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屏幕的响应式设计|八方面来设计好用户体验

跨设备、多屏幕、响应式的产品,无论是APP还是网页,需要产品设计师、用户体验设计 师能够始终将终端用户的体验,牢记在心。


跨设备、多屏幕、响应式的产品,无论是APP还是网页,需要产品设计师、用户体验设计师能够始终将终端用户的体验,牢记在心。

跨屏幕的响应式设计|八方面来设计好用户体验

现在的响应式的设计已经很成熟了,一整套设计方案,小到智能手表的屏幕,大到电视显示屏,还兼顾到更普遍存在的智能手机、平板和电脑屏幕。在很多人看来,跨屏幕的响应式设计,只是一套内容调整大小就可以“适配”了,但实际上,它所牵涉到的因素非常的复杂:设计师需要通过设计让内容在不同的平台上体验最大化,确保让用户在任何一个屏幕上看到内容的时候,会觉得这些内容就是为这个平台而设计的,而不是单纯的缩放而来。

这种无缝的体验,才是跨屏幕设计的真正难点所在。想要制定一套针对不同设备和屏幕的设计方案,你需要一整套的策略。

1、确定核心的用户体验

虽然用户体验是无处不在的,但是对于特定产品,最核心的体验是存在的。产品通常是用来解决用户所面临的特定问题的,它的这一特质让产品变得有意义。关键的内容和关键的功能的组合,通常构成了产品的核心用户体验。如果你并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不妨问问自己:用户需要完成哪些最常见/最重要的任务?找到问题的答案之后,你的产品就应当从各个方面、各个渠道,完整而全面地支撑这些功能,帮助用户完成这些任务。举个例子,Uber 的核心用户体验是随时随地地叫车,无论设备的屏幕大小如何,你进行的设计全部都应该围绕着这个需求和功能来进行。

跨屏幕的响应式设计|八方面来设计好用户体验

叫车是Uber的核心功能,即使使用Apple Watch 都应该顺利地完成这个任务。

2、敲定你的产品所覆盖的设备类型

现在的移动端设备屏幕尺寸各不相同,单独为某一个设备设计内容无疑是不经济的。根据你的产品覆盖人群、受众分类、使用场景,综合考虑你的内容会优先呈现在哪些设备和平台上,然后有意识地筛选出常见的设备类型:

  • 手机
  • 平板
  • 桌面端
  • 智能电视
  • 智能手表
  • ……

跨屏幕的响应式设计|八方面来设计好用户体验

不同的设备组合通常是基于不同的场景、需求和服务来构成的,用户会针对不同的屏幕进行不同模式的交互,甚至处理的内容也会有差异。比如说,在手机上,用户更加倾向于使用轻量级的任务,并且进行一定量的沟通和交流。在平板上,用户行为更多集中在内容消费上,并且目前平板的使用量被认为在逐步降低。桌面端依然是用户完成较为专业、复杂任务的首选平台,足以应付复杂多样的内容。了解各种设备类型和使用场景是用来构建用户体验的关键。

3、针对不同内容来匹配用户体验

搞清楚产品本身的核心用户体验之后,选取你的用户群体所使用的硬件设备,这个时候你应该了解每种不同的设备所使用的场景,设备使用的环境和场景是设计的重要依据。

并非所有的内容都符合不同设备的使用场景,比如智能手表就不适合展示大量的文本内容。你的产品所覆盖的设备组当中,每种设备的使用场景不同,应该匹配的用户体验也不一样。移动端用户和桌面端用户的需求就是不同的,场景差异也很大。以Evernote 为例,它可以在多种不同类型的设备之间同步和切换,其桌面端版本就针对用户的内容需求进行了优化:

跨屏幕的响应式设计|八方面来设计好用户体验

Evernote 的桌面端应用程序针对阅读性的内容和多媒体进行了优化,而移动端的Evernote 则强化了拍摄记录、图片和音频记录的功能:

跨屏幕的响应式设计|八方面来设计好用户体验

Evernote 的开发团队无疑是仔细考虑过移动端的使用场景,所以充分利用了移动端设备功能,让用户采用最快速有效的方法来保存想法(文本笔记,拍照,设置提醒)。

其次,不同的设备屏幕具备不同的输入方式。以触摸屏为例,设计师如果忽略输入方式上的独特性,常常会在设计的时候出现下面的问题:

(1)过小的点击触发区域

按钮和可点击的元素(比如CTA按钮)必须有足够大的尺寸,一般说来,直径超过7mm的按钮就具备可用性,但是最好控制在10mm以上。

跨屏幕的响应式设计|八方面来设计好用户体验

(2)将元素放得太靠近

考虑到不同元素的大小尺寸和用户的实际使用状况,应该留够空间和间隙,才能确保界面的呼吸感和可用性。为了防止点击和输入错误,这个间距至少为23pt。

跨屏幕的响应式设计|八方面来设计好用户体验

“移动端上没有光标悬停(Hover)这一状态。”

4、优先为最小的屏幕做设计

一直以来,设计师都习惯从最大的屏幕着手设计,最后考虑最小的屏幕上的显示效果,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的设计都是从桌面端开始设计的,通常桌面端的内容和功能更全面。当桌面端的整体设计完成之后,再推进到其他设备端的设计。然而,在进行桌面端设计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遭遇“厨房水槽”困境:由于产品通常会牵涉到多个利益相关方,许多多余的功能会被加入进来。而实践经验表明,移动端优先的设计往往能够更好的专注于核心功能,更适合作为产品设计的起点。

当你优先设计最小屏幕所需要的界面的时候,这种局面会强制你从最关键最重要的地方开始设计。这也是之前设计圈和产品开发领域一直所强调的“移动端优先”的策略的由来。在此之后,再进行平板、桌面和电视端的设计,就是一个自然的做加法的过程了。

在绝大多数的案例当中,最小屏幕通常是手机屏幕。

跨屏幕的响应式设计|八方面来设计好用户体验

5、不要忘记大屏幕

大屏幕设备和小屏幕设备是同样重要:

跨屏幕的响应式设计|八方面来设计好用户体验

不要仅仅只是将内容放大来简单适应大屏幕,而是要有针对性地、充分利用大屏幕的额外空间。

跨屏幕的响应式设计|八方面来设计好用户体验

确保图片不会因为放大而失去应有的质量。大屏幕上的图片应该更清晰。

跨屏幕的响应式设计|八方面来设计好用户体验

考虑大屏幕上展示内容的独有情况。每种设备不仅屏幕尺寸有差距,而且使用场景也会造成各种区别。比如电视屏幕虽然比桌面端显示器更大,但是因为客厅的使用场景,电视屏幕给用户带来的是“10英寸屏幕的视觉体验”,所以它的实际显示效果,是比桌面端尺寸更小的。

6、提供一致的用户体验

虽然你的产品内容在不同平台上有差异,但是体验应该是相似的。一致的体验是产品跨屏幕统一性的体现:

  • 一致的体验能够让用户对产品的其他版本有所预期,并且建立用户后续使用的信心
  • 一致的用户体验让用户与其他版本的同系产品更轻松地互动

跨屏幕的响应式设计|八方面来设计好用户体验

相比于在不同的屏幕不同的设备上“定制”不同的体验,不如尽可能将不同屏幕上的交互和体验纳入到一套体系当中来。Google 就将所有平台上的搜索都设计成几乎完全一样的体验。

当产品的设计和功能在各个地方都保持一致的时候,用户能够更快地完成任务。

7、创造无缝的用户体验

跨设备的用户体验是接下来许多产品都力图做到的事情。在手机上保存的Evernote 笔记,能够在电脑上打开浏览,这只是很基础的工作,相比之下,人们在手机、电脑、电视和智能手表这样的设备上同步数据,切换场景,同系列APP之间互相操控,这样的需求更加复杂,场景、交互和体验所需要的设计要求更高。从一个设备到另外一个设备,用户是期望同系列产品能够提供完全无缝的体验,产品设计师需要对于环境、用户流程有着极深刻的洞悉和精准的判断,也对产品功能和易用性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跨屏幕的响应式设计|八方面来设计好用户体验

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你可能会希望设备和设备之间同步尽可能少地消耗流量。以Apple Music 为例,你在Mac 上设置播放列表,就可以立刻在iPhone上播放;当你再切换为Mac的时候,你可以沿着iPhone 播放的进度继续听,这就是无缝的播放体验。

跨屏幕的响应式设计|八方面来设计好用户体验

8、测试你的设计

产品的测试环境并不一定都得是在现实世界找那个,但是在尽可能让真实的用户来做可用性测试,并且在产品发布之前解决所有的用户体验上的问题。

结语

跨设备、多屏幕、响应式的产品,无论是APP还是网页,需要产品设计师、用户体验设计师能够始终将终端用户的体验,牢记在心。无论用户所面对的屏幕是怎样的,设计师要能够让用户时刻感受到产品最核心的功能与体验,并且无缝地切换。

 

原文地址:medium

原文作者:Nick Babich

译者:@陈子木

译文地址:http://www.uisdc.com/designing-for-devices-8-steps

本文由 @陈子木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1580/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4-28 17:50
下一篇 2017-04-28 19:33

相关推荐

  • 从设计指南说起,详解Material Design体系组件

    iOS 或 Material Design的设计指南,都是按照组件的属性来系统介绍。
    一般把Control翻译成控件,把Component翻译成组件。通俗的解释说法就是组件为多个元素组合而成,控件为单一元素。但是Material Design把我所认为的控件和组件都合为一体,统称为组件。摊手。

    2017-04-28
  • 設計者說 | 交互设计总监+创始人+设计师导师 潘翔的多维思考

    设计者说  |  设计发声平台| 第 53位设计师 |▲ 专访:设计总监+企业管理者+资深导师 三位一体经验分享今天的嘉宾经历过很多次转型——工业设计出身;毕业做交互设计;创业做用户体验设计;当然他也是一只梨的导师之一:潘翔尚器设计联合创始人资深交互设计师同济大学硕士曾任职于designeaffairs一只梨交互设计资深导师几次转型都成功是潘翔最厉害的地方。每换一次角色就会让他的思考和经历叠加一层全新维度。在他身上,同时有资深设计师的专...

    2018-03-26
  • 设计师要懂心理学の视而不见

    著名的“数传球视频”,先做个小测试:你能数出来,白队一共传了几次球吗? 这个视频是“无意视盲”和“变化视盲”典型的例子,揭示一个现象:用户经常对重大变化视而不见。 眼动跟踪技术可以跟踪记录人眼观察的方向,确…

    交互设计 2014-11-20
  • 【干货】超全面!阿里设计师教你写好一份设计文档

    鸿影:一份设计文档 的 结构大概可以分成Background项目背景、Schedule排期、History版本历史记录、Information Architecture信息架构分析(包括Site Map、Experience Map、Flow等)、Framework框架设计、Wireframe线框图和Mockup视觉稿等。取决于实际项目的情况,部分内容可以省略,也可以 加入更多,比如Storyboard故事板,Prototype可交互原型等。

    2017-06-05
  • 新人入门|7个移动 UX 设计要点,提高易用性

    本文介绍的7个移动 UX 设计要点,诸如内容优先、导航设计、快速响应等都是基础而经典的设计知识,适合新手入门学习和查漏补缺。

    2017-05-10
  • 案例|设置是查看还是修改?

    本文作者将浅析网站设置和手机设置,且针对“设置是查看还是修改?”的问题提出了她的解决方案,一起来看看~

    2017-05-01
  • 从一个活动来总结一下交互设计的心路历程

    作者:飞起就是一jio链接:http://www.jianshu.com/p/915c4ce32a01最近一直在做电商平台的活动, 大家都知道,电商app会经常做各式各样的活动,面对不同的活动类型,会有不同的需求和用户目标,怎样能够快速理解需…

    2017-08-03
  • 阿里巴巴UED的设计团队究竟为双11贡献了什么?

    在11月11日这个日子的前后一段时间,当你发现如下症状之一:当你被机场、地铁、公交站牌和网页里频繁出现的双11提醒,感觉重要的时刻就要来临;当你心跳加速,不管什么都先放到购物车里再说;当你最终等待在11号这天的凌晨用风一样的速度支付成功,并长吁一口气;当你认为一切都那么的简单、自然、纯粹,不过是一场轻松的购物。只能说你Too young,Too simple。你的一举一动已经被一个神秘的组织所引导,它让你下单时够快、够准、够狠,并且你毫...

    2018-02-01
  • 移动应用设计的最佳实践

    移动应用现在是提供内容和服务的主流方式。但在热闹的移动应用市场,面对五花八门的各种APP,如何让你的APP受重视,脱颖而出得到用户的青睐?留白应该作为一种主动的元素,而不是作为被动的背景——Jan Tschichold温馨提示:创建最好的移动应用消息策略应该用不同的通知类型——推送通知,电子邮件,应用内通知和新闻源消息。多样化你的通知类型——你的通知工作应该完美协调,创造最佳用户体验。

    2017-05-14
  • 腾讯大神教你写出合格的产品交互文案

    做产品的时间越久,越发现文案的重要性;今天我们来聊聊交互文案。 文案最初是桌子的指代,后来演变成一种职业;现在说起文案一般指以文字表现创意策略。交互中当然会涉及文案,虽说在整个前端展示中并不算突出,但…

    2016-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