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返工!如何发现交互设计中的思维盲区?

作为入行不久的交互设计师,我发现自己在交互设计的实践中无法顾及到方方面面,是存在思维盲区的。其中有欠缺经验的原因,也有自身知识局限的问题。进入开发阶段后,每次需要修改交互时,心里都会有些惭愧,感觉为小伙伴们带来了不必要的工作量。

然而现实中,交互设计的改动是难免的(因此一般一个项目会不断迭代交互文档),尤其是在时间安排紧促、产品需求不清晰的情况下。怎样在交互设计阶段尽可能思考周全,减少视觉设计与开发的返工呢?抱着提升自我、拯救伙伴的态度,我结合自己在移动端app的项目经验进行了一些总结。这并不能涵盖交互设计的所有方面,主要着重于设计时个人觉得容易疏漏的地方。

交互设计在我看来分结构层面细节层面,两者在发现思维盲区、排查交互设计问题时的角度有所不同。

结构层面

结构层面的交互设计是指,通过解析产品需求与核心目标,梳理交互逻辑,设计使用流程、框架结构和基础功能。其目的是保证产品的可用性。可以想象,若在开发过程中对结构层面的交互进行改动,成本是比较大的。

一些不成熟的结构层面的交互设计,我觉得容易出问题的地方主要是:

1. 没有很好地把握平台特性

尤其是Android平台较iOS复杂些。比如由于Android手机对App性能消耗的要求更苛刻,设计时应尽可能地选择性能耗费少的框架结构;又如大部分Android手机屏幕上有虚拟按钮,因此在完成界面设计后要考虑代表“返回”的虚拟按钮会把页面跳转到哪里,使用上是否会带来困惑。在设计软件结构的初期,就需要与开发人员沟通设计稿,以便尽早发现问题。

2. 页面结构复杂

手机屏幕可谓寸土寸金,合理删减一个元素,对用户来说就减少一个思维思维负担或迷惑点。即使方案看起来OK,也需要不断反问自己:这种功能布局是最简单的吗?页面最主要的操作是什么,是否明显突出?其他功能或入口是否必要?页面的组织是否清晰有规律?……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合理简化结构的提前,是对用户使用场景有很好地了解。

3. 设计师与用户使用经验的差异

设计师对自己设计的产品十分了解,因此容易觉得一切使用起来都理所当然,或者觉得别人稍微试一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但事实上,很多人并没这么“聪明”。这就需要邀请对产品和项目不熟悉的“小白”来玩玩交互Demo,看看Ta是否能轻松知道你的产品是做什么的,完成核心功能时是否顺畅,哪里会遇到磕绊。

细节层面

细节层面的设计附属于功能点之下(如具体信息的排布,异常状态的处理等),可以进行独立优化而不影响整体的结构,帮助用户更好地达成目标。细节层面要考虑的东西很多很杂,设计往往不难,难的是想全。因此,需要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框架来帮助我们查漏补缺,而不是想到什么是什么。

1. 可以从“我”(使用者本身)和“别人”(其他使用者)的角度,检查功能点是否齐全

我:用户间是存在差异的,有些因素将影响用户在的需求和使用场景,如是否是第一次使用app,是否是会员等。站在不同用户的角度想想,“我”在这个页面想做/能做什么事?做一件事的前、中、后阶段,在设计上是否有体现?我是否可以取消、撤销或退出某个步骤?如果中途这件事做失败了呢?

别人:“别人”指与你在使用产品是直接相关的其他人。别人对我做了什么,我需要知道么?对我有何影响?举个栗子,在一个“教室”功能的页面中,我可以和其他同学一起听老师上直播课。这里老师对我有一些权限:禁止/允许我打字聊天,让我上麦发言/下麦,把我踢出教室,给我发私聊。当老师对我做这些事的时候,我是否能明白是怎么回事?我知道应该做出什么回应吗?我收到的提示足够清晰吗?

2. 检查特殊情况

一方面,想想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主要场景是什么,有哪些影响因素。常见的影响因素有:

网络环境:有无网络,网络状况不好,突然断网, 是否为Wifi环境,Wifi环境与非Wifi环境之间的转换等。明确网络情况的变化对用户有怎样的影响,是否需要让用户重新作出操作上的选择,是否需要进行明确的提示。

时间因素:操作的时间限制,某些功能的定时开启等。需要考虑在不同时段,产品功能会有怎样的差异,用户是否可以预见这样的差异。假如产品上的支付功能是有时间限制的,一定时间之后订单将自动取消。那么设计上是否已经明显地告诉用户这一点?在订单页支付倒计时结束后,会发生什么情况?

数量限制:当某个功能对数量有限制时,操作的时机就变得很重要。以在app上报名班级(图1)的操作为例,假设班级容量为20人,确认报名订单时暂时扣去一个名额库存,完成支付时完全扣去这个名额。如果当你报名班级时,名额已满,但还有人未付款,这时系统应该有什么提示?这和报名班级时,班级绝对性满员(名额已满,且所有人完成付款)的情况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另一种情况是,在你进入确认订单页时,名额未满,但当你按下“确认”订单,此时名额已经满了,也应该有相应的提示。像这种对数量敏感的功能,应尽量明确地告诉用户限制条件,当前的相关状态是怎样的(未满员,暂时满员,或已满员?),防止用户进行不必要的操作。用户若第一时间没有理解,可能需要进一步友好地提示。

640

图1. 班级报名关键页面

另一方面,想想单个页面元素会有哪几种状态。常见的状态分类有:

中间状态:在进行下载、上传、导入等操作时,用户会有等待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界面的状态是怎样的?怎样让等待不那么痛苦?是否允许中途取消?

控件状态:控件激活、未激活、使用中的状态是怎样的?是否有一些限制?状态转变时会发生什么?其他情况的变化对控件的状态是否有影响?以一个教室页面的文字输入框(图2)为例,在输入框中输入文字时,我们会在界面展示上做限制:输入框最多显示4行文字,键盘收起后保留输入框状态。此外。在上课过程中如果学生不守纪律,会被禁言。禁言时输入框的状态是怎样的呢?是完全不可用,还是可以编辑文字但无法发送?经过仔细思考以及和开发的沟通,我给出的方案是:被禁言时,用户仍然可以输入文字,只是不能发送。如果是在文字输入过程中(键盘展开)被禁言亦然,此时仍然可以编辑文字,只是无法发送。

加载状态:加载数据(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数据包等)的过程中,界面元素会有怎样的变化?长时间加载未成功怎么办?

刷新状态:刷新数据是自动还是手动的?执行刷新操作时界面哪些原色会产生变化?刷新失败了呢?

6401

图2.教室页面的文字输入框

以上说的这些方法,也许可以帮我们扫除一些交互设计上的漏洞。但还有一部分漏洞可能来自我们自身的

心理盲区

1. 对抗

听到与自己的想法不同的意见,人本能的反应就是找理由反驳。在和产品经理等其他人讨论设计方案的时候,我们也问往往会遇到其他人与自己意见相左的情况。这时,首先要相信对方是对事不对人的,然后静下心来想想对方说的是否有道理,自己之前的思路是否有问题,或者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案。

2. 从众

人们趋向于采纳多数人的选择,跟随多数人的行动,这样会感觉更加安稳,均分压力,避免冲突。人都是有思维惰性的,从众可以把思考问题、做决策的责任默默地移交给别人。在审核交互方案时,当多数人喜欢某一套方案时,我们可能便选择了这个方案。但需要清楚的是,一旦之后发现问题,需要负责修改方案的还是设计师自己,专业度被质疑的还是只有设计师。因此,他人的建议只能作为参考,自己想清楚了才是王道。

3. 权威影响

与从众心理相似,权威影响也是一种趋从心态,其作用有时甚至大于从众心理。在团队中可能会有几个你特别欣赏的人,他们的意见你会格外看重。与这些人讨论得出的结论,你会觉得更有安全感,似乎已是最佳方案。越是这样就越要给自己敲警钟,主动给当前的解决方案找茬。

4. 关闭

当你觉得一个方案已尘埃落定、大家都觉得ok、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完美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在大脑中关闭这项任务,不再去想。尤其是在公开了这套方案后,你等于是在向别人宣布:“就这么定了!” 你也会格外捍卫自己的决定。尽管我们可能已经用了各种方法去保证方案的完善性,但人无完人,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现新的问题。我们能做的,也只是尽量避免大问题,尽量减少剩余的问题。因此,永远不要给自己的思维打上句号,只要项目还未截止,就应该不断审视自己已有的设计。

640 (1)

图3. 发现交互设计中的思维盲区

总结下来就是上面这张图。最后想说这是一个永不“关闭”的话题,希望大家可以不断补充,相互学习。

文章来自:互联网热门

 

原创文章,作者:ioue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10350/

(0)
iouedioued
上一篇 2015-11-03
下一篇 2015-11-03

相关推荐

  • 《用户体验可视化指南》视频讲书(1)

    我们选择了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用户体验可视化指南》作为第一本,带着大家啃书。原因是这本书真的非 常 好,好到可以成为用户体验设计和研究领域的大辞典了。作者引经据典,却因为篇幅受限,很多没有详细展开。不知前因后果的读者,因此会错过很多有意思的观点。所以UXREN为你详细拆解《用户体验可视化指南》,每次10-20分钟,3首歌曲的时间,日积月累,透彻理解经典书籍。第1期: 前言《用户体验可视化》前言部分,介绍了为什么会提出共线图(...

    2018-03-27
  • Web产品的交互说明文档应该怎么写?

    本文是作者的一篇随笔,适合交互设计师阅读,希望能给正在学习交互的朋友一些帮助。也希望朋友们,可以提出更多很好的建议。

    2017-05-23
  • 百度金融用户体验中心负责人 曲佳:设计师求职七宗罪

    继上个周五 19:00 腾讯互娱游戏平台部设计总监陈维的第一节课《如何通关 UI 设计师的游戏副本》后,昨晚百度金融用户体验中心负责人曲佳联合团队的设计经理孔敏,给知群的用户们带来了「七大公司设计师面试官授课合集」的第二节课《设计师求职七宗罪》,在分享的最后环节,也给出了目前百度金融尚未对外大规模公开的招聘信息(最近有跳槽意向的设计师们抓紧时间上车)。曲佳:百度金融设计架构师,百度金融用户体验中心-百度 FDC ( Baidu Fina...

    2018-04-04
  • 交互设计流程(一):需求分析(转自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本文是系列文章的第一篇,主要从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分解关键因素三个方面来分析。一起来文章中看看吧~进入到腾讯工作后,由于处于广点通广告部门,平时的设计呈现多与业务相关,基本是以B端设计为主,对于传统交互设计的方法论有点生疏了。所以特在此整理,同时也分享给有需要的同学。该系列交互设计文章,抽取工作中需要的核心步骤,预估计有6篇,暂拟定如下内容:交互设计流程一之需求分析交互设计流程二之架构设计交互设计流程三之流程设计交互设计流程四之页面布局...

    2018-05-08
  • [译]可用性之外:使用劝导式模式设计(上)

    你可能已经有一个很好的产品。你做了可用性设计,你也拥有了几个经常使用你产品的核心客户。然而,这在激烈的竞争中往往并不突出。你的产品具有高跳出率,只有很少的用户会回到应用中,用户比你期望中更快地抛弃你的产品,一般情况下,用户不会深入所有你的产品所提供的体验。

    2017-05-27
  • 线框仔,你知道交互设计在未来会多火?

    对你而言,它可能还是未知数。这是康石石撰写本文的首要初衷,我们先看看大多数人如何看待交互设计这一专业:1.交互设计师是做APP的2.交互设计师是给APP动效的3.交互设计师都月薪上万,且薪资上涨空间高,酬劳丰厚。其它就不清楚了。。。以下康石石引用《女神进化论》创始人--寺主人在知乎关于交互设计师目前生存现状的一段描述,供大家了解行业目前基本情况:月薪<10k俗称“线框仔”,出没于小...

    2018-04-17
  • UI设计中可借鉴平面设计技巧(版式设计1)

    UI设计是随着智能设备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以及农林牧渔传统行业的急于转向而兴起。主要是企业对移动设备交互界面的重视。在企业越来越重视界面设计的今天。传统的平面设计能为现在我们的UI设计提供哪些参考呢,我们能从中借鉴的技巧有哪些?今天就从版式设计说起。

    2017-05-04
  • 5个优质的设计师导航网站汇总

    作为一名设计师想要设计出比较优秀的设计作品(包括网页设计和移动APP设计),除了拥有熟练的设计技能外,还需要拥有出众的创造力和审美。当然,如果你也有非常强的临摹能力也是不错的。 如果你对生活和万事万物没…

    2015-12-23
  • 思路总结:从体验设计角度做有效竞品分析

    本文作者总结了自己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过的竞品分析思路,一起来看看~

    2017-05-05
  • 无限滚动翻页的优点和缺点

    一张图告诉你无限滚动翻页的优点和缺点 什么是无限滚动翻页?你一定不会陌生。实在不清楚,刷一下微博就知道了。想不想知道你的网站适不适合使用无限滚动翻页,看看这篇文章应该会很有帮助! 无限滚动翻页是现在讨…

    201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