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研究

对抗孤独,Instagram比Twitter更有效

0
登录或者登记去做吧。
针对上述问题,近日,美国俄勒冈大学的博士生Matthew Pittman和Brandon Reich在Elsevier的《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期刊上发表了《Social media and loneliness: Why an Instagram picture may be worth more than a thousand Twitter words》一文,来对不同形式社媒对抗孤独感的不同效果进行探讨。
 
1464069062-3316-fzzTXFVHvoFMw6jdfKZyfKZoppNQ

在皮尤研究中心近期的报告中,年龄在18-29岁的使用智能手机的年轻人中有91%使用过至少一次社媒,这一比例在50岁以上人群中只有55%。

 
在社媒平台偏好上,这群18-29岁年段的年轻人中,使用Facebook的有87%,使用Instagram有53%,使用Twitter的有37%。
 

表面上,社媒的使用增强了人际之间的内在联系,人们的心理幸福感会爆棚,然而英美的一些研究却发现,社媒使用率最高的社会更倾向于表现孤独。

1464069066-4547-SvRg2xVOaeqTvz5bs2E18XSCen9A

根据英国心理健康机构的一项全国性的调查,48%的英国人相信随着时间增长会变得更加孤独,45%的人有时候会感到孤独,42%的人会因为独处而感到孤独。更可怕的是,几乎所有关于孤独的指标,18-34的年轻群体相较年纪更大的群体产生孤独感的概率更大。

 
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孤独对不同年龄段的人们的危害,一些研究更表明,孤独增加了26%的死亡概率。
 
因此,对社交媒体研究人员而言,理解孤独与其潜在危害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由于目前学界并没有确切证据表明社媒对孤独的缓解作用,加之一些相关的经验研究所给出的结论也并不统一。所以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来理解当今人们是如何更好地处理社交媒体关系十分重要,这有助于帮助人们在保持连接的同时,减少孤独的折磨。
 
社交媒体平台的多样化和高频率的迭代使得研究特定平台对孤独感的影响产生了挑战。在这里,作者把研究重点转移到社媒平台处理信息的不同方式(文本、图片或视频),来看这些不同方式对提升或者抑制孤独感所起到的效能。
 
而作者的这项研究就旨在说明一些特定形式的社媒尤其是基于图片分享的社媒平台更倾向于缓解年轻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孤独感。
 
在具体操作上,作者选择了文本类的社媒(Twitter和Yik Yak)和图片类的社媒(Instagram和Snapchat)作为对照来研究社媒使用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由于Facebook高流行度并且同时包括了图片和文本两个特征,所以作者把Facebook也列作了研究的第五个平台。 
使用满足理论与五种社交媒体
使用满足理论是研究媒体接触的一个很好的框架理论,它的假定是:用户在选择媒介使用时十分积极,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是有特定需求和动机并得到“满足”的过程。
 
现行的使用满足理论对帮助研究者理解用户选择具体社交媒体以及理解不同社交媒体上的孤独效应有所帮助。
 
1.Facebook

1464069066-1790-arKEjeMUQ91meiaJWOC0ypmrAyBQ

成立于2004年的FB是建立最好的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可以在上面向朋友分享文本、照片以及视频。根据FB自己的数据,在2015年3月,FB有每月14亿的活跃用户和9亿3千万的日活跃用户。
 
Nadkarni and Hofmann (2012)的研究指出用户使用FB的两大动力:归属感和自我表达。相比于用于维系友谊的直接通信,人们更倾向于使用FB来娱乐和了解全球社交圈的动态(Quan-Haase and Young ,2010)。
 
同时,孤独个体也在使用FB来弥补线下沟通的缺失(Quan-Haase and Young ,2010),在特定的人群中,FB的使用增加了人们的生活幸福满意度(Basilisco & Cha, 2015)。
 
随着人们更偏向在专门性的应用(如Instagram和Snapchat)发布照片,所以人们现在关于FB的媒介使用是否会满足人们缓解孤独的需求也越来越不明确。
 
2.Twitter
1464069066-9155-cTq3MrEbLxM0UUyyxlXLtOsqV91w

Twitter的成立稍晚于FB,是另一个大众喜爱的社交媒体平台,人们使用文本(或者附上图片或网站链接)来进行分享。尽管推特使用人数不敌FB,平台仍然有每日三亿活跃用户和5亿篇推文。

 
根据现有的一些研究,人们基于寻求连接的目的使用Twitter(Chen,2011),人们在上面进行的活动包括信息获取、社会地位建立、社会化以及新闻分享(Lee and Ma,2012)。
 
但是关于Twitter的相关研究都没有指明Twitter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孤独感是否因此受到影响。
 
3.Instagram
1464069066-7622-2DNHMrut4yA92NtsIGzKhX2J3b0Q

相比FB和Twitter而言,其他三家社媒平台的相关研究很少,作者假定这三者的用户在选择使用时也满足使用与满足理论。

 
Instagram成立于2010年,它的功能相当于图片版的Twitter:用户选择follow的对象,但与分享文本不同,Instagram主要分享添加了滤镜的照片。
 
根据Pittman (2015) 的一项研究,用户Instagram使用率增加会导致孤独感下降。朋友间的照片和自拍照是最受欢迎的。Bakhshi, Shamma, and Gilbert (2014) 还发现相比那些没有露脸的照片,露脸的照片(无论年龄)更有38%的可能性收到like和32%的可能性收到评论。
 
如果说like和评论有助于增加人们社会临场感的即时性和亲密性的话,这有极大可能使得Instagram可以改善孤独。
 
4.Snapchat
1464069066-4590-Cl9fIxS7TFXicSwpqIk4HEgd1Izg

Snapchat在2011年发布,它的功能有点像Instagram的阅后即焚版:用户相互发送照片和视频,而这些内容在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消失,通常是3到10秒。

 
作为第一家提供阅后即焚内容的主流社媒,Snapchat最初受到关注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发送色情短信的潜能。
 
有趣的是,由于用户可以在Snapchat上向亲朋好友发送一些愚蠢搞笑的自拍而不必担心这些照片会被永久保留下来,因此作者在这里倾向于认为,人们使用Snapchat的满足感来源于它提供的亲密感和社会纽带,这些休闲非正式的表达更有可能模拟现实生活面对面的交互过程。
 
5.Yik Yak
1464069077-2736-aU1IHq6xgzqL6ibFbjAr6AKuqWVw

Yik Yak于2013年发布,它的功能相当于一个匿名性质的局域Twitter:在半径1.5英里的范围内,用户可以发布、浏览信息或者通过投票来表示支持或反对。

 
Yik Yak最先受到关注是因为它和网络欺凌的密切联系(Darling, 2015),一些大学甚至完全禁止使用它 (Mahler, 2015)。
 
排除掉一些包含网络欺凌和没有营养的话语,Yik Yak的话题跨度从娱乐(今晚的派对在哪?)到乏味(我室友今天怎么吃了这么多玉米卷饼)不等。因此作者认为用户在Yik Yak的使用满足感来自于娱乐和信息索取,不过Yik Yak对人体心理健康的作用仍然不太明确。
图形和文本信息差异
信息来源的可靠性是缓解孤独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中介传播更加真实的时候,个体的社会存在感会更强。
 
Sundar’s (2008)的MAIN模型为理解科技是如何改变人们的可靠性判断提供了启发性的方法。MAIN模型的假设是:相比文本信息,人脑偏向相信那些视觉性的传播方式(图片或视频),因为表达同样内容时,这些方式更接近现实(人脑“所见即为真”的思维惯性)。人们当然可以用文本信息来描述一次沙滩旅行,但文本内容的描述为其他人建构的是一个抽象的心理模型,相比之下,发送一张沙滩的照片是不是更具体?
 
除此之外,个体在考虑使用媒介共享消息时,会考虑使用的时间和成本,这样看来,人们更倾向于在上面分享照片而不是文本、音频或是视频。(Goh, Ang, Chua, & Lee, 2009)
对抗孤独,Instagram更有效?
对于现实世界的个体而言,Instagram的图片是否比Twitter的文本更消解孤独呢?作者的研究答案告诉我们是肯定的。
 
作者选用了一个由大学生组成的253人的样本(起初选了274人,有21人放弃了持续的实验跟踪),选择大学生是因为年轻人同时是社媒使用最活跃的群体和最容易受孤独感影响的群体。
 
作者的研究认为人们在基于图形分享的社媒平台的使用频率越高,这个人会更加幸福和对生活满意,而偏向于更少地产生孤独感。这些发现阐明了当代数字社会孤独感的本质和社媒使用的潜在副作用。此外,作者还用开放式的问题想通过定性研究的数据来发现一些定量的结果。
 
以下是作者的研究发现。
 
1.基于图片的社媒平台的积极影响
 

1464069079-2806-uKibibFU26QWo62WuIkgEd2bqDIg

以Snapchat和Instagram为代表的图片社媒平台对于用户有两重意义:一方面在于其降低了它们用户的自我感知孤独感;另一方面,通过使用这些平台,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满足感得以提升。
 
和作者定性研究的发现相一致的是,人们缓解不舒适的心态和催生积极的心态的能力与通过使用图片增加社会临场感的能力相关(Sundar, 2008),或者说,通过使用图片,人们更倾向认为自己沟通的对象是真实个体而非物体。
 
这甚至出现在一些没有人格化的特征的科技中,当这些人与科技的连接通过人类特征(例如声音、语言或品质等)来实现的时候,人们的社会临场感就会被强烈激发。(Sundar, 2008, p. 84)
 
自然而然,看到朋友一张做鬼脸或者餐厅吃饭的照片会增强你的社会临场感,如果说这张照片转换成视频,或者是音频,那么,你的大脑会更有可能处理为你的朋友确实就在那里。
 
其实在instagram和Snapchat出现之前,Goh et al. (2009)就发现照片是个体分享的中间选择,因为通过照片,他们很快交换了信息且分享了情感。
 
所以后来不管是公开性的Instagram还是私密性的Snapchat,它们的出现都提高了交流的效率,加快分享照片或者视频的过程,
 
更进一步,如果孤独的个体可以通过图片网络向朋友分享孤独感,不难理解,社会存在感和幸福感也会通过相同的模式进行传播蔓延。
 
相比大多数间接分享图片的公共平台(比如FB),直接的信息往来被用来发展和维系友谊(Quan-Haase & Young, 2010),所以说分享给朋友或者收到来自朋友的视频和照片,都会是一个强有力重构亲密的社会临场感以缓解孤独感的方式。
 
2.基于文本的社媒平台的消极或中立影响
 

1464069079-5552-UDI7AJfoH6a0l3SfwWwibz9QuXeQ

现实世界的对话在即时语境下才有意义,所以即时性是社会临场感的重要表现。
 
多亏了现代科技的即时反映速度,基于文本的社交媒体赋予了使用者即时回复的功能,但是这个过程缺乏了亲密感,因为亲密感的建立需要通过面对面谈话的形式来不断增强的。
 
以Twitter为例,它确实有一些实用意义,但在一些更具体的和提供亲密性连接的平台出现之后,它的功能就转向于大众新闻和提供消解无聊方式中。这说的通,作者的发现也表明基于文本的社交媒体和心理幸福感没有相关联系。 
本文编译自Matthew Pittman&Brandon Reich在Elsevier的《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期刊上发表的《Social media and loneliness: Why an Instagram picture may be worth more than a thousand Twitter words》
 
作者:Matthew Pittman/Brandon Reich

来自:狐说

Raconteur:2016年全球VR营销报告,VR交互可以了解一下(全文)
深度点评亚马逊、微软、谷歌、IBM 等 6 大机器学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