的Artboard(画板)命名

作为新手我们很容易出现这样的Artboard的排布,如下图:

新手转向资深的必经之路——交互文件命名的最详细规范(下)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一个成熟的设计师它的Artboard的排布与命名,如下图:

新手转向资深的必经之路——交互文件命名的最详细规范(下)

我们可以发现,它的命名是由“代号-模块-功能”这样的结构而组成。先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会有代号这个存在,比如图中的“MR-1”与“MR-4”。

因为真正定稿后的sketch是需要与开发工程师进行开会商讨过稿的,一般这样的会议,会将sketch文件投影到一个屏幕上。而开发童鞋们,有什么问题需要指出的就直接说,“MR-1-1与MR-1-2有疑问”,而不用费力去说,“某某模块从左数第一页和第二页有疑问”。如果是远程会议,这样的代号更方便团队之间进行交流。所以一般都会为每个Artboard编一个码,并且一个代号表达一个模块,比方说上图中“MR-2”表达的就是“ManualHL”的模块。

另外Artboard命名完成之后,需要将所有的Artboard按照序列号排好,相同模块内容的需要放在一起。如下图

新手转向资深的必经之路——交互文件命名的最详细规范(下)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sketch文件里面,为了将页面跳转流程表示得更加清晰,设计师会在最顶层加一个额外的Artboard,主要用来画流程线,和一些信息备注。如下图Flow&Note的Artboard。

新手转向资深的必经之路——交互文件命名的最详细规范(下)

3. Layer(图层)命名

Layer的命名,其实是涉及到单个Artboard的图层的整理方式。整理思路是,按照页面的内容先分几个大块,组成大的文件夹,然后再在每个文件夹下面将图层顺序排列好,按照图层内容进行命名。大文件夹和layer的命名尽量以文件夹内容和layer内容为依据,如下图Search的整理方式。

新手转向资深的必经之路——交互文件命名的最详细规范(下)

新手转向资深的必经之路——交互文件命名的最详细规范(下)

其中还涉及到icon的命名方式,icon最完整的命名方式为“模块 类别功能_状态”,比方说上图中的放大镜一样的search icon,它就可以用search_icon_input_gray,来表述,当然如果整个方案中只有一个这样的icon的话,觉得累赘也可以直接命名为icon_search。依情况而定,可以灵活变通。常用的模块、类别、状态如下图。

新手转向资深的必经之路——交互文件命名的最详细规范(下)

4. Symbol组件的命名方式

symbol(组件)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设计师使用sketch的效率,以前改一个颜色需要全局修改的任务现在一键全部搞定。没有使用过sketch的童鞋可以先去尝试一下。

而symbol的命名如果规范好了,也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便利。一是在插入symbol的时候找起来特别方便,二是在导出图片的时候会自动分类成文件夹归纳好。如下图。

新手转向资深的必经之路——交互文件命名的最详细规范(下)

symbol在命名的时候会用“/”隔开去进行分类,比方说“icons/general/bringsensorclose”,意思就是在“icon”文件夹下建了一个子文件夹“general”,在“general”下有个icon名字叫bringsensorclose。导出后图片会按照这样的规则进行排列。并且在整理symbol的页面时,也需要遵循Artboard的文件的整理方式,即将同一个类别的symbol放在一起。

5. 导出图片的处理

一般咱们再作图的时候采用2倍的屏幕,多用750x1334px尺寸去进行方案的绘制,因为这个屏幕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是相对来说比较大的。而在导出icon图片资源的时候呢,习惯上需要将@2x、@3x的图片都导出,在sketch的右下角会有这样的图片导出设置,如下图。

新手转向资深的必经之路——交互文件命名的最详细规范(下)

当然有的开发只要一倍的图,所以需要提前跟开发商量后再进行导图。当然如果图片过多,可能占用内存比较大,可以下载ImageOptim进行压缩。

到这里,文件命名的规范终于整理详细了。大到版本号文件夹的整理,小到icon命名的规范,总结一下规律,原则就是以内容为出发点,在脑海中划出层级关系,进行归纳分类,方便自己也方便团队其他人能顺利找到自己的资源,让合作效率更高。

Sophia的tips:真正的高手,细节都做的很好!

相关阅读

《文件命名最详细的规范——新手转向资深的必经之路(上)》

专栏作家

Sophiallg,微信公众号:Sophia的玲珑阁,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一枚爱折腾,爱健身的交互设计妹纸。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2237/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5-01 00:17
下一篇 2017-05-01 02:17

相关推荐

  • 译文|移动体验设计禁忌

    就移动用户体验设计而言,不断地实践是检验其好坏的一条必经之路。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聚焦于基础。我们需要去解决的是如何避免打断用户或者强迫用户思考的问题。

    2017-05-20
  • 游戏交互设计心得分享:从代入感与反馈感入手提升打击体验

    前言经常听到一些设计人员、产品经理、甚至是一些交互体验”大师“的言论——【这个操作太麻烦了,需要操作好几步,体验太差了!】亦或者【这个功能藏的太深了,你有考虑过用户体验么?】之后不知怎么的,设计游戏或者软件的人员经常会把这几句话挂在嘴边。无论做什么,3句话里面保准带一句上述“金句“。所以近段时间,你会发现打开一个游戏或者软件,第一眼的界面,功能堆积,眼花缭乱,不知从何下手。我觉得,经常拿着两句话一刀切的人太幼稚,太低级了。所以我今天斗胆...

    2018-02-20
  • 我为什么喜欢sketch?

    数十万互联网从业者的共同关注!作者:luffy微信公众号:麒麟设计中心(ID:luffydesign)作者授权早读课发表,转载请联系作者。欢迎投稿到早读课,投稿邮箱:mm@zaodula.com文章底部可以评论留言啦,欢迎大家赞同质疑或吐槽。积极留言的同学,注意关注小编的回复,不定期送互联网畅销书以感谢你们的支持,么么哒!Adobe XD出来了,第一时间试用,感觉除了repeat grid和hotspot好像没什么亮点。笔者是一名无线U...

    2018-04-09
  • 微交互的设计案例与思考(下篇)

    在上篇中,我们聚焦产品中的用户流程行为,讨论为减少用户操作负担和优化等待而做的交互设计;在中篇中,我们从人的主观感受出发,讨论产品的礼仪和为舒适而做的交互设计;在本篇中,我们将讨论人的感知和目标,探究那些”人们其实已经知道,却没有被发现“,但伟大产品为此做的动人细节。

    2017-04-30
  • 交互设计与人类行为习惯的一些思考

    在交互设计中,利用很多的人类行为习惯作设计指引,如从左到右的阅读习惯,格式塔原则的视觉习惯等。很多的研究者对此已经深入研究,本文主要围绕习惯与交互设计的联系及相互影响的思考。好的交互设计是培养用户获得更好的行为习惯,更好地解决问题。

    2017-05-26
  • 向APP用户请求权限的正确姿势【UXRen译#188】

    作者:Nick Babich |  翻译:Gogi,校审:June Wang   你知道吗,平均每个APP在用户安装的前3天就会流失80%的日活用户。 大部分人下载一个APP后,用过一次就删除了。这是因为用户虽然会在一开始尝试使用大量的APP,…

    交互专题 2017-11-29
  • 巧用交互设计中的暗黑模式

    如何巧妙运用交互设计中的暗黑模式,我们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学习。不要介意用户骂你流氓,那说明你流氓的不高明 有些操作非常容易就能达成,有些操作明却非要多出几个步骤;有的icon的位置按照设计规则与用户使用习惯…

    2015-12-02
  • 【求职招聘】绝对干货

    阿里巴巴1招聘岗位1.数据研发工程师2.java研发工程师3.机器学习算法工程师(研究生及以上)4.客户端开发工程师5.前端开发工程师6.产品经理(对候选人要求高,应聘人数多,淘汰率高,投递前望客观自我评估)7.运营等(对候选人要求高,应聘人数多,淘汰率高,投递前望客观自我评估)2岗位要求计算机与理工科等相关专业,本硕博皆可3岗位说明1.申请过内推、网申、被拒绝过的无法再次内推,请勿投递2.理论上官网上面的实习岗位都可,阿里集团及下属公...

    2018-03-26
  • 交互密度与最小交互区域

    体验优秀的App之所以优秀,往往是因为他们能让用户快速访问到各项功能。这里就涉及到多点触摸的交互密度,一个较大的触摸区域,在常规操作下十分好用。 或许对于一些用户来说,触控区域的大区块,视觉上可能有点难…

    2016-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