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我设计拉勾移动端 App

在拉勾上发现拉勾自己在招移动端产品,准备在移动端发力,因为自己就是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以后做移动端,因此投了简历,获得了面试机会,也过了产品负责人的那一面,只是后来 HR 面的时候由于某些原因没能过,虽然很遗憾但还是坦然接受了这个事实,毕竟面试就像相亲,这个东西还是比较讲究缘分的。

由于面试时间安排的比较靠后,中间个人准备时间比较充裕,就想拉勾现在还没有真正的移动端出来,虽然他们出过一个移动端 App,但是用他们产品负责人的话说,就是在 WAP 端套了一个壳,所以功能和易用性上都有许多问题,当时自己就想如果是我来做这个产品,会做成什么形态,越想越激动,然后就自己开始动手了。

战略层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是在详细分析了拉勾的产品理念,结合自己对移动端的理解和对招聘网站对移动端需求的分析进行的设计,当然,其中有一些没有考虑到的地方和错误的地方希望有专业的认识给我指出,谢谢。

行业简介及梳理

首先需要对招聘做一个介绍,现阶段招聘行业分为三大块。

第一是传统的囊括各行各业的招聘网站,比如智联,51job 等。这一类招聘网站的一个特点是包含各行各业的招聘信息,招聘信息多而全,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这么多的信息里面用户不能很好的筛选出自己想要的信息。还有一点,传统招聘网站主要是 2B 端的,他们重点服务的对象是企业,因此他们把企业的招聘需求放的位置是高于投递简历者的,所以我们会看到这一类网站首页上各种广告位一样的企业招聘信息入口,会显得特别的乱,这又增加了用户筛选信息的难度。

第二类是行业细分化招聘,他们在特定的领域做细分垂直招聘,比如拉勾、周伯通都是做互联网圈子的招聘,猎聘是做高端职位的招聘。首先他们的首页看起来就比传统招聘网站的页面清爽许多,而且对信息的分类也做的更好,这就是由于他们都是 2C 产品思路所决定的,他们希望通过为投递简历的用户创建优秀的用户体验,解决他们的需求来吸引更多的优质用户,用优质用户来吸引企业在该平台投放招聘信息。他们重点服务的对象是投递简历的用户,因此他们尽可能多的要求企业放上投递简历用户所希望了解的信息,比如有明确的工资范围,拒绝面议。

第三类就是招聘形式上的创新,比如现在正火的 LinkedIn,脉脉所提倡的社会化招聘, 个人对这一块了解的相对较少,而且也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因此不做过多的介绍。

个人是比较赞同细分招聘市场的观点,只有通过给投递简历者提供专业的优质服务招徕更多的优质用户,这样才能在与企业的对话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才能要求企业提供更多详细的招聘信息,又用这些详细的信息吸引更多的用户选择该平台,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需求分析

用户分类:

3340

用户分类

拉勾的 slogan 是,最专业的互联网招聘网站,因此定位自己的目标用户群体在互联网行业内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只有拥有这样的专业的用户才能称得上专业的招聘网站,所以他们的主要用户群体集中在一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者。而且又由于4年以上工作经验者有很大一部分是选择通过走猎头或者通过人脉获得工作,由此得到他们的核心目标用户群体是 1 到 4 年工作经验的互联网行业从业者。关于这一点可以从拉勾前段时间在地铁上铺天盖地的广告,却在繁忙的校招季没有什么动作可以得到佐证。

移动端使用场景:

4440

使用场景

从使用场景分析可以得出在移动端需要更多的专注于对招聘流程的跟踪和与招聘方在面试期间的联系。还需要着重关注保护用户隐私的情况。

角色成就感:

5550

角色成就感

用户通过平台投递简历获得面试机会是最直接的用户成就感的体现。在招聘过程中对过程的及时反馈也是增强这种成就感的有效手段。但是所有的这些手段都是为了一个终极目标,就是用户通过这个平台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因此根据移动端的碎片化的特性可以增加资讯这一块内容帮组用户更加了解行业和面试相关的信息,借此帮组用户早日找到心仪的工作。

用户需求满足过程中的关键节点:

2240

用户需求满足过程中的关键点

考虑到篇幅问题,且主要的产品用户群体是 1-4 年工作经验的用户,因此这里只展开了1-4年用户群体的用户需求满足过程中的关键点。其中在产品层面主要关注于使用产品、需求得到满足、离开、回来这几个阶段优化用户招聘体验。这其中就需要关注对流程的跟踪和资讯的整理推送。

人物角色:

1240

人物角色

创建这两个人物角色是为了在进行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卡壳的地方,就可以回到这里,通过模拟为创建的人物角色解决问题,满足他们的需求来获得问题的解决办法。人物角色主要设定的都是有一定行业经验,且对整个互联网行业比较熟悉的两个代表人物。

产品目标:

124

产品目标

对于简历投递者而言,找工作是一件十分严肃,需要坐在电脑前花大量时间进行操作的一件事情。创建简历也是非常繁琐,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毕竟在简历中出现错别字,对投递者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在移动端招聘只能作为 PC 端的一个使用场景的延伸,确保用户使用整个招聘网站,跟踪招聘信息的流畅性。

因此移动端招聘产品首要目标是要完成对招聘流程的跟踪,以及针对不同的招聘要求及时对简历能够做个性化调整(包括在线简历和上传的简历)。优先级第二的是对职位的查询,投递。优先级第三的是对行业资讯的查看。

范围层

产品信息结构:

6660

信息结构图

整个信息结构的梳理也是按着产品目标为指导进行的。其中优先级排第一的是对招聘流程跟踪的操作,接下来是对简历的查看、修改、上传等操作,然后是对职位、公司信息的推荐和搜索,最后才是对资讯的分类整理。

这里需要详细说明一下提醒定制的功能,移动端一个很重要的使用场景就是当准备换工作的用户在公司有空余时间的时候,想查看一下面试的反馈信息或者想查看一下职位信息,如果在公司的电脑上大张旗鼓的打开拉勾,未免显得太过于嚣张,因此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来移动端私密性的优势。

我们再来想象一下,你和公司领导、同事在一起开会,你习惯性的将手机放在桌上,当你在大家面前唾沫横飞的讲着自己对于新产品的规划,突然手机屏幕亮起提示你昨天晚上在拉勾上投递的简历通过筛选,正在约你面试,如此画面太美,已然不敢想象。既然移动端有私密性的特点,那就将私密性的特点用到极致,用户可以个性化定制推送信息显示的图标和显示的信息,这样除了你自己没有人知道这个推送信息究竟是什么内容。

内容需求

关于对资讯想法我是这样理解的,根据拉勾产品的终极用户成就感体现在用户通过该平台找到工作这样一个过程,又由于拉勾的核心用户群体是 1 – 4 年工作经验投递简历者,因此会存在对行业理解不够深入,面试经验欠缺的情况。因此想利用移动端碎片化的特性让用户在哪怕不找工作的时候也能够使用拉勾移动端阅读行业资讯,以此来增加用户粘性。拉勾的行业资讯与其他资讯客户端的差异化体现在所有资讯都是经过运营编辑归类梳理过,都是以行业细分,内容由浅入深的进行介绍,方便用户用最短的时间深入了解一个行业。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内容的来源,版权问题怎么解决,我的思路是做内容聚合,在每一篇报道前着重显示信息来源的地方,做流量的入口,给对应的内容发布发布平台导入流量,今日头条就是通过这种方法活的那么潇洒,所以这种方式暂时在法律上的风险应该是可以解决了。不过也还是需要借助拉勾网站平台的数据做一些有内容专题,要做原创内容,招聘行业到最后还是要拼内容。对于招聘企业,你的优质求职者数量就是你的内容,对于求职者,你平台上职位数量和质量是你最优质的内容,资讯也是平台内容的一部分,只有做好这两方面的内容才能让整个平台产生良性循环,越来越好。

结构层

功能结构:

8880

功能结构图

功能结构遵循信息结构对招聘流程跟踪优先级的第一的安排,用户打开拉勾移动端,首先进入的是个人中心,对自己的投递、会话、面试记录管理。接下来事职位信息的查看搜索,最后是信息资讯页,因此整个 App 分为三个主页面。

核心流程:

7770

核心流程图

在这里我假设的情况是投递简历用于已经在 PC 端创建了简历,并且已经有过投递记录,这样设定是符合正常的用户使用场景的,并且是为了弱化在移动端创建简历的过程。让流程更接近于实际使用情况,对于流程的跟踪和对职位信息的查看。流程中还有很多对产品核心功能没有影响的细节没有展示出来。

框架层

说一千道一万,最后还是要有一个具体的原型才行,是骡子是马我都拉出来遛遛了。基于上面的分析,自己也是做了一个比较高保真的原型。考虑的情况也是注册登录后的状况,未登录情况在后面有说明。

个人中心页:

9990

个人中心页

职位列表页:

10101001

职位列表页

内容资讯页-资讯:

11111101

内容资讯-资讯页

内容资讯页-面经:

12121201

内容资讯-面经页

个人中心-个性化推送信息页:

13131301

个性化推送信息页

未登录进入 App 默认显示职位列表页,进行投递、评论等操作则提示需要登录,进入个人中心则直接转达登录页。

整个原型的设计过程中关于职位、公司的信息和内容等一些页面排版照着原有版本进行的,没有做改动。

由于页面太多就不一一展示,这里有原型的线上操作地址:

http://modao.io/app/VU5zmRH2lwXPLvuiNMnT

扫面页面左上方的二维码可在手机上安装 APK ,我使用的机型是 Lg nexus5 ,系统 Android 5.1 ,生成的 APK 适配这个机型,我也不知道其他机型安装 APK 后有没有问题,大家可以自行去验证。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安装了 APK 也需要在有网络的情况才能使用。

这里不得不推荐一下墨刀这款在线原型制作网站,操作简单,功能虽然没有 Axure 那么强大,但是它针对移动端的特性做了很多的工作,特别是能够生成 APK 安装包,真的非常的方便,强烈推荐(不知道,墨刀看到我这么不要脸的跪舔,是不是可以把我那一年的升级高级账户的费用给我免了)

表现层

这里真的希望能有设计师看到这篇文章后与我联系,然后我们一起将页面设计出来,就权当练手了,而且这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原型,可以有一整套东西产出,希望有意愿的设计师能够联系我。这里有一点小小的要求,希望你认可Google的Material Design设计风格,并能够以这个风格进行设计。

总结

前前后后用了快一个月时间才全部弄完,从最开始在网络上查资料,查看招聘行业大牛的新闻访谈和他们在知乎等网站上面的问答,也和朋友讨论交流。自认为在整个产品的设计方向和思路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当然有很多的细节由于篇幅关系没有展示出来,只能通过使用原型模拟操作才能看到,因此还是建议大家都去操作一下原型。

最后整理文档,当写给自己看的时候可以适当随意一点,有的地方能简便就简便,但是要写给别人看的时候就不得不重新把整个产品产生的过程梳理一遍,用让别人最容易看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就这个对我而言还是挺有挑战性的。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中,比我新的新人能够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也希望有经验的前辈能提出中肯的意见,这也是我做文章分享的很重要的原因,谢谢。

希望大家能够多多讨论。

转自:简书小马达

原创文章,作者:Tin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amue.com/7847/

(0)
TinadminTinadmin
上一篇 2015-08-05 21:54
下一篇 2015-08-06

相关推荐

  • APP设计当中不容忽视的20个小细节

    APP设计当中不容忽视的20个小细节如下: 1、一致,一致,还是一致 你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证用户界面运作的一致性。对于列表框来说,如果双击其中的项,使得某些事件发生,那么双击任何其它列表框中的项,都应…

    2015-04-14
  • 有哪些非常有设计感的App?—国外篇

    对于一款应用的设计感,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点,比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比较: 界面:UI 设计精美,界面每一处细节都精雕细琢,展现了 App 的独一无二,有些即使是「无用之美」,下载了也会舍不得删掉。 …

    2015-05-18
  • 转:最值得收藏的产品与运营工具集合

    刚开始做运营的时候,完全是工具控。
    每天都在搜罗各种软件,以满足自己装X的欲望。

    产品运营 2016-08-11
  • 有哪些非常有设计感的APP?—国内篇

    小编前语:继上次整理的富有设计感的应用之国外篇后,很多童鞋想了解目前国内比较有设计感的APP有哪些,总有些喜爱玩APP的达人给我们推荐一些应用,小编在这汇总下,供大家欣赏~~ 1.小记 日记软件有很多,这一款很…

    2015-05-22
  • 如何让设计效果可量化

    前言: 做搜搜这些年一直沉浸于重点工作中的项目,除了定时写项目总结与培训。都快忘记写文章很抱歉。这次终于有了重新学习机会,应该多写。 长久一来也是思考如何让我们每天面对的工作内容更直观价值体现与量化。 …

    2015-04-13
  • 关于用户激励,你真的想清楚了吗?

    [alert_success] 作者:TaraChen  IAMUE授权转发,同学们希望转载的请于作者取得联系 [/alert_success] 说到用户激励,可能很多人想到等级、积分。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微信为什么没有等级制度? 同样是沟通工具…

    2016-02-28
  • 【 MRD】停车O2O产品案例

    1 用户问题和产品机会 1.1 用户问题 用户在停车过程遇到的问题 总的来说,用户在停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上图1所示。在此次MRD的讨论中主要关注其中以下这些问题: 找不到停车位 停车场进出要花较多时间排队 支付停…

    2016-04-06
  • 美团外卖如何后来居上,短短两年从0到300万单?

    撰稿| 周欣  李志刚美团外卖如何后来居上,短短两年从0到300万单?新美大CEO王兴来源:视觉中国;制图:孟繁祥6%。2014年12月,美团外卖日均订单150万单,距离产品正式上线刚好一年,来自美团团购的订单占比6%。 …

    2016-04-18
  • 有什么方法可以打造“触动人心的设计”?

    用户体验设计的精髓,在于恰到好处的设计出最合适的用户场景体验,而这种体验是不知不觉给予用户同时能让用户在触点的那个瞬间怦然心动,那如何让用户心动呢?阿里同学专门组建了一个团队来研究这方面,现在初步方…

    2015-04-09
  • 旅美PM思考Square、Instagram、Lyft爆红的原因

    百度地图前产品经理在美国游学,并亲自体验了Square、Instagram、Lyft三家企业的服务,终于明白他们爆红的原因。 这篇文章出自前百度地图PM之手,和我们大多数人的感受一样,对于文中提到的三家初创企业——Square,In…

    2016-01-22