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热点

无障碍的交互设计,需要做到这7点

0
登录或者登记去做吧。

先从字面上来理解何为“无障碍”。生活中许多场所中,除了供给正常人使用的区域外,还有一些针对工作人员、特殊人员(残障人士、老弱病残、孕妇等)的无障碍通道/设施,比如:机场、地铁、厕所、展会等。



无障碍设施/通道是能够兼容普通人员和特殊人员共同使用的,且相对来说使用起来更为便捷、直接、且省时省力。

- 交互中的无障碍需要考虑到哪两方面? -

那么交互中的无障碍又有哪几层含义呢?


从常规的使用人群来看,首先要满足普通人群使用。其次,当一个优秀产品具有一定普及性后,访问量随之上升,人群范围也会有所扩大,包含低视力、失明、听力障碍、认知障碍和运动障碍。提供产品的无障碍特性能够增强所有用户的可用性,这也是应当被考虑到的。


1. 普通人群也需要无障碍

仔细想一下,生活中的无障碍通道虽然不是提供给普通人群使用的,但当你事态紧急之时,是否也想通过无障碍通道来加快自己的速度,赶快完成当前的事物呢?因此无障碍其实某种程度而言,是人人通用的。


2. 特殊人群更需要无障碍

生活中的无障碍,最大目的还是提供特殊人群使用的。


- 如何做到无障碍? -


在交互设计中,无障碍的运用可以说是用户体验中至关重要的一点了,那么如何才能满足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皆可无障碍的使用呢?


1. 信息可察觉

从前的拟物风的设计,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经验很容易得知app中表达的含义,而现今扁平风盛行,如果一些按钮、布局、功能的设计没有凸显或指引,用户很难自主发现,因此为了将信息有效地传达给用户,需要遵循以下几种规则:


◆ 为重要的信息提供不同的表达模式(图像的、语言的、触觉的),确保信息冗余度;

  • 重要信息和周边要有足够的对比;

  • 强化重要信息的可识读性;

◆ 以可描述的方式区分不同的元素(例如,要便于发出指示和指令);

◆ 与感知能力障碍者所使用的技术装备兼容。

  • 运用可察觉性不但能使普通人群更简便的操作,同时也可大大降低认知障碍人群的使用。


2.  易操作性

广泛的使用人群意味着用户在知识、经验、语言、认知程度的巨大差异性,也许即使前期做了许多的用户调研,但产品实际呈现时,还是难以被使用,那么此时就应当:


◆ 去除界面不必要的复杂性,尽量简化界面(Airbnb就是简约好用的设计例子之一)


◆ 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而设计(如确认/取消按钮的放置)

◆ 将重要的信息放在最显眼之处,以便用户与之交互

◆ 用户操作前/后可适当给予一定的提示/反馈


3. 容错性

最大限度减少因操作错误而导致的不良后果,即:


◆ 常用的元素、布局应该遵循一定的用户规律,避免令用户因为惯性而操作错误

◆ 重要的一些操作行为,如删除、付款等应当设置一些警示弹窗、按钮提示用户,避免出现操作失误的情况


4. 易用性

每个人的理解能力、专注能力都是不同的,一些体量大的app交互流程往往也会更为复杂,一旦复杂,用户使用起来必定会造成疑惑和理解偏差,因此应当最大限度去简化流程,便于用户理解和使用。同时,产品中的文字解释也应当简明扼要、不给用户造成困扰。


5. 多环境使用

行住坐卧、不同环境下都可便于用户使用


◆ 提供合适的可变尺寸、亮度、信息大小等

◆ 兼容各种手部操作、抓握手机等状态(菲茨定律)

◆ 为辅助设备、个人装置提供充足空间(充电器、耳机等)

◆ 声音、振动等辅助设备


6. 可变性

能够适应不同的个体愿力和能力的,比如:


◆ 左撇子和右撇子的使用习惯

◆ 色盲的使用习惯

◆ 不同语言(简&繁、中&英 切换)

◆ 输入方式(全键盘、九宫格、手写、语音)

不论使用人群的差别有多大,都应当有很好的准确性、精确性和针对性。


7. 搭配辅助工具

上面举例的六条通用于普通、特殊人群,但很多时候还是无法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此时就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比如视障人群可借助VoiceOver、TalkBack等读屏工具,经调查目前已有92%的视障手机用户使用智能手机,而大多数视障者已能比较流畅地使用手机里的丰富应用。


对于特殊人群而言,无障碍的开发和使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我们在实际设计中也应当考虑普通人群中的“无障碍”,留意到这些技巧后,不但能提高普通人群的交互体验,同时提高了特殊人群的使用效率。

作者丨feliam

Adobe illustrator作为一款非常好用的图片处理工具,其应用可谓非常广泛,更是进行视觉设计的必备工具之一,更被誉为比PS更适合设计师的设计工具。本课程从AI的基础操作入门,结合项目实战精讲,手把手教你进行图标、海报、DM等的设计。点击“阅读原文”学习本课程后,可以充分掌握AI在设计工作中的常规应用。

对话式交互设计流程
CTB50成员周红军| 从互联网用户体验谈交易银行创新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