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丝剥茧做设计:结构化思维初体验

我们面对熟悉的问题能迎刃而解,陌生的问题却无从下手。原因是什么?其实是大脑对熟悉问题有已存在的解决结构,而对陌生问题,需要抽丝剥茧重新建立。结构化思维带你快刀斩乱麻,只需四步,建立清晰结构,完美解决未知问题。结构化思维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工作任务或者难题时能从多个侧面进行思考,深刻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系统制定行动方案,并采取恰当的手段使工作高效地开展,取得高绩效。(引自百度百科)


我们面对熟悉的问题能迎刃而解,陌生的问题却无从下手。原因是什么?其实是大脑对熟悉问题有已存在的解决结构,而对陌生问题,需要抽丝剥茧重新建立。结构化思维带你快刀斩乱麻,只需四步,建立清晰结构,完美解决未知问题。

抽丝剥茧做设计:结构化思维初体验

正值Outing季节,大家都喜欢出去旅行,自由行是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而如何制定旅行计划,让你在异国他乡享受一段美好的旅程,很多人却犯了难。去哪里?什么时候出发?选择什么路线?住在哪里?要带哪些物品..……这似乎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分享一个我的方法,通过一个结构图把旅行中的方方面面都罗列出来,这样是不是就有头绪了。

抽丝剥茧做设计:结构化思维初体验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先定下了一个目标,然后一步一步拆解,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最后各个击破。这其实是应用了一种叫结构化思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工作任务或者难题时能从多个侧面进行思考,深刻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系统制定行动方案,并采取恰当的手段使工作高效地开展,取得高绩效。(引自百度百科)

理解起来还是有点复杂,我认为的结构化思维就是当我们面对一个复杂问题时,通过一些方法将这个复杂晦涩的问题拆解成一个个简单清晰的小问题,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我们的大脑更擅长处理简单有规律的信息。正如下图,左边的信息纷乱如麻,经过结构化思维,就建立起了清晰的层级,大脑的处理速度自然更快。

抽丝剥茧做设计:结构化思维初体验

让思维结构化的方法有哪些?

面对难题时,把你的思维结构化,然后拆解这个难题,最后完美解决。但是如何才能让思维结构化?芭芭拉在《金字塔原理》一书中给出了两种方法。

方法一:自上而下找结构

当我们面对一些熟悉的领域或者习得了一些“套路”,脑子里就会冒出一些结构框架,这时我们只要顺着这些框架往下分解就很容易得到一套完整的结构图,例如文章开头提到的制定出游计划。因为经常组织团队活动,我已经有了一定的结构积累,所以我可以很快地想到从“吃、住、玩、行”这几个方面向下拆解扩展,再进行适当地查漏补缺就完成了整个结构图。

方法二:自下而上找结构

个人的知识体系总是有限,更多时候,让我们伤脑筋的问题来自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例如我们设计师每天在解决的各种问题。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个问题毫无头绪时,怎么去建立出一个清晰完整的结构?从哪里突破?这时就需要用到自下而上找结构的方法,个人认为这也是结构化思维最具价值的地方。当你不清楚可以用什么框架的时候,以下四个步骤让思维结构逐渐清晰。

  • 第一步:信息归类
  • 第二步,信息分组
  • 第三步,结构提炼
  • 第四步,完善结构

下面以实际设计工作为例,看看如何按照这四个步骤自下而上找到结构。

我目前负责猛犸项目的交互设计,该项目是网易数据科学中心研发的一站式大数据开发计算平台,面向企业用户,让企业可以集中管理和清洗数据,挖掘数据价值。简单地说,就是一款数据管理和清洗的B端产品。研发初期,一直快马加鞭地进行功能开发,有了雏形之后开始结合用户的使用反馈和可用性测试结果,对产品进行了一次用户体验优化大改版。

根据收集到的用户反馈和可用性测试结果,我们对问题进行初步筛选归纳后得到如下的列表:

抽丝剥茧做设计:结构化思维初体验

接下来,就开始尝试用四个步骤找出这些问题的改进方案。

第一步:信息归类

仔细阅读问题,进一步分析,把有关联的问题用线连接。例如:问题2和问题4都在说功能不容易发现的问题,所以把它们连接在一起。以此类推,最后得到下面的信息连线图。

抽丝剥茧做设计:结构化思维初体验

第二步:信息分组

根据连线的情况,迅速地就能整理出4个问题大类,如下图所示:

抽丝剥茧做设计:结构化思维初体验

第三步:提炼结构

在连线过程中,对各组内容已经有了大致的思考,组A是任务场景没有做区分的问题,组B是功能可发现性问题,组C是提示、引导的问题,组D是操作的用法和用户想的不太一样。进一步组织语言,用更书面的表达方式就提炼出了下图中的这些结构。

抽丝剥茧做设计:结构化思维初体验

第四步:完善结构

现在我们已经从前面几个步骤中得到了一个大的框架,如下图所示:

抽丝剥茧做设计:结构化思维初体验

但这些框架还是不够细,所以还要进一步分解。有了大框架后分解就容易多了,可以用前面提到的方法一,自上而下顺着这些框架往下扩展。

下面以组C为例,对结构进行扩展。反复斟酌组C中的问题,可以发现,第8条的问题发生在操作前,而其余3条都发生在操作后,因此这里的反馈不足可以分成操作前和操作后两大类。除此以外呢,联想到操作中会不会也需要反馈?遍历了整个平台的功能后,发现上传项目包时没有上传中的提示。且在这个功能中,还发现上传后成功或失败提示都不易被发现,顺着这个思路发现了更多可优化的点。

补充后的结构图如下:
抽丝剥茧做设计:结构化思维初体验

至此,问题的结构清晰了,针对具体问题的改进方案也就应运而生:

操作前:提供引导

优化前,当鼠标移触到节点组件时只有手型指针,点击后没有动画提示,致使相当重要的功能用户不知道如何用。大多数用户以为点击就算触发,还有的认为是图例。优化后,鼠标移触节点组件高亮,点击后还增加了触发的动效,让用户意识到这里的组件是可以拖拽的,引导其继续操作。
抽丝剥茧做设计:结构化思维初体验

操作中:提供贴心反馈

优化前,用户点击上传项目包后,没有任何反馈,用户不知道当前状态。优化后,点击上传按钮,会帮用户定位到项目包生成的位置,且在名称右侧有个loading的动画。
抽丝剥茧做设计:结构化思维初体验

操作后:明确告知操作结果

(1)上传反馈

优化前,上传成功和上传失败也有反馈,但是比较轻量,2s消失。项目包的上传在实际操作中时间会比较长,用户的注意力早就分散到别的任务中去了,因此这种提示方式显然无法引起用户的感知。优化后,提示方式改成弹窗提示,且在上传失败的提示弹窗中可以直接重新上传或者选择新的项目包来覆盖,用户无需折回原先的入口。
抽丝剥茧做设计:结构化思维初体验

(2)运行结果

优化前,运行结果用了纯图标区分各种结果,由于不是约定俗成的图标,用户无法知道确切的含义。优化后,把图标简化,且配上文字说明,含义更准确,更易理解。

抽丝剥茧做设计:结构化思维初体验

(3)节点状态

优化前,节点的状态一眼扫过去,区分度很弱,用户要进行线上调度这样的操作,是需要谨慎确认的,这样的区分度增加了用户核验的工作量。优化后,对比加强,且加了一个开关操作,开启表示上调度状态,关闭表示取消调度状态,对状态区分起到了辅助作用。

抽丝剥茧做设计:结构化思维初体验

(4)操作提示

优化前,操作提示较小,停留时间较短。优化后,加大了提示的面积,视觉上用了明度更高的颜色,且加长了停留时间,增加了淡出的动画,提升了用户体验。

抽丝剥茧做设计:结构化思维初体验

结构化思维能给设计师带来什么?

通过以上实践,确实从结构化思维中受益颇多。若设计师能在工作中利用好结构化思维,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经结构化思维提炼得出的设计方案思路清晰,经得起推敲

思考方式系统化了,就能更全面地考虑问题。并且给出的设计方案层次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其次,和项目内其他成员的沟通可以更顺畅

一个能把事事都抽取成结构来表述的人必定有很强的沟通能力,思维清晰了,也能让他人更准确地理解表达的内容。

最后,有助于设计领域知识体系的构建

资讯爆炸的现代社会,信息都是碎片化的,如果没有结构化思维,信息只能孤立存在。俗语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使用结构化思维,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每当接触到碎片信息的时候,把其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不断壮大它。工作年限越长的设计师,越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他自成一体的知识体系,便于应对各式各样的问题。

参考资料

1、芭芭拉·明托.《金字塔原理》 [M].南海出版公司,2010:34-45.

2、结构化思维应该如何训练. https://zhuanlan.zhihu.com/p/24526115

3、为什么你总是有口难言.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ODI5NTI5OQ==&mid=401858436&idx=1&sn=f274e474e16a9af189994c471f37e937&scene=21#wechat_redirect

 

作者:陈珂,网易猛犸交互设计师,致力B端产品的设计5年有余。

本文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网易UEDC,作者@杨添琴

原创文章,作者:Cather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21454/

(0)
CatherineCatherine
上一篇 2017-04-28 10:43
下一篇 2017-04-28 12:39

相关推荐

  • 搜狗词典用户体验更给力 可原汁原味学英语

    日前,搜狗词典APP迎来重要升级,接入上百部与查询词相关的优质英美影视剧内容,并将“国际报道”内容板块升级为“双语报道”,进一步丰富了英语单词的学习语境,提升了用户的查词、记词体验,帮助用户原汁原味学英语。接入海量英美影视剧内容,新增“原声影视”内容板块及“视频单词卡片”功能,是搜狗词典APP此次升级中值得称道的一大亮点,这使得搜狗词典APP突破了原有的文字、图片、音频等内容形式,方便用户通过丰富的影视剧短片,用更具趣味的方式了解学习英...

    2018-03-12
  • 百度金融用户体验中心负责人 曲佳:设计师求职七宗罪

    继上个周五 19:00 腾讯互娱游戏平台部设计总监陈维的第一节课《如何通关 UI 设计师的游戏副本》后,昨晚百度金融用户体验中心负责人曲佳联合团队的设计经理孔敏,给知群的用户们带来了「七大公司设计师面试官授课合集」的第二节课《设计师求职七宗罪》,在分享的最后环节,也给出了目前百度金融尚未对外大规模公开的招聘信息(最近有跳槽意向的设计师们抓紧时间上车)。曲佳:百度金融设计架构师,百度金融用户体验中心-百度 FDC ( Baidu Fina...

    2018-04-04
  • 预加载:尝试分析这种自动加载的交互方式

    网站运营者的目的是为了增加阅读量,用户停留时间。而大部分用户一般是比较迷茫的,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读什么。

    2017-05-01
  • Sketch导入图片丢色、变白解决方案

    周五晚上回家作图遇到点状况,折腾了半天才好。整理一下发出来,估计有人用得上。以下内容为磨磨叽叽的瞎逼逼顺序,着急解决问题的同志可以快速下滑,会有提示周五到家日常打开电脑作图,做的做的发现不对劲,之前导入进来的图片好像不正常了。如下图一开始还以为是不小心降低了透明度,cmd+左键,发现没降。再想可能是加了纯色,看了一眼属性,也没有叠加颜色。醉了,这什么鬼。我一看既然不成那就算了。重新再导入一张图片,这张后入的是好的。没当回事,接着做图。过...

    2018-04-25
  • 鱼和熊掌——关于产品更注重功能还是更关注体验?

    “你从来不会因为产品功能而赢得用户,但他们会因体验慕名而来——关于快速使用最小可行化产品MVP(注:国内通称为‘试错’)快速进入市场指南”——by Lee Dale 基于这样一个背景,你需要重新考虑你的产品设计——摒弃罗列功…

    2015-07-18
  • IAMUE首发-交互设计相关概念手册

    这些“洋词”工作中总有会遇到的,新手看过来,别到时候别人说了你听不懂 名词 缩写 单词 功能 交互设计 IxD/IaD Interaction  Design 简单的说,交互设计是人工制品、环境和系统的行为,以及传达这种行为的外形元素…

    2016-01-13
  • 交互设计| 谁说只有APP这一亩三分地儿?上天入地都有它!

    ▽什么是交互设计?APP呗!NONONO,太狭隘!人家已经上天啦!大到航天科技,小到手机APP,都会涉及到交互设计,真可谓是“上天入地”,无所不及。小编通过“四个了解、一个目的、一个原则、一个步骤、一个标准、一个区别”告诉你到底什么是交互设计。▽【交互设计专业概述】“四个了解”交互设计又称互动设计,英文Interaction Design, 缩写 IxD 或者 IaD。它是定义、设计人造系统行为的设计领域。交互设计是一种如何让产品易用、...

    2018-02-08
  • Excel表格常用快捷键大全之11-20个(含操作演示)

    温馨提示:零基础或者对Excel不熟悉的小伙伴,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1,免费学习滴答老师的全套Excel小白脱白系列视频教程。第十一,选定当前活动单元格区域比如,咱们需要给A1:C18单元格区域加上边框,首先得选中这些单元格。除了用鼠标拖动选择之外,还可以使用下面的两个快捷键:鼠标随便放在A1:C18单元格区域之间的任意单元格,按下Ctrl+Shift+*(星号)或者Ctrl+A就可以快速选定当前活动单元格区域。第十二,excel选...

    2018-03-18
  • 机器学习相关——协同过滤,探索推荐引擎内部的秘密,第 3 部分: 深入推荐引擎相关算法 - 聚类

    机器学习相关——协同过滤,探索推荐引擎内部的秘密,第 3 部分: 深入推荐引擎相关算法 - 聚类 智能推荐大都基于海量数据的计算和处理,然而我们发现在海量数据上高效的运行协同过滤算法以及其他推荐策略这样高复杂的…

    2015-12-22
  • 设计师升维:集创思维构架设计逻辑

    现时代的设计师不应只看到美感,从长远而言,需要从商业/产品/体验/视觉多个角度综合考量构建设计形态(集创思维)。体验分析_方案1_产品提供的原始方案
    方式:点击条目>输入数值或点击加减>点击确定完成
    最大操作次数23次:点击条目1次,点击21次+号到最大值,点击确定1次,少数用户会使用此方式。
    常规操作次数6次:点击条目1次,点击输入框1次,输入数值3次(如3.5),点击确定1次。
    最小操作次数3次:点击条目1次,点击+号随即完成1次,点击确定1次。体验分析_方案2_提前防止用户出错
    方式:点击条目>滑动弹窗>点击完成
    最大操作次数4次:点击条目1次,滑动到最底部需要2次,点击选择1次。
    最小操作次数2次:点击条目1次,无需滑动,当前已有他要的选择,点击选择1次。体验分析_方案3_减少操作
    方式:点击数值选择
    最大操作次数1次:直接点击选中
    最小操作次数1次:直接点击选中
    屏占比:半屏
    扩展性:低
    操作点击次数降低,但屏占比过多,且不适用于当数值更大时(如果以后数值扩展到100%,那么整几屏都是按钮)体验分析_方案4_减少操作,防止出错
    方式:拖动圆点选择
    最大操作次数:1次
    最小操作次数:1次
    屏占比:低
    扩展性:高
    操作次数低,效率高,屏占比少,具有适用性,可以多个此类操作叠加使用

    2017-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